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的阅读复习有了准确的目标定位,才能选择科学的教法。这节课,教学的重难点就在提高学生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那么,如何达到这个目标呢?经过几天的思考和尝试,我还是觉得应该最大程度的\'利用摸底测试的篇目——《台风》一文。 于是,我沉下心开始读这篇文章,我的师傅甚至建议我把它背下来。
经过认真地分析探讨,我渐渐开始感受到教研室张宝华老师的用心。这是一篇非常典型的说明文:行文思路非常明晰,段落特点又各个不同。
首段由“台风”的定义引入,接着写一般人看法,然后用“然而”转入正题——“台风的功甚至大于过”。只要学生阅读时关注到这句话,答第三题时就能基本找到答题区域。加上第六段“除了……外”的提示,答题区域就能被准确地定位到2—6段。下文分写的部分有五段。第二段是阐述+总结+补充说明(推测未来的情况)。第三段是一个总分结构的段落:中心句+阐述。此段的信息提炼很少有人出错,直接提取主句即可。第四段没有明显的中心句,关键信息提炼不准确。三个分句,关键信息分别为:节约用水用电、节约原煤、用于风力发电。前两个是并列关系,连接词“一方面”“也”标识;第三层用连接词“而且”“甚至”表明是递进关系。前两层有可以归并为“节约资源”,第三层递进,需要信息叠加。这是“分层归并法”。关注连词,解读句子之间的关系很重要。第五段是典型的承接式结构:海水上翻——鱼饵增多——有利于鱼群生长。关键信息也比较明显,出错率较低。第六段信息提炼错误较多,首句就是段落中心句,组合要言:“台风会引发慢地震,逐渐释放地壳能量,避免大型地震”。很多学生都选择尾句:“台风有助于减轻地震带来的损害”作答。如何取舍?必须要对这一段的段内层次进行分析:首句就是中心句;第二句讲述“慢地震”,诠释中心句;第三句是举例子说明慢地震与台风的关系,也在为中心句服务。比较来说,前者是中心信息,后者是辅助信息。明白了这一点,就容易取舍了。
因此,我结合这篇例文归纳了三点筛选整合信息的方法:组合要言法、提取主句法、分层归并法。过程中提醒学生关注关键词(中心词、连接词),注意作者对说明方法的运用,解析段落层次。以此达到准确筛选整合信息的目标。当然,这一切都要以端正的阅读态度和耐心细致的阅读习惯为前提。
1、至少用一种说明方法介绍自己周围的一个事物,如:笔、灯、字典??提示:可以先用一句话概括它的某个特征,再据此选择合适的说明方法。例如:我的文具盒外形很漂亮,如同一座两层的小阁楼!(打比方)
2、学生小结收获。
3、结束语:看来温故还真能知新!那么现在可以为师了吗?其实你们能总结出这么好的学习方法和规律,已经是一名了不起的老师了!希望大家以后学习的时候保持这种常思考常总结的好方法,继续总结说明文其他方面的知识,久而久之学习就可以无师自通了。
说明文是初中语文的三大文体之一,通过本课系统地帮助学生理清说明文的文体知识以及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每学期,我们都要上很多节语文课、数学课、英语课、科学课 …… 但是最令我难忘的是幽默风趣的赵老师给我们上的第一节科学课了。
那是一节有趣又令人难忘的一节课。上课了,同学们端端正正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老师走进教室,他先自我介绍了一下。他的自我介绍与别的老师不大一样,他说他是我们的科学老师,姓赵,上他的课会非常快乐,而且还会非常的轻松,一节漫长的四十分钟就会觉得只上了短短的十分钟。而且上他的课不用做的端端正正。我们听了这句话,坐姿马上变成了歪七扭八,可谓是千姿百态。老师接着说:“你可以选择‘侧卧式’,也可以选择‘翘臀式’。”霎时,全班同学都哄堂大笑起来,我还边笑边说:“上这位老师的课可真有趣呀!”笑声持续了很久后终于停了下来。老师还给我们讲了几个小笑话。他幽默地说道:“有一位同学在他上课时坐得像笔一样直,即使外面发生了大地震他也纹丝不动。一天,老师问他‘今天学到了什么东西?’他说‘不知道。’老师又问‘那你每次坐得那么端正在干什么?’他非常淡定地说:‘我在思考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老师急了,又问:‘什么问题?’这个学生依然若无其事地说:‘今天中午我们家吃包子,还是吃饺子呢?’”我们笑得都快喘不过气来了。最后,我们在这一阵阵欢声笑语中结束了一节难忘的科学课。
虽然这是上学期的一节课,但是回想起来依然是记忆犹新。
近日,我拜读了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的专著——《窦桂梅与主题教学》,收益颇多。她有特殊的禀赋,有特殊的魅力,有特殊的机缘,所以有特殊的成就。许多人都认同这个观点,我也不例外。但读了《窦桂梅与主题教学》这本书以后,我完完全全改变了这一看法。这部教育专著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没有过多的纯理论知识,有的只是实实在在的教学体会以及从教师角度阐发的具体教学方法。读这本书,我还被作者崇高的师德、不懈的努力、勇于创新的精神和求证务实的思想深深地感染着,润泽着。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