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失手,马有失蹄。人生在世,有些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但一些可以躲过的错误,为什么会犯?我就犯了一个这样的错误。
周一的下午,是那么的平常。平常的课,就偏犯了不该犯的错。又是一节生物课,一节想想都令人打哈欠的课。上课前,教室里人出奇得多,并且无大事发生,无重要的事宣布。这倒激发了我的好奇心,我东奔西走,左顾右盼。唉?大家竟然都在补作业,而且千篇一律的是生物基训或卷子。我一看,自己上个星期就做完了,根本不用着急。悠闲自得的在教室里踱来踱去,看着那些神色匆忙,奋笔疾书补作业的同学。
上课铃叮叮地响了,许多同学神情沮丧地待在那里,知道自己没写完作业要受罚,坐等死刑。我也将手伸进那微有些乱的桌子里,翻开这摞本,拿起那叠书,仔仔细细地找了一遍,没有!难道放书包里了?我半信半疑地将手伸进手包里,一层、两层、三层结果依旧。我护好了心脏,生怕它跳出去。我还抱有游丝般的希望,去查看面前那摞书,结果呢?我脸上被白漆刷了一遍,又站了起来,因为我失误了。
我当时完全可以浑水摸鱼而坐下,可我没那么做,我有勇气低下了头。我虽站起来后悔一时,也不愿坐下后悔一世。
我想我有了一个小失误。
考场上的过分紧张导致我没有细心检查出卷子的错误。结果是卷子上被画了几个鲜红鲜红的大叉。本来可以做对的题目,却在自己的失误下,变成改卷老师奋力撒红墨的对象。后悔。可是后悔又有什么用呢?卷子分数已经下来了,眼看就要开家长会,我不得不做好世界末日来临般的准备。我觉得我仿如瞬间侵入了黑暗,各方恐惧、害怕、伤心的气流张牙舞爪地朝我涌来。
我在想,是不是老天不公呐!每次都会让我在卷子上留下几个超级超级低级的错误!不过,又关人家老天什么事?!若不是自己粗心大意,不踏实,怎会落得这样的下场!回想起过去每一次考试的惨痛教训,我气氛得想要同屈原一路——跳江!
我气愤以前也是因为粗心大意而考试惨败,我气愤这么久了我竟没有察觉出原因而像个大傻瓜一样在那里怨天怨地的,我气愤自己的迟钝和愚昧!!
所以,我下定决心,要踏实地学习,考试时一定要细心细心再细心!!这样就不会失误了吧?!哈哈……
其实呢,失误是常有滴!再细心的人也会有事物的时候。关键是——面对失误的态度。咳咳!!有的人面对失误是一味地气馁怨天尤人,有的人面对失误是一味地懊悔自责,而有的人面对失误确实不逃避,勇敢地找出失误的原因!!
所以说,世界上的人本质都没差别,可为什么有的成功有的失败呢!
咦?!!本人感慨太多了吧……快点找个地方躲着,老妈要回来了……
叙事过程中或结束时抒发的感慨、议论太多或明显多余,也是记叙文叙事方面的“多发病症”之一。有作者直接站出来发表大段议论的,也有在人物对话中借某一人物之口“语重心长”般代言的。感慨、议论的“泛滥”不仅直接破坏了叙事的连贯性,甚至还冲淡了叙事,并最终影响了记叙文文体的鲜明性。要避免此类失误,切记一条原则:叙事、描写方是记叙文为文之“主业”,感慨、议论适时点到为止。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想必这在当今社会也会陷入脚跟不稳的窘况吧,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圣贤也是人,只要是人多少都会有所过错或失误。诸葛亮,一个神话般的人物,当人们惊羡于他的足智多谋、神机妙算和敬佩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知恩图报精神时却忽视了一点,那就是马谡失街亭之过失应该全部由诸葛亮买单。你想想,他老人家聪明一世,阅人无数,经验颇多,怎么会干出用人不明的糊涂之事啊?随意,即便是神人也会有犯过错的\'时候,或许诸葛亮应该为这次用人失误之事好好反省一下才是。
一个人犯了过错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要有认真改错的想法并付诸行动。
格德纳曾是加拿大一家普通公司的普通职员。一天因为思想不集中失手将一瓶液体打翻在复印好的文件上,文件打湿的地方变成了黑斑块。他看到后眼睛一亮,回到家做了一系列实验,终于研制出了——防影印纸并成立了“加拿大无拷贝国际公司”。他本人也摇身一变,成为令人羡慕的亿万富翁。格德纳正是在自己的失误中积极吸取教训,善于发现,走出了一条别人未曾走过的路,最终收获了他亿万身价的财富。换一种假设想,倘若他没有打翻那瓶液体或是打翻了之后,他只是漫不经心地看了一眼,然后将打湿的文件揉成纸团扔进废纸篓,其结果又将会是怎样的一番情形?可想而知,他还是他,一个普通职员。
就像那个卖缸的人一样,如果他能停下来仔细研究一下自己摔碎缸的原因:是自己的手出汗的缘故?还是放缸的仓库里有油溢出的缘故?抑或是他卖的这种缸本身质地就很光滑,不宜扛在肩上叫卖?真是那样的话,那他就可以总结很多经验。譬如:扛缸的时候可以用布将手缠几圈,防止手出汗导致缸掉落;擦干仓库里其他沾油的缸,防止再次滑落;在小车里放些稻草,再放入质地光滑的缸,既安全又省力。或者回家研究发明一种抗摔的缸,兴许会销售一空,根本就不用他辛苦的沿街叫卖。总之,经验很多,要是他不去总结的话,一天摔一口缸,相信赔都能赔死他。
还有一个人不小心打碎了花瓶,他没有边惋惜边扫起碎片丢掉,而是细心地收起碎片然后按大小分类称出重量,竟发现了盛在碎片中伟大的理论——“碎花瓶理论”。并用来恢复文物、陨石等不知其原貌的物体,给考古和天体研究做了巨大贡献。他就是丹麦著名物理学家——雅各布·博尔。
芸芸众生,谁无失误?失误之后,只有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才能走好后面的路。
铭记住:有一种经验源自失误。
星期天,我和妈妈去买毛线,买了一斤六两后,又去给我家买阳台架子的人叫他量尺寸,不知不觉来到家门口,妈妈跟那个人谈的很投机,我便也听着,把什么事都忘掉九宵云外去了。
于是,妈妈锁了车子与那人上楼量尺寸,量完之后,妈妈又与那人谈了一些关于阳台的话题,我在旁边玩我的溜溜球。
过了一会,那人走后,妈妈说要打毛衣,我还在旁边玩我的溜溜球。只听妈妈一声尖叫,我便跑到西屋,问妈妈怎么了,只见妈妈怒气冲冲地问我:“毛线哪儿啦?”“毛线?”我诧异了,我六神无主,赶快找,没有找见。”“好现在车子上”“妈妈说:“不在家当然在车子上了。还用说吗?你这个猪脑袋,养你白养了,怎么不长个记性。还楞着干什么,快下楼找呀你。”我赶快跑下楼去,只见车搂子空空的,什么也没有,当时我又诧异了,难到它自己长腿儿跑了?难到它自己长上翅膀飞了?回去家,妈妈问:“找见没有?”我低声说:“没有。”“你还有脸回来这个家呀!你不如不要回来,回来也是多余的,以前吃的东西你就不长到脑子里去呀!”妈妈喝斥道。
当时我哭了,哭的好伤心,因为,妈妈从来也没有这样骂过我。我知道,妈妈骂我也是为了出出气而已。
从这次事中,我再也不敢不长脑子,从这件事中,我知道了:我们每个人做好什么事都要留心,不留心,只能落成和我一样的结果。
叙事本应详细,但凡事皆须有“度”。如果事件发展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一视同仁地细细交代一番,那么就很有可能遇上以下这些缺憾:一是篇幅过长;二是在平均用力中淹没了重点,掩埋了高潮,总体感觉平平;三是叙事“絮絮叨叨、喋喋不休”,缺乏缓急相间、疾徐有致、详略得当的“节奏感”。叙述者是埋头“笔耕不辍”,难得喘息;而阅读者则一路追随而来,也是不得轻松。
要想改变这种双方受累、吃力不讨好的尴尬局面,关键在于学会适当的剪裁取舍,变“事无巨细,一视同仁”为“事分重轻,厚此薄彼”,即根据预设的文章立意,从整个事件的发展过程中择取“最具表现力”的重要环节展开来从容叙写,至于其它相对次要的环节,则或轻轻带过,或干脆潇洒剪掉。
如有一篇亲情主题的记叙文,作者详尽地叙述了这样一件事:一天放学回家,恰遇父母“冷战”,无奈之下“我”只得到小吃摊上解决晚饭,结果食物中毒;神志恍惚之中,“我”看到父母拨打120,背“我”下楼,到医院后又为“我”忙这忙那;输液时,“我”又看到父母互相谦让、互相关怀体谅的情形;第二天醒来,父母对“我”更是关怀备至、呵护有加,父母之间也是愈加体贴关爱,一家三口其乐融融。在原文中,不仅事件的四个主要阶段的情形都得到了充分展开,而且每一个小的环节也都交代得相当详细,结果“洋洋洒洒”写了一千多字,却因为缺乏剪裁,效果并不见佳。其实,原文中有不少内容是大体相似的,比如“神志恍惚中”“输液时”“第二天醒来时”的所见所闻。在这种情况下,就不妨择取一个最具表现力的片断重点叙写,果断舍弃其它——如让“我”干脆就在神志恍惚中一觉睡到第二天早上??
除上述问题之外,有些同学在写记叙文时还习惯于“大段式叙事”,甚至从头至尾一整段,结果导致叙事“眉目”不太清晰,缺乏“节奏感”,叙事笔法也显得不够成熟。针对于此,应该学会根据事件发展过程的“自然段落”作些必要的切分,如此切分一下,文章不仅有了“眉目”,显了“节奏”,甚至还能透出些“从容叙事”的感觉,何乐而不为呢!
我在生活中有很多失误,但是让我最为愧疚的一次是那次。
那天早上,我起床起晚了,匆匆背上了书包就赶紧去上学了,到了学校,要交作业了,我在书包里翻,可是,找了老半天连一本作业都没找到,甚至连语文书都没带,我心里一惊,啊!不会装在书包的夹带里了吧!于是我又把书包给翻了一遍,还是没见到作业本的影子。马上就是升旗典礼了,到了操场上,上面的讲的话我一个字都没听进去,都是左耳进右耳出,脑子里一直再想作业到底在哪里?如果作业找不到的话,老师会不会给我扣分呀,而且这么多作业,老师有可能还会罚我重写几遍,一想到这里,我就很自责,哎,早知道就应该把书整理了,现在也晚了,只能盼望不要把惩罚加重了。
马上我们就回了教室,忽然我看到桌子上有几本作业本,一看,这不就是我的作业本,听一个在班里的同学说刚才是***妈把你的作业本给拿来。妈妈昨天才上的夜班,今天又给我送作业。
以后,我一定要好好的整理自己的物品,不让妈妈再操心。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