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二下午,午后的阳光照在我家的窗台前,妈妈对我说:天气真好,不如我们去滨海绿道骑自行车吧?我兴奋地说:好耶!于是我们踏上了去南沙的路。
到了那儿,我和妈妈租了单车,骑车顺着绿道走。绿道两旁种满了树,阳光透过绿荫在地上洒下点点光斑,野草争先恐后的向上生长,为了能享受更多的新鲜空气、温暖阳光。我们也一路感受着清风的抚摸,阳光的明媚。
渐渐地,我们骑到了绿道的另一头,忽然发现了一段看上去很刺激的自行车赛道。赛道不长,但是蜿蜒起伏;一会儿上陡坡,一会儿过小坎。我对妈妈说:我们试试吧!妈妈说:好!于是我们开始去闯关。
一开始,是上坡,我们正打算用之前的预备跑道一口气冲上去。谁知道离坡顶只差一点点时,走在前面的妈妈突然一个急刹车,我吓了一跳:妈妈你怎麽在这个时候刹车?!,冲到一半的我只好立刻拉紧刹车,我对妈妈说,你怎么在这时刹车?妈妈笑着说:我怕冲不上去。唉!就差一点点了,真可惜!
于是我只好再来一次,这次我走在前面。一起步我就用尽力气,使劲地踩,很顺利地过了前面两个陡坡,接着是四个小坎,对我来说,完全不在话下;后两个陡坡,我再次加速,使劲向前冲,终于顺利通过了。我好兴奋啊!妈妈见我玩得不亦乐乎,也忍不住了,这次她也顺利通过了,我们又一阵欢呼,就这样我们不停地在赛道上开心地玩着。
夕阳西下,我们才恋恋不舍地把车还了回家。
这一天阳光明媚,天空上万里无云,我和爸爸、妈妈在中山市城区绿道上步行,因为我们觉得步行才能更好地领略绿道的翠美!
一进入绿道,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绿色的世界,就像一幅优美的画卷!
两边绿树成荫,鲜花遍地,处处生机勃勃,树木各不相同:大勒竹、湿地树、松树、白玉兰、榕树……在树身上都挂着一个小牌,这可都是它们的身份证哟!
最喜欢那棵苍翠的大榕树,枝繁叶茂,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点点露水加上翠绿的颜色和着阳光,明亮地在我们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了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棵树的气根从两丈多高的树干上直垂下来,扎到地下,三五十根粗细不等,简直成了一架巨大的竖琴。地面上,那粗大的根如同蟠龙,皮若裂岩。这棵粗壮的大树,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葱葱,充满生机。瞧,那枝头上几只小鸟正喝得欢呢!一会高处飞,一会盘旋,一会相互吵嘴,真有趣!
树下长满了各种各样的小花,黄的、红的、紫的……叫出名来的`,叫不出名来的,五彩缤纷、争奇斗艳!花香阵阵,引来了无数的蜜蜂,要是在夏天,当然还会加上蝴蝶,那是多么美好的景致呀!
我和爸爸妈妈边看边聊,转眼间已经在绿道上踱了一个上午了,回家的时候我不禁想,这绿道能让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走在里边是多么幸福,生活是多么健康呀!要是每个镇区都有这样的绿道,那该多好呀!
东湖绿道,是现代城市优美环境的标志,是人们向往的地方。在那里可以感受到自然风光的美。
清晨,一缕缕阳光照耀在犹如羊肠的东湖绿道上,让东湖绿道充满了新的活力。人们在东湖绿道上做运动,打太极……我在东湖绿道上骑着自行车,有益身心,可谓是秋高气爽啊!微风扑面,花香诱人,精神饱满,心旷神怡。环绕东湖绿道,我看见了不少景象:有百花争艳,有千草丰茂,还有葱郁的树木。美啊!
中午,太阳直射大地,气温上升。但是,在东湖绿道里,却依然是那么阴凉。因为东湖绿道有大树遮住太阳的光线。在东湖绿道里,我看见了一棵棵拥有挺拔身躯的大叶榕,好像一位守卫着我们的勇士。在一棵茶花的周围,总有几只翩翩起舞的蜜蜂钻进花芯吮吸花蜜,多勤劳的小精灵啊!我想:可能是茶花的娇媚,吸引蜜蜂来和茶花一起玩耍吧。不远,我还闻到一股清香,那是鸡蛋花的香气。只有鸡蛋花的香气是那么独特,如此清新,如此令人回味。还有那令人赞叹的紫荆花,紫荆花在万紫千红的花海中,显得朴素大方,让人喜爱,与大海点头;远处杨柳垂下柔软的枝条,风儿也为她梳妆,更显出她的美姿,好一片绿树成荫啊!
晚上,我又和妈妈漫步东湖绿道,月光挥洒而下,红的路面,绿如碧毯的草坪,听着昆虫鸣叫的音乐,欣赏着东湖绿道的夜色。从远处看,可以看到东湖绿道灯光辉煌,构成了一条蜿蜒的蛟龙,向东莞新人民医院延伸。忽然,一片落叶从我身旁翩翩飘下,我这才发现自己在东湖绿道中陶醉了这么久。顿时,成群的青年男女骑着跑车,穿梭东湖绿道,车灯闪耀,不时发出欢声笑语,不时发出小鸟的铃声,不时发出流行歌声,连没读书的小孩也骑着小车子跟着爸爸绕道……老人在散步,在倾谈。
东湖绿道,东莞城市的魅力,走向世界花园式的城市,我爱您!
其文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通俗些说,道,是一种状态,是一种意识,也是一种能量。它存在于这天地之间,一草一木,一如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在以肉眼可见的世界中,我们所观察到的,是最为客观的实体,是这个世界的表象。当我们以物质的固有状态来判定其存在价值,事实上,这是有悖于“道”这一象征着中国特有古典文化符号的内涵的。
草木虽小,亦存生命,天地虽大,却无情丝。关乎道,老子曾言,可以说出来的,都不是道。那么既然不能通过言语来描述,我们又该如何去表达呢?诚然,语言的创造,成为了我们彼此之间沟通的一座敦厚的桥梁,我们可以通过其来阐述内心的想法,可是并非所有。这种局限性亦是道的一种体现,它的无形无体在于你只能去感受,但是却无法去用文字或是别的什么方法去描述。这正如文字的局限性限制了人的意识,而事实上,与这天地之道相比,人的意识亦是受着自我认知的制约而无法去真切的明白”道“为何物。
谈及此处,似是对于”道“仍旧不甚明了。事实上,道比不得无形的能量,它不仅无形,更加无迹可寻。它存在于这匆匆流逝的'时光里,它隐匿于这奔腾不息的江海中,可是我们所能看到的,只是渐已斑白的华发和那不时激起的浪花——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依据于我们明亮的双眸和我们引以为傲的思想,但是我想说的是,这世界,并非只有脚下踏着的那厚重的土地,还有着许许多多,存在于这方世界,然后你却无法看见的事物,他们与我们无二,皆是这天地的一员,皆是”道理“交织下,诞生的命数。
所以,道,并非一言而可以明之,或是千言万语,亦不能使人明之。在当今时代,道被赋予了新的含义,一则为言语,即为说这一种表达方式,二则为道路,即为我们所行之途径。鲁迅先生曾说,这世上本是没有路的,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在我看来,走路是一种道,走过的路也是一种道。红尘喧嚣,我们更应看清自己的道,不仅是脚下有形的道,更应是那无根无源的,无形的道,这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去体悟,最终去明了,我们的人生,我们,于这天地之间,所处的位置。
P6在心理学的定义里,当个体表现某种行为时,其理由并非自己想做,而只是因为团体里的其他成员都这么做,这样的现象就叫做从众。通常是个体在实质或者想象上,感受到团体的压力,因此放弃了自己的意见或行为,而表现出符合团体价值观的意见或者行为。
阿希曾经做过一个有关“长度判断与从众”的实验。他先准备一张卡片,上面画有长、中、短三条线段,并且分别标为A、B/、C,受试者看过后收起来,然后再提供另一张卡片询问受试者卡片上的线段应该是属于A、B、C三种线段中得哪一条?参与实验的一共有5个大学生,但是其中四个是捣蛋分子。刚开始,四个人都不捣蛋,大家(包括唯一的受试者)几乎每一题都能答对。但是几题之后,四个捣蛋分子开始故意大声的说出错误的答案(虽然错误,但是四人的答案是相同的),借此观察受试者是否会因此而更改答案?
实验结果发现有三分之一的受试者会配合其他四人说出错误答案,也就是发生从众现象;在五次的试验中,更有高达四分之三的人会至少从众一次。为什么会发生从众现象呢?一般认为原因有两个:第一是为求正确。人们通常比较相信团体所提供的信息是最佳信息,为了追求正确,那就听大家的话吧!第二是遵循团体规范。人们不希望自己被视为特异分子,害怕因此而被疏离,所以不管别人说什么,只要站在多数人的那一半,先对就会安全许多。
P8赫伯特在研究从众现象的时候,提出从众历程,认为人们发生从众现象的时候,都会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1、顺从:个人为了避免因为不从众可能会受到团体的惩罚,只好顺从团体的决定,这个阶段通常是“口服心不服”。
2、内化:在顺从的阶段中,个人的自尊会受到打击,因为不愿意承认自己,居然为了逃避团体惩罚,而放弃自己的想法。于是个体开始相信团体的意见是正确的,开始调整自己的价值观,向团体的价值观靠拢,此时,个体已经接受团体的意见或行为。这个阶段已经是“口服心服”。
3、认同:个体的价值观已经符合团体的价值观,严格来说,此时已经不能称为从众了,因为此时的个体就等于团体,个体所表现的意见或行为,均能符合团体的想法。
有很多人在看待分班或者校园暴力的问题时,总是习惯把它看成是一个单一事件来讨论。事实上,隐藏在这些现象之中的从众现象才是最应该被注意的议题。
从众是一个心理学得现象,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在上述例子中(分组及校园暴力),看到的好像都是不好的部分,然而若是我们注意到这个现象,又何尝不能把它引导到好的一方面呢?老实说,我们现在的教育似乎都倾向于精英教育,眼中只有前三名,学历测验也只能看到PR值在九十分以上(有希望考上第一志愿)的同学,个人以为,精英教育应该是个别家长需要关注的教育方式,但是国家教育应该以全体学生的最大利益来考虑。
教育要从多数人着手,然后让着多数人自然发挥他的`影响力,让少数人不自觉的想要跟随。因为从众的现象,我想呼吁大家看事情的时候,不应该只看到表面,而应该去思考背后的原因。
其文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通俗些说,道,是一种状态,是一种意识,也是一种能量。它存在于这天地之间,一草一木,一如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在以肉眼可见的世界中,我们所观察到的,是最为客观的实体,是这个世界的表象。当我们以物质的固有状态来判定其存在价值,事实上,这是有悖于“道”这一象征着特有古典文化符号的内涵的。
草木虽小,亦存生命,天地虽大,却无情丝。关乎道,老子曾言,可以说出来的,都不是道。那么既然不能通过言语来描述,我们又该如何去表达呢?诚然,语言的创造,成为了我们彼此之间沟通的一座敦厚的桥梁,我们可以通过其来阐述内心的想法,可是并非所有。这种局限性亦是道的一种体现,它的无形无体在于你只能去感受,但是却无法去用文字或是别的什么方法去描述。这正如文字的局限性限制了人的意识,而事实上,与这天地之道相比,人的意识亦是受着自我认知的制约而无法去真切的明白”道“为何物。
谈及此处,似是对于”道“仍旧不甚明了。事实上,道比不得无形的能量,它不仅无形,更加无迹可寻。它存在于这匆匆流逝的时光里,它隐匿于这奔腾不息的江海中,可是我们所能看到的,只是渐已斑白的华发和那不时激起的浪花——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依据于我们明亮的双眸和我们引以为傲的,但是我想说的是,这世界,并非只有脚下踏着的那厚重的土地,还有着许许多多,存在于这方世界,然后你却无法看见的事物,他们与我们无二,皆是这天地的.一员,皆是”道理“交织下,诞生的命数。
所以,道,并非一言而可以明之,或是千言万语,亦不能使人明之。在当今时代,道被赋予了新的含义,一则为言语,即为说这一种表达方式,二则为道路,即为我们所行之途径。鲁迅先生曾说,这世上本是没有路的,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在我看来,走路是一种道,走过的路也是一种道。红尘喧嚣,我们更应看清自己的道,不仅是脚下有形的道,更应是那无根无源的,无形的道,这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去体悟,最终去明了,我们的人生,我们,于这天地之间,所处的位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