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方方言作文(关于保护方言的作文800字)

关于地方方言作文(关于保护方言的作文800字)

首页话题更新时间:2022-12-04 04:23:42
关于地方方言作文(关于保护方言的作文800字)

关于地方方言作文【一】

而导致桂林方言与广西其他地区方言的差距巨大的原因,还得从历史上桂林地区的居民情况说起。历史上桂林外来移民不断,这对桂林的方言影响很大。特别是清末至抗战时,由于战乱频繁,大量湖南、广东的移民进入,使得现在的桂林人中湖南和广东人的后代分别占到1/3以上。所以桂林方言中带有大量的湖南和广东味。比如:把“kenakai”(去哪里)的“去”读成“ke(克)”,这像湖南话,而把“咸”字读“han”,这像广东话。此外,由于解放前桂林一直是广西的省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所以很多北方和中原地区的人进入广西定居在桂林附近。加上历史上桂林的驻军、大小官员及其家属和仆从也不少,从而导致桂林地区(包括很近的柳州)原住民比例较小,这些移民对桂林方言的形成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从而形成了桂南桂北的方言差别较大的现状。

虽然说桂林话和四川话、云南话一样同属于北方语系,但是它又有不同于云南话、四川音的特别韵味。如把鞋(xie)子叫做“hai”子,把“一直”说成“麻直”,叫小孩为“把爷”,实在是别具一格。究其原因,是与桂林地区特有的地域和历史文化密不可分的。

桂林方言所蕴含的地域和历史文化

要说起桂林方言中最经典的词汇典故,那就非“狗肉”莫数了。

“狗肉”二字在大江南北是一个贬义词。狗肉朋友就是吃吃喝喝的酒肉朋友,却唯有桂林方言中它不是贬义的,桂林人通常把好朋友叫做“狗肉”。这又是为什么呢?

相传,桂林人是好吃的,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是无所不吃。比广东人也不逊色。同时也爱好吃狗肉。冬日里,三两好友,一瓶三花,围坐于香气四溢的狗肉火锅傍,谈板路,品小酒,其乐溶溶,也是人生一大乐事。此时不熟悉之人或者道不同之人的介入都会影响了这份意境。所以有好朋友才在吃狗肉一起的说法。

而桂林灵川当时有三位秀才是好友,上京赶考。十年寒窗,倍是艰苦。就相约,考完后一起去吃狗肉,改善生活,兼庆贺。三位秀才就进入考场,甲乙两秀才天资聪颖,很快做完了,教了卷,出了考场,等丙秀才。很久还没见到丙出来,两秀才急着吃狗肉心切,就想了个法混进了考场去找。发现丙秀才有道题不会做,正在犯难,两秀才帮朋友心切,同时为了找点去吃狗肉。就写了答案,给了丙秀才。并在后面关照写上了一句:你赶快抄,抄完我们去吃狗肉。

丙拿到答案,非常高兴,又非常紧张,人呢又有点苯,一急之下,把后面那句:你赶快抄,抄完我们去吃狗肉。当做了答案,一起抄到了试卷上。这下麻烦了,一改卷,三秀才作弊就被发现了。以前对仕子作弊处罚很严厉,功名革去不算,还要在考场门口重枷示众。三人重枷立于考场门口,丙觉得很对不起两位朋友,唉声叹气。甲已两位就安慰他了:没关系的,我们是好朋友嘛,好朋友就应当甘苦与共,你如果还是觉得内疚的话,三天后,除去枷锁,请我们去吃狗肉就好了。

“狗肉”就由此而出,是指可以同甘共苦,共患难的兄弟、朋友。而不仅仅是吃吃喝喝的酒肉朋。

此外,桂林俚语中的称呼也很有意思。如桂林土话俚语把未成年的小孩称为“把爷”,这也是有来历的。原先清朝时有个官名叫把总,武官。一般人见到官都称之为“把爷”。不知怎么着,后来就有人把小孩称为把爷了,如果不是希望小孩子将来有出息就是因为小孩子特胡闹,蛮着呢,叫他们“把爷”还真形象。

桂林人往往还称老爸为“老盖”,胖的男人叫“胖盖”,女青年叫“母盖”。多少有些洋泾兵的味道。因为当年抗战时飞虎队驻在桂林——西南飞虎队最大的大本营。飞虎队的成员都是美国人啊,他们与当地人交往,言语半通不通,英语里所谓“GAY”,就是指小男孩。于是当地桂林人就这么传开了,而且把这种半通不通的语言变成当地的土话。

可以说,正是桂林独特的地域、历史文化赋予了桂林方言的丰富的内涵和特有的趣味。

桂林的方言的生动、形象和趣味性

桂林方言不仅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许多日常词汇也非常精彩。如:

桂林人会用“下米”来比喻人既能吃亏、又肯做事。这是个动名词,具有苦力生涯的人最能这个词的份量。那时做短工的人,经常各人带着自己的米,然后一起下到大锅煮饭,搭伙一起吃,肯“下米”的人必是实在人。

桂林人还把那些干活偷懒的人,叫“耍死蛇”。蛇是既有毒且懒惰的动物,除了受到攻击和攫取食物之外,它是一动也不动的。一个人像条蛇已经够毒够懒了,这还不算,还是死蛇;死蛇还不算,还要耍一番。这个词比普通话中的“磨洋工”要精彩、形象。

那些小人的小动作称为“蛆蛆拱拱”,这个词把小人的`肮脏、阴暗、委琐的各种状态简直形容得淋漓尽致,普通话就难以达到如此效果。

如果一个人遭了不幸或者生活工作不如意,桂林人叫“跌滩”,这也是个动名词,把人生的艰难和危险处境描绘到家了。

“搏底”这个词,用来形容那些放肆为自己捞取好处的行为,这个词明显含有警告的意味——不要突破道德与良知的底线。

桂林口语中的“喊声”一词,有“万一”的意思,但是听起来却更紧急,好像就要发生的险情。(如叫小孩别乱跑,“喊声跌倒了咧”。就是万一摔倒了呢。)

小孩子生日了,桂林人叫“长尾巴”;市场上买肉,称好了后还要添加一小点肉,桂林人叫“戴点帽”,等等。这无不体现了桂林方言的生动、有趣。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词汇是桂林人的专有的,如:

“雷堆”——桂林人用得比较多。意指啰嗦、累赘、做事拖拖拉拉,甚至礼性太多等。

“来味道”——泛指特别来劲,与北方话“来劲儿”同意。

“挨嘈”——表示事情办糟了,估计要挨批评或处分。

“醒橄榄”或“醒嘎喇”——来形容某人傻

“丢雄”——赞扬做事精干,精神抖擞,趾高气扬。

“跛裸”——在桂林话的意思就是:很糟糕、很无能;和他意思相近的桂林话还有“差火”;比如,要说小明开车水平很差,我们就说:小明这个人,很跛裸的,开车差火得要死。

“嘎嘎”——指熟了的肉,生的不这样叫。

“克料子”----指死了;完了。

“麻直”——指一直。如一直往前走。说成麻直麻直往前走。

“密密”——形容很快。如密密的吃。

“醒昂醒昂”——形容人笨头笨脑。

“雾树”(桂林话读音)——指恶心。

“醒龙”——清醒。

“背食”——倒霉。

“压马路”——逛街。

“搞屎棍”——调皮鬼。

可见,桂林方言中许多的词汇真是非常精彩。然而,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普通话的普及,桂林方言正在很快地被同化以至消失,特别是近几年的口语变迁大家有目共睹。一些老桂林话,现已面目全非。随着普通话的推广和普及,许多年轻人已经不再使用桂林方言进行交际。我们不可否认,方言被同化亦或被湮没的大势势不可挡。但是我认为,我们不能将方言一棍子打死,永远彻底的抛弃。二是要去其糟粕,保留其有生命力的精华的东西,因为地域方言之于文化还是还是有益的。像相声、小品及一些方言类节目使用方言带来的诙谐幽默的效果是普通话所不及的。而且对于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塑造和环境的烘托,方言所带来的生动、形象以及典型性也是普通话所不能达到的。我们试想,要是老舍的《茶馆》失去了浓重的京味还会成功吗?

关于地方方言作文【二】

去了新疆许多地方,令人难以忘怀的还是位于阿克苏72公里的天山神木园。记得那天清晨我们匆匆忙忙吃过早餐后便离开阿克苏乘车前往神木园,途经温宿县后,不一会儿,南疆那种常见的林荫道就被汽车抛在了身后,汽车将我们载入了一望无垠的戈壁滩,顺着道路向前极目望去,黑色的沥青路向远方伸展开去,象一条黑色的飘带在土褐色的戈壁中飘去。因为是上坡路,汽车开的比较慢,加之黑色、土褐色两种单调的颜色渐渐地使车内的人打起盹来,突然驾驶员斯迪克—那个维吾尔族的小伙子叫了一声:“快看看,神木园就要到了。”斯迪克的喊声使我们一下子变得十分清醒起来,大家忙向车窗外望去,只见远处半山坡上凸现出一片绿色,绿色之外,又是无尽的土褐色的山坡和戈壁,那绿色树木怎么生存,真让人费思量。斯迪克似乎了解我们急于破解其中谜团的心情,便加足了马力,不一会儿就将汽车风驰电掣地开到了天山神木园的大门口。

进了神木园,我们犹如置身于原始森林中,巨大的树木和足下小溪的潺潺流水、萋萋芳草使得夏日的炎热已消失的无影无踪,顿时大家的情绪高涨起来,我们谢绝了斯迪克先休息一下的建议,便随着导游小姐迫不及待地进入了景区。据导游小姐介绍,神木园原称库尔米什阿塔木麻扎(陵墓,相传在很久以前,这里曾发生过一场激烈的战争,为保卫家园,著名的维吾尔族库尔米什阿塔木将军和他的部下全部壮烈牺牲,人们掩埋了他们的尸体,为他们守护着陵墓,一代传一代,直到如今。随着导游的手指引,在半山腰上,我们看到了那几座历尽人间沧桑尚且保存较好的`下方上圆型的陵墓,展眉仰目,远处的天山主峰托木尔的雪岭冰峰,使人顿生肃穆坚毅之情。因将军长眠于此,很多伊斯兰教徒常来此地进行朝拜活动,他们许一许自己的心愿竟能如愿以偿,更令人惊奇的是,有几棵千年古杨的树皮可以治疗多种疾病,特别是疼痛病更为见效,譬如患牙痛病的人,牙痛时,嚼点树皮,立马见好,很神的,便有人剥树皮用水煮一煮服用来治疼痛病。这几棵树的树干已被人剥的斑驳陆离,为了保护这些古杨,防止人为的破坏,这些树已被护栏围了起来,这也算得上神木园的神奇之一。神奇之二,便是园中的树种。神木园方圆仅一公里,但却有很多树种在此相依相存,这里有人们常见的杨树、柳树、槐树、桑树、核桃树、榆树、杏树、桃树、梨树……,还有那不常见的腊榆树。不难想象,在千年之前,这片土地也许是某一户人家的果园,也许是守墓人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世世代代植树造林造林的结果,也许这里本来就是一片自然树林。更为神奇的是园中树木的形状了,这里的树木大都是千年古树,在漫长的岁月中,它们历经了风刀霜剑的磨砺,其形态千姿百态,奇形怪状。且不细说那千年的树冠硕大、果实累累、绿荫婆娑的核桃树王,不说那些雄伟挺拔的将军树,不说那情深似海的鸳鸯树、夫妻树,不说那鬼斧神工的马头树,也不说拥有千年树屋的树,……有谁见过无根树呢?哈,我们却在这里见到了。一棵千年的古柳横卧在眼前,枝繁叶茂,导游小姐让我们找找它的根,却把我们难住了,大伙儿没有一个人找到它。还是导游小姐给了我们破解了难题,原来这棵树被大凤刮倒后,为了生存下去,从树干上生出须根来,深深地扎根于大地,使得它顽强地活了下来,这类树为数不少,善于想象的园林工作人员早为它们起了很多恰如其分的名字,如母亲树、千年卧龙柳、九龙搅海等等。

有水才能有生命,才能有草木。这里的树木赖以生存的水源是惟一的一个泉眼,被人们称为千年圣水泉。它离将军墓不远,水流不大,但终日不断,水质清凉甘甜,据说凡喝了圣水泉的水的人,不仅能延年益寿,而且对嗓子有极好的保护作用。导游小姐告我们,著名播音员李瑞英来此采访时,美美地带了很多瓶泉水,说回北京要送给同行们尝一尝。我们闻知,便纷纷涌至泉眼边洗净了双手,捧起泉水尽情地饮用。这生命的源泉,用它涓涓的细流滋润着这片神奇的土地,养育着这里的草草木木,我不由的为造物主的伟大而惊叹。

不知不觉就到了下午,游览完毕方觉的饥肠辘辘,在园中蒙古包用餐后,忽听得外面树声涛涛,一阵紧似一阵,啊,起风了。出门望去,风很大,却不见一点儿尘土,只见得那千万棵大树随风摇曳,仿佛千军万马在奔腾跳跃,十分壮观。听园中工作人员讲,每天下午刮风已是常事,不足为怪。特殊的气候造就了这片千姿百态的林木,也造就了它们顽强的生命力,这就是神木园的神奇所在的精华之处。

归途之中,我不由得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人的一生不就与这些树一样吗,只要一出世,就会遇到一些风风雨雨、坎坎坷坷,有的在狂风暴雨中岿然不动,有的被吹倒了再爬起来,那怕是遍体鳞伤,只要战胜风雨战胜自己就是好样的,他活的同样精彩。我想,做一棵核桃树王固然荣幸,做一棵将军树也很伟大,但做一棵卧龙柳更为光荣,因为它经受的磨难更大,却顽强地活了下来,它是生活的强者。神木精神万岁!

关于地方方言作文【三】

春姑娘踏着轻盈的脚步来到人间。大地的一切都生机勃勃。地上的小草,正在展示着它那细细的嫩绿,青枝绿叶的树木,已显得欲滴……

为了纪念这美好的时光,我决定独自去公园玩。

刚进门,一丝丝带着诗情画意的风,轻轻吹过我的脸颊,真舒服啊。一排排橡树昂首挺胸,好像在欢迎我们的到来。一朵朵害羞的花朵也争先恐后的绽放自己迷人的笑脸。呼吸着新鲜的空气,不知不觉中,已走进了鸟的天堂。这里有着幽静的林间小道,时不时传出鸟儿的阵阵欢歌,这里生机盎然……这时,下起了毛毛细雨,雨水打湿了伞面,‘‘滴答滴答’’的声音清脆悦耳。当你走在树叶茂密的大叔间时,似乎并不用撑伞,只是偶尔有几滴雨水顺着叶尖滴下来作陪衬。走在鹅卵石铺成的小路上,似乎别有一番滋味。

绿,总环绕在我身旁。它,让人耳目一新,百看不厌;它,代表了生命的颜色,大自然的颜色,春天的颜色。久违的绿,经过一冬,又恢复了以往的清新和明亮,在这充满生机的公园,万万少不了这片绿。

突然,引入眼帘的是一条小溪,它欢快地唱着歌,缓缓地向下流,流入我的心田,滋润我的心窝,如喝了窖藏多年的老酒,让我略带醉意,感受春的魅力。

虽说这只是春天的公园,但它却在我脑海里流下了难以抹去的记忆。

关于地方方言作文【四】

我在晚上习惯去夜跑,大概9点的样子。我们小区旁有一家电器厂,每到9点,就会有一大群骑着电动车的人拥出来,让冷清的街头一下子热闹起来。

有些人蹲在路口,手中拿着手机,用我听不懂的方言对那头说着什么,那些一闪而过的、平凡的面孔上都带着幸福和期盼的笑容,大概是在等着妻子或丈夫下班。有些人已经骑着电动车和妻子一同在回家的路上,坐在后座的'人双手搂着前人的腰,搂得紧紧的。

还有人在路口眼巴巴地抽着烟,大概还在等人。

在苏州这个快速发展的城市中,有那么一群人,工作状态是996,甚至997,拿着微薄的工资,吃着食堂劣质的饭菜,受人排挤,但他们却有着所有百姓一生去追求的东西——幸福。

他们或坐在石墩上,或站在马路边,或躺在电动车上,翘着二郎腿,低着头颅,微闭着眼睛,对着手机说着东北话,河南话,山东话,对着另一头亲切地问着一些无比平常的话,即使浑身透露着疲惫,以至于连腰也直不起来,却努力把声音变得轻松,话变得平淡,让压力不至于散入语言,在这一刻,变得平凡,不再伟大,但十分温暖与可爱。

他们操着一口方言,在城市各个建设的中心聚集,即使一天的活再累,听到话筒那头传来的家乡话,也不由笑起来。即使各地方言各有特色,有些则比较粗犷,有些则比较温婉,但却没有区别,这是每条小船的缆绳,把他们和家系在了一起。虽然微小,但却是一生都无法也不能割断的,否则都会迷失在异乡的人山人海和各种没有亲切感的语言中。

方言不仅让他们有回忆家乡的依凭,还让他们有了支撑下去的动力源。他们的普通话可能不好,但相比与正儿八经的白领,他们的语言让他们的工作有了盼望,有了目标,那是对配偶、子女、父母,一整个家的支持,一年只回一趟家的工人,方言成了他们连接家乡血脉的纽带,对那崇山峻岭的大声呼唤,对那潺潺溪流的轻声细语,对那栋房屋的亲切问候,对家人一个温暖的拥抱……这些,是在发达的城市也不能给予一个游子的。

方言,是一座桥,一个在脑中展开、建立的家乡。正是这朴素的、外人难以听懂的一笔一画,一平一仄,成为了每一个异乡漂泊者的精神支柱。

关于地方方言作文【五】

我去过险峻的黄山,舒适的三亚,遍地是雪的哈尔滨,竹海连绵的莫干山,满是寺庙的普陀山......今年我去了尼泊尔,到了加德满都和博卡拉,但最令我难忘的还是雪山"安娜普娜",我们登上半山腰就可以看见喜玛拉雅山脉的"Fish tail”??鱼尾峰,它是安娜普娜山上最高的一个山峰,有8000多米高。

早晨,我怀着兴奋得心情和爸爸妈妈打点好背包,踏上游“安娜普娜”雪山的路.

雪山的入口是一座吊桥,吊桥下面是一条湍急的小溪, “哗哗”地流水声在静静的山谷中像在欢迎着我们这些远方的游客.穿过吊桥我们行走在山谷的草地上,两边是青翠的树林,远方是那迷人的”安娜普纳”山峰,它戴着雪白的花冠,在召唤我们.近处的一只水牛,卧在翠绿的草地上,悠闲地晒着太阳,身边的溪水在阳光的照射下,反射出粼粼的波光,五彩的树叶漂浮在上面,形态各异的鹅卵石在水底仿佛有了灵性一般…….

在山坡上那有着韵律般的梯田,一层层,一圈圈,由上至下抛出一道道优美的曲线,田埂边那一簇簇各色不知名的小花像是那琴谱上的音符.

对我这个城市里来的女孩,眼前的一切让我陶醉.

我跟爸爸妈妈踏着那一节节台阶,向上攀登着,不知不觉来到了半山腰.眼前忽然一亮:雪白的墙,深蓝的房檐,橙黄的围栏上挂满了五彩的鲜花.浓浓的色彩真像一幅水粉画,原来这是一个让游人休息的小客栈.

小息片刻后, 我们继续上路了.这时山路上渐渐出现了积雪,而我们竟不觉得冷.

这时眼前的景色和山脚下不同了:取而代之的是那晶莹剔透的白雪无处不在,脚下,路边山涧,树上山坡上,放眼望去,无不都是那让人神迷的白色:多么壮观啊,那无穷无尽的白雪.

傍晚时分,我们登上了山顶,在我们入住的客栈阳台上,我看着那天边的白云被夕阳一层层抹红,那远处的一座座雪山被依次点成金色,如同戴上了金冠,再渐渐变成暗红.那色彩变幻就像变魔术一般.

晚上我向窗外天空望去,呵! 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黑色的天空繁星密布,天幕中竟是星星占了大多数.我终于知道天上是有银河的,明白了什么是古人说的 “手可摘星辰”.

那密密麻麻的星星,如同撒在天鹅绒上的一颗颗钻石,闪烁着迷人的光芒.

结束了一天的游览后,我甜甜地进入了梦乡.在梦中,我变成了一个小仙女,在这人间仙境中,尽情地奔跑着,欢笑着.

“安那普那” 之游,让我难忘.

关于地方方言作文【六】

语言是人类文化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当然最基础的中国话在不同地域、不同人文风情的洗礼下也呈现出了各具风韵的方言。

方言是一个城市的标识,一个城市的'性格。

最地道的成都话上哪儿去找呢?当然就是河边的露天茶馆了。

在成都,只要有河的地方,就有大大小小的茶馆。

那里是老年人休闲的天堂。

走近它,似乎生活的快车道就会靠边,速度会自然慢下来。

一张张方桌、一把把竹椅、一只只鸟笼……鸟语与人们的交谈声揉在一起,仔细倾听,有一种道不出的静谧。

一个人正拿着电话似乎在邀请朋友,“哎呀!来嘛,说好了得嘛,不要甩我们死耗子哈……”旁边的一个老人正左手端着茶盏,右手拿着茶盖,并用嘴将漂浮着的茉莉花瓣吹去,说道:“嗯,这个茶安逸、巴适……”这是成都人对闲适生活的极致追求。

在彩旗招展,人声鼎沸的球馆中能听见成都话,“成都队加油!我们给你扎起!”球队在球迷地鼓励下,越战越勇,这是成都人的拼搏奋进。

在突如其来的“5.12”地震中,一辆辆绿色的熊猫出租车,自发地前往灾区。

在汽车电台中,嘶哑地吼着:“不要做生意了,走!跟我去救人!”网友也呼吁着“汶川雄起!四川雄起!”这是成都人的团结互助。

悠闲舒适、拼搏奋进、团结友爱……这些成都人的性格都淋漓尽致的展现在成都方言中。

方言是有性格的,它能体现一个城市的文化精神。

当人们的交谈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有趣的对话,“哎呀!你这口音是西安人吧!”没错,方言就是一张名片。

浙江话,一种美得如歌似舞,平静而婉转的方言。

还未见西湖的美,就已从方言中感受到了。

重庆话,一种泼辣的方言。

只要仔细聆听,仿佛就能看见一群人围着一张桌子,左手举着啤酒杯,右手拿着筷子,在火锅与碗中“来来往往”的场景。

北京话,十分富有音韵,字正腔圆,远远的飘来一股久远而古老的京城气息。

方言,城市的个性,城市的活力,而它的现状却不容乐观。

成都方言在正规场合被认为是不礼貌的,更多时候需要普通话交流。

需要口口相传的成都方言,在一代一代传承中逐渐消失!

方言,城市的标识,城市的灵魂,不要让方言成为我们需抢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我们去爱、去传承属于我们的方言,成都话吧!

关于地方方言作文【七】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啊,那里有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这熟悉的旋律歌唱的就是我的家乡——美丽的冰城哈尔滨,我是地地道道的东北人。

在我们这里不光有美丽的冰雪世界,特色的东北美食,以后再和大家分享。今天我要和大家说说东北方言。在我们家里,经常讲东北的家乡话,比如说:“有一种直爽叫“敞亮”,有一种喜欢叫“稀罕”,有一种愤怒叫“急眼”,有一种数量叫“老鼻子了”。”记得有一次我和小弟玩,无意间我说了句:“小弟,姐姐可稀罕你了。”弟弟开心地说:“姐姐,谢谢你。”你们猜猜他听明白了吗?还有一次,爸爸去超市买了很多水果回来我和弟弟都没看见。我问爸爸你买水果了吗?爸爸说:“买了,我买老鼻子。”我和弟弟都纳闷了,不是买水吗?怎么变成鼻子了?再说哪有卖鼻子的啊,嘿嘿。后来爸爸告诉我们,“老鼻子”是方言,就是很多的意思。你们说,我们的方言有趣吗?

美丽的哈尔滨是一座旅游城市,夏天有哈洽会,冬天有冰雪节,会有很多祖国各地的游客来这里旅游,我们接待游客用方言,大家都听不懂,有时还会闹出笑话。所以我们要学好普通话,用标准的普通话将美丽的哈尔滨介绍给大家。方言每个地方都有,大家都用自己的方言讲话会给别人带来不便,所以大家都学好、说好普通话,让我们沟通更方便。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