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喜欢玲珑的珠宝,有人喜欢碧绿的翡翠,有人喜欢多彩的珊瑚,还有人喜欢靓丽的贝壳,而我独独喜欢那个用红木雕刻成的奔马。
这匹红木奔马雕像,就摆在爸爸的书桌上,不光我喜欢,爸爸也很喜欢,一有空我就到爸爸的房间去欣赏,而爸爸就拿起抹布擦奔马身上的尘土。爸爸对我说:“你看它多英俊,枣红色的皮毛,高昂着头,好像傲视群雄、四蹄腾空,宛如飞在空中,它一定是日行千里、夜走八百的“天马良驹”。
这匹马是爸爸四十岁生日那天爸爸的朋友李叔叔送给他的。当时看到这匹红马,我很奇怪,我想,别人生日的时候,亲友们都是送生日蛋糕、水果、鸡蛋等礼物,李叔叔为什么要送爸爸“红木奔马”雕像呢?我百思不得其解。
有一天,我终于忍不住了,就去问妈妈,妈妈对我说:“李叔叔是你爸爸最要好的朋友,他送的这个“红木雕塑”不但是价格昂贵,还包含着很深的寓意:“你爸爸40岁了,事业刚刚起步,李叔叔送一匹‘红马’,表示‘马到成功’,是提醒你爸爸遇到困难一定要像这匹奔马那样,勇敢地向前冲。”
我终于明白了李叔叔送这匹“奔马”的含义了,我也更加喜欢这匹奔马了。
生活就像一架钢琴,那些白色的琴键代表着和谐与美好,而那些黑色琴键则代表着生活中的磨难,只有当黑白键交加方可弹奏出一曲美妙的乐章——生活。
从古至今音乐就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伯牙鼓琴犹如高山流水,一泻千里,子期闻之则成画于脑海之间,于是便有了一段知音的佳话。
英俊潇洒的梁山伯与美丽动人的祝英台曾为世人留下了艺术的象征,他们的生活便是艺术,而艺术也不曾离他们远去。尘世给了他们凄惨与伤痛,他们却用化蝶双飞给世人见证了真情,也因此便有了遍布世界的千古绝唱《梁祝》。
回到过去,我看到了十二月充满忧伤的克莱得曼,用他音乐的灵魂弹奏出了那凄美的《梦中的婚礼》,用他的心灵为自己的祖国鸣奏了《c小调练习曲》,用艺术的方式给敌人留下了美丽的背影,这便是生活演绎出的艺术境界。
生活中的技术遍布生活的每个角落,无论是放羊的牧民,还是田地里的农民,他们嘴里哼着的便是生活赋予他们的艺术。艺术,不需要华丽的修饰,因此才体现出了它自身的价值。艺术的价值是自身散发的,无论演奏者身上穿的有多么朴素,他演奏的艺术才是代表他是否美丽的凭证,欣赏他的内心世界才是真正欣赏,才是欣赏真正的艺术,这才称得上是知音。
无论是对彼此知心的条件的伯牙和子期,还是相亲相爱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他们所创造的艺术不是因人而美,而是因为它们为彼此所付出的真心的美丽,这才是艺术所追求的至高点,才是艺术的本质。
艺术家的灵感来自于对生活的感知,他们对生活深刻的理解之上才建造出了艺术,给自己寻找一个感情的载体,所以生活离不开艺术,而人永远在艺术之后,所以演奏也并不是突出演奏者的美,而是艺术的美,艺术是源于生活,但却比生活高雅。
有时候我们也在为感情找载体,不管载体的对与错,能表达自己的心声那便是艺术。
艺术源于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生活对于现代得人似乎非常难,生活让我们很累。人们不停地奔波,因为我们不断的追求。
累,现代生活的代言。或许我们的生活缺少艺术,不懂得如何去艺术的生活着。可是艺术是什么?怎么才是艺术的生活……或许林语堂的《生活的艺术》能对我们有所启发。
生活可以是艺术,可以很放松,可以是种享受。它可以经历大风大浪,也可以停泊在港湾里随着清风微微有些晃动。船帆本是白的,但如果你喜欢,便可以添上一点颜色,那么它就与别人不同了,是独一无二的。
我们不去追求完美的理想,不去追寻那势不可得的事物,不去穷究那些不可得知的东西……最重要的问题是怎样去调整我们的人生,使我们得以和平地工作,旷达的忍耐,幸福的生活。
在《生活的艺术》这本书中,“自我”和“闲适”我认为它更多的\'是在告诉人们在工作之余、责任之外如何提高生活的质量、过上有品位的生活。我认为,林先生并不是叫我们放弃所有的理想,而是在强调,对理想的追求必须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的、是以快乐为原则的。林说:我们不去追求完美的理想,不去追寻那势不可得的事物,不去穷究那些不可得知的东西...最重要的问题是怎样去调整我们的人生,是我们得以和平地工作,旷达的忍耐,幸福的生活。我们可以过中庸的生活。我们的理想就是一个半有名半无名的人;在懒惰中用功,在用功中偷懒;穷不致穷到付不起屋租,而有钱也不致有钱到可以完全不工作,或可以随心所欲地帮助朋友;钢琴会弹,可是不十分高明,只可以弹给知己的朋友听听,而最大用处却是做自己的消遣;古董倒也收藏一些,可是只够排满屋里的壁炉架;书也读读,可是不太用功;学识颇渊博,可是不成为专家;文章也写写,可是有一半退回……
我们要学会享受生活,热爱生活,积极的过好每一天。第一遍读《生活的艺术》或许我涉世未深,感悟谈不上,感触有一点。或许30年后,40年后还可以再读读它,那时候,是否会有更深的体会……
要说我喜欢的一件艺术品,就非姥姥家墙上挂的十字绣《松鹤延年》莫属了。
介绍一件艺术品作文我眼中的十字绣虽然不像油画那么厚重、通透;不像国画那样大气、磅礴;不像水彩画那么淡雅、质朴。可是,我依然喜欢平平凡凡的“十字绣”,因为它离我们很近,触手可得,它不需要多么高深的美术功底,只要你稳定情绪、平心静气,循序渐进,就能用针“画”出一幅完美的作品。环顾我家:餐厅的“果香四溢”、客厅的“幽雅兰花时钟”、“鲜花”,卧室的“向日葵”书房的“小桥流水”等。
在我妈妈的所有十字绣当中,我最喜欢的要数那一幅“松鹤延年”了,那是我妈妈花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在母亲节的前一天赶制出来送给姥姥的节日礼物。你看那幅作品的上空旭日东升,旁边青翠的松树枝叶,作品正中的四只仙鹤头顶鲜红、脖项修长、羽毛洁白、双腿纤细,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威风凛凛,作品下方是花团锦簇、万紫千红。整幅作品布局合理、色彩搭配协调,给人一种清新、淡雅、超凡脱俗、寓意深刻的感觉。
十字绣是古典艺术和现代艺术的完美结合。我家所有的十字绣都是我亲爱的妈妈一针一线绣出来的,“十字绣”虽然称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品,但是它充分凝给了妈妈对家的浓浓亲情,对生活的热爱;对艺术的追求;对父母的孝敬;妈妈在绣十字绣的时候,已经全身心的投入到了十字绣中,仿佛已经和十字绣融为一体了。
我一直想学一门艺术,妈妈见我对书法情有独钟,决定带我去报读书法班。我感到非常的开心。打这天以后,一到双休日,我就到少年宫学习书法。
一开始的时候,我学得津津有味。书法老师教我们使用毛笔,教我们蘸墨,教我们写字的正确姿势,还教导我们学书法一定要认真,不能有一点马虎。老师讲的这些基础知识,我几乎都能背出来了。由于学得认真,我的毛笔字写得很好,不时得到老师的称赞。我心里甜滋滋的,谁说学一门艺术有多难呢?其实也不过如此吗!
可是后来,书法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每天回去都要练习最基本的笔画,一写就是十几张,写完了还得让老师亲自检查。我开始厌倦了这些枯燥无味的练习,让我失去了自由。书法成了我的负担。有一次,我向书法老师抱怨,为什么这么简单的练习都要写那么多遍?
书法老师并没有生气,只是很严肃地对我说:“学书法就需要认真,坚持,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随后,老师又给我讲了王曦之学书法的故事和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还教导我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认真地琢磨了老师讲的一番话,觉得很有道理。和王羲之相比,我真是太惭愧了!于是我又全身心地投入书法的学习中。
暑去寒来,经过不懈的努力,我终于学到了书法的真本领,其他基本功更不在话下。在读法的漫漫长路上,我愿意一直走下去。我深知,不经一番彻骨寒,不得梅花扑鼻香。
妈妈给家里买了三只栩栩如生的陶瓷小鸟,为家里添加几分生气。
那是一天妈妈网购时,我在一边玩一边看。突然闪出一条广告,我一眼就看中了图里的东西—陶瓷小鸟。正好,妈妈也看中了,我们一拍即合,买了一套动作不一、神态各异的小鸟。
它们的嘴巴小小的,暗淡的橙色中带着几分浅黄。眼睛被它们那几张狭小的面孔衬托的好大。在它们的脸上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个极为渺小的黑色雀斑。翅膀上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绿色。脊背上的一条蓝色花纹极其突出。它们亮黑色的尾巴上印着几条绿色条纹。腹部淡橙色的毛亮晶晶的,好像打上了一层蜡。脑袋上的那一撮黑毛也逃不出买家的视线。
一只小鸟俯着身,好像在找虫子吃;另一只蜷缩着身子,好象是在抵御寒风;还有一只仰望着天空,好象在向上帝祈求着什么。
每当我在书桌上写作业时,抬头看一眼小鸟们就会觉得心情放松了许多,头脑清醒了许多。我还经常把它们放在手里,把它们当作自己的小玩物,把它们的位置交换,就能发现许多乐趣。妈妈在工作时看一看它们,会觉得疲劳全部消失的无影无踪,心情也会高兴许多。
我喜欢这群可爱的小鸟们,因为它们给我带来的乐趣是在别的地方找不到的,独一无二的。
艺术是什么?艺术就是能够让人赏析悦目的事情,但每个人都是对艺术有着不同的,独到的见解。艺术就是一种美得体验。
自然之美,大自然造就了人,人体也是一种美。有些人主张,收集出所有人美得地方拼出最美的人。但是又有人认为一个人本身就是美得,虽然他可能不是十全十美的,那里都很完美,这是不可能的,但是这个人他可能嘴巴比较大但是他的五官进行搭配,他的缺陷可是就没有显现出来,大自然送给了我们每个人不同的外形与特点,每个人的长像都是不要用同一个角度去观看。
斑马身上的条纹在奔跑起来之后十分夺目,那是大自然赐予它们的法宝,我们不要用自己的审美来约束别人的审美,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别的角度与观察。
绘画时,每个人的画都有不同之处,没有一样的,绘画没有对与错。所有的线都很笔直,那是因为直线看起来很僵,直的只有当起伏时,才能更加传神。
艺术不需要定义,美与丑。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