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去陶辛观赏荷花,是盛夏一个晴朗的周末。
到达景区入口处,已经是上午十点多钟了。景区入口处占地面积很大,不过看上去十分简陋,完全是一处刚刚起步建设的旅游乡村。入口处的小河边是游客登船的码头,游船沿着小河往来于荷花主观赏区和入口码头之间,每条电动小木船一次大概只能搭载十个人。由于景区的游船数量有限,往返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等船让很多游客滞留在入口处。
我们买票以后,加入到长长等船队伍的后面。景区管理人员只管验票和限制放行的人数,以保证每条游船不能超载。没有人维持秩序排队秩序,队伍显得有点混乱。
站在我们前面的是一对带着孩子的年轻夫妻,我发现他手中的门票与我们买的门票不一样。
我很好奇:“你们这个门票怎么和我们买的不一样?”
“我们是在网上淘的门票,免费的。”男士很得意地扬扬手中的门票:“买票谁到这里来呀。”
男士话让我们半信半疑,不过看他手上的门票也确实注明可以进入这个景区,上面还有省旅游网的印章。
然而,等到检票的时候,景区的管理人员却拒绝他们上船,管理人员的理由很简单:“景区是我们个人承包的,我们只认自己的门票。”
夫妻俩听说不让进去,显得很着急,先是和管理人员说明情况,没有效果以后继续和他们理论,最后男士把电话打到了省旅游局,一番折腾以后,还不错,总算被允许可以进去了。
不过此时,他们脸上的得意劲已经没有了。
看来,天上如果真能掉下馅饼,也不是那么好吃的。
毫无遮挡的河岸,热辣辣的太阳照射在身上,大约半个小时的排队等待之后,我们终于登上了电动游船,
荷花婷婷,小船悠悠。想起何稀尧的《操莲曲》“锦莲浮处水粼粼,风外香生袜底尘。荷叶荷裙相映色,闻歌不见采莲人。”
只是,此处唯有观赏莲,风外荷花香生处,笑声起,不见采莲人,只有观赏荷花的游客。
我们坐在红色的电动小游船上,沿着曲直的小河流行进,缓慢而平稳,小船偶尔会穿过横跨河面的小桥。桥面上的行人把倒影投射到水面上,很快就被小船行进的水流扭曲后飘散开去。
穿行在荷花丛中,不时可以听到船舷与荷叶摩擦的“沙沙”声,近距离水中观赏荷花,有一种别样的亲近感。
偶尔有蜻蜓落在荷花上,当小船行近,伸手似乎就可以抓住,不过当手一靠近,它们就迅速飞走了。我们的到来惊扰了它们的世界,不过“蜻蜓荷上飞”也是荷乡风景的一部分。
同学S和同学Z坐在小船的另一头,Z想抓一只落在荷叶上的红色蜻蜓,却抓了个空,他顺手采了一朵含苞的荷花,转身送给身旁的S,然后他们一起回头看我。
“一朵荷花你就要了?”我笑着调侃道。
“要了!”同学S回答得很干脆。
“哈哈哈……”我们一起开心地笑了起来。
我们的说笑带动了同坐一船的其他游客的情绪,大家都笑着看我们。
小船行走带起的“丝丝”水声,荷叶碰触船舷发出的“沙沙”声,船上游客的说笑和对于荷乡美景的感叹声,混合在一起,组成了荷花水乡特有的协奏曲。
小船在水中游,行人在岸边走。岸边一把碎花伞下,一位身着白色长裙的年轻女子,正沿着河岸悠然步行,她不时转过脸来看水中的小船。她在岸边看荷花游船是一道风景,船上的人看她也是一道风景。
“相看两相悦,惟有荷花渡。”
游船离岸边很近,坐在船上可以和岸边的行人说话。船上的一个帅哥,举起相机,玩笑地和岸边的妹子打招呼,那妹子似乎也很配合,摆了一个妩媚而调皮的Poes。那情景颇有“哥哥你坐船头,妹妹在岸上走”的韵味。
大约二十分钟的行船以后,我们就到了荷花主景区。小船停靠在长满青草的小河边,乡村的荷花渡口泥泞而湿滑,简单的几个石阶,从水面延伸到岸边的小路上,供游人上下船。
上岸以后,沿着小河岸边的土路走过一座小桥,就是荷花观赏主景区的入口了。一个简单的栏杆,边上坐着一位中年妇女,这就是景区的检票处。我们把入口的门票给她看了一下就算是检票了。这个门票的功能很多,既是进入渡口的门票,来时乘船的船票,也是荷花主景区的门票,还是回程的船票。
进入荷花主景区,连绵起伏、望不到边际的各种荷叶,首先带给游客的是惊喜和震撼,从没有见过这么多的荷叶,更没有见过这么大面积的荷花。那些立在荷叶之上的花朵,有盛开的,也有含苞的,有大的,也有小的。颜色有粉红的、纯白的、金黄色的和紫色的等等。穿行在荷花丛中行人的各色着装,以及遮挡太阳的各色的花伞,这些或静止或移动的色彩,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动感画卷。多彩点缀的荷区,仿佛是一块翠绿的翡翠上面五彩缤纷的玉斑。是一种动与静,自然与雕琢的和谐与完美。
我采摘了一棵很大的荷叶,顶在头上遮挡太阳,阳光下一袭淡淡的荷香飘散开来。
整个荷花景区,被很多条纵横交错的幽幽小径分开,游人可以通过小路,游览每一处荷花。所以尽管景区游人很多,丝毫也不显得拥挤。
在景区深处,我们又遇到了在网上淘票的那对夫妻,他们因为和景区交涉,错过了和我们同乘一条渡船。此时他们正在给活泼可爱的女儿拍照。从他们快乐幸福的表情上可以看出,验票的小插曲,丝毫也没有影响他们旅游的好心情。再次见面也算是熟人了,相互帮忙合影留念。
满池荷花在江南水乡是很常见的景色,把荷花变成旅游风景,是水乡利用自然资源,对于荷花商业化的结果。当然这样的开发,给乡村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利益,一个地方的成功,带动了附近乡村的效仿。在我们去的荷花景区周边,就有很多类似的景区,也是荷花,也是水乡,基本上大同小异。
我们从荷花渡口乘游船返回入口处以后,又去了另外一个景区,这里的荷花与我们之前看到的有所不同。
首先是荷叶很高,游客几乎都被淹没荷花丛中。其次是荷叶很大,最大的荷叶差不多有一个小伞那么大,当然荷花也大,颜色更加鲜艳。整个荷花景区,小桥流水,亭榭长廊,看上去更富有诗意和情调。
景区里有一个原木铺就的长廊,长廊分上下两层,走在上面的一层,整个景区尽收眼底。长廊把景区分为两半:一边开满荷花,另一边只有荷叶没有荷花,这让我们感觉很好奇。从景区管理人员那里我们知道,原来两边的荷叶完全不一样,没有荷花的那边是专门长莲藕的,属于经济作物,荷花盛开的这边是观赏荷花,只开花不结藕。
村民告诉我们,现在正是采藕的季节,在远处的荷塘边上,就有人在采藕。我们顺着村民手指的方向看去,隐约可以看见,那边的荷叶在摆动,再仔细一看,荷叶丛中有几顶晃动的草帽。
同学C提议,我们去看看采藕,顺便买些新鲜的莲藕带回家。
走下长廊,沿着荷塘边的泥泞小路向前走一段,就看到荷塘里几位采藕的村民,他们站在齐腰深的水里,用双脚在水中不停地采动,不时地弯腰从水中捞起一根根白嫩的鲜藕。采藕人把刚捞起的莲藕放在荷叶上,当荷叶上的藕多了以后,再送到岸边。
“藕怎么卖的?我们买点。”我问一个正在采藕的村民。
“不能卖,我们是帮老板采的。”一位采藕人回答。
听了他的话以后,我们有点失望。
“就帮老板卖点给我们呗?价格好商量。”我们看着从水中捞出的嫩藕,实在想买一些带回去。
“不能卖的。”采藕人依然没有卖的意思。
“到这边来,我卖给你们。”正当我们准备空手返回的时候,另一位采藕的'村民喊我们,这让我们喜出望外。
采藕人挑选了几个比较粗嫩的藕段,放在荷叶上包起来递给我们,我们按照采藕人要求的价格付了钱。经常买菜的C同学说,这个价格比菜场上便宜很多。不过价格不重要,诱惑我们的是藕的鲜嫩。
我们不知道藕钱最后是进了采藕人的口袋,还是藕塘主人的口袋,当然这个与我们无关。
采藕人告诉我们,莲藕被采挖出来以后,荷叶不需要再为莲藕提供营养,它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在剩余的时间里,自生自灭,叶子由碧绿会慢慢变成黄色,而后开始枯萎。深秋的时候,所有的碧荷都会变成枯荷,枯荷安静地矗立在水面上,在经历了一场又一场的秋雨之后,枯荷逐渐凋零,零落的枯叶,无力地漂浮在水面上,最终落入水底,归于藕塘的泥土中,作为养份,静静地等待莲藕下一个生命周期的来临。
可以想象,在一个深秋落雨的午后,来到荷塘边,你看到的将是另外一番景象。置身于“留得枯荷听雨声”的景象中,触景生情,心随景动,或许会滋生出些许伤感的情绪。
莲藕在采完之后,整个荷塘在剩下来的季节里,都显得萧瑟。当冬天的一场大雪来临的时候,水面结成冰霜,将那些顽强越冬的枯荷茎秆,冻在冰水里,凌乱的枯茎零散地分布在冰面之上,冰冻残荷,让人感叹自然的神奇和无情。
采摘了莲藕以后的荷叶,对于村民来说不再有经济价值。碧绿的荷叶上,看不到一点灰尘,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纯绿色纯天然。就这么白白浪费了岂不是有点可惜。同学S突发奇想,她觉得采摘一些回去,可以做荷叶蒸饭,或者荷叶蒸肉,通过蒸煮让荷叶的清香,渗透到饭菜里。我们一致认为这个想法不错,并期待分享她亲手制作的荷叶美味。
其实荷叶包饭,并不是发明创造,我国民间很早就有。在清末的岭南地区就很流行,有《羊城竹枝词》为证:泮塘十里尽荷塘,姐妹朝来采摘忙,不摘荷花摘荷叶,饭包荷叶比花香。
这个正是对于荷叶饭的真实写照。
在回城以后,下车的时候,我从S同学的一捆荷叶里抽出了几枝,我贪恋这些碧绿、纯净荷叶的清香,我觉得如果把这些一尘不染的荷叶,做成荷叶茶,味道一定很好。
我把带回来的荷叶,放在阳光下暴晒成荷叶干,晒干以后的荷叶依然是淡淡的绿色,并且清香的气味更加浓烈。把干荷叶切成碎片,取一些放在茶杯里,加进开水,看那些绿叶慢慢舒展开来,杯中的清水逐渐变成淡绿色。我迫不及待地喝上一口,味道微甜,清香宜人,是真正绿色环保的饮品。有资料上显示,荷叶茶是极好的瘦身饮料,乐于追求身材苗条的女士们,不妨一试。
荷叶茶或者荷叶蒸饭,是荷花水乡旅游的意外收获,也是旅游快乐心情的延续,自己动手制作更是一种生活情趣。
无论是S同学的荷叶蒸饭,还是我的荷叶茶,这些东西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们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内容,让我们体验了更多的生活乐趣。
我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长江每天从我们家乡唱着欢快的歌流过……
我的家乡是个四季分明的地方。它不像昆明四季如春,也不像哈尔滨一年四季大雪覆盖。我的家乡,春天:春暖花开;夏天:热情似火;秋天:秋风习习;冬天:大雪覆盖。然家乡夏天的荷花别有一番风味……
那天,妈妈带我去乡下游玩,让我见识了家乡那高洁的荷花……
夏日的荷塘,经过春季的孕育,整个水面都铺满了荷叶,有的都已经挺出了水面。如伞,宛如一个热情豪放的舞女,正在迎接夏天的到来。有的漂浮在水面上,犹如一轮园盘。再来看那亭亭玉立的荷花吧!一副娇羞欲语的样子,的确有些东方仕女的神韵。调皮的小蜻蜓,轻盈地飞落其上,看到这一幅景象,让人不禁想到这么一句诗: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是啊!有谁看到这景象不会想起这首诗句呢?那时,正下着蒙蒙细雨,小蜻蜓急急忙忙飞走了。如丝的细雨跟荷花、荷叶相配衬,十分有诗意。如果我带了画夹来,我一定会把这美景描绘出来的……
雨后,荷花更能显出“出泥而不染”的高洁。这时,小鱼儿偶 尔伸出头来,调皮地逗弄着荷叶。那些挺出水面的花蕾,有的`含苞欲放,有的紧闭殷唇。朵朵荷花在碧绿的荷叶衬映下,可谓“美不胜收”。又如碧天中的点点繁星,也如碧海里的片片帆影,再加上莲叶轻托的粒粒明珠,真是红荷垂露、盈盈欲滴、碧荷带雨呀!好一幅迷人的景色呀!真是:
接天荷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荷塘……
我爱我的家乡,更爱家乡的荷花,因为它时刻提醒我“出污泥而不染”。
七月对我来说是期待的,是美丽的,不仅因为七月是暑假的开始,七月也是荷花盛开的季节。
荷花,不比“一卉能熏一室香”的茉莉芬芳;不抵“花影妖娆各占春”的杏花妩媚,不想“可曾沾雨露,不改向阳心”的向日葵灿烂。但是,我偏偏喜欢它蕴含的诗情。
白日观荷,似乎有些平淡直率;雾里观荷,似乎过于渺茫迷离;清晨观荷,似乎有些独酙独酌的意味;夜晚观荷,未免过于幽静。今天,我打算雨中观荷。
在雨中,我听到了一支支欢快的乐曲,像小河叮叮咚咚的流淌。今日的西湖真美啊!走进荷花池,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星罗棋布,亭亭玉立得荷花。那荷花粉中透红,白中映蓝,一朵朵是那样的水灵灵,难怪荷花有“出淤泥而不染”的佳句。
荷花池中的荷花有的含苞待放,像位害羞的少女,脸羞红得像个红苹果,正想找个地方藏起来,善解人意的小雨给她轻轻披上了美丽的面纱,才让她稍稍心安一点;有的只开了一半,像个宝宝躺在荷叶妈妈的怀里正在熟睡呢。睡热了,就掀开头上的纱巾,露出了胖胖的脸蛋儿;还有的全开了,像一位公主穿着碧绿的裙子正要去参加舞会呢!
再看那荷花下层层叠叠的荷叶似叶叶扁舟漂在水中,微雨里,片片叶儿犹如碧玉盘般,盘里放着许多粒透明的水晶宝石,甚是精致。
雨停了,彩虹出现在天空中,那彩虹好似仙女舞动的绸带,正要与荷花比美呢!荷花上不知什么时候飞来了几只蜻蜓,又为这一池秀美添了几分浪漫。
只是这美丽还不足吸引我,“新鲜靓妆,艳溢香融,羞***蕊珠宫女”的杏花比她美,“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的海棠比她美。可她们不过是秀花枕头,不抵荷花骨子里的精神——虽然叶茎上满是泥沙,她们却依然那么高傲,周围的狼藉丝毫掩饰不住她们卓越的风姿。有时我真为她们感到悲哀:别的花大都生长在沃土之上,而此时的她们境遇实在悲惨。但是,我又不禁为她们感到高兴:正因如此才有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美誉。
我爱荷花,爱它的出淤泥而不染;爱它的亭亭玉立,迷人芬芳,更爱她淡淡诗意的韵味。
每年6、7月间,家乡的荷花相继绽放,柔和而温婉的朵朵荷花给夏天的小城增添了不少情趣。
好多摄友说,年年拍荷花,却拍不出什么新意了。其实年年拍荷年年新,新荷总比旧荷香,拍摄的乐趣在于陶冶情操又能扫去工作带来的疲劳,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呆在家里呢,走,工作之余,让我们一起赏荷去。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