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信要用黑毛笔、或蓝色水笔、圆珠笔、钢笔写。不能用铅笔,以防模糊不清。也不能用红笔写,这会让对方以为是绝交信。信纸要用专门信纸或稿纸。
(1)称呼、问候用语及信中语气、措词要符合写信人的身份。
(2)要考虑收信人的文化水平及经历,使收信人看得懂信。
(3)要抓住重点,力求写得充实、圆满、简短。
首先,要写得清楚明白,使对方一看就懂。写信是单方面谈话,不像当面拉家常那样,对方听不懂时,还可以解释说明,直至弄懂为止。因此,写信时,要告诉对方什么事情,要求对方办什么事情,或者回答对方什么问题,都要写得清楚明白,一目了然。要做到这一点,其实并不难。这就是:仍照日常说话一样,话怎么说,信就怎么写,朴实无华,本色本香。如果装模作样,堆炮辞藻,反而会显得不亲切,不诚恳,影响双方感情的交流;甚或因咬文嚼字,弄巧成拙,闹出笑话。
其次,要写得简洁利索,使对方一看就能抓住要领。本来么,书信的目的是最为明确的,或是相互问好,或是交流思想,或是传递信息,或是研讨问题,或是有事相托,等等。写信时,若不兜圈子,不说车轱辘话,而是开门见山,直抒胸臆,自然就会收到句无虚发,经济明快的效果。而且这种书信,自己写起来,一定是得心应手;对方一看也准能心领神会。如果信的内容,涉及面广,谈的问题也较多,像交流思想、研讨问题等,那么就要和写文章一样,动笔之前,要想好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并做出通篇的安排与布局,切不可语无伦次,信笔写来。
再次,要写得优美得体,使对方一看就深感真挚可亲。书信多是亲朋或同志之间的谈话。因此,书信的语言除简洁利索之外,还要注意道德风尚,讲究文明礼貌,能够通过书信的往来,反映出我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和整个社会风貌来。这就要求我们在写信时所用的语言、语气要视不同对象、用途和内容而异。就对象而言,对长辈要谦恭,对平辈要尊重,对晚辈也要避免用教训的口吻,即使对犯有错误的人,也只能以理服人,而不能盛气凌人,更不能出口伤人。就内容而言,表示问候,要亲切热情;报喜祝贺,要热烈欢快;研讨问题,要心平气和;请教求助,要谦虚诚恳;规劝教育,要以心换心,喻之以理,等等。同时,还要注意称呼、问候和致敬语的选用。
最后,还想谈谈写字的问题。字是书信这一特殊交际工具的辅助性的工具。字写得正确工整与否,必直接关系到这封信能否发挥其交际效能。写信应该用行书,也可以用楷书,一般情况下不提倡用草书,更不应该龙飞凤舞,笔走龙蛇,潦草得叫人辨认不出是什么字来,以致耽误了事情。我国有个优良传统,给别人写信,特别是给长辈写信,必须每个字都写得端端正正,工工整整,否则不够礼貌。有时写得匆忙,字写得不够规矩,还要在最后写上一句:“草草不恭。敬希原宥!”我们应该继承并发扬这一优良传统。
另外,不少的书信,往往是一气呵成。这就很有必要在写完之后,逐字逐句地再检查一遍,看是否由于遗字掉句,或由于写了错别字,而使语意有不够清楚的地方。
亲爱的同学们:
前段时间,有一个新的词汇出现在电视媒体之前——“光盘行动”!“有一种节约叫光盘,有一种公益叫光盘,有一种习惯叫光盘。所谓光盘,就是吃光盘子里的东西。”
当前社会,餐桌上浪费的`粮食数量巨大,“舌尖上的浪费”触目惊心,身边的浪费比比皆是。据调查,仅我国13亿人口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一年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500亿公斤,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与此同时,饥饿却仍是人类的头号***手,全球平均每年有1千万人因饥饿丧生,每6秒就有1名儿童因饥饿而死亡。
看到这些数据,有没有让你们为之震撼?想想自己,或许在倒掉饭菜的那一刻你的心里觉得浪费一点点粮食根本就算不上什么,可是,当你看到那垃圾桶倒满饭菜的时候,难道你真的一点也不觉得可惜吗?浪费是一种不尊重自然和他人劳动果实的可耻行为!在此,我提倡你们也是我们这个家庭做到以下几点:
1.珍惜粮食,适量订餐,杜绝剩餐,减少一切浪费。
2.不攀比,以节约为荣,以浪费为耻。
3.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饭剩菜。
4.提醒身边的同事和朋友,积极制止浪费粮食的现象。
5.做节约宣传员,向亲朋好友宣传节约粮食。
6.积极参加文明餐桌行动,营造节俭用餐的良好风气。
同学们,让我们加入“光盘行动”吧!让我们这个小班级融入到“光盘族”这个大家族吧!杜绝浪费,向“舌尖上的浪费”说“NO”!跟着我一起做光盘行动吧!
写完信之后,在信的右下角写上发信人的姓名叫做署名。在署名的前面一般还要加上合适的称谓,如“同学”、“好友”,“弟”“妹”等。
也称“起首语”,是对收信人的称呼。
称呼要在信纸第一行顶格写起,后加“:”,冒号后不再写字。称呼和署名要对应,明确自己和收信人的关系。(具体可参见第四编《应酬称谓》)称呼可用姓名、称谓,还可加修饰语或直接用修饰语作称呼。这里简要说明几条细则:
(1)给长辈的信。若是近亲,就只写称谓,不写名字,如“爸”、“妈”、“哥”、“嫂”等;亲戚关系的,就写关系的称谓,如“姨妈”、“姑妈”等。对非近亲的长辈,可在称谓前加名或姓,如“赵阿姨”、“黄叔叔”等。
(2)给平辈的信。夫妻或恋爱关系,可直接用对方名字,爱称加修饰语或直接用修饰语,如“丽”、“敏华”、“亲爱的”等;同学、同乡、同事、朋友的信,可直接用名字、昵称或加上“同学”、“同志”,如“瑞生”、“老纪”、“小邹”、“三毛”等。
(3)给晚辈的信。一般直接写名字,如“乐毅”、“君平”、“阿明”等;也可在名字后加上辈分称谓,如“李花侄女”等;亦可直接用称谓作称呼,如“孙女”、“儿子”等。
(4)给师长的信,通常只写其姓或其名,再加“老师”二字,如“段老师”、“周师傅”、“宏海老师”等。对于十分熟悉的师长,也可单称“老师”、“师傅”。假如连名带姓,在信首直称“孙松平老师”、“王达夫师傅”,就显得不大自然且欠恭敬。对于学有专长、德高望重的师长,往往在姓后加一“老”字,以示尊重,如“戴老”、“周老”,亦可在姓名后加“先生”二字。为郑重起见,也有以职务相称的,如“董教授”、“陈大夫”、“佟工程师”等。
(5)给一个单位或几个人的信,又不指定姓名的,可写“同志们”、“诸位先生”、“XX等同志”等。给机关团体的'信,可直接写机关团体名称。如“XX委员会”、“XX公司”。致机关团体***的信,可直接用姓名,加上“同志”、“先生”或职务作称呼,亦可直接在机关团体称呼之后加上“领导同志”、“负责同志”、“总经理”、“厂长”等。
如果信是同时写给两个人的,两个称呼应上下并排在一起,也可一前一后,尊长者在前。
上述五种场合,有时还可按特殊对象,视情况加上“尊敬的”、“敬爱的”、“亲爱的”等形容词,以表示敬重或亲密之情。当然,这要用得适宜,如对好友称“尊敬的”,反而显得见外,对无特殊关系的年轻女性贸然称呼“亲爱的”,那就有失检点了。
1、信封。
左上方填写邮编及收信人地址;
信封中间居中写收信人姓名,加上称呼。它可以是写信人对收信人的称呼,也可以是邮递员对收信人的称呼。后者为王力先生的观点,实际上邮递员只认为是写信人对收信人的称呼。收信人后面没有称呼是不礼貌的,属于格式上的错误。
信封右下方为寄信人地址及邮编。
2、正文。
(1)称呼。
顶格,有的还可以加上一定的限定、修饰词,如亲爱的等。
(2)问候语。
如写“你好”、“近来身体是否安康”等。独立成段,不可直接接下文。
(3)正文。
这是信的主体,可以分为若干段来书写。
(4)祝颂语。
以最一般的“此致”、“敬礼”为例。“此致”可以有两种正确的位置来进行书写,一是紧接着主体正文之后,不另起段,不加标点;二是在正文之下另起一行空两格书写。“敬礼”写在“此致”的下一行,顶格书写。后应该加上一个惊叹号,以表示祝颂的诚意和强度。
称呼和祝颂语后半部分的顶格,是对收信人的一种尊重。是古代书信“抬头”传统的延续。古人书信为竖写,行文涉及对方收信人姓名或称呼,为了表示尊重,不论书写到何处,都要把对方的姓名或称呼提到下一行的顶头书写。它的基本做法,为现代书信所吸收。
(5)具名和日期。
写信人的姓名或名字,写在祝颂语下方空一至二行的右侧。最好还要在写信人姓名之前写上与收信人的关系,如儿×××、父×××、你的朋友×××等。再下一行写日期。
如果忘了写某事,则可以在日期下空一行、再空两格写上“又附”,再另起行书写未尽事宜。
问候语要写在称呼的下一行,空两格。它可以独立成为一段。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