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之心仁慈,母爱之心宽广,母爱之心博大。它是子女们夜航的灯塔,前进的坐标,奋斗的动力。在炎炎夏日,它是拂却焦躁的凉风;在严寒的冬季,它是贴心暖肺的棉袄;漫漫长夜,它又是舒适安息的卧榻……母子之情,任是宝刀利剑都难割断。母爱,任是天涯海角也相拌相随。它是一种特殊的爱,是一种无边的大爱。大爱无疆,大爱无垠。
面对母亲和母爱,我有许多话要说。但是,真的当我拿起笔,似乎又找不到合适的语言去表达。即使,关于母亲、母爱,我曾经写过那么一些试图表达内心情愫的文字。但事后读起来总感觉是那么的苍白,那么的粗糙,那么的寡淡,那么的词不达意……于是,我放弃了继续表达的***,将内心深藏的对母爱的理解和领悟像陈酿一样牢牢封存于心田,唯在静夜之时,独自细细品尝……
我的母亲不是本地人,她出生于一个洋溢着书香的大户人家。由于家境尚过得去,外公又在当时的教育局任职,母亲得以如一般的男孩子那样在学校里读书识字,继而考上川南女子师范学校就读。母亲天生相貌端庄娴熟,心地善良,而性格却不无叛逆。在就读师范学校时,受早期进步思潮的影响,曾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许多公益活动,在街头演出文明戏等鞭笞封建传统观念,以图使民众觉醒。
据说,她与父亲成婚,也是她大胆地逃过外公的监视,独自一人在凌晨时刻悄悄乘船,偷偷成行才最终成为了我的母亲。
要说父亲所在的家族,与母亲还是比较的门当户对。只是,当时父亲所属支脉在整个大家族中已经弱势,甚至连生活都比较穷困了。因此,母亲与父亲的结合,用当时的观念看,还是很有些下嫁意味的。
然而,母亲不在乎,她喜欢父亲的聪明、好学、毅力过人。她不管世人怎么想,怎么看,怎么理解,只要自己心仪就行。那些说三道四的陈腐世风,有多大的力量阻碍得了两情相悦呢!与父亲成婚后,双双携手步入教育业。父亲教过小学、初中、高中。而母亲则一生从事小学教育,育人无数。
母亲一共生育了13个孩子,因为种种原因,健康成长的仍有9个子女。即使子女众多,但她对所有孩子的爱始终如一,不偏不倚。她常常以一句俗话来比喻——手板手背都是肉。不管是家境尚好时期,还是穷困潦倒阶段,不管是孩子幼小还是已经长大成人,自始至终母亲都将她广博的母爱无私奉献给每一个子女。
然而,正如母亲常念叨的:娘疼儿,疼断肠;儿疼娘,扁担长。在我年幼无知时,对母亲给予的爱似乎一点也感觉不到。甚至当我在成人的过程中,不但不知感恩,还对她那些循循善诱和水滴石穿般的传统教育叛逆反感。总认为她唠叨,管束太严,以至于常常任着性子顶撞母亲的教诲。特别是当母亲病危之时,对母亲的照顾不但粗枝大叶,甚至还是那样的不耐烦。对母亲病痛中的***,并未真正感同身受,痛心入骨。因此,没能及时将母亲送到正规的医院疗救,以至于任由庸医误诊而导致了母亲的离世……
尽管我曾经痛心疾首,不断忏悔。但是,哪里可寻让母亲重返人世的桥梁?
养子才知父母恩,这是一句老话。对我来说,却只是一个替我开脱过错的借口。因为,当我准备知恩图报之时,母亲已经与我阴阳相隔,再也不能在她老人家膝下承欢伺候,再也不能聊表我那微薄的一点点孝心了。
于是,我只能在无尽的愧悔和遗憾中追忆母亲的音容笑貌,追忆母亲的.好,追忆母爱的甜蜜……
记得那年那月,我即将奔赴农村那片广阔的天地生根开花结果。那时,母亲年事已高(62岁),还患有严重的风湿病和胃病。为了既响应号召又能让我少受苦。母亲杵着竹棍拖着病体,找熟人,托关系为我联系离城较近、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生产队落户。并亲自到我即将插队的生产队长家送礼陪笑脸联络感情……
下乡插队后,我由于不堪农活的重负,经常借故跑回家躲避劳动。母亲尽管恨铁不成钢,但从未硬逼我返乡。只是耐心相劝,给我指明踏实劳动会带来的回报,并不断给我鼓劲加油。即使我经常找这样那样的理由隔三差五往家里跑,甚至赖在家里规避劳动。即使那时家里经济条件很差,母亲也要想方设法为我做上一碗回锅肉什么的肉食,生怕我身体不堪农活的重负垮掉。后来,为了让我能够顺利返城,母亲更是厚着老脸四处奔波,八方碰壁,费尽心血……
然而,母亲为我所作的一切,在那时我的心目中,却仿佛从来没有到那是深深的母爱所至。相反,还将母亲四处奔波、节衣缩食为我所做的一切想象成理所应该。有时,甚至发脾气抱怨母亲这不是那不是……
尽管我任性,甚至叛逆。但是母亲从未迁怒过我。反而,对我的疼爱始终如一。
记得在母亲去世的前一年,随着家境的逐渐好转,母亲的心情也越来越开朗。那年,她突然提出要到外面工作居住的三个哥姐家中看看,玩玩。唯此,才放得下让她那多年牵挂的心。
记得母亲从南京九哥处返回成都七姐家时,正好我得到一次去成都出差的机会。母亲听说我要去,更是喜出望外。记得当我走进七姐家首先映入我眼帘的,就是母亲那慈祥的笑容和那满含慈爱的眼神……
其实,母亲外出游玩,也就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但是,母亲看我的眼神就如隔了多年未见一样,是那么亲切,那么慈爱,那么温暖……
我办完差事要返程了,母亲又谆谆嘱咐我,路上千万要小心。到家后要马上写信报平安……最后,坚持要杵着拐杖走下六楼送我,仿佛那一别将是永别……
然而,母亲去世了。走得是那么匆忙,那么遗憾,那么孤独……
在临终前,母亲抓住我的手,用慈爱的眼神望着我,叮叮嘱咐旁边的姐姐们说:要好好照看你们这个幺兄弟。他还没有成家立业。唯有他是我最最放心不下的牵绊……直到看见姐姐们点头答应了,母亲才轻松地舒出一口长气,平静地阖上了他那慈祥的双眼……
母亲离我而去了,踉跄着步履,渐行渐远。然而,我分明看见,一种永远割不断的对儿女的牵挂使她不断地回眸,回眸,回眸……眼神是那样的忧戚,忧虑,忧伤……
我哀哀恳求神灵,请你
放慢脚步,不要那样匆忙带我的母亲离去。让我再亲睹一眼母亲那慈祥的面庞,让我再回味一遍母爱的温暖,让我再述说一次我那无尽的愧悔和悲哀……
然而,阴阳相隔,出语无音。
突然,我忆起了母亲曾经的教诲:孩子,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啊。莫忘,莫忘,莫忘啊……
蓦然间,我分明感受到母爱的眼神穿透那漫漫冥路凝聚我身!我震动,愧疚,无语凝噎……
但是,我知道。母爱不求回报,母爱一生一世也回报不尽。唯有,唯有小心翼翼地捧着这份爱,一并将那眼神轻轻糅进我心……像储藏陈酿一样,让它在我的心头不断发酵,蕴香,永远凝聚……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题记
一位朋友对我说,她在上认识了一个朋友。她觉得那位朋友深沉,内敛,成熟,睿智。我问她:“那你告诉我,他叫什么名字,好吧?”她茫然了,摇摇头,说她还没问,而他也什么都没说。
我叹了一声气,这样的也算是朋友吗?哦,应该算的吧!只要可以相互懂得,就可以了。名字呀,只是个代号而已,不必纠结。所以,我注册了一个id,想试着寻找一下,她口中的那个朋友,看看他究竟是何方神圣。
一次,她又对我说,她说他们没再联系了,因为她曾发纸条给他,而他却没回复,让她空等了将近一个月,却依然杳无音信。在那一个月中,她去了许多地方,看到了一些人和事物以及他们的种种行为之后,慢慢地,慢慢地,就把关于他的记忆搁置在心底最深的角落。她说,他对于她来说是个神话的存在,是她遥不可及的梦,她始终不会弄懂关于他的一切,而以后,终将没有这个了解他的机会了。她说她也明白了什么是物以类聚,他和她终究不是一个地平线上的人。就这样吧,分开了也好。
后来,她又对我说,她说她真的忘不了,忘不了曾经的交流,忘不了曾经有他陪伴的那段日子的点点滴滴。她说她常常以游客的身份浏览他的作文本,关注他的信息。我说她这叫犯贱,唉,不是犯贱又是什么呢?我不知道。她苦笑,说她也没有办法,这是情不自禁的,她真的没办法,谁让那个人在他的记忆中停留过,并且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让人挥之不去。她也想把关于他的一切搁浅在荒凉的沙漠里,可是,她真的做不到,她说,她不是狠心的人,做不了那么龌龊的事。可是,这又是何苦的呢?苦了自己,而那个人却不知道。又是何必?她的眼底拂过一层薄雾,淡淡的,却让人心疼不已。她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儿,岁月的利刀在她的心上刻划了一道道的伤痕,血淋淋的,应该很痛吧!但她从来不落泪,再痛也只是笑笑而已,她说她不能哭,不能认输,她的人生只有一次,她不愿在短暂的生命里,留下怯弱的痕迹。
她是一个坚强的人儿,在无情的时光的嘲弄下,她依然昂首挺胸,永不言败。她说,她要用坚强战胜命运,造就万口传送的奇迹。她说,她要向戈壁中的仙人掌看齐,学习仙人掌的顽强不屈,成就不朽的传奇。我挺她,为她呐喊,为她加油!
她说,忘不了就不再刻意去忘记吧!此情可待成追忆。等到以后,再回首,这是一段美好的回忆。
——题记
昨天带儿子回宾居老家看望父母,小镇的四方街旁边有条弯曲而狭长的石板小巷(当地人称呼它牛角巷),走过这条小巷,仿佛穿越了“时间隧道”又回到了我的童年时光。在这条小巷的深处曾经有一个小书摊,小书摊的老板就是儿时的我。
小时候我最喜欢去外婆家玩,因为外公喜欢看书,他经常会去县城的新华书店买回几本小人书(又称连环画,用线条勾画出黑白图画并配有简短文字描述,有巴掌那么大小,便于携带)看,等外公看完之后,他拗不过我的央求就只得送给我看了。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那个物质和精神文化都匮乏的年代,手里能拥有一本小人书是很稀罕的,你也就多了一份在小伙伴们面前炫耀的资本,它会让你赢得好人缘。一两年下来我居然积攒了有五十多本小人书,这些小人书里有外公最爱看的《水浒传》、《三国演义》、《岳家小将》等,也有我们小孩子爱看的《西游记》、《少林寺》、《平原枪声》等。这些小人书我已经翻阅了很多遍,丢在箱子里觉得怪可惜,于是在小学三年级暑假的某一天我作出了一个“伟大”的'决定,决定到街上摆一个小书摊,把这些小人书租给其他小朋友看,摆小书摊的目的基于两个考虑,一是让更多的小朋友分享到小人书所带来的乐趣,二是顺便可以挣到一些零花钱。说干就干,于是在一个赶集的街天我的小书摊正式营业了。
那天早早的吃过午饭,我就把家里所有的小人书整整齐齐的放到小背篓里,然后背着小背篓来到街上,把摊位选择在相对背静不拥挤但人流量较大的那条石板小巷,这条小巷在当时很有名气,在八十年代初期常常有很多人聚在那里进行手表、自行车的二手交易,听说更早的时候还有人在那里倒卖粮票什么的呢。
小巷深处一户人家屋檐下的台阶位置正适合摆小书摊,我用一张塑料布铺在地上,然后把那些小人书整整齐齐的摆放在上面,我则坐在旁边收钱,看一本小人书一般收费两分钱,厚一点的收三分钱一本,彩色的漫画书如《葫芦兄弟》、《恐龙特级克塞号》等则收费五分钱一本。这样,我的小书摊算是正式开张了。那天生意出奇的火爆,原以为小人书嘛只有小孩子才会来租看,没想到很多路过的大人也会停下脚步蹲在小书摊前看得津津有味,有的是来赶集约好在那等人(那个时候不像现在有手机,不方便联系),他们为了打发无聊的时间顺便租一两本小人书来看。这么说来,我的小书摊不仅起到乡村文化传播的作用,对某些人来说还起到了联络站的作用啊。工作第一天,居然挣到了一块多钱,一块钱在那个年代可不算小数目呀,心里真是美滋滋的。但由于那天只是我一个人独自去摆小书摊,看书的人又比较多,因疏忽大意有一本小人书不见了,被人偷了,心里不免有些心疼,所以在后来我又请妹妹来我的小书摊“打工”帮忙照看,挣的钱除付给妹妹“工资”后,大部份交给父母替我保管起来,一小部分用于购买新的小人书用于扩大经营小书摊,一小部分则作为自己的零花钱。
我的小书摊除非遇到刮风下雨天不出摊外,每逢赶集天都按时摆摊的,有时候偶尔去晚了还会有些小朋友在那里眼巴巴的等着呢。我的小书摊规模最大的时候小人书差不多有一百本左右,而且书的种类还比较丰富,有历史故事、武打、战斗故事、神话、童话故事、科幻等,有时候遇到一本精彩好看的小人书还要排队一个等一个的看呢。
暑假结束的时候,我竟然靠这个小书摊攒够了我的学费,这让我很有成就感。现在回想童年往事,忽然有点儿感慨:我原来是很会做生意的嘛。一直认为自己当个小小的公务员是最适合不过的了,毕竟端的是铁饭碗。自认为人愚钝,不善交际,更不会看人脸色,做事有点古板,做生意肯定不成功。此刻忆起往事,忽然觉得是不是看扁了自己呢?假如出来闯荡,会不会也能创出一番事业?呵呵,不想了,还是为这段童年趣事骄傲着吧。
这个小书摊就这样一直摆到我小学毕业。进入九十年代以后,小人书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如今,在街上早已看不到小书摊了,就连书店也不再卖小人书了,网吧和电子游戏室的喧闹代替了曾经辉煌过的小书摊。以前的孩子,在小人书的世界里憧憬着我们的未来;现在的孩子,却在凶***和暴力充斥的电脑游戏中游戏着他们的童年。是的,小人书是不幸的,它终究无法逃脱衰亡的历史,这也许是时代进步的缘故吧。
今天,我又回到了这里,小巷里所有的房屋、石板路、摆书摊的台阶都没有任何变化,唯一缺憾的是没有了先前的喧闹,不见了当年的小书摊,当年摆摊的小老板此刻虽然站在这里,却已是为人夫、为人父了。当年来小书摊看书的小读者们,你可曾怀念过这个小书摊呢?莫名的非常期曾经属于这里的所有时光能一下子全部回来,如果可以,让我重回那个时光中的任何一天,一天就好。
此琴为钢琴,虽说我才十二岁,可与钢琴也有七年之久的情意。在我“牙牙学语”时,常在幼儿园看到老师在黑白的琴键上,弹奏出优美的琴声。那时,好奇心驱使着我也要摸一摸,弹一弹,梦想着自己也能像老师一样会弹曲子。也正因如此,也与它结下了不解之缘。
随后,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妈妈,她很赞同。紧接着,我开始真正地接触钢琴,在几节课上,我学到了关于钢琴的各种知识,也知道了首次弹钢琴的那种感觉。二年级时家里有了自己的钢琴,如同一个“大玩具”。每天在家里练上不久时间,慢慢下来也能弹几首简单的歌曲,令我有一点小小的“成就感”。
而让我印象最深的时琴行里要举行的“音乐会”。虽然规模不是很大,但是那种艺术的气氛对于年幼的我来说时无比兴奋的。所谓的“音乐会”就是每个人选择自己最得心应手而又好听的曲子,我选的是《梁山伯与祝英台》这首曲子,相信大家一定很熟悉。正因为大家耳熟能详,更不能在表演时出差错,于是在家里拼命地练习。首先将曲子烂熟于心,再将曲子弹奏得滚瓜烂熟,最后再将曲子的`情感、韵味慢慢深入。
好不容易到了那一天,我穿一身洁白的长裙。在外人眼中,我显得那样淡定自若,殊不知我心里七上八下,生怕在演奏中弹错一个音,处于尴尬的境地。我是在千人观众的面前演奏的,无形中给了我一种压力。表演一直在进行,一个接一个地弹完了,离我演出的时间越来越近了,时间仿佛如同沙漏一样艰涩地在心间流逝。快到我了,使我更加坐立不安了。只听台上叫着我的名字,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立即深呼吸,迅即平静下跳动的心房,从后台沉稳地迈着轻盈的步伐走向钢琴。在美光灯下,在观众的掌声之中,我一下子进入了演奏的状态,轻叩起第一个音符。音乐就在我灵动的双手中跳跃。音符在场馆里不断地回旋,乐曲在不知不觉中跳入了大家的双耳。曲子终于被我完整地弹了结束。没有错音,没有失误,我再次深呼吸,一股从未有过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听着场下观众的掌声,我的脸笑开了花。
钢琴,我仍在练习、演奏。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钢琴将像朋友一样陪伴在我身旁。
桌子上停着一杯温牛奶和两根油条,看着,看着,鼻子就酸了,想起太婆,想起和太婆一起的日子。
记事起,总是看到爸妈那忙碌的背影,陪伴我的只有太婆了。读幼儿园的时候,第一个站在门外的,就是我的太婆。看到她,我小小的心就能安定下来。从园里出来,太婆第一个就看到了我,她笑着唤我过去,贴着太婆的衣襟,太婆就势把胳膊环着我,我们依着慢慢往家走。
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每天的早饭还是太婆准备的。一杯温开水或者是一杯温牛奶还有两根油条。太婆总是笑着看我吃,“太婆你吃了吗?”“太婆刚吃了药,等些时间才好吃饭。”那时的我居然吃完摸摸嘴转身就走了,却不想别的。而且每天都这样。直到有一天,早上起来,发现桌子上没有以前想要的早饭,太婆怎么不准备早饭呢?屋子里空荡荡的,我有种无处可依的感觉。
放学回家以后,看到很多人都聚集在太婆的小屋里。我问奶奶怎么了,奶奶说太婆胃病这次大出血,医生说,没多少时间了……我当时傻傻的,不知如何是好。之后的一天早上,突然发现桌子上有我以前的早饭,心头一热,眼泪涌了出来,为什么?为什么太婆身体这样还要为我弄早饭?我不是上帝,我不要太婆为我操心,我不要……
一天,我从学校高高兴兴回来,突然发现,太婆的小屋外面,跪着我所有的亲人,奶奶对我说:“家浩,来,拜拜你太婆。”我脑子里面突然浮现出太婆对我做的所有的事情。拜完之后,转身,眼泪流了出来。不会的,太婆不会离开我的,太婆她很爱我,她不会走的。晚上睡觉和太婆有关的记忆,占满了我整个脑子,我不要别的,我只要太婆在我的身边,可是我却无法得到了,泪水浸湿了被褥。在太婆遗体火化前的晚上,我守着,含着眼泪对太婆说:“太婆,您这一觉睡的好吗?我知道您不会再醒过来了,但是,我希望您在天上能够过的好好的,我会好好读书,我爱您。”虽然我是笑着说的,但是,我的眼睛里,除了泪水还泪水。太婆是我最亲最爱的人,她的'离去,对我来说,是多么大的打击啊,可是我只有默默地祈祷了。
只要每天早上有一杯温开水或者是一杯温牛奶和两根油条就足够了,我真的想这么一直下去,这样的日子,我真的很幸福,太婆……
与其让我苦苦等待你,不如让情静静等待我。——题记
荒芜,我的生命漫长到只剩下等待。无所事是,拾起那份爱,轻抹去沾上的尘埃,细细体味,却品不出它本身附有的甜蜜和惊喜。
听说幸福很简单,简单到时间一冲就冲淡,曾经的信誓旦旦,终究抵不过时间的戏弄。从一开始我就不该让你离开,当初若把你变成一个泥人,天天陪在我身边,不曾离开,如此这般,我们还怎么能做到互相淡忘。
忘却了你的模样,忘却了情爱,却依稀记锝那个午后,阳光柔柔的,风也不拥挤,带着你恬淡的笑,你不曾笑,只是为了笑给我看,我高兴锝忘乎所以,怔怔的看着你勾起嘴角笑。此刻再忆起,我像个只是旁人,无关痛痒锝!
我有努力,努力让自己铭记你,可是时间一点一点带走关于你的记忆,我有努力,努力去追回,才发现自己紧拽着线锝一端,却没有风筝,一切徒劳罢勒,便就纵容自己去遗望,只是潜意识知道我在等待着什么,却忘记了目的锝等待。渐渐,习惯了没有你在身边,没有你我依然坚强锝微笑,可以做到只允许泪在眼眶里打转,不让它落下,失了颜面。也习惯了没有目的锝空等,没有你,地球还是在转,什么都还在发生,不曾停止。
与其让我苦苦等待你,不如让情重新等待我好了,你知道锝,我总是迟到,不习惯等人,等人其实很丢面子的哦…。
有些情爱,任时光侵袭,也始终无发忘记。
有些情爱,注定要埋藏在心里,蹉跎一世。
亲爱锝,我是真的要在这份爱埋葬了,允许我自私一次,不愿在遥遥无期等待下去勒,不愿等了一辈子,亲眼看见自己等待成空的凄凉。我还是做那个性格无定向的疯丫头,让情静静等待我吧……
人生在世,活的不过是一个“情”字。提及此字,或许用一个字就可以概括,那就是——爱。但我要说,还有一种情感,爱在其中,不用抒情。
都说父爱深沉,而今我明白,那只是父亲爱你独特的方式,或者说他还在害羞,他还没有足够的勇气向母亲那样将你搂在怀里呢喃“孩子,你是我的唯一”。但他仍然是那样爱你,这让本来就不善于用华丽的词藻绘文的我,更不知如何才能描述父亲的爱。
过年那天早上,我洗了澡出来就准备出门。父亲拿着吹风机把我拽到他跟前:“头发湿漉漉的就往外跑呢你!回头看你感冒了谁管你!感冒难受不难受你自己说!你看你每次那德行……”就这样他一边说着,一边拿着吹风机对着我的头发吹起来,仿佛是一根一根的由上往下的吹着风。有的时候会用手抖一抖,怕头发会绞在一起。还会突然关了风停下手,伸一伸胳膊,我明白了,那是他因为害怕烫到我的头皮所以调整了吹风机到头发的距离,长时间那么举着胳膊都酸了。嘴里还是不停地说着不饶人的话。以前总以为,只有母亲才会那样一刻不停地唠叨我,现在才发现,原来唠叨不只是母亲的专利,父亲也会做出同样的事。我想,或许是因为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很久了,他们把自己的一辈子都奉献给了我,连爱,都受到了彼此的熏陶。
这样想着,吹风机突然停了,兀的回过神来才发现,头发已经干得差不多了。可是父亲并没有停下的意思,相反地,他拿着梳子,开始帮我梳头发。他用一只手轻轻地梳着翘起的发梢,另一只手又怕拽下我的头发轻重适合的按着发根,半蹲着腿,小心翼翼的一撮一撮梳着。看着镜子里的父亲,他是那样的专注地重复这个动作,许多次的重复,让我明白了,什么叫做被视为“掌上明珠”的感觉:捂在手心里怕压坏了,含在嘴里怕化了。那是怎样的一份疼惜啊!我想我从父亲额头上渗出的'小汗丝中就明白了。
这个从来没说过“我爱你”的父亲,这个早上没有母亲那样起早叫我起床的父亲,这个每天没空开车接送我上学的父亲,这个未曾给我剪掉衣服上开了的线头的父亲。他用他不善于表达的深重和尊敬,默默来爱我,来教育我。父亲决定孩子的一生,我的父亲花时间听着我是怎么想的,了解我的世界和大人们有什么不同,他不功利,他用他独特的爱诉说着:教育不是复印机,爱和自由比什么都重要。
我不想在此刻说我看见父亲满头斑白的银发在阳光的映照下显出爱的熠熠光辉;我也不想说我看见父亲的背在养家糊口的辛苦操劳中伛偻……我不想说,我不想说那些作文时的构想画面。我只想静静地看着父亲鬓角隐约的显露几段银丝。
我想,此情不用抒情。
写到这里,我觉得这一句很抒情。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