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怀家国兼济天下作文

胸怀家国兼济天下作文

首页话题更新时间:2023-03-24 06:55:49
胸怀家国兼济天下作文

胸怀家国兼济天下作文【一】

天空为何如此湛蓝,因为它包含着每一朵云彩,无论浓淡;花园为何如此美丽,因为它包含着每一朵鲜花,无论美丑;河流为何如此美丽,因为它包含着每一只鱼儿,无论大小。

——题记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一只脚落在一朵紫罗兰上,紫罗兰却把花香留在了那脚后跟,就是宽容。”“宽容”两字映入眼帘:宽容究竟是什么?我陷入了沉思。

我们在学习生活过程中,难免会与他人有磕磕碰碰。有误解,有偏颇,有是非不分,有黑白颠倒。总有那么一些人,在误解面前捶胸顿足,在偏颇面前怨天尤人,受到冤枉的时候据理力争,受到委屈的时候睚眦必报。而得到的,只是短暂的慰藉。长此以往,只会失去朋友,成为“孤家寡人”。

华人首富李嘉诚有一次接到来自美国商人的订货单,可就在他完成订货后,美商却突然变卦不要了,他只好解除订单。按照合同,违约方必须作出巨额赔偿。可是,当美商试探地问李嘉诚需要多少赔偿金时,李嘉诚却说:“生意场上的事,变幻莫测,换了我发生这种事情也自然。虽然你不要了,但我这批产品还未受到损失,所以就不必赔偿了。中国有句古话:生意不成情意在嘛!”美商千恩万谢而去。时间久了,李嘉诚也慢慢淡忘了这件事。两年后,美国来了另一个商人,专找李嘉诚要买他的塑料花,一下子让他赚了一大笔。事成之后,李嘉诚问道:“先生为什么专门要我的产品?”对方回答:“我有一个生意上的朋友,经常谈到你,说你这个人不错,待人仁厚,不斤斤计较,可以打交道,所以我就找上门来喽。”宽恕,让李嘉诚失去了眼前的微利,却让他换来长久的“财富”及千金难买的口碑。

人与人的交往中难免出现摩擦和矛盾,当别人犯错对你造成伤害时,不妨学着以德报怨,得饶人处且饶人。要知道,宽恕别人也就是善待自己。

正因为蔺相如回避容让,才有了“负荆请罪”的.典故;正因为有蒋琬的为人宽厚,才有了“宰相肚里能撑船”的由来;正因为李世民心怀天下勇于纳谏,才有了“贞观之治”的辉煌;正因为***虚怀若谷,才成为了深受全世界人民爱戴的一代伟人;正因为鲁迅包容误解他的年轻人,才得到了更多人的敬重。

我终于明白了:宽容,是春天第一缕阳光,让人向往着敞开胸怀去接受;宽容,是夏天的一块甜西瓜,含在口中,甜在心里;是秋天远方飘来的一片火红的枫叶,勾起无限牵挂;是冬天漫天飘飞的雪花,永远那么纯洁。当然,宽容,并不是无原则地放纵,也不是忍气吞声,逆来顺受。宽容是一种有益的生活态度,是一种君子之风。学会宽容,就会善于发现事物的美好,感受生活的美丽。鸟鸣其实不是噪音,而是悦耳的歌声;落叶其实不是垃圾,而是“化作春泥更护花”;黑夜其实不是今天的结束,而是新的一天的开始……用乐观、豁达的胸襟去对待别人的过错,何必对别人的过错耿耿于怀?不如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自己,不如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包容他人,不如用一颗宽容的心来聆听世界的声音吧!

我们以坦荡的心境、开阔的胸怀来应对生活,生活就会散发出迷人的光彩。

胸怀家国兼济天下作文【二】

曾经读过这样一则故事:在一个小山村里,有一对残疾夫妇,女人双腿瘫痪,男人双目失明。春夏秋冬:播种、管理、收获……一年四季,女人用眼睛观察世界,男人用双腿丈量生活。时光如水,却始终未冲刷掉洋溢在他们脸上的幸福。

当有人问他们为什么幸福时,他们异口同声地反问:“我们为什么不幸福呢?”男人说:“我虽然双目失明,但她的眼睛看得见啊!”女人说:“我虽然双腿瘫痪,但他的双腿能走路啊!”

这就是幸福,一种乐观豁达的胸怀,一种左右逢源的人生佳境!

拥有了这种胸怀,心灵犹如有了源头活水,时时滋润灵动的眼睛,去发现幸福,发现美,欣赏美:姹紫嫣红、草长莺飞是美;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是美。荷败菊谢就大煞风景了吗?为什么不用心去品味“留得残荷听雨声”,“菊残犹有傲霜枝”的优美意境呢?在城市,有霓裳倩影车水马龙高楼大厦的繁华热闹;在乡村,有小桥流水麦浪滚滚蛙声一片的淳朴宁静。这就是乐观,这就是幸福。

拥有了这种胸怀,心灵则空明澄澈,超然于名利纷争之外,感到宁静与满足。身居高位,钟鸣鼎食掌印管符,可谓荣华富贵。人在陋室,“可以调素琴,阅金经”,逗虫鱼养花鸟,自怡心性淡泊明志。拥有一份平常的工作,能感受到生活的平和安逸。“芙蓉如面柳如眉”,是先天的骄傲:“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浸润,更能使你出类拔萃卓而不群;即便是遇到挫折“行到水穷处”,也要坦然地迎难而上,潇洒地“坐看云起云涌”。这就是乐观,这就是幸福。

拥有乐观的人生态度是幸福的支柱。而幸福是乐观抵达的目的地,要想自己幸福,就要首先具备乐观的精神。

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关键是看你用什么样的眼光看待它:拥有一个正确的视角,你会发现生活原来如此的美好。让我们像那对夫妇一样,拥有这种生活态度,去发觉美,发觉幸福吧。

胸怀家国兼济天下作文【三】

林则徐曾说:立国望西。意思是站在中华的土地上,远望西洋。

近日,xx将校训中的“家乡情怀,世界眼光”改为“家国情怀,世界眼光”,这更改,在强调爱国情怀的同时,也在提醒广大xx学子由乡及国,拓展视野,立足祖国。“达,则兼济天下。”约是如此。家国情怀,要求我们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成才与否,都要有一颗拳拳报国之心;而世界眼光,则要求我们投目世界,目标远大,争创一流。两者互为补充,相互增进。

泱泱中华,历经无数风霜雨雪,几经沉浮却能屹立世界民族之林五千年。而今改革开放,蓬勃发展,直超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国。这正是无数爱国仁人志士献出心血的结果。古有文天祥,过零丁洋,留取丹心照汗青;范仲淹,登岳阳楼,乐以天下,忧以天下;陆游,疾笔书,北望中原气如山。今有罗阳、航母试验为国捐躯;莫言,追求文学,根植乡土;屠呦呦,探寻青蒿,呕心沥血。正是这些仁人志士的心血奉献,甚至以生命为代价,才孕育了中华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铸就了中华千年一脉的民族传奇,创造了中华巨龙腾起的民族奇迹。也正是他们的他们的爱国情怀,滋养了中华人民五千年,使之渗入每个中国人灵魂最深处。

斑斓世界炫彩夺目,风云变幻,机遇与风险并存,唯具有世界眼光,才能与时俱进,引领世界潮流;林则徐,海国图志,打开中国近代化大眼。钱学森,出国深造,为国防现代化装上虎牙。***,改革开放,为经济现代化添加引擎。正是这些伟人的世界眼光引领了中国的发展,为中国源源不断地注入活流,也正是这些活流的注入,使得中国在现代化舞台上大放异彩,也正是他们对卓越的追求,塑造了他们。

古人曰:“自古忠义两难全。”今人云:“爱国与追求两难全。”最近,传出李嘉诚撤资大陆,高考状元转籍国外,科研人员大量“外逃”,不禁令人发问:在具有世界眼光。追求卓越的同时,是否还能保持家国情怀?在我看来,两者并不矛盾。爱国情怀,可以说是一个人的根。有了根,才能在人世浮沉中保持一份本我,才能在世间磨难中保持本初,在尘世迷茫中保持一份本心。一个有根之人,方能披荆斩棘,直至彼岸。世界眼光是枝叶,只有枝繁叶茂,才能从“世界”吸收养分,壮实自我,进而反馈祖国母亲这片沃土。我相信,举国13亿人的力量,足以撑起一片供中国人民发展的舞台。

扎根祖国,以望世界,成就自我,铸就中华!

胸怀家国兼济天下作文【四】

读不懂的是生活,看不透的是人生。生活到底是对是错?是谁让我们身心疲惫?

是岁月?是世俗?是心灵?还是虚伪?人生路漫漫,能有几回欢?

人生啊,没是没非不易,无爱无愁更难。

看世上忙忙碌碌的人群,谁真正的在为自己活着呢?多少人天天都有忙不完的人情世故,身心俱疲,似乎真的在“与时俱进”。偶尔感悟人生,感慨世道,无非在为前途、为钱途、为心际的不平而发表感慨。

当最孤单时才发现,陪在身边的只有自己的灵魂,最寂寞时才知道,能拥抱到的只有自己的体温,最落魄的时候才知道,最离不开的是左手和右手,伸出双手的时候才明白这个地方只有自己一个人,张开双眼才看到这个世界只是一座冰冷的空坟,有谁,能知道虚伪和堕落早已埋葬了所有的单纯。

风雨人生万事忙,时光似乎滑得特别快,来不及品味,来不及思索,甚至来不及小憩便飞奔而去,也许是担了太多的责任,太多的爱,太多的牵挂;又也许“忙碌”也是享受的一种方式。走过人生,也许很丰富,也许有一种转眼成空的感觉!

人们看惯了日升月落春秋代序;习惯了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冷暖世象。世间万物的改变,却很难看淡人间的悲欢离合,情仇恩怨,更难将伤心难过看得风清云淡。过了很多年的改变以后,我们也只好开心自在当成一种习惯。

其实命运不会亏欠谁,看开了,谁的头顶都有一汪蓝天;看淡了,谁的心中都有一片海。

只有春华秋实,你才能感受自然的交替;只有晴雨交错,你才能领略外界的变幻。痛是一种钙,能让我们长久地挺立;苦是一味药,能让我们顽强地支撑。如果觉得命运不公,那是因为心狭隘了,你想得窄,前方的路必然会窄。

我们常常认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才是前世有缘,话不投机半句嫌多的就是无缘无份。以为伤害自己的就是敌人,爱护自己的就是亲人。却不知,哪怕只是擦肩而过都是我们不止一世相知的有缘人。既是同路,便是有缘,况且日日相见。

其实,使我们憔悴的,不是愁,不是苦,而是时间。总有一些事情,我们只能欣赏,远远地,终也无法走近,最终,选择走开。总有一些感情,我们只能赞赏,甜甜地,终也无法感受,最终,选择离开。人的一生,选择与命运相连,放弃与生活相关。选择了走开,体会了无奈,选择了离开,感受了明白。

醉,有醒了的时候;梦,有碎了的片刻;缘,有尽了的那天。走过了风风雨雨才知道,梦想的伟大和现实的残酷,经过了刻骨铭心的爱恋和生死离别的痛苦,才真正懂得拥有就是幸福。

人有雅量,天下坦途,胸怀无限,心底无碍。

胸怀家国兼济天下作文【五】

俗语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人们要用宽广的胸怀去看待事物。

楚王在打猎的时候弄丢了自己心爱的弓,但他没有过于急切,豁达的说道:“楚人失之,楚人得之”,他不认为弓是丢了,弓还一直在楚国,没有必要计较弓在谁手上,都是楚国人的。楚王拥有着宽广的胸怀,才能使他不至于过于悲伤,不计较得与失。而把物质追溯到本源,不也正是这样吗?没有绝对的得与失,正如同,你呼出的碳便随后固定在了植物里,这些碳或者被高级生物吃掉,或者最终又回到大气,周而复始,并没有绝对的得与失。我们不必要去计较绝对的得与失。

同样,孔子在听了楚庄王的话之后,又曰:“人失之,人得之”便又是更宽广的胸怀,楚王的胸怀是建立在楚人共同拥有基础之上,而孔子认为是建立在人类的基础上,这便是更为宽广的胸怀。

而老子呢?他说道:“失之,得之”,他已无需计较物质存在的本体,而已经追溯到“道”上,就像大家呼出的碳那样进入到一个周而复始的“碳循环”。因为物质不可能凭空消失,一个东西的消失,必定伴随着另一个东西的产生,江河湖海被蒸发,然后最终又冷凝成雨水回来,最终又形成江河湖海。这便是十分宽广的胸怀了,这件东西肯定会以某种方式在其它地方“得之”。

我们要拥有宽广的胸怀,关键就在于如何看待这个世界,你认为世间的一切都应该是你的,那么这一切都不会是你的。但如果我们能认为这个物质的世界“失之,得之”的变化时,那么我们都会拥有宽广的胸怀,如同“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

世间万物都是这样“失之,得之”,能量不断的转化,他们整个运行的世界的总能量是不变的。“失之,得之”周而复始,我们一定要用无限可能宽广的胸怀来看待“得与失”,这样我们才能达到一定境界。拥有宽广的胸怀。

胸怀家国兼济天下作文【六】

“既要脚踏实地于现实生活,又要不时跳出现实到理想的高台上张望一眼,在精神世界里建立起一套丰满的体系。”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这样说。作为新一代弄潮儿的我们,既要脚踏实地,注重自我的发展,独善其身;也应以己之才担当大义,中流击水,兼济天下。实现人格理想和伦理责任的融合,是时代对我辈的呼唤与要求。

锤炼自身的修养,推动个体的发展,是兼济天下的必由之路。正如熊培云所说,“一个功能正常的社会,不可能只有解构,没有建构。”每一个发展自我的你,都是社会建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无论是周国平“让本身成为一块诗意的土壤”,进而思考自我和存在的奥秘;抑或是蒋勋用“全力以赴的专注”,使生命“凝塑成一种雕塑般的美”,都体现了他们与自我发展的'交锋与博弈。正是每一个人的自我发展,构建了社会的有序安定。

而兼济天下更应该是我们发展自我的最终目标。倘若人人皆为在天下苦难面前卷而怀之,闭目养神的隐君子,是鲁迅笔下“泰山崩,黄河溢,隐士目无见,耳无闻”的扁平看客,又何来碧波荡漾,水晏河清的时代让我们得以安稳发展?正如孔庆东多说,“学者应当具备人文情怀,把人间情怀压在纸脊,方为第一流的学术。”在遭遇黑色政治旋风席卷却甘愿肝胆相照,抛颅洒血,不放过一个“吃人的魑魅魍魉”的五四先贤身上;在以笔为椽,著《1984》剖开社会极权的阴暗面的乔治·奥威尔身上,我们看到了责任担当与“修之于天下”的人类情怀熠熠闪光,那是对“对无穷的远方和无尽的人们”的关怀,那是叩经问史,朝山谒水,以发展之我兼济天下的担当。

然而,如今却有部分人只为自我的发展不择手段,却毫无兼济天下的伦理责任意识,最终成为钱理群教授口中“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却毫不羞愧。我仿佛听到鲁迅在风雨如晦中呐喊“个人的自大就是独异”,约翰·多恩疾呼“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我又仿佛看到熊培云感慨“真正的慈悲是对人对己的双向成全,是不逃避自己的人生责任。”注重自我的发展的确无可厚非,当若个体被过分放大,我们终将会如雅克·巴尔赞在《从黎明到衰落》中指摘的“横态木偶”般,毫无敬畏,毫无热忱,毫无神圣与崇高,以致失去了大先生笔下“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的热血与责任感。

作为当代青年的我们,既要有独善其身的清醒修为,更应有兼济天下的大情怀,傲骨铮铮,牢记责任。千般荒凉,以此为梦;万里蹀躞,以此为归。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