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境是指困难多,不顺利,甚至很恶劣不幸的境遇。它可能使人忧虑,痛苦不堪,但也能磨炼人的意志、品质,催人奋进。
“逆境造就人才,而顺境却埋没人才。”这句话正说明了这个深刻道理。晋朝的孙康,小时候很爱读书,家境贫穷买不起灯油,于是在冬天的晚上,冒着严寒,借积雪反光来读书;晋朝的车胤,夏天用白绢做的口袋装萤火虫,靠萤火虫的光读书。不幸的人总比幸福的人经得起磨炼,所以,贫苦的人比富有的人更珍惜时间。
困难、挫折对有志者来说是一笔财富,《周易》是周文芦在坐牢时写成的;《春秋》是孔子在仕途上失意后作的;屈原被流放时创作了《离***》;左丘明失明后著有《国语》;孙膑被削了膝骨愤而作《兵书》;司马迁遭宫刑后写了《史记》。由此可见磨难是最宝贵的财富。贝多芬说:什么都比不上厄运更能磨炼人的德性。失败,对弱者是一种打击,对强者却是一种激励。
世界著名作曲家舒伯特,出生于奥地利的清贫教师家庭,由于父亲收入微薄,吃不上饭是经常的事。一天晚上,他路过一家酒店,下意识走了进去,期望能碰上熟人借钱买点吃的,等了半天也没有。这时他发现地上有张旧报纸,拾起来一看,有几首新歌,于是突发奇想,谱下了《摇篮曲》,老板出于怜悯和赞赏,端上了土豆烧牛肉。谁能想到这首困境中诞生的《摇篮曲》在舒伯特去世后竟成了家喻户晓的世界名曲。
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多少人才在逆境中成才,这些名人的例子无一不说明这一点,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在逆境中成长、学习,就有可能成为有用的人。逆境是块磨刀石,它能磨砺出奋发向上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精神,逆境是所学校,人能在这里学到丰富的人生知识。
我并不是什么天才,我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牛顿
山顶的小草虽是卑微弱小的,可是他有了山的衬托,而比山谷的青松、峭壁的翠柏达到一个更接近蓝天的高度。没有了山,它也许只是一株被肆意践踏的小草,人人俯而视之;而有了山,人人仰而望之:可见,山这种环境对草来说是多么重要啊!那人是不是也需要一座山呢?
诸葛孔明早年躬耕山野,若无刘备的“三顾茅庐”,他怎能成为“舌战群儒”的“千古人龙”呢?曹雪芹写下至今仍被人不断赞叹的鸿篇巨作《红楼梦》,与他早年良好的家庭环境与文学熏陶是分不开的,不然他怎么能够描绘出大观园的奇美瑰丽呢?孟母三迁,而成就了孟子“亚圣”的千古美名。“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也是有了苏家良好的文学环境才能成为婉约派的一任宗师。可见,环境对这些伟人的成就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勤奋的甘露可孕育苍天大树,但也不可忽视大树底下那片沃土。
优越的环境固然重要,但也不可忽视逆境的作用,因为环境往往具有两面性。罗曼·罗兰说过,生活这把犁,一方面掘开了你的心,一方面又挖出新的源泉。
史铁生在他最富朝气的时候失去了双脚,人生被固定在了那把轮椅上面。面对逆境,他放弃过,可最终他还是战胜了生理上的缺陷,在精神上屹立起一座永不倒的雕塑。在以他的作品《命老断弦》而改变的电影《边走边唱》中,盲人乐师说,被弹断的第1000根琴弦便能带来光明,于是有了“千弦断,天眼开”。他做到了,在他的心中开了一只天眼,看清世间妍媸。
不要为自己的卑微渺小而放弃人生,虽说人是一支芦苇,但绝不是人世间最脆弱的东西。面对顺境,学会把握;面对逆境,学会坚强。即使脆弱,也就做到中空外直,亭亭立于大千世界,出类拔萃。把握环境吧,改变你的人生。
连续的暴雨天气,让人的心情也时好时坏!每当丽日当空的'时候,总会在天边飘过几片乌云,紧接着肯定会有或大或小的一阵雨,让人本来舒爽的心情变得忧郁!我好无奈呀,因为,我没有办法改变天气!
前一阵子,情绪极度低落,虽然自己尽量去调节,但是还是或多或少都对自己造成了一点影响。工作虽然依然在进行,但是效率明显降低,效果好象也大打折扣,虽然自己没有认识到,但是经过这一段时间的结果来看,明显地发现落伍了不少,甚至是形象也贬值了。
今天忙完了手头的活,就关机去购物,因为今天的心情好象不错,因为自己不想再让自己不快乐,没事找乐,那是一种生活的哲学,更是一种生活的境界,我在努力!每当自己心情低落的时候,我都会选择去购物,买一些名牌或者是去吃大餐,总之,看着钱袋里的钱一张张地送到别人的手中,那种感觉真爽,毕竟自己做了一回上帝,哈哈!
怀着轻松畅快的心情,哼着小曲儿去加班,可是一个极为沮丧的消息让我的情绪跌落到了低谷!凝望着深沉的夜空,我的思绪时而飞驰,时而停滞!第一次感觉到这深邃的夜空是那么难以捉摸,也第一次感觉到这悠远的夜空是那么空旷,置自己于这幽暗的夜色中,就如滴水置于沧海!我陷入了沉思,更多的是反思、是反省!
回忆自己所走过的每一步,反思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似乎都充满了快乐、似乎都尽善尽美,却又似乎都留有难以弥补的缺憾!感叹吗?生命不会在叹气的刹那悄悄流逝;哭泣吗?美丽不会在泪光中闪现;付之一笑?世事都会成蹉跎!
那么唯一还能做的是什么呢?除了调整心情,改变心态,轻装上阵,迎难而上,我再也想不到什么了。头撕裂般疼痛,我想停止思考,进入梦乡,为明天的跋涉养精蓄锐!
阅读可以改变人生。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它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让人生在有限的长度内,宽广辽阔,奔腾汹涌,浩荡激越。阅读使人生更美好,这是我看了《阅读改变人生》这本书后,给自己留下的最深的印象。
本书的作者,独具匠心,请33位当代中国文化名人亲自撰写人生阅读史,他们站在阅读的前沿,与青少年朋友谈人生、论读书。我们从中可以领略到学者的风范,名家的智慧。由于本书所写均为他们从小的读书经历让人倍感亲切,也使读者可以切实感受到,阅读给人以智慧,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创造力,阅读可以塑造心灵。他们的成功与他们的读书经历密不可分,他们的阅读和方法可以给我们提供最可靠的借鉴和帮助。
书中围绕一些共同的问题。各位作者谈了自己看法和做法。如:改变您人生的书是什么?您青少年时期最喜爱的书是什么?您为青少年推荐的书是什么?您的读书格言是什么?您读书的方法是什么?您读的第一本经典作品是什么?对您读书生涯影响最深的人物是谁?您最大的读书心得是什么?您怎样看待读书和做人的关系?您认为中小学阶段的读书量应为多少?您认为哪些书可不读?读书有什么捷径?您怎样辅导自己的子女读书?您对他们的`读书有要求吗?为什么有的人读书很多,却成为“书呆子”您有一生的阅读计划吗?如何制定出来的?有些青少年迷恋上网和看电视,您的忠告是什么?读书能不能吃“快餐”?等等。书中从多角度多层面全方位展现。由于阅读而给人们带来各方面的进步。从而推动整个世界和人类的进步。同时也提出了许多有效的阅读方法。
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物象,但它可以改变人生的气象。外在的形貌基于遗传而难以改变,但人的精神可以因阅读而蓬勃葱茏气象万千;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它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阅读让人生永不听任命运摆布,把握自己,执着地走向梦想的高地。不论出身境地优裕还是贫寒,阅读可以改变人生的坐标和轨迹,奏响人生的乐章。阅读使你视通四海,思接千古,与智者交谈,与伟人对话。它让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让你凌驾于伟人的思考之上。它让我们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认识人生。
总之,停止阅读就意味着切断了与世界的沟通,与心灵的沟通,人生也就进入了死循环。
但是,阅读却不是人类有生以来的本能,人们必须通过学习阅读才能达到阅读的真正境界。学习阅读的过程决定你是否一生与阅读结缘。
书海浩瀚,一生如何可渡?书山通天,一生如何可攀?如果没有方法可循,没有捷径可走,真是苦煞了读书人。那么瑰丽迷人的书山,路在何方?浪花激越的书海,舟在何处?那么看了这本书真使人受益终生。这些文字是先行者的脚印,如果书山有路,他们攀登过了可以走的路。这些文字是成功者的路标。如果学海无涯,他们习得水性,你会有所借鉴。通向书山的路,就在你的脚下。
这些文化名人的阅读体验和成功经验,为我们提供了阅读的榜样,它告诉我们:为什么阅读,阅读是什么,如何阅读以及阅读的快乐。目前,阅读状况无论在青少年还是成年人中普遍较差,极为令人担忧,本书的作者们和大家一起谈读书谈人生。让我们领略到了学者的风范、名家的智慧。帮助我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起阅读的热情,掌握阅读的方法。“阅读使人生更美好”这是读了这本书后的最大感悟。
读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时看到这样一段话,它使我刻骨铭心:“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如果说人类的物质文明可以通过建筑、工具等物化的形态保存和延续,那么人类的精神文明如何保存和延续呢?一个刚刚诞生的新生儿,在他成长的过程中,精神世界又如何与身体的发育、成熟一道与时俱进?我认为读书是实现以上目的的必由之径。书籍是传承文明的桥梁,是延续文化的中介。充实而有意义的人生,应该伴随着读书而发展。
在一定意义上说,读书就意味着教育,甚至意味着学校。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校,首先意味着书籍。“学校里可能什么都足够多,但如果没有为人的全面发展及其丰富的精神生活所需要的书,或如果不热爱书和冷淡地对待书,这还不算是学校;相反,学校里可能许多东西都缺乏,许多方面都可能是不足的、简陋的,但如果有永远为我们打开世界之窗的书,这就是学校了。”
其实,读书正如饮食,不同的饮食往往造成人不同的营养结构,不同的书籍也同样造成人不同的精神结构。还是这位大教育家说得好:要培养一个人,设计一个人的个性,就努力帮助他从小学建立起自己的“小藏书箱”,建立他独特的读书体系。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崇尚、热爱读书的民族。只是随着科举制度的出现,读书人的阅读视野渐渐狭窄化了。现在的应试教育,也在很大程度上挤兑了学生读书的空间,学校中无书可读的现象远未销声匿迹,学生无暇读书、不想读书的情形也不少见。除了几本干巴巴的教科书,学生几乎不再有也不再读其他书。这就使他们的精神世界逐渐枯萎,他们的人生色彩逐渐黯淡。这是令人痛心、发人深省的。
“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这是《阅读改变人生--中国当代文化名人读书启示录》的编者巴丹所说的话。“阅读改变人生”既是这本书的名字,又是编著者所要传达的核心思想。作者指出,“阅读的意义在于,它在超越世俗生活的层面上,建立起精神生活的世界。一个人的阅读史,即是他的心灵发育史。阅读使人超越动物性,不至沦为活动木偶,行尸走肉。”复旦大学张汝伦教授在复旦大学“生命与读书”的演讲也谈到:“在我看来,读书应该是生命的一种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普通人,但我们的精神可以变得崇高。”“伟大的文明就像是一面镜子,慢慢提起你的精神,提炼你的灵魂,洁净你的灵魂。”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