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童年,不管它是快乐的,还是令人厌烦的,它都使我们一生难以忘怀。童年反映了我们儿时的喜怒哀乐,我想这么些个喜怒哀乐早已在我们幼小、纯洁的心灵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童年》这本书中的小主人公阿廖沙的童年又是怎样令人忘怀,令人感慨的呢?
读过《童年》的人都了解,它反映了主人公阿廖沙在父亲去世后,随母亲寄住在外祖父家中度过的岁月。
阿廖沙在幼年时,父亲就永远地离开了他,不得不使他感到孤独寂寞,也不得不让人产生怜悯之情。幸好阿廖沙的外祖母非常疼爱他并且经常讲述优美故事来使他受到熏陶。可同时,他也亲眼目睹了两个舅舅为夺得家产争吵打架,明争暗斗以及在生活琐事上表现出来的自私、贪婪。这种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善与恶、爱与恨早已在他的心灵上留下了记印。
童年是每个人漫漫人生的开端,儿童的心灵、思想是天真无邪的。平常的人和事物都会影响到儿童。如果受到了好的影响,那么会使人一生受用。反之,则会让人丧失目标、困惑迷惘。这就好像一个人做某一件事情,如果连开头都把握不好,那么后面又怎会很好地继续下去呢?
阿廖沙寄住在外祖母家时又接触到了一种小市民的社会生活,而这个阶层的人的所作所为令人不堪。,甚至令人感到厌恶。然而,阿廖沙单纯、完美的心灵并未受这些消极态度的同化,始终保持着自己高尚的思想。这种思想贯穿了他的一生,体现了他所有的内在美。阿廖沙的童年就是如此,让人不由得在同情他的同时产生一种敬佩之情。
童年属于你,同样也属于我。当我们在内心感到空旷时,回想一下童年时代的自己,它会净化你的灵魂,让你生出无限感慨。
马未都在《开讲啦》节目中的演讲令我印象深刻。他从童年时期就热爱阅读,别人糊墙用的书他也要借回去看完后再还给别人。而他看的书的内容,不是一些肤浅、庸俗而别无深意的杂书。他看的,是医学书、文学书,是经典。他说“越枯燥的书,你看完后对你的益处就越大。”而且马未都先生看经典不只停留在表面,我至今还记得他在《开讲啦》现场将《红楼梦》中描写人物外貌的语句一气呵成、分毫不差地背下来的画面。真令人震撼!马未都只有小学四年级的文化水平,而正是他阅读的.经典造就了他深厚的文学底蕴。
***也将阅读经典作为常态。作为颇有政治远见和军事指导能力的国家领袖,***对经典的阅读不只局限在军事上。《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这四大名著,他一样不落地认真品味了一番。其中《红楼梦》,***读了三遍,对于其作者曹雪芹亦是给予了高度评价。文中的描写片段,***也能倒背如流。***对经典的阅读,为我们后人阅读经典,树立了榜样。
我国文坛史上著名的鲁迅对经典可谓是爱不释手,从小受经典文化熏陶的鲁迅先生现在的文学著作与他从小阅读经典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经典是古代人们呕心沥血的著作,阅读经典既是对他们的尊重经典,不是泛泛而读,囫囵吞枣,而是要用心品味其中的真谛。让当今这个阅读缺失的时代,让经典不再神圣,让经典走进千家万户。在你工作累了之后,小憩一会儿时阅读经典,伴随着淡淡的古典气息的香味,进入梦乡……
在我的书桌上,有许多书:《三字经》、《唐诗三百首》、《十万个为什么》、《水浒传》······每读一本书,我都有不同的收获。读《三字经》使我懂得了人的礼貌谦让是不分年龄的,因为“融三岁,能让梨”;读《唐诗三百首》,是我知道了世界上有一种友情比三千尺的桃花潭水还要深······可是我最喜欢的还是《西游记》。
《西游记》讲的是唐僧师徒四人,历经千难万险,终于取得真经的故事。《西游记》中的唐僧善良、有爱心,他在灯下为孙悟空缝制衣服的情节最让我感动,但他又有点啰嗦,不问青红皂白就念紧箍咒,这一点我不喜欢。孙悟空有勇有谋,本领高强,但他却不恃才放旷,白骨精三次幻化成不同的人,都被火眼金睛的孙悟空识破,他不顾八戒和沙僧的反对,强忍着头疼打死了白骨精,最后却被肉眼凡胎的师父赶走了,我都替孙悟空感到委屈呢!但孙悟空却不计较这些,在师父需要帮助的时候,他毫不犹豫的回到了师父身边。观音菩萨说孙悟空是个“泼猴”,但我却不这么认为,我觉得正是因为“泼”,孙悟空的形象才更可爱。八戒有点贪吃,别说,还真有点像姥爷家的那头小肥猪,吃嘛嘛香!沙和尚忠厚老实,本领一般,但做事靠谱,师徒四人的行李交给他最合适了。
孙悟空虽然本领高强,但在降妖除魔的过程中也离不开八戒、沙僧的帮助,在他迷茫彷徨时也离不开师父的指点迷津,就像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离不开朋友的帮助,更离不开老师和家长的关心和爱护!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