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裁缝在吸烟时不小心把一条高档的裙子烧了一个窟窿,这致使高档的裙子成了废品。这个裁缝为了挽回损失,凭借着自己高超绝妙的技艺,在裙子的四周也剪了许多的窟窿,并精心饰以金边,然后将这条裙子取名为“金边凤尾裙”。裙子不但卖了好价钱,还一传十,十传百,不少女士慕名前来购买,订单源源不断,生意兴隆。
读完这个故事,我便想起我的身边中也有跟这个故事相似的事。
记得有一次,我们上体育课,体育老师让我们在炎热的天气下跑两圈,跑着跑着,我的脚像灌了铅似的沉重。当剩下100多米的时候,跑道上不知道什么东西绊倒了我,我摔了个四脚朝天,把刚买的裙子给摔了个小洞。好像一道美丽的风景画抹上一滴黑墨水,难看。回到家里,我看见那条崭新的裙子破了个小洞,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突然,我想起上次不要的旧衣服上有一个精致的图案——小白兔。我便翻箱倒柜地找,啊!我找到了!我把那个小白兔从旧衣服上剪下来,把它缝在裙子的小洞上。一条别具一格的裙子展现在我的眼前,小白兔在裙子里更显得活泼可爱。我把这个“作品”拿给妈妈看,妈妈说我是个有创意的孩子!
裁缝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只要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创新,就可以把失误不利的局面,变废为宝。
上课了,考卷发下来了。我正在检查考卷上的错题,突然发现有一道题老师批错了,扣了我一分:“1公里=1000米(×)。”
看着这道题,我心里可不高兴了,自言自语道:“老师真是的,跟小孩一样,粗心大意,明明做对了的题还打‘×’,真是不可救药,乱改卷子!”没想到,我说的话全被老师听到了,老师说:“邓迪,下课后到我的办公室来一下。”我听了这句话,心想:这下糟了。
同桌胖子偷偷对我说:“你死定了,下课后你要被老师PK了!”我听了浑身发毛。
终于熬到下课了,我乖乖的到办公室去领老师的“棒棒糖”,我刚推开办公室的门,老师温和地说:“进来吧!”我来到老师身旁,心里已经是“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可没想到,老师在仔细检查了我的试卷后,竟然给我道歉:“老师马虎大意,批错了你的卷子,请你原谅!”
我有点不知所措:“我……我――也做得不对――”。我的脸红得象猴屁股。
回家后,妈妈说:“听说老师找你了?”我想肯定是那个胖子告的密,因为他跟我住一个单元。我一五一十的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妈妈。
妈妈说:“老师知错能改,已经可以了,你不要得理不饶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惭愧地低下了头。
叙事本应详细,但凡事皆须有“度”。如果事件发展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一视同仁地细细交代一番,那么就很有可能遇上以下这些缺憾:一是篇幅过长;二是在平均用力中淹没了重点,掩埋了高潮,总体感觉平平;三是叙事“絮絮叨叨、喋喋不休”,缺乏缓急相间、疾徐有致、详略得当的“节奏感”。叙述者是埋头“笔耕不辍”,难得喘息;而阅读者则一路追随而来,也是不得轻松。
要想改变这种双方受累、吃力不讨好的尴尬局面,关键在于学会适当的剪裁取舍,变“事无巨细,一视同仁”为“事分重轻,厚此薄彼”,即根据预设的文章立意,从整个事件的发展过程中择取“最具表现力”的重要环节展开来从容叙写,至于其它相对次要的环节,则或轻轻带过,或干脆潇洒剪掉。
如有一篇亲情主题的记叙文,作者详尽地叙述了这样一件事:一天放学回家,恰遇父母“冷战”,无奈之下“我”只得到小吃摊上解决晚饭,结果食物中毒;神志恍惚之中,“我”看到父母拨打120,背“我”下楼,到医院后又为“我”忙这忙那;输液时,“我”又看到父母互相谦让、互相关怀体谅的情形;第二天醒来,父母对“我”更是关怀备至、呵护有加,父母之间也是愈加体贴关爱,一家三口其乐融融。在原文中,不仅事件的四个主要阶段的情形都得到了充分展开,而且每一个小的环节也都交代得相当详细,结果“洋洋洒洒”写了一千多字,却因为缺乏剪裁,效果并不见佳。其实,原文中有不少内容是大体相似的,比如“神志恍惚中”“输液时”“第二天醒来时”的所见所闻。在这种情况下,就不妨择取一个最具表现力的片断重点叙写,果断舍弃其它——如让“我”干脆就在神志恍惚中一觉睡到第二天早上??
除上述问题之外,有些同学在写记叙文时还习惯于“大段式叙事”,甚至从头至尾一整段,结果导致叙事“眉目”不太清晰,缺乏“节奏感”,叙事笔法也显得不够成熟。针对于此,应该学会根据事件发展过程的“自然段落”作些必要的切分,如此切分一下,文章不仅有了“眉目”,显了“节奏”,甚至还能透出些“从容叙事”的感觉,何乐而不为呢!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