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说说我赞同和支持的部分:
1. 在大气科学方面(比如雾霾的时空分布、来源、成分、二次反应过程等,至少在我的认知领域内,没有错误。对于一些曾经引发争议的热点话题,没有一味迎合民粹化的观点,而采用了符合科学事实的陈述。比如:
(1不少人认为PM2.5完全是工业时代的特有产物;而片中提到了自然界本来也有PM2.5。
(2不少人认为机动车排放对于雾霾而言并不重要,关键因素应该是工业生产排放;而片中提到机动车是北京本地PM2.5的最大来源。
(3不少人指责政府隐藏和瞒报空气质量检测数据;而片中提到,我国政府已经建立了世界上最为庞大的在线空气监测系统,而且获取这些数据并不困难,任何人都可以在手机APP上查询并举报超标单位。
——至于其它涉及医学知识、煤品油品等内容的,我不懂,请其它专业人士把握吧。
2. 态度严肃、积极。
之前微博上的雾霾话题,有两个倾向:
第一是过分娱乐化,把雾霾的严重性稀释在众多段子和哈哈哈哈哈中无迹可寻,老百姓这么着勉强算是苦中作乐也就罢了,很多主流媒体官V也乐衷于此,久而久之显得雾霾问题很轻佻、似乎不那么重要了。
第二是过分政治化,一说到雾霾,就把个体行为撇得一干二净,纯骂政府,一边开大排放车一边购买因违规排放而降低成本而廉价出售的商品一边吃露天烧烤一边放鞭炮…一边骂政府,骂完抽支烟。
有鉴于此,柴静制作本片的态度,在现今中国还是很难得的。作为新闻从业人员,作了严肃的调查报道,将公众重新拉回到思考模式中;在质问“油怎么了”“煤怎么了”“环保部去哪儿了”之后,也强调了每一个普通市民的积极作用——“再强大的政府也无法独立治理好雾霾,要依靠的是普通人的选择和意志!”,片尾那段“我能为空气做什么”大赞,真心希望大家都行动起来!
3. 引述严谨。
片中所引用的数据,基本都来自于权威科研或监测机构。
现在有些媒体,动不动就“小编为了证实真假,也买了个PM2.5监测器,在办公室一测才发现,原来真相是…”,或者“小区张先生对此有异议,他告诉我们,以前感觉…现在感觉…”,诸如此类的无厘头实验和个人感观描述。
柴静在这方面跟他们比起来真的已经强太多了。
其次,说说我不赞同的部分:
片子中有几段,很鲜明地传递出一个意思:空气都差到这种地步了,你们还在烧劣质煤还在违规排放还在污染空气你们是不是疯了?!
这个“你们”,理论上应该包含两类:第一类是利欲熏心的黑企业黑工厂黑作坊黑老板——柴静重点关注的就是这一类。
但是柴静似乎忽略了第二类,就是那些注定无法选择的、只能用健康换取金钱的一群人。你不要笑他们蠢,他们虽然不懂化学和医学,但是耳濡目染也早就看明白了,积年累月地烧炭出去卖、开黑作坊、烧劣质煤,一定会严重损伤健康——问题就是,很多人并没有选择,对于他们来说,这不是环境,而是生计。
城市居民,尤其城市年轻人,经常以为城市就是全世界,根本不知道在城市和旅游风景区以外的中国现状。空气好不好?这只是已经远远跃出温饱线一大截的城市居民才会关心的话题。是的,城市居民有呼吸新鲜空气的权利,不过你也别忘了,城市周边大把的贫困带村庄也有出卖新鲜空气换钱的自由。
对于这部分人而言,环保不是一个道德问题,而是一个经济问题。
所以,仅仅局限在城市小圈子视角里讨论环境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一种城市霸权。
最后,说说我疑惑的部分:
我从昨天到现在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上述这些观点,我都在过去一两年时间中写文章表述过,比如:
“古代也有霾,虽然在成分和比例上跟现代的霾有所区别,但是就霾本身的定义而言,并不需要指定其来源。”
“北京机动车对PM2.5的贡献在20-30%之间,根据站点、季节、年份等不同,数据会有一些变化,但其作为大气污染主要来源之一,这是毋庸置疑的”
“日本爱知大学李春利教授的研究显示,东京的轨道交通出行率为86%,而北京只有12%;北京中心区市民每天乘坐私家车上下班的比例是34%,而东京中心区只有5%都不到!也就是说,北京的机动车出行率更高,排放也就更多。”
“空气治理,很多时候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科学问题,而更是一个经济学问题以及社会问题,也就是说,为了治理雾霾,一个城市及其市民,究竟能够承受多大的经济损失,牺牲多少生活舒适度?”
“雾霾的治理,不可能是一纸政令快马加鞭的奇效,更不可能在我们自己不付出任何代价或者只付出微小代价的前提下实现。”
……
——哎为什么我当年写出来的时候,被骂成“五毛洗地”;而柴静说出来,大家就说“非常震撼”呢?
我也被这种巨大反差“非常震撼”了,陷入深深思考中。
目前能想到的答案是:在公共传播技巧方面,柴静作为专业人士,确实很厉害:
比如PPT做得超赞;
比如罗列数据时,往往伴随一个引人入胜的情节或经历,让数据和结论本身异常生动;
比如自我视角选择得很巧妙,一个焦虑的母亲、执着的居民、自费制作者;
比如一些素材和表达,额,的确比较让人动容,增加了情感认同;
……(其他请大家补充么么哒
总之值得我和其他科普爱好者、工作者们认真学习。
今天柴静的《穹顶之下》几乎在朋友圈刷屏了,有很多称赞佩服的人,也有很多表达自己行动的人。
看了前十分钟,我一直在思考也在犹豫一个问题,雾霾这个涉及到多个因素和社会环节的问题,不是一时能解决的,虽然我没有直接排放,我也可以做到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但确认如柴静所说我们个人的力量和行动真的微乎其微,对于整个污染物的减少或许起不到任何作用。看着看着我真的好想回家,回到生我养我的春城,回到一年有300天蓝天的春城。什么才是生活的本质,我想不是财富,不是物质,而是穷尽一切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健康的活着,快乐的活着。我还年轻,我感觉不到雾霾对我身体的影响,我感觉不到呼吸不畅,我只能感觉到雾霾的天空带给我的坏心情。我记得协会的小孩恐龙跟我很开玩笑的说过一句话。我不想去北京,我这个人对空气质量的要求有点高。那时候有点会笑他,可是现在想来自己也是一个如此热爱生活的人,为什么还要呆在北京呢?
随着视频的深入,我一次次看到触目惊心的数据,众所周知的所谓秘密、现实,一些让人震撼的案例。我想它受人关注的原因不仅仅在于她用大量的数据来说明雾霾的来源,构成,国家现状,更重要的是她每一条数据都是可靠有来源有支撑,阐述的又是大家多熟知多习惯却又很无力的话题。我一直觉得,不管自己的力量有多么渺小,即使我改变不了别人,但是我能要求自己。可是这样的想法在现实生活中真的.会受到蛮大的冲击,有时候我的家人甚至会跟我说。你再这么环保,我们跟你生活都不习惯了呢。看到这段视频,我又找回自己最初那么强烈的自我约束感。不管我生活在哪里,都呼吸着同一片空气,逃避并不是最好的选择,而你恰逢在环保事业上,在减少环境污染上做着我们企业能做的,也确实起到作用的事业,为什么不坚持呢。我想香蕉皮的环保事业也应该是我们继续战斗下去的动力。
不管是能源结构的问题,还是执法力度问题,或是企业国家社会责任感问题,对于我们个人来说都是很难企及的,我们可以讨论它,深究它,批评它,可是我们甚至连给相关部门一个建议或者提案的有效渠道和机会都没有。但是思考本身就会带来价值,它会指导一个人的行为意识,而这些又是我们多么欠缺的东西。
最后看到柴静凝视着那个星球,它在孤独的旋转。我想起20xx年我们到武夷山玩,我在山里第一次看见银河,如此清晰,非常雄伟的横跨在整个天空,配上漫天的繁星,那一刻自然的魅力、宇宙的魅力都会让你为之惊叹。24年第一次见到,未来再见到又会是第几个24年?那么我们的下一代呢?
柴静是通过她的女儿看到雾霾的,我不希望通过我的孩子我才感受到雾霾的严重,此刻,每个人都应该有所行动。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把时长103分钟的纪录片《穹顶之下》完整地观看完了。我非常敬佩柴静阿姨,她需要巨大的勇气和坚强的毅力才能完成这个主题,还 做成功了,所以,我非常敬佩她。
这部片子里,她详详细细地为我们解答了三个问题:雾霾是什么;它从哪儿来;我们怎么办。
PM2.5是在空气中污染空气的颗粒,对人们的心脏,肺很不好。尤其是吸烟,烧煤和汽车的尾气。然而,人们还 是不知好歹,导致中国的环境遭到雾霾的污染,人们的生活也遭到严重的破坏。
其实,我们为这些污染的恢复只要做两个字:环保。
说起环保,我们有许多地方做的一点也不好。我们可以节能减排,只要留意,就可以做到。在3月29日的时候,我们可以和家人一起参加“熄灯一小时”活动,每节约一度电,可以减少1千克二氧化碳和0.03千克二氧化硫的排放。
给山区里的孩子们一片蓝天吧!保护环境,从生活中开始,也为中华大地增添一片绿色的大地!
这个视频引发了国人的思考,展示了理性的美和力量。她的"我不怕死,但我不想这样活着"的话震撼了听者的心灵,从雾霾的生产到对人体的侵害;从经济的运作,利弊的权衡;政府职能的发挥;法律的缺陷;中外的对比等等诸多方面的陈述,科学准确的展开了社会,社会的各级组织,法律和政策以及普通人的生活等等真相。这个片子对每个人,社会组织,企业,职能部门,政府,法律,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人生价值,社会价值都起到了振动和积极推动的.作用,由此所引起的连锁反应和变化也许是惊心动魄的,但这是必然,是天意,是不可违背的自然规律。
无论由此产生的对其个人的生活和选择的指责有多大,多真实,其背景、来历及目的有多少可能,金羊年初两会召开的关节之时,这个曾经知名的普通人引发的的这个事件,以穹顶之下的名义,告之我们每一个人,这是一个深化改革的时代,一个巨变正在发生的大时代。普通人的公民意识、责任感、人性和文化的苏醒、回归正在走来,其轰轰的巨音己经在振动我们的心灵了。人们必然要思考,升华,觉醒,我们究竟要怎样活着。
柴静所作是君子所为,平静理性,以理服人,不以声色化人。
柴静是 寓风雷于平静之中。用人性在呐喊。
柴静,才静,才是静,这才是静。柴静诠释了这个“静”。
2015年,让我们记住这个震动了我们心灵的人——柴静。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