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导回忆,激发兴趣
1.教师富有激情地导入:同学们,每一年中都有一天对我们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那是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日子,过了这天,也就表示我们又长了一岁。大家知道这是哪一天吗?(生日)
2.每年的生日,你是怎么过的?
3.引出话题:同学们的生日过得很快乐,也很有意义。关于生日,老师这儿还有一个故事,大家想听吗?
设计意图:习作源于生活,联系生活,运用生日话题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让学生交流自己的生日是怎么过的,可以激活学生的知识储备,畅所欲言,为学生续编故事做铺垫。
二、审清题意,指导看图
1.出示主题图,请学生读读习作要求。
2.说说这次习作要我们做什么。
3.引导学生交流明确:
(1)看图,了解图上的故事。想象接下来的故事情节,能把故事续写完整。
(2)写完后,把故事连起来读一读,能把其中明显错误的地方改出来。
(3)和同学互相交流故事,说说自己更喜欢谁写的故事。
4.指导看图:请大家按顺序看看图画,想想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5.指名说说。(同学们在交流自己刚过的生日,李晓明的生日也快到了,可是他的爸爸妈妈都在外地工作,同学们想办法一起为他过生日。)
6.总结看图的方法。
(1)这些图上都有泡泡语,你能发现这些泡泡语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吗?(有的是同学们说的话,有的是晓明的想法。)
(2)泡泡语告诉我们故事中人物的语言与想法,可以帮助我们读懂图画中的故事。但我们看图还要关注人物的神情、动作等细节,才能读懂人物的心情。
(3)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上人物的神情,猜想一下他们当时的心情。
(4)组织交流:
预设:同学们交流时脸上带着笑容,每个人都很开心。而李晓明有些忧伤。
李晓明一个人坐在位置上,神情忧郁,不是很开心。
(5)在讲故事的时候,把这些内容放进去,故事就生动多了。
7.把故事的前半部分连起来说一说。
8.指名试着说一说,教师评议。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审题,能培养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养成审题的好习惯,避免学生写作时无从下手,让他们有所思,有所想。看图作文要注重对学生看图方法的指导,在学生初步了解图中大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关注细节观察,丰富故事的内涵与情感。将观察所得有条理地说一说,从说到写,遵循学生语言发展的规律。
三、激发想象,续编故事
1.同学们多么关心晓明啊,那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呢?
预设:同学们给晓明过了一个有趣的生日。
2.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同学们会怎样给晓明过生日,他们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晓明会有怎样的表现?有条理地说一说。
3.把你的想象在四人小组内说一说,互相提提建议。
4.请小组代表简单说说。教师引导,想象不能太离奇,要合理,要符合生活实际。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予学生充分自主的时间与空间,说一说接下来的故事内容,并发挥同伴学习的作用,相互交流,相互启发,降低习作的难度。针对学生想象不切实际的预设,教师作简单引导,让学生明白想象要合理。这也是想象作文的要求之一。
四、练习写作,指导拟题
1.明确写作要求:下面我们就来试试,把刚才说的两段故事内容写下来,写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一个故事不可以只有一个段落,在分自然段写时,你有什么好办法?学生交流。
预设:一幅图画可以写一个自然段。还可以加一个开头和结尾,让故事更加完整。
2.大家已经知道写什么、怎么写了,那你准备给这个故事拟一个什么题目呢?请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点拨符合文章内容即可。
3.学生练习写作。教师巡视,及时给予个别辅导。
设计意图:在学生完成“口头作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再“物化成文”,符合“先语后文”的训练规律。根据多幅图展示故事情节的特点,相机指导学生分自然段编写故事,凸显教材编写的特点,也使指导更有针对性。鼓励学生给完整的故事取一个合适的题目,初步培养学生拟题的能力。
五、练习修改,分享习作
1.指名朗读习作初稿,师生共同修改。
(边读边相机评价,主要从语句是否通顺、表达是否清楚等方面评价指导,并帮助修改。)
2.请同学们把自己写的文章认真地小声地读一遍,把有明显错误的地方改一改。(提示:可以把错别字改正过来,把不通顺的地方改通顺,把需要增加的地方加上去,删除不必要的语句。)
3.在四人小组内交流改好的习作,要求每人逐一交流,其他学生注意倾听。
4.交流后,互相说一说,你更喜欢谁写的故事?为什么?也可以提出合理的建议。
5.誊写。
设计意图: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教师当堂修改学生的作文,既能教给学生修改的方法,又能让学生享受成功的体验。因此受益的不仅仅是小作者本人,还有全班孩子。引导学生自主修改习作,并在四人小组内交流,目的就是引领学生在“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终身受用”的“自改能力”。交流后互相说一说更喜欢谁写的故事,也是为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学会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同学的习作,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一、品读课文,学习写法。
1、认真读读课文,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2、讨论作者这样写的好处,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二、小组讨论,理清思路。
1、讨论:你想选择哪种花草,这种花草哪些地方让你喜欢?
2、同桌交流,互相说说写作思路。
三、动手习作,反馈评价。
1、学生自主练习写作。
2、交流:选出优秀习作,上台前读给大家听。
3、师评价写作的成功之处,学生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
四、教师总结。
丁丁是一个粗心大意、邋邋遢遢的小学生。每天放学时,脸上、身上总是布满泥土,书包的拉锁总是拉不上,参差不齐的书本文具,你挤着我,我挤着你,好像要从书包里冒出来一样。他走路的时候,连跑带跳,常常掉了东西也不知道。和他朝夕相处的文具们,每天生活得都很不开心,终于,它们召开了文具家族的会议。
最先发言的是铅笔,“我受够了丁丁的口臭了!他总是把我含在嘴里,咬来咬去,我不光满身坑坑洼洼,还布满口水,每次其他文具见了我,都捂着鼻子,离我远远的!”
接着发言的是橡皮,“我每天尽心尽力地帮助小主人改错,日渐消瘦,他不但不珍惜我,还把我掰成一小块一小块的,拿我当子弹,攻击别人。我变成了犯错误的橡皮,真难过啊!”
然后发言的是尺子,“我被主人的牙咬得体无完肤,身上有好几个大大小小的窟窿,现在,连我最拿手的画直线,都困难了。我也不要为他工作了!”
最后发言的是转笔刀,“丁丁用完我,总是不及时清理。我每天生活在垃圾堆里,空气污染十分严重,害我得了哮喘病!‘咳……咳……’”转笔刀咳嗽完,清清嗓子又说:“我们逃跑吧!”“好!”大家异口同声地说。
第二天上课,丁丁打开书包,一看,文具全没了。他知道自己邋遢,没敢声张,悄悄在书包里,书箱里都找了个遍,还是没找到。只好硬着头皮向同桌借了文具。放学回到家,他又在自己的房间里找了个天翻地覆,还是没找到!他失望地一屁股坐在地上,哇哇大哭起来“文具们哪里去了?”
“丁丁,不要哭了。”一个微弱的.声音从角落里传来,他寻声搜索,原来是一小盒被他碾碎的铅芯。他喜出望外,一把捧起这盒碎铅芯,急切地问:“文具们在哪里?”铅芯把文具们开会和出走的事情告诉了丁丁。丁丁惭愧极了,脸一直红到了脖子。
“如果我改掉这些毛病,文具们会重新回到我身边来吗?”丁丁眼巴巴地望着铅芯问。 “当然会!”铅芯用力地点点头。
晚上,丁丁做了一个梦,自己变得干净整洁、彬彬有礼,文具们都回来了,围绕着他,唱啊、跳啊、笑啊……
小狐狸是个快乐的孩子,每天都生活的非常幸福。来源:小精灵儿童网站
春天的时候,小狐狸挖来春笋,做成美味的竹饭,用竹子杆做成漂亮的风铃,阵阵春风吹过,竹子风铃清脆的声音仿佛是世界上最美的音乐。
夏天的时候,小狐狸到山上采集好多好多的果子,回到家把他们拿到太阳底下晒成果干,泡茶、当零食、味道甜美可口。
秋天的时候,小狐狸到田地里运送青菜,储存在家里,用采集回来的'食物做了好大一桌子的美味青菜,请森林里的好朋友们来品尝。
冬天到了,小狐狸到外面的雪地里堆雪人、和好朋友们打雪仗。夜晚,小狐狸回到家里,在温暖的火炉上烤食物,吃饱饭后,爬到温暖的被窝里进入了甜甜的梦香。
瞧,小狐狸嘴角挂着一个甜甜的微笑,那是幸福的微笑。
教师——制作课件,学生——搜集习作资料。
清清的小河边,有一枚枝繁叶茂的大树。一天,飞来一只麻雀妈妈,她很高兴:终于找到自己喜欢的地方了!在这样漂亮的地方做窝,我的孩子们一定会很喜欢!
麻雀妈妈叼来一撮撮草和泥,在树丫上筑窝了。这时候,底下的蛐蛐儿阻止说:“不行啊,这树不牢靠的,你另换地方吧。”
麻雀听了疑惑不决,心想:这蛐蛐儿是不是太小气了,不喜欢与我邻居。于是,去问附近的松鼠。松鼠说:“不会不会,我是地道的地本地人,从没听说这哪棵树倒下了。”麻雀这下放心了,她继续开始筑窝。
窝筑好了,她和孩子们都非常高兴。
底下的蛐蛐儿看着很担心,每当弹琴,琴声也变得很悲惨了,如泣如诉。麻雀妈妈气愤极了:蛐儿真不怀好意,他的琴声好像在诅咒我们呢。!于是,不问情由,气呼呼地往下扔果皮,扔垃圾。爱清洁的蛐蛐儿无法忍受。不久,就另换地方住了。
蛐蛐儿搬走了,倒霉的琴声也没有了,麻雀一家子拍手称快。可是,令她们意想不到的灾难降临了。这天黄昏,麻雀妈妈风尘仆仆地从外面回来,突然看见大树倒下了——横在河面上,窝里的孩子们全都淹死了!
麻雀妈妈伤心极了,呜呜咽咽地哭着:我真糊涂!错怪蛐蛐儿了……
一天孙悟空和猪八戒出去找东西吃,他们找到了一个大西瓜。孙悟空让猪八戒带回去给师傅他们吃。猪八戒骗孙悟空说好的。路走了一半,猪八戒就馋得口水直流了,马上停下来大口大口地吃起了西瓜。
他边吃边扔,西瓜又香又甜。在他吃得正高兴的时候,突然一块西瓜皮滑得他四脚朝天。
孙悟空这时看到了,马上到猪八戒的身边说:“猪八戒你也太不讲卫生了吧,不但偷吃西瓜还乱扔得到处都是瓜皮。”猪八戒很不好意思地把西瓜皮一块块地捡起来放到垃圾桶里了!
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没有读懂材料必然会模糊作文,以致出现偏题或者离题的现象,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明白内容,理清关系,理解中心,为立意奠定一个较好的审题基础。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这对于把握材料的中心很有帮助。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