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心理障碍高发人群的贫困大学生,在择业阶段爆发心理问题的概率大大增加。因而,我们必须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心理辅导工作:其一,建立健全完备的心理问题研究与反馈制度,加强对当代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心理调查研究。通过行为观察、个人访谈和调查问卷等及时了解和掌握他们的心理困扰表现和原因,针对不同类型的心理问题拟定相对应的辅导计划。其二,注意提高贫困大学生与就业心理辅导的互动性。丰富心理辅导的内容与方式,避免说教,提高辅导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调动贫困生参与心理辅导的积极性,增强他们对心理辅导的信任感,启发他们说出自己的困惑和想法,鼓励他们战胜自我,积极应对挑战。其三,帮助贫困大学生掌握积极的心理自卫方法。要正确运用激励原理,帮助他们正确认识求职挫折,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并教会他们掌握基本的自我调节方法,增强自身的社会心理承受力。其四,建立完善的信息反馈制度。我们要对辅导后大学生的表现进行追踪,并据此及时调整辅导方式和方法,增强辅导工作的时效性,提高辅导的效果。
在人生的道路上往往会有迷失的方向,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对很多事物都有很多的不解与困惑。有人说困惑是寻求新知识的粮食,困惑是思维的开发,困惑是成功道路上不可避免的,只有有困惑我们才会积极的去寻求去探索。
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我们对于寻求新知识探求新事物多了一些憧憬与渴望,我们往往是在探求新事物中更进一步的去发现,探索,这也避免不了困惑,有了疑问或不懂的应该积极去思考。
想必大多数的同学在成长之中都会有太多的疑问吧!例如我小的时候,我总会问:“妈妈,我是从哪来的?我为什么不能像鸟儿一样飞呢?”这些问题在现在看来大家都会觉得很幼稚,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知识也积累的多了,所以看待原来的问题的眼光就有所不同了。古人曰;“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我想就是这个道理吧。现在的我们都自己的要求逐渐的提高,在教育方面老师也对我们的要求有了一定的提高,研究的问题也逐渐加深,现在老师经常叫我们要养成“格物致知的精神”凡事都要我们自己动手与实践,不懂的问题也叫我们先自己去解决,这样就让我们摆脱了对老师的依赖性,学会了自己去发现,探索。
在成长的道路上避免不了困惑,特别是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们,总是会想很多事,许多费解不易懂的事情或者是与学习无关的事,因此我们要避免哪些不必要的困惑,善于解决学习中的困惑,这样我们就能快快乐乐的成长。
北京大学高等教育规模扩展与毕业生就业课题组的调查显示,家庭背景决定子女就业。家庭背景愈好,毕业生工作落实率与起薪点就愈高。据2003 年度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显示,父母社会地位越高,权力越大,社会关系越多,其子女求学和就业的机遇就越多。北大的调查还显示,父亲为公务员的毕业生工作落实率要比农民子弟高出14个百分点。当前,国内就业压力居高不下,高校毕业生增长率远高于城镇新增就业岗位增长率,使大学生特别是贫困生面临着求学、就业的双重压力,亟须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破解贫困生求学就业“两难”问题。
有一件小事,困扰了我很长时间,直到现在也无法做出判断。
有一天,我去上辅导班,等了很久才等来10路车。车上早已没有座位,大家都站着,扶着把手或椅背。车行到下一站,上来了一位面色红润的老人。他踱过来扶住椅背,面对一位坐着的青年。这时,青年赶紧起身给老人让座。本来这是件很简单的事儿,年轻人让座,老人坐下不就完了嘛!可是,这位老人偏偏不坐。他摆摆手说:“不用,不用,我身体很好,站着就行。”年轻人坚持让座,老人坚决不坐,来来往往推让了好久。最后,他只好坐了回去,老人仍站在旁边。车行到下一站,上来了很多人。他们看着手扶椅背的老人和坐在老人面前的青年,脸上露出或愤怒或鄙视的神情。这青年也不傻啊,自然有所察觉,他显得如坐针毡,很不自在。这时,一位妇女大着嗓门说:“有些人真没素质,连座都不给老人让,哼!”其他几位刚上来的乘客也加入了责难的行列,纷纷指责青年人缺乏修养,丢失了尊老的传统美德。青年满面通红,也不申辩,赶紧起身低着头走向了后门。车一直向前行驶,老人依旧固执地站着,那个座位也就一直空着。尽管大家可能都很疲惫,但没有一个人去坐。
老人也许真的不喜欢坐,但他站在那里,却让青年无辜受到别人的指斥,而他的身体,无形中也成了疲累的人们与那个座位间的一堵墙。面对这种情景,我困惑了,真不知道究竟该责怪这位老人呢,还是该谴责那些不了解实情而“仗义执言”的人,或者应该重新评判我们的传统道德?如果有一天,我遇到了类似的状况,又该如何去做,是顶着别人的指责和鄙视继续坐着,还是拖着疲惫的身子眼巴巴地看着那个舒适的空座位?
其实,仔细想想,被误会的青年没有错,老人没有错,“仗义执言”的乘客没有错,我们的传统道德也没有错。到底哪儿不对劲呢?我百思不得其解,所以就一直困惑着。
学校及有关部门应切实加强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教育,帮助学生解决择业思想矛盾,引导他们改变以往不正确的“三大”“三个一点”的择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贫困大学生应该着眼于能够发挥自身才华,能对社会有益的工作,国家早已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各省市自治区近几年开始的大学生村官计划,均给大学生就业带来新的机遇。各类专业人才的匮乏为祖国西部、各基层地区的`开发和发展造成了极大的阻碍,那里正需要我们的大学毕业生去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同时,还应当明确大学生成长的价值必须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贫困大学生要树立远大理想,树立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把个人需要与社会需求紧密地结合起来,自觉地服从社会的需要,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要学会正确地看待社会主流和阴暗面,全面认识和理解就业政策、就业形势,明确自身定位,积极参与到社会竞争中,从而实现真正的人生价值。
我们只在意自己所失去的,却忽略了自己所拥有的。——题记
我认为自己是不幸福的。我没有傲人的家世,也没有大量的金钱,是大千世界中最为普通最为渺小的一个。于是我化为,一只小鸟,来到人间,看他们是否也在困惑于自己是否幸福。
我遇到一个小女孩,她父亲去世,母亲卧床不起,住在简陋昏暗的房子里,还要照顾年幼的弟弟。
我问她,“你幸福吗?”
她笑着说:“我十分幸福!”
我诧异,身处这种情况下她是如何幸福的呢?“为什么?”
她笑了,那是与同龄人一样天真的笑容,脸上闪烁出希冀的色彩,“因为啊,虽然我的妈妈生病,但是也渐渐好转起来,弟弟也不再像以前那样调皮了,我们的饭菜虽然不好,但勉强也可以填饱肚子邻居们也常常帮助我们。所以我是幸福的。”
这就是幸福?我似是非懂的点点头,与她挥手道别并飞到了下一个地方。
我碰到一个拾荒老人,他孤苦伶仃,居无定所。一身看不出什么颜色的衣服,头发凌乱。经常遭到小朋友的嘲弄与鄙视,大人们对他避如蛇蝎。他是残疾人,缺一只手。
我问他:“你幸福吗?”
他思索片刻说:“是幸福的。”
他也是幸福的?“为什么呢!”
它如隐士高人般深奥的说:“我去过很多地方,见过很多的人和事,我四处游荡,可以看到很多美丽的风景,这也算是一种幸福吧!”
我又到了很多地方遇见了许多人,他们无一不是幸福的,我突然感到我能生于这个世界真是太幸运了。我虽没有傲人的家世,却有疼爱我的父母;虽没有大量的金钱,却也足够我用。我虽是世界上最为普通的一个但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每个人都有存在的价值。
别在意自己失去的,我们能够拥有不也很幸福吗?幸福其实很简单,只要你想,便是幸福。于是,我走出了困惑,找到了幸福。
观念决定行动。贫困大学生由于给家里带来的较大的经济负担甚至是债务,导致其对就业地域和待遇看得过重,往往抱着希望去大城市、大企业、大机关工作,希望去收入高一点、工作轻松一点、生活舒适一点的单位工作。“三大”“三个一点”的观念,使得他们不愿意到西部、基层和中小企业去就业。
贫困大学生的职业选择呈现此特点,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首先,市场经济社会的世俗化倾向。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人希望名利双收,即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都想获得更多的东西。其次,来自家庭不合理的期望值。许多贫困家庭把培养一名大学生作为改变家庭现状的重要投资,导致贫困大学生把薪酬待遇作为就业考虑的首要因素。再次,个人虚荣心作祟。部分贫困大学生认为自己是“草窝里飞出的金凤凰”,从欠发达地区考出来就是为了就业时找个“体面”的好去处。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