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把友情看得很重,以至于爷爷在背地里没少说她。
一次同学聚会,妈妈和她的同学们租了一幢豪华大别墅,里面有一台让我们这些孩子两眼放光的游戏机。我们轮流玩,轮到我时,一个男孩冲了过来,一把把我推开,抢走了我的位置。我怎能咽下这口气,毫不示弱把他撞开,他也不甘,向我扑来,我俩就你抓我我抓你地打了起来
妈妈闻声赶来,见是我俩在打架,立马拉开,吼道:你为什么打他?这样为我出气,于妈妈而言,真是太难得了。
我开心极了。那男孩撒起谎来:他先来打我的。我以为妈妈会继续为我说话,可妈妈接下来的表现却令我错愕。她原本凶神恶煞的脸立马和蔼起来,温柔地对男孩说:我不是说你,我是说我儿子。
爷爷经常对妈妈的这份情义不理解。妈妈有个要好的朋友,她的儿子则是我从小玩到大的朋友。一次,因为一件小事我和他发生了冲突,原本光滑的脸上被他抓出深深的伤痕,一向最心疼我的爷爷就去找妈妈讨个说法。妈妈却并没显现出心疼,而是轻描淡写地说:小孩打架两个人肯定都有责任。就再没说别的。
妈妈对朋友是出了名的关心。妈妈的一位朋友家里出了事,闹到了派出所。她得知后,本来去外公家吃饭的车则拐了一个大弯驶向了派出所,到了以后,就不停地安慰泪流满面的朋友。我摸着正在打鼓的肚子,饥饿难耐,不断地向妈妈哀求,妈妈没办法,只好带着我先回去吃饭。饭后,又匆忙赶了过去。
尽管妈妈说付出友情是不需要回报的,但她对朋友的情义还是得到了朋友的回应。我十岁生日那晚,她的所有朋友都赶来为我庆祝生日,送了我不少礼物,使我过了一个十分难忘的生日。
在书信最后一行,署上写信人的姓名。署名应写在正文结尾后的右方空半行的地方。
如果是写给的亲属、朋友,可加上自己的称呼,如儿、弟、兄、侄等,后边写名字,不必写姓。
如果是写给组织的信,一定要把姓与名全部写上。
而在署名之后,有时还视情加上“恭呈”、“谨上”、“敬上”等,以示尊敬。上述自称,都要和信首的称谓相互吻合。
早在放开“二胎”政策之前,我就很荣幸地有了一个妹妹。在家里我喜欢叫她小米,她今年已经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在和妹妹一起成长的岁月里,她给我带来很多快乐的同时,也让我不时感受到来自于她的“危险”。因为她就像一个“武林高手”,不时会展露她的“功夫”。
“姐姐,起床了!”周末的早晨,我正在酣睡,耳边会突然响起冲天炮一样的声音。原本打算睡个懒觉的我被小米的这声“狮子吼”给震醒了。带着耳边的嗡嗡声我怒气冲冲地起床,一看时间才七点多,真是又生气又无奈。来到客厅才发现,爸爸和妈妈有事都出去了,原来是小家伙肚子饿了,也不知饿着肚子的她底气为什么那么足,喊声震得我的耳朵一直嗡嗡响。作为姐姐,我早就领教了她的“狮子吼”功夫,还是赶紧在厨房找点东西给她吃吧,谁让她是我妹妹呢!
小米的“功夫”里还有“降龙十八掌”。别看这个小家伙个头不大,脾气倒不小。如果真把她惹急了,就会突然使出“降龙十八掌”,对着惹她的人一番拳打脚踢。虽然这种情况不多,但偶尔一次也是会把家里闹得天翻地覆。每当这时,我这个当姐姐的,对着比自己小的妹妹,只能“防守”不能“反击”,这种滋味真是五味杂陈。拳脚打在身上,说不痛肯定是假的。不过怎么好久都不见她使用“降龙十八掌”了呢?哦,原来她在慢慢长大!
有的时候,我觉得我的妹妹很像《武林外传》中的莫小贝,调皮、可爱又有些任性。尽管她是个“危险人物”,但却是在家里给我们带来最多快乐和欢笑的人。不知这位“武林高手”长大了又会学会怎样的“绝学功夫”来行走“江湖”,请听下回分解……
我弟弟一岁半,胖乎乎的,非常可爱。
高兴的时候,他会连蹦带跳,还会使劲抱着你连亲带咬;犯了错误,妈妈教训他的时候,他会灰溜溜的躲到一边,看到你脸色好转了再要你抱抱;当你生气的时候,他还会歪着脑袋,龇牙咧嘴逗你发笑。不过,这都掩盖不了他调皮的本性,他最大的技能还是耍赖。
周末的下午,弟弟正在玩汽车,我刚拿起羽毛球拍准备大展身手,他就立刻扔掉手里的汽车,跑过来跟我要,我当然不会给他。他着急起来,叽里咕噜地说着谁也听不懂的婴语,对着我嗷嗷大叫。叫了一会儿,眼看目的没达到,就开始表演他惯用的手段耍赖。
只见弟弟突然就想撒了气的气球一样,一下子瘫倒在地板上,接着打了个滚,闭上眼睛,不哭不闹,一动不动。我装作没看见,继续玩球,暗中观察他的反应。过了一会儿,他悄悄把眼睛睁开一条缝,观察了一下四周,发现没人理他后,继续又闭上了眼睛。大概一分钟后,他可能是觉得没意思了,或许是早已经忘了球拍的事情了,自己爬起来,拍拍小手,抱起他的小汽车,一边玩去了。
像这样耍赖的事情,在弟弟身上每天都会上演,虽然他的目的一般都是达不到,但是他的演技却越来越高。有这么一个调皮可爱的弟弟,我的生活也多了很多乐趣。
也称“起首语”,是对收信人的称呼。
称呼要在信纸第一行顶格写起,后加“:”,冒号后不再写字。称呼和署名要对应,明确自己和收信人的关系。(具体可参见第四编《应酬称谓》)称呼可用姓名、称谓,还可加修饰语或直接用修饰语作称呼。这里简要说明几条细则:
(1)给长辈的信。若是近亲,就只写称谓,不写名字,如“爸”、“妈”、“哥”、“嫂”等;亲戚关系的,就写关系的称谓,如“姨妈”、“姑妈”等。对非近亲的长辈,可在称谓前加名或姓,如“赵阿姨”、“黄叔叔”等。
(2)给平辈的信。夫妻或恋爱关系,可直接用对方名字,爱称加修饰语或直接用修饰语,如“丽”、“敏华”、“亲爱的”等;同学、同乡、同事、朋友的信,可直接用名字、昵称或加上“同学”、“同志”,如“瑞生”、“老纪”、“小邹”、“三毛”等。
(3)给晚辈的信。一般直接写名字,如“乐毅”、“君平”、“阿明”等;也可在名字后加上辈分称谓,如“李花侄女”等;亦可直接用称谓作称呼,如“孙女”、“儿子”等。
(4)给师长的信,通常只写其姓或其名,再加“老师”二字,如“段老师”、“周师傅”、“宏海老师”等。对于十分熟悉的师长,也可单称“老师”、 “师傅”。假如连名带姓,在信首直称“孙松平老师”、“王达夫师傅”,就显得不大自然且欠恭敬。对于学有专长、德高望重的师长,往往在姓后加一“老”字,以示尊重,如“戴老”、“周老”,亦可在姓名后加“先生”二字。为郑重起见,也有以职务相称的,如“董教授”、“陈大夫”、“佟工程师”等。
(5)给一个单位或几个人的信,又不指定姓名的,可写“同志们”、“诸位先生”、“XX等同志”等。给机关团体的信,可直接写机关团体名称。如 “XX委员会”、“XX公司”。致机关团体***的信,可直接用姓名,加上“同志”、“先生”或职务作称呼,亦可直接在机关团体称呼之后加上“领导同志”、“负责同志”、“总经理”、“厂长”等。
如果信是同时写给两个人的,两个称呼应上下并排在一起,也可一前一后,尊长者在前。
上述五种场合,有时还可按特殊对象,视情况加上“尊敬的”、“敬爱的”、“亲爱的”等形容词,以表示敬重或亲密之情。当然,这要用得适宜,如对好友称“尊敬的”,反而显得见外,对无特殊关系的年轻女性贸然称呼“亲爱的”,那就有失检点了。
我有一个小表弟,他是我大姨家的孩子,今年一岁半。他经常戴一顶小圆帽,白白净净的小脸蛋,像个小女生。一对水汪汪的`大眼睛,淡红的嘴唇,一笑起来,嘴角就露出两个小酒窝,十分可爱。
我的小弟弟虽然只会说简单的几个词,但他聪明。
有一次,我在大姨家过夜。大清早醒起床,我在客厅背英语单词。不知什么时候,二宝(弟弟的昵称)来到我的身旁,他蹲在椅子旁边看着我。过了一会儿,他溜到了一边。片刻后,他又过来了,拿了一包餐巾纸给我。我说:“不要,姐姐不要,乖二宝。”可是他硬往我手里塞,同时左手还不停地往地上指,嘴里不停地说啊啊的。我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在地板上,椅子旁边发现了一坨……唉,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呀……
我的小弟弟不但聪明,而且还讲卫生、懂礼貌。
有一次晚上,我和姥姥、妹妹到大姨家玩,按门铃时,二宝来开的门,看到我们就说:“你们好”!边说边鞠躬,顽皮的样子逗得我们哈哈大笑。大姨看到我们,忙拿苹果削给我们吃,有几片苹果皮掉在地板上。弟弟看到了,把苹果皮捡起来,又轻轻地放到垃圾桶里。看到此情此景,我和妹妹都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二宝还是一个爱淘气的孩子。有几次我在他家写作业,趁我上厕所时,他就在我作业上乱画,看到我回来就急忙躲进卧室了,搞得我哭笑不得。
这就是我那淘气、聪明而又可爱的弟弟二宝。
我的奶奶脸上总是挂着微笑,她一笑起来脸上就会出现一条条浅浅的弧线。奶奶说,这是因为她年纪大了!是啊,奶奶年纪越来越大了,也越来越容易忘事了!
有一次,天气非常寒冷,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一起送我上学,奶奶没有戴手套,冷得瑟瑟发抖,妈妈赶紧脱下手套给奶奶戴上!第二天,奶奶来接我放学,我看到奶奶没戴手套,就奇怪地问:“奶奶,妈妈昨天给您的手套呢?”奶奶缓缓地抬起头,有点莫名其妙地说:“什么手套?”我一下子着急了起来;“就是昨天妈妈给您戴上的手套啊!您不记得了吗?”奶奶想了好一会儿,才恍然大悟:“原来是那双手套,我也不记得了!”奶奶又把手套丢了,我有点生气,爷爷把我拉到一边,小声地对我说:“奶奶生病了,所以才会不记得!”原来奶奶生病了,我赶紧跑过去担心地抱住奶奶,再也顾不上想手套的事了!
还有一次,我和奶奶发脾气,奶奶很生气,一直说再也不理我了,但是下午放学奶奶却笑眯眯地来接我,好像不记得这件事了一样,我疑惑地问奶奶:“奶奶,您不生气了吗?”奶奶笑呵呵地说:“好好的,生什么气呀!”我和爷爷对望了一眼,一起叹了口气,哎,奶奶又忘事了!
奶奶忘记的事情很多很多,但是她从来没有忘记照顾我!真希望奶奶的病快点好起来,不再忘事了!
正文通常以问候语开头。问候是一种文明礼貌行为,也是对收信人的一种礼节,体现写信人对收信人的关心。问候语最常见的是“您好!”“近好!”依时令节气不同,也常有所变化,如“新年好!”“春节愉快!”问候语写在称呼下一行,前面空两格,常自成一段。
问候语之后,常有几句启始语。如“久未见面,别来无恙。”“近来一切可好?”“久未通信,甚念!”之类。问候语要注意简洁、得体。
接下来便是正文的主要部分——主体文,即写信人要说的话。它可以是禀启、复答、劝谕、抒怀、辞谢、致贺、请托、慰唁,也可以是叙情说理、辩驳论证等。这一部分,动笔之前,就应该成竹在胸,明白写信的主旨,做到有条有理、层次分明。若是信中同时要谈几件事,更要注意主次分明,有头有尾,详略得当,最好是一件事一段落,不要混为一谈。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