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曾经是一位工人,每天用尽力气来搬运货物,自然也在爷爷的手上留下了永远的印记,粗糙的手中满是辛劳的痕迹。而今,这双温暖的双手,已不必再劳累,不必再背负养活家人的使命,反倒爱上了文学、艺术,我自然也随着他乐在其中。
我喜爱爷爷的双手拿着书本,一页页地翻着;我喜爱看着爷爷的双手握着画笔,捧着调色盘,在画布上画出自己心中的.梦想。
爷爷的双手也是我生活的动力来源,是我生活的依靠。每当我快乐时,爷爷会用双手拥抱我,与我分享快乐;每当我伤心时,爷爷会用他温暖的大手抚摸我的头,安慰我、鼓励我、支持我,让我有勇气迎向困难、迈向未来。
爷爷的双手上尽是时间的刻痕,每当我紧紧握住爷爷的手时,便能感受到爷爷经历过的风霜。在每个人的生命中,总会有一双支持他的手,带给他生活的动力、生命的希望,让他有信心面对任何困境。而幸运的我,在生命中就有一双支持我的手,为我加油、打气。
风,依然吹着,希望有一天,我的双手像爷爷的双手一样,能成为别人的依靠,成为别人生命的动力,成为别人最喜爱的双手。
《呼兰河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本经典著作,在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中位列第9,作者是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的萧红。萧红的《呼兰河传》散发着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尽管我和她属于不同时空的两个人,但是我读着读着仿佛也回到了那并不繁华的小城——呼兰河,感受颇多。
《呼兰河传》犹如一幅巨大却栩栩如生的画卷,让我看到了已经远去的岁月,让我深深地体会到那段日子的甜与苦,感受到世间的温暖与刺骨。
此时,我的眼前晃动着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女孩,正在一句一句大声地跟着瘦长的、笑盈盈的祖父念诗:“少小离家老大回”、“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重重叠叠上楼台,几度呼童扫不开”......祖父用怜惜的目光看着只有几岁光景的萧红,担心她会喊破喉咙,每每忍不住提醒她“房盖被你抬走了”。祖父带萧红到菜园子里摘玫瑰、劳作、玩耍,用黄泥裹着淹死的小猪、鸭子,烧得香喷喷的给萧红吃......这些点点滴滴温暖着萧红儿时的记忆,也温暖着我的心。
萧红的回忆中也有着苦痛,这些苦痛犹如一把锋利的刀子,深深地刻在我的心中。小团圆媳妇只是一个充满童真无邪、拖着两根又黑又粗的辫子、仅仅12岁的孩子——跟我们差不多大呀!恶毒的婆婆为了显示自己的“威严”,连续一个多月对她进行打、骂、拧、扎,把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折磨得神志不清,最后为了“驱魔”,竟然使小团圆媳妇魂归故里了!读完这个故事,我心中是万般难受,恨不得找条鞭子狠狠地抽抽这个愚不可及的老太婆。愚昧真的可以***人啊!
生活苦也罢、甜也罢,呼兰河是萧红心头挥之不去的“梦”,承载了太多她成长的印记。让我们再次梦回呼兰河,追随萧红的足迹,用一颗善良、热情、奋进的心来好好珍惜、感受这如梦的童年时光吧。
我的妈妈叫米琼,妈妈每天要做的事可多了:洗衣、做饭、拖地……母亲的手很勤劳。每天她都用手为我们洗衣服。妈妈洗衣可辛苦了,我说:“妈妈,您休息一会儿吧,我帮您洗一洗。”可妈妈只是笑笑,又开始搓洗衣服。
母亲的手是温暖的。每次我一到家妈妈就问:“孩子手冷吗?”我说:“谢谢妈妈。我不冷。”可妈妈总会用那双温暖的手摸摸我的小脸、小手。
母亲的手是温柔的。我生病了,妈妈急急忙忙地把我送到医院。看了病,母亲的手温柔地膜我的头。
母亲的手是严厉的,一次我考试考了低分,妈妈打了我一顿。
我爱母亲的手,我更爱妈妈。
“一篇叙事诗,一片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这是现代作家茅盾对《呼兰河传》的评价。1942年,历经坎坷的女作家萧红离开了人世,她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年幼生母病故,继母与她感情淡漠,父亲专职顽固,只有祖父最疼爱她。走进了《呼兰河传》这本书,我似乎看到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姑娘,在呼兰河这座小城内,自由自在地玩耍,为人们的迷信感到悲哀,形形色色的人给他带来了不同的感受。
祖父的园子是萧红的小天地,在那儿,自由自在地玩,没有人会管你。读到那儿,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一幅画——女孩,在园子中乱跑,植物满园子乱长,祖父乐呵呵地看着女孩……多美的一幅风土画呀!这不就是一个孩子所向往的生活吗?但那座小城也不是欢乐的地方,可怜的小团圆媳妇、有二伯,都博得了作者的同情。小团圆媳妇,从一个活泼美丽的姑娘,到一个病人,到被一家人折磨死。可她的婆婆却不认为是在折磨她而是对她好。有二伯是一个孤苦无依的老人,他三十多岁到张家做长工,六十多岁了还一贫如洗。他性格古怪,老厨子也因此奚落他,孩子们骂他、笑他,这不正是那一串串凄婉的歌谣吗?
“呼兰河这座小城里,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除了祖父,这座小城内已没有什么可以让萧红留恋的了。19岁的她离家出走了,在尾声中,她写出了对幼年自在生活的怀念,那景、那人、那情,她忘却不了,难以忘却,祖父和她在一起的欢乐时光,即使在她最困苦时,她也记忆犹新。
这本书让人感受到了强烈的乡土气息,让人读后余香满口。
看了老师让我们在今晚8点看的一个节目《开学第一课》,我看后觉得最重要的就是8个字:爱国、勇敢、团结、自强、这8个字每个字中都有1个至2个的故事,每个故事都是从1930年开始的抗战感人故事。
其中给我感受最深的是第二节课的南京大屠***和王二小的故事。南京大屠***,众所周知,是在1937年12月13日开始,持续了六周的日军对我们手无寸铁的中国人进行的残忍屠***。直到1938年2月日军的屠***数量才开始缩减,在南京大屠***中中国死难人数有20万乃至30万中国平民被日军***害南京城被日军大肆纵火和抢劫,致使南京城被毁三分之一,财产损失不计其数,甚至日军还有2名将军比赛看谁先***到100个中国人,日军对我们中国人的残忍***害,是我们永远都不能忘记的\'悲痛历史。
王二小相信大家也非常熟悉,他是我国1942年10月15日牺牲的英雄,在开学第一课中介绍的是现实中与王二小最接近的英雄人物,名叫闫福华,小名就叫二小,当年史林山和他称呼的“二哥”一起在八路中放哨,突然看见日本鬼子来打击他们的村子了,二哥就决定让史林山回去送信说敌人来攻打村子了,让父老乡亲们带着报纸,电台,和八路军一起逃往别的地方,史林山送完信回来,发现二哥正被敌人包围着,一名日军还拿着枪上的刺刀抵着二哥的背,二哥毫不退缩,把敌人带到了悬崖上,那正是八路军埋伏的地点,等到八路军开枪的时候,敌人才发现晚了,二哥抱着一名日军的脚,想把他和自己一起拽下悬崖,可是不料自己年少,力气不够,被残忍的日军一刀从后背捅到了胸膛前,二哥掉下了山崖,八路军也成功的打败了日军,有一首歌就是赞美这个故事的:牛儿还在山坡吃草,
放牛的却不知道哪儿去了。
不是他贪玩耍丢了牛,
那放牛的孩子王二小。
九月十六那天早上,
敌人向一条山沟扫荡,
山沟里掩护着后方机关,
掩护着几千老乡。
正在那十分危急的时候,
敌人快要走到山口,
昏头昏脑地迷失了方向,
抓住了二小要他带路。
二小他顺从地走在前面,
把敌人带进我们的埋伏圈,
四下里乒乒乓乓响起了枪炮,
敌人才知道受了骗。
敌人把二小挑在枪尖,
摔死在大石头的上面,
我们那十三岁的王二小,
英勇的牺牲在山间。
干部和老乡得到了安全,
他却睡在冰的山间,
他的脸上含着微笑,
他的血染红蓝的天。
秋风告别了这个村庄,
它把这动人的故事传扬,
每一个老乡都含着眼泪,
歌唱着二小放牛郎。
歌唱着二小放牛郎……
这就是我看了《开学第一课》过后的感受。
母亲的手是勤劳的,母亲的手每天给我洗衣做饭做家务。有一次,我生病了,妈妈急匆匆地跑去给我买药,花了许多钱。然后,给我熬药,那双手一直没停过。
母亲的手是严厉的。一次,我做作业的时候,在那里玩玩具。妈妈见了,马上把我的玩具拿走了,并且严厉地批评了我,我惭愧地低下了头,心想:以后做作业不能玩玩具了。
母亲的手是温柔的。一天,我只考了九十五分,回到家,妈妈喜笑颜开地问:“今天,考试考得怎么样?”我磨磨蹭蹭地把试卷拿出来,说:“只考了九十五分。”妈妈抚摸着我的头说:“没关系,下次努力。我相信你一定能考好。”
妈妈,我爱您,是您给我带来了温暖和幸福!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