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一词也许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新词,在共享这一问题上也许我们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接受。近来,有多家媒体报道,在公共场所,有相关管理人员对周边单车进行了集中收缴,理由很简单,乱停乱放影响了公共场所的秩序。
但同时,有共享单车用户接受在采访时表示,随地还车本来就是共享单车一个最大的卖点,但现实情况是,很多地方无停车点,停放就是乱停乱放。这种情况下,用户不得不到相对较远的地方去停车,便利性大大降低。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应该怎么看?新事物的超常规发展,往往会暴露基础的薄弱。
媒体近日报道了多起破坏、霸占共享单车的新闻。从狂飙突进,到遭遇倒春寒,共享单车面临的尴尬警示我们:拥抱共享经济,我们可能还没有做好准备,特别是文化观念上的准备。
按照经济学家的解释,共享是指使用而非拥有,是在不改变物品所有权前提下的分享模式,其优点在于使资源获得最大限度的利用。这种模式与我国当前努力推行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恰相契合。顺应潮流又开风气之先的共享单车,自然而然地受媒体热炒、资本热捧,在短时间内取得了快速的发展。
新事物的超常规发展,往往会暴露基础的薄弱。共享单车频遭霸占、破坏的事实,就印证了这个道理。
首先,共享单车面临着制度支撑不足的尴尬。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共享单车要健康发展,离不开完善的内外部的制度支撑。从企业来说,共享单车运营公司要不断完善管理体系。比如,建立诚信用车的奖励机制和不当用车、无序停车的惩罚机制。从政府部门来说,对于适应发展趋势的新形式、新业态,应该扶持与规范并重,主动介入,制定规则,加强监管。对于扰乱道路秩序和城市管理秩序的乱停乱放问题,一方面要兼顾便民和城市管理两个方面利益,提供单车停放区域,另一方面,对于故意毁坏、窃取单车的行为,也要依法处罚,在维护企业利益的同时,放大警示效应。客观说,从媒体反映情况来看,这两方面做得都不够。
其次,共享单车面临着观念文化基础不牢的尴尬。大爷大妈将共享单车圈起来收看管费,孩子肆意破坏单车,这可能不单单是个别人私德缺失、私欲作祟的问题,而是反映出我们在公民素养和公德教育上还有薄弱环节。共享是使用而非拥有,共享的前提是对他人权利的承认和尊重。权利意识和诚信意识,是共享经济得以充分发展的观念根基,法治文化和诚信文化是共享经济繁荣发展的文化土壤。如果忽视了思想文化的土壤培育,共享经济的发展就会成为沙上建塔,共享单车的单兵推进就会夭折。这才是应对共享单车发展难题最需要直面的问题。
面对突出的新问题,不仅仅是提供国民个人素质这么简单,更关注到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等其他方面。今日关注的重点不仅仅只是共享单车这一新事物,日后与共享经济相关的其他新事物都会层出不穷。
我们期待中国未来的共享新生活。
现今的街头上,到处都可以看到一辆辆摆放整齐的ofo共享单车。它们成为了这个城市流动的一道风景线。但是共享单车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不可避免的交通烦恼。
有时候,共享单车没有按照规定停放在它所应该停放的地点,而是随处乱扔乱放,这样就给车辆安全及行人带来了非常大的安全隐患。经常看到这样的报告,有些骑车子的人在路上,突然紧急刹车,不慎撞到街边一辆乱停共享单车,到了导致车毁人伤的事例比比皆是。另外,共享单车对年龄的限制也不是很严格。网络上频频传有有一位十二岁的儿童骑共享单车玩,最终导致了交通事故。这样的事例并不罕见,其实共享单车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在相关的制度限制方面还是有待加强。
还有,共享单车是检验人品道德的一个重要标尺。有些农民或者是百姓,以自己的经济困难买不起车子为幌子,私自将共享单车上了锁,涂了二维,把锁破坏以后都带回家,当做了自己的私人财产,这样是很不道德的!甚至有人将共享单车卸掉轮子或者卸掉骨架,将它们私自卖掉。或是扔在偏僻的地方,挂在树上,我们生活的环境,经常存在这类不道德的行为。社会本来就是一把天平,有道德就有光环,有光环就有人性的底线,这样做既违反了道德,也违反了法律,是得不偿失的,难道一辆自行车就能贱卖了良心?我想,这是国人最大的、最大的悲哀!
共享单车,在当今的中国十分的流行,这是中国发展的见证,也是中国制度创新的一大创举。共享经济像春风一般,刮遍了神州九地,人们骑着共享单车,乘着微风,穿梭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享受着共享单车带给人们便利的同时,也应该考虑到共享单车所应该遵循的规章与制度。因为早有古话讲,没有规矩,也不成方圆——只有在遵守的共享单车所应遵守的规章制度下,才能将共享单车的利用价值达到最大。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