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是受关联理论影响最大的学科之一。德国学者Gutt认为,翻译是一种言语交际行为,是与大脑机制密切联系的推理过程,它不仅涉及语码,更重要的是根据语境进行动态的推理,而推理的依据就是关联性。关联性就是制约翻译的基本原则,翻译的成功与否在于原交际者的目的和读者(听者)的要求在认知环境方面与原文相似。关联理论引入翻译研究,对翻译理论和实践都具有指导意义。
美国著名语言学家、翻译理论权威尤金·奈达博士也认为:“翻译就是交际。”他指出,信息如果不能被读者接受则丧失其交际作用,而译文如果起不到交际作用,不能为读者所理解,就是不合格的。
原作者和译者都是通过交际意图把信息告诉各自的读者,因此,要做到忠实于原作者的交际意图,这就需要译者首先要理解原文,并根据关联原则找到各种信息的最佳关联,获得最佳的语境效果,最终做出一个最能体现原作者交际意图的译文。成功的译文是使译文读者可以不必花费较多的努力就能获得与原文读者相同的语境效果,并能准确地理解原作者的交际意图。
关联理论把翻译看作是一个交际过程,而翻译过程包含作者与译者之间的交际和译者与读者之间的交际这两个交际过程。因此,译者不仅要有准确理解作者交际意图的能力,还应充分考虑译文环境下译文读者的认知能力,帮助译文读者找到与译文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达到最佳交际效果。译者作为原文的读者接受来自原文本的信息,这些信息提供的动态语境与译者的认知语境相结合,产生译者对原文本的理解。在理解过程中,译者运用自己的语言知识和推理能力努力达到对原文作者意图的最接近的理解,从而做到对原文的“忠实”。然而,译文忠实于原文的程度依赖于译者对译文读者的了解。如果译者不顾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和知识结构,将原文原封不动地呈现给译文读者,只会使译文读者不知所云,导致交际失败。例如,如果把“Every family is said to have at least one skeleton in the cupboard。”直译为“据说家家户户的壁橱里至少都藏着一具骷髅。”就会使译文读者困惑不解。此译文只是对原文的表面意思做了传达,并未传达原文的真实意义,对于不了解西方文化背景的译文读者来说就很难以理解。然而。如果将其翻译为“常言道:壁橱里藏骷髅,丑事家家有。”这样,译者就找到了原文与译文语境的最佳关联,译文也更易被中国读者所接受,译者就达到了完成作者与译文读者之间最佳交际的目的。
译者作为原作者和译文读者之间的桥梁,其主要任务是保证两者之间交际的成功。为了保证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之间交际的成功,译者可以采取各种翻译策略来帮助译文读者找到原文与译文语境的最佳关联,达到最佳的交际效果。因此,译文读者在这一交际过程中的角色是不容忽视的。译者需要对译文读者的`认知结构和知识结构有充分的了解,做出准确的判断,对译文的表达方式做出适合译文读者的选择。如对《红楼梦》中的谚语“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翻译,霍克斯直接引用英语谚语“Man proposes,God disposes。”撇开原作中的佛教色彩,使译作带上了基督教色彩,从而使原文作者曹雪芹向译文读者靠近。
翻译是语际意义的转换,意义问题是翻译的核心问题。在翻译过程中,既要重视语言本身,也要重视在不同的语境中语言所要表达的真正含义。语境在关联理论中又称为语境假设,不仅包括上下文和说话时的社会环境,还包括百科知识和当时感知的信息,这些信息并不构成一个单一的语境,而是一系列语境。在话语理解中,人们只是选取某一特定语境对信息进行推理。交际能否顺利进行,主要看听话者能否选择正确的语境。Sperber和Wilson提出了动态的语境观。语境不是静态的,而是在话语理解过程中不断选择的结果。很多情况下,交际者的交际意图可能会和话语的字面意思不一致甚至相反,这就要求听话者结合自己的认知结构和百科知识及推理能力找到与说话者的话语信息相关的语境假设,通过推理正确的判断说话者的交际意图。例如:“She is a fox。”译文有“她是只狐狸”、“她是个狐狸精”或“她是个时尚迷人的女人”在中英文化中,“狐狸”都可以与狡猾、诡计多端的人联系在一起,但当“狐狸”与女性联系在一起,汉语与英语就有了不同的文化色彩。如果译者不了解中英不同的文化语境,按照中国人的认知思维,把fox翻译成“狐狸精”,那无疑是错误的,因为在英语中,它指的是时髦迷人的女子。因此,译者应该对原语进行文化推理,获得最佳的语境效果才能得出准确的译文,达到交际的目的。
Sperber和Wilson主张用“关联原则”来解释人类的交际。他们认为,语言交际是一个认知过程,交际双方之所以能够配合默契,是因为有一个最佳的认知模式,即“关联”。关联由两个因素决定:语境效果和心智努力。人类认知活动的目标就是在认知过程中力图以最小的心智努力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人们必须把注意力集中于最为“关联”的信息,以获取信息和语境的最佳关联。最佳关联是指在话语理解时以一定的心智努力获得足够的语境效果。
交际是否成功关键在于人对事物之间的联系或关联的认识。人类在认知过程中往往以最大关联为取向,但在实际交际过程中我们只能期待产生一个最佳关联,即听者在理解话语时用最小的认知努力获得足够的语境效果,并以交际为取向。关联理论认为语境是一个在互动过程中为了正确理解话语而存在于人们大脑中的一系列假设,所以关联理论的语境不限于现实环境中的情景或话语本身的语境,交际中的语境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动态的。而最佳的语境效果是由明示——推理模式提供的。明示,即说话人明白无误地表达出自己的意图;推理,即听话人从说话人提供的信息中推断出说话人暗含的意图。其中,听话人的推理是理解话语的核心,而关联则是听话人推理的基础。对话语进行推理就是在话语与语境假设之间寻找一种关联,关联选取得当就会获得足够的语境效果,有了语境效果,就能正确理解话语,使交际获得成功。
生活中总是会有很多,不同的事情,也许快乐、也许伤心。
在我的生活中,也有一件印象很深刻的事情。他一直,刻在我的脑海里。
那也是我上幼儿园时候的事儿了。有一次我们一家几口去了一个地方玩,那里有一个小海滩,于是我很高兴,就赶快把鞋脱了,踩在水里玩。下面不是沙子,而是鹅卵石。
我开心的`踩着水,还说着好玩。我又跟姐姐玩起来,比如互相踩水、打水漂……
爸爸妈妈看这快乐的场面,也给我们拍下了合照,而我们又继续玩耍起来。但就在这时,我玩的太激动了,脚下一滑,直接摔到了水里。毕竟是比较久的事了,我也忘了我有没有哭,而是只记得当时的感觉就是自己半躺在水里冰凉的感觉。
我摔进水里之后,爸爸妈妈连忙将我抱起。可是没有办法,我的衣服已经全湿了。爸爸妈妈把我抱到一个马样子的雕像上,把我的衣服换了下来。
而我最后穿上了姐姐的鞋和裤子,还有爷爷的大衣。我还隐约记得爸爸妈妈在跟姐姐商量:“把裤子和鞋给妹妹穿,好不好?”然后姐姐就把衣服给了我。
我记得我穿衣服后,以后还很开心,想继续去水里玩。但是爸爸妈妈肯定不让,所以我就一直坐在那个马上。这个时候爸爸就给我拍了一张照片,就是我穿着爷爷和姐姐的衣服,坐在景区的马上的照片。
这件事情,我现在还能记得,还是因为印象深刻呀。
星期五的时候,林老师说;学校要组织一场拔河比赛,我们班组一个小组参加,由我带队,我高兴极了。我是班上体育委员嘛!平时都没有什么用武之地,这次终于派上用场了。
事不宜迟,选人组队,练习。周末忙得不亦乐乎。
比赛日期是星期二下午,我们早早就来到操场,今天的比赛有点紧张,隔壁班的队伍非常强大,虽然我挑选了班上最有力气的那些人为队员,但隔壁班的人都是胖乎乎的一群,难以对付啊,我给大家打气说:“大家不要怕,其余的队都不在话下了,隔壁班是一大难题,但拔河比赛是靠齐心协力,我们绝不能胆怯。”,果不其然,经过几场斗智斗勇,我们拼到了决赛阶段,遇上隔壁班的那些泰山们。“这可遭了。”站在一旁的同学们都为我们摸一把汗。
决赛也是一局定胜负,就是说如果我们稍有差错,就会丢掉机会,这对本来处于弱势的我们极为不利,但在我们心底,都在互相打气,坚信着。
比赛是在上一场休息了半个小时之后就开始了,汗涔涔的还没干透。我挨着每个人都来了一拳,这是我们鼓励的暗号,平常打篮球时,就用这种方式使我们配合得天衣无缝,棒极了,我们准备好了。
随着裁判的一声哨响,绳子马上崩紧如一根铁棒,拉拉队开始“吼叫”了起来,然而,我们还是阻挡不了那边强烈的攻击,我们的身子慢慢地向那边移动,这种状况,急坏了班上来鼓励的人,眼睁睁得我们似乎要过线了。屈居亚军怎么能是我们的目标呢?此时,只听见身后一声大叫——“加油”,不是班主任的声音吗?平常的他却斯斯文文的,这声大叫似乎一下就把我们从萎靡不振中拉了出来,来不及多想,我们的手、腰、腿突然好像增进了千百斤力。猛然其心,绳子在我们手上锁得牢牢稳稳。对方对我们突然的袭击,来不及调整,瞬间就致命了。
这一次的合作,深深地扎入了我的脑海。后来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管多么困难的事,只要是大家一条心,就没有什么能阻隔到我们。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