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位于濮阳北部的台前县,距离黄河大约十里地,一条清澈的金堤河向东流去,我的家就在金堤河脚下。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附近的人们都常去河边钓鱼。姥爷每次都把钓的鱼带回家,交给姥姥来做鱼,姥姥最拿手的就是做糟鱼了。姥姥总是不厌其烦地把每一条鱼都处理干净,处理好了,然后再准备做鱼的材料:葱叶、花椒、茴、葱姜、蒜、盐、酱油、醋和辣椒。
姥姥先把炉子烧地旺旺的,放上锅,烧热油,麻利地把葱姜蒜丝放进锅里,随着一声“嗤啦”,一阵香气飘过来,我马上凑到锅边,一下子有了食欲。姥姥也没空理我,只顾快速地来回翻炒葱、花椒,又赶快倒进一些酱油,屋里的香味更浓了。姥姥加了些水,放上盐,烧开后,放上一层葱叶,然后把鱼放在葱叶上,然后再盖上葱叶,加些醋,姥姥说这样可以让鱼刺烂得快。有些动作老老实一气呵成的,忙完停下来,姥姥额头上已有汗珠。
姥姥每次做糟鱼几乎都在晚上进行,锅在炉子上坐一夜,等第二天醒来的时候,一锅糟鱼就做成了。鱼一条一条整齐地排放在锅里,我忍不住,捏上一条塞进嘴里,品尝着雨,与肉又松又软,刺也烂了,香中带些辣味。
也学是鱼的香味太浓了,邻居家比我大两岁的林林常在姥姥掀锅后不久,就凑摸着来我家了。姥姥给他也盛上半碗,很快他妈也来了,谁都抵挡不了这诱人的香味,林林妈变吃边对姥姥的手艺赞不绝口。我一口气能吃上多半碗,哇!真的是太美味了。可以说,糟鱼陪我留下了美好的吃的记忆。
现在,故乡的金堤河还在我脑海里闪着金光,糟鱼还散发着香味,姥姥的容颜却苍老了,我更加想念记忆中香香的糟鱼,想念着用糟鱼带给我关怀的姥姥。
各个地方都有自己当地独特的饮食。像兰州的拉面,东北的馄饨,天津的狗不理包子。而三大火炉之一的重庆呢,除了火锅,与重庆人形影不离的就该是小面了。
今天又来到街角的一家小面馆吃面。和重庆大多数小面馆一样,这里不足十平米,装修也不算豪华,就马马虎虎吧。其实重庆人并不喜欢面馆装修太好,反而喜欢坎儿上路边儿简陋的面摊,不为什么,就因为在这样的环境下吃面才有味道,才有纯朴新鲜的感觉。我点了二两素小面后,就等待着面上桌的那刻。说实话,尽管有杂酱面、牛肉面等,我还是钟情于小面;就如同方便面,几十种新口味还是赶不上最初的红烧牛肉面。新的不一定是好的,在吃面这一点上的确如此。而我对小面的印象就像对重庆人的印象,朴实、耿直、豪爽。
师傅先往锅里丢了一把水面后,接着放了一点儿藤菜。趁面还未烧好的时候,师傅就开始打佐料。重庆小面对佐料是很讲究的,辣椒、花椒、大蒜水、花生米、咸菜……一共要放十余种配料。据说辣椒要当天用完,以保持其鲜味。最后,师傅把面从锅里捞起来,我就远远闻到小面独特的香味渐渐飘来。
重庆人天生爱吃辣。这与重庆潮湿的气候分不开。在重庆住久了的人,总觉得嘴里少点什么味儿,而火锅和小面就满足了重庆人的胃口,也造就了重庆人豪爽耿直的性格。重庆的辣不像湖南那带的,重庆的辣是麻辣,而不是一味的干辣。倘若你哪天来到重庆,不要只把眼光停留在火锅上,最好来亲自品尝一下重庆的小面。要知道,重庆人吃火锅很频繁,但总不能天天吃;而小面就不同了,只要你什么时候想念小面了,或者抵挡不住街边面馆散发出的香气了,都可以从包里掏两块五角钱解解馋。难道你还怕在重庆街头找不到面摊?不会的。重庆人对小面的爱是难以言喻的。
我还依稀记得年前,小面只卖一块二,不到十年,面钱就翻了一番。而居民的收入在这近十年间,也翻了一番,更说明了重庆小面同重庆人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我的家乡在重庆,那里有许多美食,最好吃的当然还是火锅。重庆城的美食街,火锅店一家连着一家。重庆火锅,十里飘香。到了傍晚时分,这里就更加热闹了,火锅的芳香引来了千万顾客。人来人往,川流不息。每家火锅店的门口都站着热情的迎宾,接待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
重庆火锅,色香味俱全,她的美名传扬世界。到了重庆的外地朋友,如果来到了这个辣椒的世界,一定要去尝尝的。不吃火锅,枉来重庆。
火锅的种类繁多,形式灵活。你可以在锅里放毛肚、火腿肠、豆芽等不同的食物。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红汤或者清汤。不管是寒冬腊月,还是酷暑天,几个朋友聚在一起,喝山城啤酒,尝重庆火锅,感受舒畅极了。
心动了吧,那你就赶快来吧!
幸福的美食就是我在外婆家吃的美味酸菜鱼。我一吃到酸菜鱼,简直就让人吃了一碗还想再吃一碗,回味无穷啊。
以前我到外婆家的时候,外婆总是会问我,中午要吃什么啊?我的脑袋都不用经过认真思考,脱口而出,“我最想吃吃酸菜鱼。”外婆一听到消息,就穿上鞋,带上包,立马走到附近的菜市场买一条草鱼,买一点酸菜与酸萝卜,再买一些调味品,基本上要买的材料齐全了。外婆一进门,就直径来到厨房热锅、放油,开始煎鱼,再放买来的食材开始煮鱼。我看到外婆在厨房里忙里忙外,香气扑来,不一会儿,外婆就端着满满一盆色香味俱全的酸菜鱼放在桌上。哇!原来是酸菜鱼新鲜出炉了,嫩嫩的鱼肉,酸酸的萝卜,微辣的汤。我夹起一片嫩白的鱼肉放到嘴里,哇……好好吃,好新鲜啊!外婆被我夸得乐呵呵,妈妈也笑了,大家都笑了。我叫外婆与妈妈一起尝一尝,她们尝了一下,喝了几口汤,她们异口同声的说:“今天煮的酸菜鱼非常好,非常非常的好吃。”我吃饱了,脸上、额头上正淌许许多多像黄豆一般大小的汗珠,沉浸在幸福中啊。此时妈妈说:“外婆为了我不饿肚子,为了让我吃上我喜欢的酸菜鱼,不顾外面猛烈的太阳,在烈日下为买鱼,而且一回家连一刻都没有休息,做了我最喜欢的酸菜鱼。”看着外婆我流下了非常感动的泪水。
这一餐让我感到无比的幸福,因为这幸福的美食包含了外婆许多的爱。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几乎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美味:北京的烤鸭,内蒙古的小肥羊,云南的过桥米线,山西的刀削面……从宴会上的正餐大菜到街头村边的风味小吃,可以说琳琅满目,举不胜举。但我最情有独钟的还是夜市上随处可见的烧饼夹肉。
烧饼夹肉真是色,香,味,形俱全的一个小吃。先说说色,从外表看,烧饼夹肉金灿灿的脆皮,就像有着一层金子一样金光闪闪。把脆皮剥开,里面则是热气腾腾的,软软的内在,真是内有乾坤呀!再看看里面的馅,有棕,有白,有绿,有红,棕的如木,白的如云,绿的如玉,红的如火,霎是好看。烧饼夹肉,不仅色美,而且香气浓郁。鼻子闻一闻,肉的油香,菜的清香。紧的辣香扑鼻而来,那种香味是任何一种东西可以相比的。这种香味使你食欲倍增,你情不自禁的咬了一口,肉先滑进了你的嘴,肥肉不腻,瘦肉不柴,再伴上香菜,辣椒的爽口,饼的酥脆,让你一吃,就竖起大拇指,赞不绝口。
既然味好,但这味有从何而来呢?下面就听我为你一一道来。第一步,做饼要先和面,但这面可不一样,它不用发酵,所以有人给它取名为“死面烧饼”。面和好檊成饼状在平底过上烤制,靠到一定的时限,它们就进要进入“八卦炉”了,把饼一一放到炉子中在烘烤,不时的翻面烤出来的饼出来就是黄金酥脆了。第二步就是肉。这肉也不是一般,它要在锅中。加上各种调料,长时间的蒸煮香味扑鼻的肉就可以出锅了。当我第一次吃时,我感到了天比的好吃,肉香清香的,不停的在最终回味,真是太好了。
好了就到这里吧,你是不是已经垂涎欲滴呢?如果想吃,一定要到我的家乡来一饱口福!
食物,不只是裹腹之物,而是人们对自己的故乡所进行的某种怀念。岁月的痕迹在那远去的菜香中逐渐静止了,只有细细地去品味它,才能看到儿时的影子。在这种美妙的境界里,千帆也过,岁月也罢。
书中所有的食物,梁实秋都揉进了星星点点的思念之情。因为只有有了岁月的沉淀,才懂得何为怀旧,何为思乡。毕竟,自己家乡的食物,无论时隔多少年,依旧是自己最爱吃的。但是,两代人的饮食习惯也是有很大的差别的,比如说前辈大多喜欢青菜炒肉加米饭,而对我们来说,最大的盛宴莫过于汉堡包叠加冰红茶、牛肉干。呜呼!若把饮食风格的不同而把世界分成许多不同的国家,那么做饭的方法不就是各国的国粹?国粹一旦丢失,整个国家的灵魂也就是香消玉殒了。而我们这一代,极有可能变这个悲哀的想法为现实。
小时候经常吃外婆做的粘豆包,一打开锅盖,伴随着白色的水蒸气喷出的是豆包特有的香,夹杂着淡淡的荷叶味,努力的吸着这白色的烟雾,香气缠绕心头,久久才逐渐散去。信手拈来一个豆包,轻轻咬下,韧韧的面,拌杂着香喷喷的红豆,美味至极。只可惜外婆现在体弱多病,早已无力做作。只留下那香喷喷的记忆在我心头,久经不散。
我时常幻想着,在某个午后,街道上传来四十年代小贩的叫卖声:
酪啊酪……
一个乡下人带着自制的酪,缓缓地走来。
我的家乡——车头,有许多特色小吃。我记忆最深莫过于家乡的米果了。
我最喜欢做米果的这一天了。我盼呀盼,这一天终于来到了。早上太阳公公与我招手见面,我到了奶奶家,便看见桌子上有大团像球似的米果。小姨、姑姑她们围在一起,我见她们每人从那大团米果里挖了一小团,搓了几下后,就捏成一个个圆圆的球,再用那个“机器”一压,就压出一块块铰子皮似的小圆饼来。我见小姨做了一个好像鞋子一样的米果,我就把它称为“鞋子米果”。还可以把米果搓成一根根手指模样。全部做好了,就可以放在灶上蒸了。
我最感兴趣的还是炸的米果。是用香芋磨成的。外婆最爱做炸米果了。一进她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外婆手里提的桶,里面是像泥浆一样的米果浆。只见外婆用手捏到再用手用力舀一下,那个泥浆似的小球就会掉到锅里炸了。
两家的米果非常快就熟了。我吃着又软又香的米果,心里有说不出来的快乐。一边吃一边想:“真好吃,我还想再要一点儿。”
虽然米果不是最好吃的,但是,米果却已成了人们最常见、最爱吃的食品了。还听说过年吃了米果可以消除你在以前的所有倒霉事,可以把它们吃得干干净净!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