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爸爸、妈妈:
您们好!
人们都说:“家是温馨的港湾,家是幸福的摇篮,家还是遮风挡雨的避风港。”我们一家三口就生活在这幸福的港湾里。
爸爸、妈妈,这么多年来,这个家记录了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这个家也经历了风风雨雨,品尝了生活的酸甜苦辣,感受了人间的喜怒哀乐。有许多感人的事情从我们身旁走过,有许多暖流向我们心田流入。在这个幸福的港湾里有充满欢乐的时光,也有令人难以忘怀的伤感。
记得我九岁那年春天的一个寂静的夜晚,在这个温馨的港湾里发生的那一幕,那一夜给我留下太多的伤感。妈妈,您还记得吗?那晚您单位有应酬,夜已深了您还没有回来,爸爸心急火燎,既当心又生气,在屋子里走来走去,看到爸爸您那焦急万分的样子,我更是忐忑不安。“叮铃铃”,一阵电话声响起,顿时打破了夜晚的寂静,爸爸迫不及待的拿起电话,提高嗓门对妈妈谩骂了一阵,抛下“你再不回来你就不要回来了”的警告,“砰”的一声把电话挂了。
我被爸爸这一突然的举动惊呆了,不知过了多久才恍过神来,只见爸爸您坐立不安,我更是心急如焚,心里在呼唤:“妈妈您快回来吧,快回来吧……”,这时妈妈您又来了一个电话,爸爸您用不容分说的口吻说道:“这么多年了,你怎么那么多的应酬,我都不耐烦,咱们索性好合好散。”接着又是“砰”的一声把电话挂了。
此情此景我的心像打破五味瓶似的,感觉特别不是滋味,本来心就像十五个吊桶——七上八下,我的心既像被火烤过,又像被凉水冲过,眼泪像断了线的珍珠一样簌簌的直流。生龙活虎的我,一下变得无精打采。爸爸、妈妈您们一定不知道我是怎样度过了这个彻夜难眠的夜。
这件事给我那幼小的心灵蒙上了一层阴影,使我幼小的心灵受到了创伤。我多么喝望一个“创可贴”,抚慰我心中的伤口,而这创可贴要来自您们――爸爸、妈妈的爱和家的温暖。
俗话说的好“夫妻床头吵架床尾合”、“天上下雨地上流,夫妻吵架不记仇”。几天后您们和好了,我当时有多高兴,您们知道吗?一个非正式的家庭会议召开了,知道礼亏的妈妈您先开了口“我们经历了那么多的磨难,这个美好的家是我们共同创造出的,我们不要舍弃?爸爸也愧疚地说:“我也是太急,不该说那有伤感情的话。”听了您们的一番话我心里像吃了蜜似的,这一夜我睡得可香不做了一个美梦。
有人说:“夫妻吵架殃及孩子。”爸爸妈妈您们一定是知道的,我深深知道生活中您们有时还是有不同意见的,但您们为了这个家都能将矛盾化解,打那以后再也没有看到您们吵架了。我们却更加珍惜这个家的点点滴滴,用爱呵护这个家,让我们彼此都感受到家的温暖。
亲爱的爸爸,妈妈,我们共同来珍惜这个家吧!不要让痛苦成为回忆,不要让我们的家太孤单,因这我爱我家,我更爱爸爸妈妈!这些话已憋在我心中多时,心里堵得慌,今天一吐为快。
祝:爸妈身体健康!
您们的女儿:XX
亲爱的同学们:
前段时间,有一个新的词汇出现在电视媒体之前——“光盘行动”!“有一种节约叫光盘,有一种公益叫光盘,有一种习惯叫光盘。所谓光盘,就是吃光盘子里的东西。”
当前社会,餐桌上浪费的`粮食数量巨大,“舌尖上的浪费”触目惊心,身边的浪费比比皆是。据调查,仅我国13亿人口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一年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500亿公斤,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与此同时,饥饿却仍是人类的头号***手,全球平均每年有1千万人因饥饿丧生,每6秒就有1名儿童因饥饿而死亡。
看到这些数据,有没有让你们为之震撼?想想自己,或许在倒掉饭菜的那一刻你的心里觉得浪费一点点粮食根本就算不上什么,可是,当你看到那垃圾桶倒满饭菜的时候,难道你真的一点也不觉得可惜吗?浪费是一种不尊重自然和他人劳动果实的可耻行为!在此,我提倡你们也是我们这个家庭做到以下几点:
1.珍惜粮食,适量订餐,杜绝剩餐,减少一切浪费。
2.不攀比,以节约为荣,以浪费为耻。
3.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饭剩菜。
4.提醒身边的同事和朋友,积极制止浪费粮食的现象。
5.做节约宣传员,向亲朋好友宣传节约粮食。
6.积极参加文明餐桌行动,营造节俭用餐的良好风气。
同学们,让我们加入“光盘行动”吧!让我们这个小班级融入到“光盘族”这个大家族吧!杜绝浪费,向“舌尖上的浪费”说“NO”!跟着我一起做光盘行动吧!
也称“起首语”,是对收信人的称呼。
称呼要在信纸第一行顶格写起,后加“:”,冒号后不再写字。称呼和署名要对应,明确自己和收信人的关系。(具体可参见第四编《应酬称谓》)称呼可用姓名、称谓,还可加修饰语或直接用修饰语作称呼。这里简要说明几条细则:
(1)给长辈的信。若是近亲,就只写称谓,不写名字,如“爸”、“妈”、“哥”、“嫂”等;亲戚关系的,就写关系的称谓,如“姨妈”、“姑妈”等。对非近亲的长辈,可在称谓前加名或姓,如“赵阿姨”、“黄叔叔”等。
(2)给平辈的信。夫妻或恋爱关系,可直接用对方名字,爱称加修饰语或直接用修饰语,如“丽”、“敏华”、“亲爱的”等;同学、同乡、同事、朋友的信,可直接用名字、昵称或加上“同学”、“同志”,如“瑞生”、“老纪”、“小邹”、“三毛”等。
(3)给晚辈的信。一般直接写名字,如“乐毅”、“君平”、“阿明”等;也可在名字后加上辈分称谓,如“李花侄女”等;亦可直接用称谓作称呼,如“孙女”、“儿子”等。
(4)给师长的信,通常只写其姓或其名,再加“老师”二字,如“段老师”、“周师傅”、“宏海老师”等。对于十分熟悉的师长,也可单称“老师”、“师傅”。假如连名带姓,在信首直称“孙松平老师”、“王达夫师傅”,就显得不大自然且欠恭敬。对于学有专长、德高望重的师长,往往在姓后加一“老”字,以示尊重,如“戴老”、“周老”,亦可在姓名后加“先生”二字。为郑重起见,也有以职务相称的,如“董教授”、“陈大夫”、“佟工程师”等。
(5)给一个单位或几个人的信,又不指定姓名的,可写“同志们”、“诸位先生”、“XX等同志”等。给机关团体的'信,可直接写机关团体名称。如“XX委员会”、“XX公司”。致机关团体***的信,可直接用姓名,加上“同志”、“先生”或职务作称呼,亦可直接在机关团体称呼之后加上“领导同志”、“负责同志”、“总经理”、“厂长”等。
如果信是同时写给两个人的,两个称呼应上下并排在一起,也可一前一后,尊长者在前。
上述五种场合,有时还可按特殊对象,视情况加上“尊敬的”、“敬爱的”、“亲爱的”等形容词,以表示敬重或亲密之情。当然,这要用得适宜,如对好友称“尊敬的”,反而显得见外,对无特殊关系的年轻女性贸然称呼“亲爱的”,那就有失检点了。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