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气在时间和天气物侯特点上为清明节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该节气被看作清明节的源流之一。
传统习俗
荡秋千
这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之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打马球,也是端午之戏之一。马球,是骑在马上,持棍打球,古称击鞠。三国曹植《名都篇》中有“连翩击鞠壤”之句。唐代长安,有宽大的球场,玄宗、敬宗等皇帝均喜马球。章怀太子墓中《马球图》,画出了唐代马球的兴盛:画上,二十多匹骏马飞驰,马尾扎结起来,打球者头戴幞巾,足登长靴,手持球杖逐球相击。《析津志》记辽国把打马球作为节日的传统风俗,于端午、重九击球。《金史·礼志》也记金人于端午击球。宋代有“打球乐”舞队。至明代,马球仍流行。
《续文献通考·乐考》记载明成祖曾数次往东苑击球、射柳。明《宣宗行乐图》长卷中绘有宣宗赏马球之场面。当时的官员王直写的端午日观打球的诗:“玉勒千金马,雕文七宝球。鞚飞惊电掣,伏奋觉星流。炎页过成三捷,欢传第一筹。庆云随逸足,缭绕殿东头。”北京白云观前也有群众骑马击球之典。清代天坛一带也还有马球运动,直至清中叶之后,马球才消失了。1965年开始西安市又出现了仿古马球运动,使这一古老的体育运动在绝迹多年后重又出现在中华大地上。
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中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清明节植树的习俗,发端于清明戴柳插柳的风俗。关于清明戴柳插柳,有三种传说。最古老的传说,是说为了纪念教民稼穑耕作的祖师—神农氏,后来由此发展出祈求长寿的意蕴。再晚点的传说与介子推有关。据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介子推时,发现介子推死前曾经靠过的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更晚点的传说是唐太宗给大臣柳圈,以示赐福驱疫。
放风筝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扫墓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清通礼》云:“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并相传至今。
清明祭扫仪式本应亲自到茔地去举行,但由于每家经济条件和其它条件不一样,所以祭扫的方式也就有所区别。“烧包袱”是祭奠祖先的主要形式。所谓“包袱”,亦作“包裹”是指孝属从阳世寄往“阴间”的邮包。过去,南纸店有卖所谓“包袱皮”,即用白纸糊一大口袋。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用木刻版,把周围印上梵文音译的《往生咒》,中间印一莲座牌位,用来写上区号亡人的名讳,如:“已故张府君讳云山老大人”字样,既是邮包又是牌位。另一种是素包袱皮,不印任何图案,中间只贴一蓝签,写上亡人名讳即可。亦做主牌用。关于包袱里的冥钱,种类很多。
插柳
清明节,中国民间有插柳习俗。专家介绍说,清明插柳习俗,其来源普遍存在三种说法。
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据说,插柳的风俗,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荫。
清明插柳戴柳还有一种说法:中国人将清明、七月半、十月朔看作是三大鬼节。清明节正是百鬼出没频频、索讨多多的时节。受佛教的影响,观世音手持柳枝蘸水普度众生,许多人便认为柳条有驱鬼辟邪的作用,把柳枝称为“鬼怖木”。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中写道:“取杨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然是鬼节,值此柳条发芽时节,人们便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另外一种说法是,此俗是为了纪念介子推。介子推为明志守节而焚身于大柳树下,让晋文公和群臣百姓痛心不已。第二年,晋文公亲率群臣爬上山来祭拜介子推时,发现当年被烧毁的那棵老柳树居然死而复生。晋文公当下便将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并且当场折下几枝柳条戴在头上,以示怀念之情。从此以后,群臣百姓纷纷效仿,遂相沿成风。清明插柳戴柳成为纪念介子推的一种象征。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清明节,让人怀念起先辈,让人留恋,令人悲叹,令人振奋,这里面蕴含了许多先辈们的事迹,当他们入土为安之时,自己的故事就告终了,剩下的,就只有让人怀念了!
据我所知,4月5曰是我国传统的节曰,清明节大约从周代开始,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清明节达还有一个习俗,清明之曰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清明节又被称为扫坟节、鬼节、冥节,与七月十五中元节及十月十五下元节合称三冥节,都与祭祀鬼神有关。
又一年清明,你在怀念谁?
看着北方春天平静的天空,不禁怀念起在农村生活的岁月。春天炊烟升起的格外早5点多就可以听到牛铃摇响和鸡鸣狗叫。这时候也正是我读书的最好季节,学的东西格外扎实,心情也特别好,心中的理想和激情让我觉得生命是如此饱满有意义。
青青的草地上女孩子开始挖野菜了,河边男孩子也在抓小鱼了,北归的燕子绕人不去,在河边采集泥土垒起爱的巢穴。空气格外清爽,让人觉得香气满鼻,心胸豁亮。正是诸葛亮所说草堂春睡迟的好时间,可也恰是我读书时期,还没时间睡懒觉,所以有种道不尽的遗憾。
总有使不完的精力,在春天孕育;总有非常的渴望,在春天萌芽。
我爱春天,我爱春天的天空,春天的小草,春天的空气,春天的河水和那充满温柔的春天的燕子。
说起饺子大家都知道,那你有没有去过黑龙江省双峰林场号称中国降雪量最大的村庄,《爸爸去哪儿》拍摄地——雪乡。亲手包饺子呢?哈哈,我在雪乡的家庭旅馆里包饺子,亲自品尝自己包的饺子。屋外飘着大雪,屋内炕上坐坐,饺子包包,很有味道。当品尝第一口我包的饺子时我不禁赞叹:这是我吃过最好吃的饺子,我会一直记着这暖暖的感觉!
品尝完饺子,我们围上围巾,戴上手套,约上小伙伴一起来到冰天雪地的院子里,开启篝火晚会!我们玩了“萝卜蹲”“一块五”等许多游戏,如果输的人就在火炉边唱歌或者跳舞。我就得最清楚的是一对东北小情侣,他们表演了东北“二人转”,引得大家哈哈大笑!这时室外的温度有零下二十多度,我的脸被风刮得隐隐作痛,手指脚趾开始发麻,我们还是那么的开心的欢跳着。身边的火炉和雪乡的红灯笼照耀着我们快乐的笑容。
我过上了一个不一样的年味!暖暖的美好的一直会珍藏心中的年味!
雪化了,冬也化了,一切的一切都不再冰冻凝固;雨来了,春也来了,一切的一切都变得疏朗灵动。
一年四季,春是老大。当然春也应该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了。
可我一直以来并不欣赏春。不!应该说我不欣赏我们这里的春天。因为我羡慕南方的春天,羡慕那百花争相绽放的春天;我羡慕东北的春天,羡慕者万物悄然复苏的季节。而北方的春天是疯狂的,它寒冷,刮起风沙,那铺天盖地的沙尘暴几乎可以把整个世界吞没。
在我的记忆里,我们这个地方仿佛春天过了就是夏天,春天却只是在冬夏之间挣扎。在我们这里,春天这个美好的词只不过是挂历表上的标记罢了。在作文书中赞美春的文章数不胜数,可是我真的无法用其中的哪一句优美的语言来赞美她。
但我还是喜欢春天,其实在骨子里也喜欢着北方的春天。漫天的风沙固然比不上南方的“吹面不寒杨柳风”,但它的粗砺,它的强硬以及它的疯狂却也磨砺了北方人生命的'顽强。看那一个个西北汉子那裸露的胸膛,仿佛风吹不倒寒浸不透。听那黄土高原上安塞腰鼓的轰响,不正象征着我们北方人坚毅不屈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吗?
人们都说南方人柔情似水,可是我们北方人粗犷豪放的热情,体现出的顽强生命力不也是一种令人向往的精神吗?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