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看到过这样一段话:世界上有两种思想,一种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产生,也随着这个时代的结束而宣布过时;另一种也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产生,但却对人类有着恒久的价值,就像宝石,经过时光的雕磨,会更加光彩夺目。“有效的家校共育”无疑是属于后者。
父母都深爱着自己的孩子,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有所成,希望孩子有好的品德。于是,我们总是想把自己认为正确的想法强加给孩子,希望他们能够理解我们的良苦用心;希望他们能够服从我们的安排;希望他们……但是他们好像并不喜欢这样。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喜好,他们不买我们的帐,我们的口干舌燥和辛勤付出,换来的却是孩子们不理解的叛逆……我想,这是我们大多数家长的苦恼所在。
听了毛樾漫老师的讲座,好像答案自在其中,感受颇多。课程中,毛樾漫老师告诉我们需要对孩子肯定的赞许和鼓励,用孩子能听懂的语言教会孩子对与错。静心想来,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师长的信任、理解。现在的孩子个性很强,很多时候他们都有自己的独立见解、独立看法。我们一味地唠叨,一味地指责,非但不能教育孩子,还会增加他们对我们的厌恶。
换种方式不是更好吗?他们思维灵敏,思想活跃,上进心强,自尊心强,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并加以正确引导,就能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融洽,就能及时掌握孩子的思想动态。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作为老师和家长的.我们,看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也同样重要。全面地认识孩子,走近孩子,这就需要我们有一颗宽容的心。宽容是一种无私的爱,有时候,面对孩子的失误,只要不是原则问题,我们不必耿耿于怀。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太过精细,眼里容不得半点沙子。一看到孩子有了什么问题,就"噌"地跳出来,或苦口婆心,或声色俱厉。其实,做一个轻松的家长并不难,不妨适当"装傻",给孩子一个自我修复的广阔空间。
在这个物欲横流、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孩子视野开阔的社会里,再用祖辈们的教育方式去对待当今的孩子,的确不再奏效。当老师也好,做家长也罢,我们不去学习,不去成长,又有什么资格去要求我们的学生,我们的孩子进步呢?教育是每个家庭的日出,是一门很有学问的艺术,因此,我们必须探索有效的家庭教育,真正成为引导孩子们攀登人生高峰的引路人。
正在这时候,一个乡下男孩走了过来,他个子不高,鼻子有点儿微微向上翘,他也许是建筑民工的儿子。他看到我们愁眉苦脸的'样子,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意。他一声不吭地走到了阴沟旁边,用手抓住了阴沟的边缘自己滑下去拿足球。我大叫了一声:“臭乡里人,这是人家的足球,你拿什么拿?”他回过头,朝我微微一笑,继续来捞足球。因为阴沟太窄,第一次,捞空了,但他并不灰心,不怕粪水的脏臭,继续捞,最后,也终于捞起了足球。望着那只脏兮兮的足球,我们谁也不愿意拿。他又看透了我们的心思,从口袋里抽出一条洁白的手帕,擦掉了上面的污点,然后把球递给我们,头也不回的走了。
呀,他真好,他有一颗纯洁的心。这件事我永远不会忘记。
听了毛老师讲的《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我价值和良好习惯》的网课,我受益匪浅。
有位教育名家曾经说过:“多蹲下来听孩子说话,你看到的将是一个纯真无邪的世界。”也就是说,父母只有放下成人的架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心理和需求,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我们做老师的更应该放下架子去倾听孩子的心声。
第一,我们要做一名倾听者。孩子一犯错我们会利用惯有的思维去判断孩子,然后一顿斥责,最后总会补上几句“听懂了吗?知道自己错了吗?改了就是好孩子?”自以为做好了孩子的思想教育工作,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做错了,我们应该先去倾听孩子,通过倾听了解孩子是不是真的错了。要是真的错了,就应该通过孩子的诉说来了解孩子为什么会出错?因为有些时候孩子出错并非本意,所以我们不应一味地斥责,而是要了解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从而引导孩子认识到错误并改正。
第二,我们要尊重孩子。孩子的隐私权是天生的,“没有隐私的孩子是长不大的”,这句话很有道理。孩子虽然是父母创造出来的,但孩子仍然是不同于父母的独立的个体。因此,父母要想走进孩子的小世界,首先要充分尊重孩子,给孩子一片自由的空间。在学校,作为老师的我们也要充分尊重孩子,尊重孩子实际上就是爱护孩子,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在于如何爱护学生。”作为一名教师,必须真诚地热爱学生。事实上,凡是优秀教师,无一例外都是关爱学生的'典范。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当教师真正从内心关爱学生时,才能使师生在感情上产生共鸣,让学生更喜欢教师,更乐于接近教师,喜欢和你谈心,爱听你讲课,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接受,在不知不觉中,教师的言行就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第三,积极参与孩子的活动。作为班主任,班级是我们的家,班主任作为“家长”绝对不能置身事外。如果班主任能和学生们共同参与活动,对孩子们来讲是莫大的鼓励和支持。同时,也助于我们更好地走进孩子们的心灵,孩子们会从心底里热爱和尊敬我们。
比如:卫生区打扫、大课间跑操、特色课程学习、办黑板报等,我经常参与其中。每次大扫除孩子们打扫得都不干净,玻璃擦了不如不擦来的干净,看到这种情况我便把孩子们训斥一顿,嫌他们不好好干,可是等到下一次还是干不好。于是我决定和孩子们一起干,在***过程中我发现不是孩子不认真干,而是他们不知道怎么去干,于是我手把手地教给他们干,不一会儿孩子们就学会了,争先恐后地干了起来,还比比谁擦的干净、漂亮,有的学生还说要跟老师比赛。在一起劳动中一下就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教室的窗户亮如明镜,地面拖得干干净净,我们班的卫生受到校长的表扬,我和孩子们的感情也更加深厚了。
深入地了解孩子的情况,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关爱孩子、尊重孩子,遇到的问题才会迎刃而解。孩子们把事情干好了,既能得到老师的表扬,也能提升其自我价值感,还能养成认真干事情的好习惯,真是一举多得啊!
首先,从空间上来说。“第一”决不是绝对的“第一”。在学校里得了“第一”,也许出了校门,就是“第二”。在国家得了“第一”,跨出国界,能列第几就很难说了。中国的篮球运动在亚洲也算是名列前茅了,在亚运会上也得过金牌,可是一到奥运会比赛,名次就落后许多了。就算在地球上得个“第一”,也不代表在离地球不远的几亿个星球上也还能保持“第一”。所以,得了“第一”,决不可以目中无物,傲视天下,须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其次,从时间上来说,“第一”的脑袋上非得加两个大大的引号不可,万事万物都在无休止地发展,不断地进步,这会将“第一”抛到“第二”,甚至“第三”。在以前,马是跑得最快的,后来是汽车,接着是飞机,现在是宇宙飞船跑得最快了。在世界的.竞赛中,每一项世界纪录都不断在刷新,眼前的“第一”决不是永恒的。所以,每个“第一”都只是在某个空间的“第一”,某个时间的“第一”。当你得到“第一”时,决不能骄傲自大,而更应该虚怀若谷;决不能停步不前,而更应该奋进不止。须知,你得到的“第一”不过是“天空中的一朵小小的云彩”罢了。须知“骄傲使入落后,虚心使人进步”。也许,有一些人会说,既然“第一”如此微不足道,“第一”外还有“第一”,那么得个“第二”“第三”不也一样吗?如果这样说,就大错了。无论多么渺小的“第一”,都要加以肯定。为下一个“第一”奠定好基础,为夺取一个更大的“第一”而加倍奋斗。诚然,得到第一是值得自豪的,但要看你所采取的态度,是把它当作终点,还是作为新的起点。我们并不是否定“第一”,而是提倡人们取得“第一”后继续向前。我们的目标应该永远是下一个“第一”,惟有如此,人类才会不断进步。
有一天下午,妈妈让我去洗蘑菇,我就拿着装蘑菇的'盆来到楼下的水池边,我接了一盆水后,就开始洗蘑菇了,也不关水龙头一直让水冲进盆里又流进水池……“姐姐,姐姐。”忽然从我的背后传来一个声音,原来是一个三四岁的小女孩在我的身后,她见我回过头来,就说:“请把水龙头关掉好吗?”我说:“怎么你还管起姐姐来了啊。”小妹妹又说:“我妈妈说过要节约用水。”在小姑娘的一再催促下,我才极不情愿地关掉了水龙头。“天空下,草地上……”一阵歌声从近处传来,我回头一看又是那个“爱管闲事”的小姑娘,我就尽量避开她,这时,我发现有几个烂蘑菇,我就随手扔在水池里了,“姐姐,请不要把蘑菇扔在水池里。”“你这个多事的小鬼,又管起我来了。”“我,我……”,“你什么你?”我吼了她一声,小姑娘轻声地说“这样会让水流不通的。”说完,小姑娘低下身去将烂蘑菇拣起来扔进垃圾箱里就走了。
我望着小姑娘远去的背影,脸上火辣辣的,心里象打翻了五味瓶,此刻我恨不得地上有一条缝让我钻下去。许久,我才默默地对自己说“小妹妹,我一定要向你好好学习,做一个爱护环境的好孩子。”
听了毛老师讲的《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我价值和良好习惯》的网课,我受益匪浅。
有位教育名家曾经说过:“多蹲下来听孩子说话,你看到的将是一个纯真无邪的世界。”也就是说,父母只有放下成人的架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心理和需求,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我们做老师的更应该放下架子去倾听孩子的心声。
第一,我们要做一名倾听者。孩子一犯错我们会利用惯有的思维去判断孩子,然后一顿斥责,最后总会补上几句“听懂了吗?知道自己错了吗?改了就是好孩子?”自以为做好了孩子的思想教育工作,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做错了,我们应该先去倾听孩子,通过倾听了解孩子是不是真的错了。要是真的错了,就应该通过孩子的诉说来了解孩子为什么会出错?因为有些时候孩子出错并非本意,所以我们不应一味地斥责,而是要了解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从而引导孩子认识到错误并改正。
第二,我们要尊重孩子。孩子的隐私权是天生的,“没有隐私的孩子是长不大的”,这句话很有道理。孩子虽然是父母创造出来的,但孩子仍然是不同于父母的独立的个体。因此,父母要想走进孩子的小世界,首先要充分尊重孩子,给孩子一片自由的空间。在学校,作为老师的我们也要充分尊重孩子,尊重孩子实际上就是爱护孩子,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在于如何爱护学生。”作为一名教师,必须真诚地热爱学生。事实上,凡是优秀教师,无一例外都是关爱学生的典范。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当教师真正从内心关爱学生时,才能使师生在感情上产生共鸣,让学生更喜欢教师,更乐于接近教师,喜欢和你谈心,爱听你讲课,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接受,在不知不觉中,教师 的言行就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第三,积极参与孩子的活动。作为班主任,班级是我们的家,班主任作为“家长”绝对不能置身事外。如果班主任能和学生们共同参与活动,对孩子们来讲是莫大的鼓励和支持。同时,也助于我们更好地走进孩子们的心灵,孩子们会从心底里热爱和尊敬我们。
深入地了解孩子的情况,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关爱孩子、尊重孩子,遇到的问题才会迎刃而解。孩子们把事情干好了,既能得到老师的表扬,也能提升其自我价值感,还能养成认真干事情的好习惯,真是一举多得啊!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