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科学课,我们都充满了期待。因为每次的科学课总有让我们惊喜的体验。这不,姗姗而来的科学老师平静地对我们说:“今天咱们去实验室做实验。”同学们却平静不了,一听,顿时全班沸腾,我也是开心得不得了。
我们有序来到了实验室,老师对我们说:“不要碰桌子上的物品,今天我们要做一个关于火山喷发的实验。”“火山喷发?真的假的?”我们对这次的`实验充满了好奇。
桌子上早已经摆放着:酒精灯、石棉网、三脚架、土豆泥、铁板、番茄酱等等。老师先给我们讲了一遍,然后让我们亲手操作,还再三叮嘱:“切记,要记住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我们按照老师教的,先把土豆泥捏成小山状,再在“山顶”捏一个小洞,放入铁碗;接着把番茄酱挤进“山洞”里,用薄薄一层土豆泥盖住“山洞”;接下来,把酒精灯点燃,将三角架架在酒精灯上,把石棉网放到三角架上,把铁碗放在石棉网上。耐心地等了一阵后,“小山丘”的上方冒出了一缕青烟,我心想:这个实验,是不是失败了呢?为什么过了一阵后还是没有爆发呢?就在我着急的时候,山丘上冒出了青烟,青烟越来越大,可是我们的小山丘并没有爆发。最后,酒精灯的火焰灭了印证了我之前的猜测。最终我们的实验失败了。
原来火山喷发是需要一定的温度,而且温度要高要持久,我们失败的原因就是温度忽高忽低的。正当我想重做一次,下课铃却响了。我满怀遗憾和同学们一起收拾好实验材料,离开了实验室。
“失败是成功之母。”这一次的科学实验,虽然失败了,但使我明白了科学的严密性。下次有机会再做一次,一定会成功的!
去年暑假,我和爸爸去了老家白云湖游玩,那里有“宇宙飞船”、“东方神庙”、“维苏威火山”等有趣刺激的项目。最热门的项目莫过于火流星了。于是我与家人便马不停蹄的赶往那个地点。
还未到检站口,老远就看到大型的轨道建在空中。我忍不住吞了吞口水,心想:不愧是中国数一数二的过山车。出于害怕,我对爸爸说:“爸爸,那个过山车那么大,而且也是最热门的项目,恐怕人会很多,到时候还没上车,‘腿都断了’······“爸爸并没有被我这种无厘头的借口说服:”人多就多嘛,只要能玩就行了。你该不会是不敢玩吧?“面对爸爸的挑衅,就算我不敢玩,也得要面子,打肿脸充胖子,说敢玩。可到了场地之后我后悔了。目测了一下,最高点大约有30米高,而且有一段距离还是要倒挂的······还没坐上机器就已经吓得不行了,可现在想退也退不了,谁让我死要面子。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对我来说,这一秒钟就仿佛有一个世纪那么漫长。终于轮到我们了,我的腿有千斤重,我颤颤巍巍的走上座位,就像上了刑场般可怕。但我还是鼓起了勇气,不就是“一死”嘛,有多难,要像个爷们一样去战斗!想到这我的恐惧少了一些。
机器启动了,我慢慢闭上了眼睛。突然一个加速,我的头撞到了前面的靠椅上。接着又是360度旋转、转圈圈、急停急起,把我弄得头昏眼花,差点没吐出来。再转头看看老爸的表现,他一脸开心,若无其事,很开心的享受一切。
就在这时,我们都隐隐约约发现前面的轨道断了,不由得大叫起来,双手捂着眼睛,不敢直视前方。只听“哄”的一声,我们居然都平安活着。仔细一看,原来下面有一个接轨。真是虚惊一场。几分钟后,到站了。没想到一开始胆小如鼠的我居然还要再做一次······
现在想想,那真是一次惊险的尝试!
生活中,我尝试过很多事情,如学骑自行车,学习做菜,拼乐高……但那一次尝试,一直萦绕在我心头。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妈妈和爸爸带着妹妹们出去了,我一个人在家里。作业做玩了,很是无聊,心里突然有了个想法,尝试一下自己打扫卫生。说干就干,从厨房拿了工具。我先从妹妹的房间开始打扫,只见她们房里地上全是玩具和书本。我弯着腰一个一个地把这些东西捡起来。等捡完后,我的腰已经有点酸了。我又仔仔细细地把房间的角角落落扫得一尘不染,扫完了妹妹的房间,我又扫了客厅、爸妈和我的房间。扫完地,我已是腰酸背痛。
接下来下一个工序——擦门窗,我搬着家里的黑凳子,拿着抹布,一会跑到东一会跑到西,忙得不亦乐乎。有几次我因擦的时候用力过猛差点从凳子上摔下来。不一会擦完了,我已是满头大汗,不过看着窗明几净的门窗和家具,我脸上笑开了花。
接下来就是拖地了,我从卫生间拿出一个拖把,用水洗干净,就开始拖妹妹的房间了。我来回不停地拖动着拖把,身体微微向前倾,两腿成弓步状,一点污渍也不错过。拖完后我走出房间,自信满满地回头一看:啊!地板居然被我踩成了“大花脸”。我十分惊讶:明明我拖得很认真了呀!怎么还会变成“大花脸”呢?这时,我脑海里浮现出妈妈拖地时的画面,只见妈妈动作和我一模一样,但妈妈是从房间最里面开始拖,一步一步往后退着拖着到门口,而我是从门口开始无规则地拖,哪里脏就拖哪里,最后拖到里面再走出来就又踩脏了。恍然大悟的我又立马把拖把洗干净,再一次认真地拖了一遍。拖完了所有的房间的我,看着干净整洁的房屋,虽然累,但是很高兴。
到了晚上,爸爸妈妈回来了,他们看着干净整洁的家里,一脸惊喜地看着我,并夸我说:“我们家李浩长大了。”我听了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
通过这次尝试,我体会到了劳动的辛苦,得到了收获的开心,知道了爸爸妈妈的艰辛。这一次尝试,让我记忆犹新。
“尝试”,这一个伟大的词语,是它创造了大量的东西。创造了一位位名人,创造了一种种科技,创造了一个世界。所以,身为中学生的我,不止一次,也在努力尝试着。
记忆的大门开始慢慢敞开。依稀记得是六年级上学期的时候,我开始自学剪纸。那可是一项高深的技术,起初的我只会简单地对折,再剪出几个方方正正的几何图形,简直是一无是处。渐渐地,我不满足于现状了,我开始尝试着把一张正方形纸折成一个小正方形,再在几个几何图形上拐个弯,向前一冲,又绕几个弯回来,剪成几个奇形怪状的图形,展开来,那几个图形,有的像哥斯拉,有的像蛇,有的像飞龙。尽管我取得了大突破,但是我依然在努力尝试着:我把死板的边缘线剪成各式各样的图案;我把部分硬生生的线条修成优美的圆弧;我开始剪花形图案、星形图案,增加“颜值”;我还开始只采用弧线剪出更优美、高雅的图案……直到接近期末时,我成为了咱班的“剪纸专业户”,当然,这是我不止一次地努力尝试的结果。
要知道,人的一生中的每一个阶段都离不开尝试。所以,现在的我也依然在努力尝试着。
在最近一段时间里,我购买了一本《培优新方法》。里面数不胜数地数学难题,令我不知从何下手。他们就像一头头雄狮,向我发出致命的咆哮。可我并没有放弃,像握着匕首一般握着笔,一次次尝试攻克下一道道难题,尝试着无数种的方法。甚至攻下一道难题,我就得尝试十几二十次。同样的,在这一阶段中,我也是不止一次,努力尝试!
爱迪生尝试了五千多次,发明了电灯;蔡伦尝试了多少次,才成功改进造纸术;祖冲之又是尝试了成千上百次,终于算出了圆周率……是啊,生命在于尝试!我或许尝试了无数次,只是为了完成一件事情,但是我不会后悔,因为人只有不断地努力尝试,才可以活出属于自己最灿烂的人生!
不止一次,我努力尝试!
成长的路上,我一路走过,走过荆棘与坎坷,从未感到孤独与寂寞。我一路看过,看过太多斑斓的风景,从未感到绝望和踌躇。也许踽踽独行,却并未感到我的背影是如此孤单。也许失望,却从未感受到绝望,因为我曾经奋斗过。不止一次,我努力尝试。在无人陪伴的深夜,孤军奋战。在没有人的跑道上,也曾留下过我的汗水。
有时候,曾经的那段岁月,在脑海中慢慢褪色,只留下几个模糊的身影。然而,有许多东西却承载了那段回忆。一张奖状中包含的是太多心酸,有时看到某样东西又会蓦然想到某个人。看着这些东西,便如同走进一条窄胡同,直抵那些过往。那曾经的回忆仿佛触手可及,可是却又那么遥远,我想走近去看一看,可转眼,曾经的少年在追梦的路上已走得很远。
蓝天上,白云随风凌乱。阳光投在树上,投下一地斑驳树影。而那也许已经是遥远的回忆了。在我们的班级中,总有这样一位同学。他孤独地占据着教室的一角。无论是班级中的选举还是班级里的什么活动,他都拒绝参加。上课时,他也总是一副百无聊赖的神情。他似乎在我们这个班级里,可是每当他下课时翻开一本书,他仿佛就离开了这个教室,如此地沉默。对谁,他都漠不关心,和班级里任何人的关系都不好。似乎,也不能这样地说。因为,我和他的关系,从那个学期开始似乎好了些。
一次,班级里有许多同学丢了文具。那个时候的我们班,流行《福尔摩斯》和一些侦探小说。那些人可以说是巴望这班里能够发生一点鸡毛蒜皮的案件。一出现此案件,那些同学都将矛头指向了他——那个独坐班级一角的学生。当大家议论纷纷的时候,他仍然坐在那里,似乎没有听到。我为他争辩了几句,那些人却始终保持着自己的观点。他看了我一眼,眼中似乎划过一丝感谢,又忽然便作了沉默。那些人还在不停地说着,他忽然站了起来……那成了我们班第一次有人打架的事件。也就在打人事件的第二天。我们学校的盗窃案,竟然只是一个中年级的学生***。那些同学无地自容。
那应该算是我第一次为他辩护了吧,之后的故事大约在三天之后。他坐在教室一角,翻看着一本书,我忽然想跟他交个朋友,就开始了我不止一次的尝试。
我就去看看他看的是什么书,结果是一本尼采的诗。对于尼采,我也只是一知半解。只是在周国平研究尼采的书中零碎地看到了一点。“你也知道尼采吗?”“在周国平的书中看到过一点。”“哦,你能把那本研究尼采的书借给我看吗?”周末,我去新华书店买了一本。第二天,我借给他看。一切平淡如水,可是,我和他的关系似乎越来越好。后来,我和老师要求和他做同桌。而他的前同桌不禁幸灾乐祸地看了我一眼。
此后,我还争取了一个图书管理员的差事,图书管理员的差事也许是算我们班级中最不好的差事了吧。每次借书的时候,都要从图书馆里把一大堆书搬到教室里来。但是,每次图书管理员都可以借一本书。而我,就总是帮他借一本书。那时候,我在读海子顾城徐志摩,而他读的却是尼采北岛臧克家。
某一天的中午,我看到他父母同时来到了学校,走进了老师的办公室。就在那天放学的时候,他递了一瓶可乐给我:“其实我很羡慕你。我们同样都喜欢读书,可你总是在作文比赛中获奖。在班级里,你也有那么多朋友。也许,我们不是同一类人吧。”接着,他又送给了我一本《席慕蓉诗集》。我打开扉页,见上面用毛笔写了一行小楷:“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第二天,他转学的消息就在我们班传开了。但我知道,他只是去寻梦,找一个属于诗人的梦。
我不知道他是不是把我当朋友?我曾经不止一次地努力尝试,因为在我心中,他早就是我的好朋友。也或许,我们已经是朋友了,只是他的表达的方式与众不同吧!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