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旧书架,拨弄旧书。旧报刊散落一地,潦草翻阅,回忆浮现。
《幼儿画报》、《小学生天地》、《中学生天地》、《读者》,些些许许……
幼儿时期的我和现在的我,仿佛相隔了一整个世纪,回忆被捏成碎片,不知散落何地。一片片搜寻、捡起——嘟嘟熊和小红袋鼠,告诉我几年之后才深悟的道理:诚信,生死相随。
小学时期,为应付恼人的摘抄作业,总是往《小学生天地》里的“好词好句”专栏中直接摘取,又怕着老师发现,还往往在连着好几期的报刊中拼凑。久而久之,抄得多了,当把好词好句默写在作文中,受老师表扬时,觉着自已有了莫大的荣耀。
进入初中,《中学生天地》月月相随。看文章,我感动;看诗句,我兴奋;看感想,我难忘。读到同龄人的好文章时,我惊羡,却也思索:他人的文章妙处,以及自己的文章的不足,并从他人的文章中汲取精华,为己所用。《作文新天地》使我更多地了解父母那一辈人的深沉与学思,以及古人的信仰与抱负——从《卧薪尝胆》中,体验到复兴是一种信仰,它是对政治霸业的一种坚持;《开辟心灵的后花园》里启示人们面对艰难的现实需要营造心灵后花园,寻求寄托和精神归宿。《渐行渐远的故乡魂》中那一声声对故乡魂的呼喊,动人心魄,让人深思,难以释怀。
今天的我,读报已不再需字斟句酌。《英语报》和《读者》也被加入我的书列,使我受到更多精华的滋润——《感谢对手》一文中,我知道了“对手并不一定是自己的敌人,相反,对手就如同机器上的发动机,带给我们压力与动力,推动我们不断向前,从而完成一次一次的超越,让自己进步得更快”。
丝丝缕缕,点点滴滴,好时光还是在阅读报刊之行中。因为你,我听到了生命拔节的声音;因为你,我坚信“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一份份报刊,一个个期望,一片片回忆。由青葱年代走来,我,蜕却几多轻佻,却多了几分成熟。
在迷离中迷茫,在醒悟中清醒。——题记
雨凄凉又孤单地下着,它并不像春雨那样舞着华尔兹落下,而是像眼泪般固执地流下。那是一场秋雨,我的心也像那种秋雨般凄凉,像雨滴般易碎,在它落地的一瞬间,我感受到了它的悲,听到了它的痛。在雨中我肆无忌惮地哭了,仿佛那一刻是我的世界末日。平时一向和蔼的妈妈竟出手打了我,痛的不是肉体而是心。
“你怎么那么不听话呀,看你的成绩滑成什么样了,你到底想干什么?”妈妈大声吼道。“我没干什么,也不想干什么。”说完,便听到啪的一声,妈妈的巴掌便落到了我的脸上,那是一种从没有过的痛。妈妈看到以前的乖女儿变得这么叛逆,似乎想一巴掌把我打醒。我带着我的伤痛甩门而去,想永远离开那个写满我悲伤记忆的家,可是我不知道到底该去哪里。
我独自一个人徘徊在街头这条熟悉而又陌生的路上,家就在那头,可我觉得它离我好远好远。走累了便躲在角落里,多么安静的角落呀,我想把心永远锁在角落。这样,就不会再受到伤害了。夜渐渐深了,深了,像被打翻的墨一样,墨的那么均匀,那么透彻。天空没有星星,只有孤单的半月在给大地光明,仿佛它要冲破夜的束缚,给黑暗中的生灵光。“孩子,你在哪里?妈妈错了,妈妈不该打你,出来好吗?妈妈好担心你。”多么熟悉的声音啊,可是听起来好憔悴。我偷偷地趴在墙角,看见妈妈拿着雨伞走来,表情好焦急,脸色好难看。我再也忍不住了,一把扑进妈妈的怀里,不争气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个劲地往下掉,“孩子,冷了吧,走,回家。”在雨中,妈妈撑着伞,一手紧紧抱着我。灯光下,拉长了影子,相汇在一起,形成爱的剪影。
在青春的道路上,因为叛逆迷失了方向,可是在路得那头才是家的方向。即使路再弯,再远,但是家的方向才是你要到达的地方。
风雨中,四叶草在摇曳,因为她找到了前进的方向,前进的路很弯,但目标很明确——寻找爱和幸福。
看到这个题目,你可能会有所不解:“路上,当然是走捷径了,怎会有人闲得没事去绕弯路?数学书里说得好,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确,你说得没错。记得有这么一个笑话:有个学生叫小明,他总难为老师。这天,他又来了:“老师,为什么亮点之间线段最短?”“那你认为狗看到一根骨头是会直冲过去呢还是绕着弯去?”“当然是直冲去了!”“狗都明白的问题,你还问什么?”
笑之余,我们也应该有所思考:两点之间,线段最短,那么,线段是否最快呢?
我们学校有个规定,每天上早操之后,要一个班一个班走,以免人太多。发生一些不该发生的事,可仍是不能避免楼梯上人满为患。
这天,早操刚完,同学们奔向教室,又把楼梯堵了个水泄不通;所有的同学都向离班近的楼梯跑去,我正欲挤入人群,可突然发现,另一个楼梯几乎没人,我赶紧朝另一个楼梯跑去,一会儿便进了教授,第一个!是的,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两地之间,捷径最短。但是路程不等与时间,时间还取决于速度。
人生的路也是如此。当捷径人满为患时,捷径已不再是捷径;如果能够走一些弯路,也许反而能更快地到达目的地。换句话说,不要随潮流而动,而要领潮流之先。
站在历史的浪尖,他回首着他一生的往事。是真的`走错路了吗?不,不是!
合眼,过去的一切就像飘渺的雾气一般浮现在眼前,记忆的卷轴,舒展……
父亲是一位史官,他的工作就是每日坐在桌前,整理国内大大小小的事件,若干年后,这些记载就成了历史。
他曾一度认为,接任父亲的职务,在这条路上平淡的度过它的一生,就是他人生的目的。也许这样的人生平淡无味,但至少它直通生命的终结。
可也不知道是造化弄人,还是上天对他的厚爱,那一件事彻底的让他的人生变得跌宕起伏。他不知道这究竟是幸,还是不幸。
那日,皇上大怒,威慑百官。所有人知道,李陵的事件已彻底的激怒了他。作为一个处于唯我独尊的地位的统治者,他无法忍受臣子的背叛。
可是,如果真的是李陵叛国,也就算了。但是,李陵,一位对国家忠心耿耿,肝脑涂地的忠臣,怎么可能做出如此大逆不道的事情。他不相信,而且,他深信,很多人与他有同感。但此时的皇上已经恼羞成怒。
转瞬间,他意识到了殿内的寂静,那种静足以令人心寒。他们是怎么了,平时能说会道,一副刚正不阿的大臣们为何没有一个人站出来为李陵,为那个忠诚的大将洗刷屈辱?难道是因为怕?怕皇上震怒在他们身上?那他呢?他不知道要何去何从。
如果他保持沉默,他的生活将安逸依然。可当他想到远方那位忠将,那位像沙漠中迷途的旅人等待着希望的救赎一般的臣子,他脱口而出,“李陵并没有叛国!”
可就是这一句话,引起龙颜大怒,他那平淡的生活被完全颠覆。
朝夕之间,他从一个皇帝身边的一名史官沦落为一个人人唾弃的阶下囚,而他的家人也仅此受到牵连。他,司马迁,成为了家族的耻辱。面对那残酷的刑罚,他想到了死,就像屈原那样以死明志。可当他看到柳树吐露的新芽,他的心中有一种莫名的躁动,最终,他选择了残喘于世。
他接受了常人所不能接受的屈辱,活下来,继续他的史籍,用更加客观的眼光看待每一件事。
他以前的朋友到为他感到惋惜,他们说,一段“弯路”毁了他的一生。他无言。夜深,望着桌前微黄的烛光,他陷入了深思。是真的做错了吗?不,我不知道。只是,如果说,保持沉默才是一条直路,只为让生活平坦如初,那么,为了内心的正直,他宁愿选择走“弯路”。
次日,面对众人疑惑的目光,他面色坚定,你们所谓的“弯路”,我走得心甘情愿。
听了挑水工的话破水罐沉默了它望着小路旁那些散发着芳香的花儿一个大大的.问号在破水罐的心中产生了:花儿真是我浇灌的吗?
第二天破水罐依然像往常一样跟着挑水工去小溪边挑水可它今天多留了一个心眼。它在回主人家的路上很留意自已身上的那条裂缝水从裂缝漏了出来这样破水罐看着水漏到了泥土里花儿吸收了水分长大了。
破水罐感到了一丝快乐但当到达主人的家时它又感到十分伤心因为它又漏掉了半罐水它再一次向挑水工道歉:“对……对不起……起我又漏掉了一半的水”。而挑水工什么也没说拿来胶就把破水罐的裂缝粘上了。挑水工抬上它又去挑水这回破水罐没再漏水但它发现花儿们都被晒蔫了。
这时它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世上每一件东西每一个人都有自身存在的价值不能骄傲自大也不能妄自菲薄只要恰到好处把自身的特点利用起来就能发挥作用。
路,有看得见的地上的路,有看不见的心路。人生的路有成功也有失败,有欢笑也有泪水。只要我们不懈的努力,成功就在眼前。
前,前面的同学转过身,把一张纸条塞到我手里,我好奇地打开看了看,上面写着许多做弊的方法。正当你不知道应该怎么样应对一次重要的考试时,谁都会动心的。
方法之一是“掌中纸”。首先剪一个手掌大小的纸,然后在上面写上你不会的知识点,最后用双面胶贴在手心上。这个方法既安全,又方便。
我既自信又心虚地走进了考场。是的,我手中有一张邪恶的纸,我心想:好吧!就一次,我把所有的希望都给了“掌中纸”和一支黑笔。我坐下后气还没喘几下,试卷就发下来了。我刚做几道题,就碰到了我不会的知识。我满头是汗,手心火辣辣的,好像“掌中纸”在燃烧。我偷偷张开手瞄了它一眼,它正牢牢地贴在我的掌心上。倾刻间,我感觉监考老师们和同学的目光都投在了我的身上。我不安地抬了抬头,发现老师在神游窗外,同学们正奋笔疾书,我长长地叹了口气。
铃响了,我快速走出考场,在没人的地方把那可怕的“掌中纸”撕得粉碎,生怕被同学们发现。
几天后,考试成绩下来了,考得很不错,我心里得意极了,决定以后考试都用这招。就这样,每次考试前我都懒得多看一眼书,考试后,我同样能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表扬。
这样不劳而获的日子没过多久,后来不知为什么,这“掌中纸”的作用老是不见效果。写好的知识点在试卷上都没出现。自然成绩也就一落千丈了。老师也开始找我谈话,问我为什么学习成绩这么不稳定。我这才意识到“掌中纸”不但欺骗了老师和家长同时也害了我自己。从那以后,我开始努力学习,但在很常一段时间我的学习成绩才赶上来。
我虽然把这秘密埋在了心里,但通过这件事情,我深深体会到,人生有许多路,有弯路也有直路,要是不想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走,那一定要走许多弯路。当站到终点时,回头一看,我们会为自己走过的弯路而感到惋惜。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