当六月的清风从最辽阔的地方吹来,所有的激情都被黄河的涛声激荡,十年寒窗,浇灌蓓蕾,在高考中绽放艳丽色彩。由此,人们执着于高考,仿佛只有高考才能成功。但我不禁发问:难道成功只能依托于高考么?难道只有高考才能使梦想成真么?来自心底的声音告诉我:高考之外,还有更多成才路。
在高考的战场上打赢一场漂亮的战役是幸运的,但没有从高考中脱颖而出的人也不会有遗憾,因为他们会欣赏到别样的风景,会活得更加卓尔不群。1930年国立青岛大学招生,文学院院长闻一多亲自出题,一位考生的答卷让他再三拍案叫绝,尽管这位考生数学零分,还是被青岛大学文学院破格录取。他就是著名诗人臧克家。
雪莲能绽放在冰峰之巅,香飘万里;梅花能俏丽在寒冬腊月,与雪共舞。高考之外,亦能散发自己的万丈光芒。作家韩寒少年时期就已经发表过多篇文章,期末考试时却包揽下所有功课的不及格。后来,他自我解嘲说:“七门功课红灯,照亮我的前程。”于是,这位扬言要用稿费来养活自己的少年,毅然退学放弃高考,专注于写作,从此,一个个美丽的故事便在他的笔下如绚烂画卷般铺展开来,而他,也真的实现了当初的诺言,在现代文坛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时候,在百万大学生矗立桥头无人识的时候,韩寒用实际行动证明:高考之外,也能成才。
人生的每一个岔路口,最能发挥自己优势的选择才是最正确的选择,而这个选择,于千千万万的普通人,是高考,于学生卢彦杰,却是做一个最好的自己。当所有的高三学子废寝忘食地沉浸在备战高考的紧张学习中时,同为高三学生的卢彦杰却为自己的最新发明举办了新闻发布会,得到了多方赞赏,并因此获得了高校自主招生的资格。无独有偶,学生赵柏闻也是因为科研方面的成就而被华大录取,现在的他在世界最大的基因组研究中心挑起了大梁,书写着一段新的传奇。
不是一切古树都将被狂风暴雨折断,不是一切种子都要植根于肥沃的土壤,不是一切鲜花都只绽放在人间四月天,不是一切人才都要经过高考的检验,只要生命想要怒放,每条路都是无限精彩。唐伯虎潜心学画,终成知名画家;陆羽弃佛从文,终成著名学者;徐霞客游行天下,终成一代大家。人生世事,变化无常,我们可以相信命运之说,但我们不能认命。高考落榜,孟非南下淘金,却四处碰壁,他当过搬运工、送水工,也开过超市,做过保安。这样的他,对于高考的挫败,没有执迷,没有惘然,而是尽力把工作做得出色。终于在黑暗中看到满天星光,凭借自己的语言天赋与扎实的文学功底,登上了主持的巅峰。
有句话说:“生活就像一个大染缸,什么颜色都有,要想融入进去,你就得学会接受生活为你染的颜色。”我并不赞同这样的看法。生活的道路不止一条,但如果只是被动地接受世俗化的标准,那就只能在人云亦云中迷失了真实的自我,盲目地选择那些并不适合自己的道路,就只能为自己戴上沉重的枷锁。表姐今年高四,成绩平平,唯有语文极其突出,写得一手好文章,老师建议参加创新作文大赛,说不定可以上名校,姑妈却极力发对,认为那样不仅会耽误功课,而且没有高考实实在在的分数,以后也不会有出息。于是,去年高考落榜的表姐选择了继续复读。唏嘘惋叹才华陨落的同时,更多的是深深的无奈,或许,就是这样的“一元化成功” 限定了千万学子的高考之路。
梭罗说过:“从圆心可以画出多少条半径,生活的方式就有多少。”事实确是如此,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仰天长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是青莲居士的潇洒人生;“惟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是李易安的哀愁人生;“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是曹孟德的壮丽人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陶渊明的超脱人生;“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屈原的清高人生;“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是李煜的哀怨人生;“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是苏东坡的豁达人生……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体味,毕竟,生命的意义在于创造一个个独特的自我。
在文章《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中,父亲的话让我受益匪浅;“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一样,假如你发现走这条路不能到达目的地的话,就走另一条试试!”窃以为,人生也是如此,天生我材必有用,高考之外亦有更多的成才路。所以,我静静地敲下这些文字,为自己,为未来,争取一个机会,因为我懂得:
与其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不如条条道路通罗马。
我听过一个富豪小羽的发家史,看似简单实则绝非偶然。
那是起于一种创新,对传统工艺的革新铺陈出光明的前景。创新是人类不竭的动力,历史的车辙转过时间的经纶,无数的事物被创造,被赋予新生,也有无数的旧物被淘汰,被时代遗弃。推陈出新,就如同物种的进化,就如同工业革命,就如同信息化产品的频频换代,是世界太过于正常的现象。物极必反,伪劣产品就是打击新锐的利器。那么最终成为一届富豪的小羽,是靠什么扭转局势的呢?
答曰:一为创新二为取舍是也。
所谓创新,小羽产业的兴起,是因为对工艺的创新;而扭转乾坤的关键,是对自身定位,产业结构的创新。通过试验个专利,一个新的产业平地而生;通过规范整个想要分蛋糕的人的市场,来促进产业的集体发展,树立自己的声望。
所谓取舍,试想,倘若小羽只着眼于眼前的利益,又何尝能想到放弃独断,公开工艺,通过宏观的产业调控产业规则来实现致富呢?他舍弃了正版和专利的独断性,收获了名望、财富和由技术者像领导者的完美蜕变。
想要成功,要有从内部打破鸡蛋的勇气,要学会创新,告别固步自封。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是自然世界的法则;闭关锁国和改革开放,这是历史的教训……凡此种种,不尽详述。
想要成功,还要有敢于取舍的魄力,果决地主动出击和懦弱的坚守逃避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轨道。各有对错,但是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被动的一方,没有选择成功与失败的权利。一个成功者,当是自己的主人,对于自己的意志,要有当有的决断。有舍必有得,鱼和熊掌,二者不可得兼。
言而总之,敢创敢舍的天下,说的就是小羽这类人的成功之道吧。
第一招:故事式开头
所谓故事式开头,就是开篇讲述一个引人入胜的小故事,用叙述性的语言,把情节表述清楚,然后由这个故事引出文章的论点或论题的一种方法。
用故事开头,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能自然而然地引出观点,并能激发评卷老师的阅读兴趣。
请看:
例1我常常被那个叫做尾生的古人感动得落泪。
“尾生与女子约,女子三日不至,遇大水,尾生抱柱而死。
”尾生就是这样一位执著得可爱的君子,为了那一个或许并不重要的约定,为了守住自己心灵深处写给自己的那一份契约,他竟然用生命来壮烈地捍卫它。
我从他的身上看到了闪光的两个字——诚信。
(《守住心灵的契约》)
作文的开头,考生向我们讲述了一个诚信的故事,尾生为了守住约定,竟抱柱而死。
故事非常简洁,关键是作者把尾生和诚信联系起来,很自然地引出了话题。
古人尚且知道守住心灵的契约,那么我们呢?我们又该如何守住心灵的契约呢?
例2春秋时期,晋国有一权臣赵简子,为了表示他有仁慈之心,喜欢让老百姓替他捉斑鸠鸟送到他府中,让他在年初一时放生。
于是,每年邯郸地方的老百姓便纷纷拥进赵简子的府第,来进献斑鸠。
这是何其荒唐!为了放生,结果被打死打伤的斑鸠很多很多,以致“名”为行善,“实”为行恶。
这种只讲形式,不讲效果的做法,正是一种沽名钓誉、假仁假义的伪善行为。
由此可见,只顾“名”而不注重实际的形式主义,其害何其深也!(《“名”与“实”》)
开头首先把赵简子这种追求的“名”与造成的“实”相矛盾的具体情形展现在读者面前,把读者引入一个有趣的故事中,同时又引导读者思考,避免了一开头突兀的说教,符合人们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
运用故事开头的手法,需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精心选择故事,以利于观点的引出;
二、因为故事仅是一个由头,所以叙述不宜过细,篇幅不宜过长,能引出观点就行;
三、一个故事可以从多角度理解和诠释,在叙述时就要重点突出能够引出自己观点的那一个侧面,使观点的引出水到渠成。
第二招:层进式结构
层进式结构也称递进式、层递式,就是按照逻辑关系,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纵向开掘的一种结构方式。
层进式主要有两种类型:
一是将中心论点分成几个分论点时,这些分论点之间构成的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关系。
层次间可用诸如“不仅……而且……”“……况且”等关联词语过渡。
这种结构俗称“剥笋法”,一层一层地“剥壳”,最后显出其本质。
请看:
例3严于解剖自己
1。要不断进步,必须无情地“解剖自己”。
2。论述如何才能“解剖”好自己。
①对自己要有自知之明。
(这是“解剖”好自己的前提。
不了解“病”在哪里,就无从下刀)
②光有自知之明还不够,还要勇于自我批评。
(这是解剖好自己的途径。
不开刀,就无从去“病”)
③自我批评的勇气来源于对真理的追求和崇高的信念。
(这是解剖好自己的'关键。
不掌握开刀的规律,刀就开不好,也就难以真正去“病”)
3。严于解剖自己就会提升自己。
提纲中先提出观点,然后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时候,采取“剥笋法”一层层地深入分析,指出要“解剖好自己”就要有“自知之明”“要勇于自我批评”,要有“对真理的追求和崇高的信念”,从而有力地论证了观点,并解决了问题。
二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论证结构,即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顺序来写。
这种论证结构的好处是层次清楚,逻辑严密,论证深刻。
请看:
例4不要轻易说“不”
①人贵在自信自强,……所以无论面对着多大的艰难险阻,我们都不要轻易说“不”,我信我就能。
②要成功就不要轻易说“不”。
③要活得精彩就不要轻易说“不”。
④学会坚持就不会轻易说“不”。
⑤学会自信就不会轻易说“不”。
⑥只要坚持,你便成功;只要自信,你便活得精彩,在困难面前,我们都不要轻易说“不”。
(20xx年广东高考优秀作文《不要轻易说“不”》)
本文开头第①段,考生首先解释了“不要轻易说‘不’”的具体含义:那就是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的时候,应有一种“自强自立”的精神。
从“是什么”的角度来入题。
②③两个段落便从“为什么”的角度来论证中心论点:因为“要成功”“要活得精彩”就要“不要轻易说‘不’”。
④⑤两个段落,便是从“怎么样”角度来论证,学会了“坚持”“自信”就会“不轻易说‘不’”。
第⑥段,总结全文。
整篇文章采用“层进式”结构,环环相扣,干净利落。
运用层进式结构要注意以下几点:一、层进式的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要恰当,要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不可随意颠倒;二、层进式各个部分之间的过渡要自然,要用一些过渡性词语承上启下;三、在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顺序写作时,要明确回答各部分的内容。
一是凸现别致的外观美。这里的外观美指的议论文结构形式的变化。文章讲求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如何将自己所选择的材料用最适当、最新颖的形式表现出来,是我们行文前首先要认真思考并切实加以解决的问题。内容充实甚至新颖、外观死板的文章是很难出彩的;相反,材料一般但形式新颖的文章,一定程度上却能以外观来弥补内容上的某些不足,这是不争的事实。像我们在安排议论文的结构时,都知道用并列式和递进式,但如何恰当地使用呢?各人都有不同的看法。这就需要我们多探索、多实践,在尝试中走向成熟,那么在写作时创造出别致的外观美的文章也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了。
二是凸现动人的感性美。这里感性美指的文章内容与结构的统一。请不要以为这动人的感性美是记叙文的专利。在写议论文时,我们很多同学除了列举几个老掉牙的事例之外,恐怕再也无所作为了。那么,我们有没有想过借助于描写来加强表达的效果呢?20**年满分《因为亲近,所以美好》中就写道:心灵上的共鸣使我们感到事物的`美好。看飞流直下三千尺,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豪迈;看傲雪青松屹立北风,我们感受的是不屈不挠;看一轮明月高挂天空,我们想到的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事物本也无情,是我们心灵上的亲近使我们感到它们是如此美好。因此,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看到雁排长空,虎啸深林,鱼跃水面,落英缤纷,秋雨梧桐都能发出心底最深处的一声长叹。这段文字在结构上前半部分是并列式,后半部分是递进式。加上生动的描写,使文章充满了灵性。
三是凸现深刻的理性美。具有一定的理性美,能够有效地提升作文的层次,使我们的文章上升到一定的高度。体现在结构上就是要合理布局,巧妙安排。如有一位同学在读了《精卫填海》这篇寓言后写道:精卫的努力是徒劳的,因为它的力量实在太微小了,可它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衔木石不止,填海不止,顽强地拼搏着。这是一种执着精神,一种在困境中追求、在凄迷中奋进的可贵气质。正是在执着的追求中,精卫显示了它的价值。我们无论干什么,无论在哪里,有所执着,才能对常人眼中的得失、毁誉不预计较,为了心中的目标,默默不懈地努力。这样,才会有一种笑傲人生的旷达和洒脱。这段文字充满理性美。结构上采用的是递进式,与文章主旨是一致的。
这就告诉我们,议论文在结构上应该具备什么条件才能创新,只有有创新的文章,才是成功的佳作,才更吸引读者的目光。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