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的雨,再次拉长那沾湿的情愫,绵绵飘飞、默默无声。而今,我却愿将那束菊、那盏烛、那份情,寄予那些从未谋面的陌生人,因为他们也是生命的组成,追思的源起。
苍松翠柏掩映中的烈士陵园,肃穆庄严。我心怀崇敬,漫步长长石板路,穿越历史的时空廊道,依稀听到了炮火的轰响、冲锋的号角,看到了拼***的壮烈、殷红的血河。陈列室里,一张张黑白照片,一件件战事旧物,似是诉说着那段远去的血火峥嵘;烈士碑上,一句句功绩记述,一串串陌生名录,缀满了无数光耀的绶带勋章。我不知道你们是谁,只知道你们是英烈。献一束花环,追思那些为了革命、英勇献身的忠骨英魂:先烈安息!我辈努力!
曾去南京,瞻仰过大屠***纪念墙。灰色的墙体,砌起民族的苦难,挺起不屈的脊梁。遇难者30万,凝重的黑体,辛酸的数字,如是晦暗的心情,绵长的血泪。血的事实,不容更改;泪的国耻,不容忘记。也曾去唐山、映秀,祭奠过大地震纪念碑。36年前,四年前,灾难突降、大地陷落,废墟下的数万群众,举国悲恸。我不知道你们是谁,只知道你们是遇难者。送一朵白菊,追思那些捐躯国难、丧生灾难的骨肉同胞:逝者安息!生者坚强!
还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是民族的支柱。他们或是公仆,以一心为民、鞠躬尽瘁的功绩和口碑,赢得了万民称颂、万古流芳;他们或是战士,在不是战场的火海、洪流等救灾现场,用年轻的身躯筑起保护百姓的钢铁长城;他们或是普通人,用平凡人的平凡事,创造了一段段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平凡传奇。我不知道你们是谁,只知道你们是道德模范。唱一首颂歌,追思那些塑造精神、感化心灵的民族脊梁:你们安息!我们追思!
经常会有一些人,意外离世。有的在深深的矿井,与世隔离,留下井上悲痛欲绝的家人;有的在疾驰的公路,被飞奔的车轮瞬间夺去生命;有的在温馨的家里,鲜活的生命因黑心商人的假酒、酒药、毒奶粉而消逝。我不知道你们是谁,只知道你们是无辜者。一曲挽歌,追思那些因为事故和意外,无端殒命的普通百姓:去者安息!生者警醒!
想到自己,从小未曾见过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在我心里,那只不过是一个听着幸福却从未喊出的不属于我的称呼,是一段见着羡慕却暗自伤感的从未体验的温暖。他们,只是父母口中辛酸过往的主角,只是自己梦中借以撒娇的假想,甚至只是静寂山谷里那尊荒凉的坟茔,只是每逢佳节全家祭奠的神龛。我知道你们是谁,但却永远是不能触及的陌生人,只知道我们是一家人。烧一沓纸钱,追思那些给予我家、给予我生命的祖辈至亲:先人安息!后人幸福!
记挂在我心上的那些陌生人呀!清明,为你们献上我最深挚的哀思。
星期六是清明节,上午,我和妈妈跟随着爸爸到华江虎口岭踏。
到了虎口岭,我们把车停在公路边,越过钢丝栏杆之后,来到小河边,就小心翼翼地上了船。船夫划船了,船离开河岸时特别晃,我双手紧紧地抓着船舷。过了一会儿船渐渐平稳,我才敢看河水。河水是那么清,清得能风到河底的沙石。当船划到河中间,河水渐渐深了,水又是那么的绿,那么的蓝。河底的小鱼正在玩耍、嬉闹,它们被我们划过来的小船惊动得四处乱游。河的两岸,星生点点的映山红开得正艳,它向我们绽开了笑脸。过了一冬的芦苇,也变绿了。好一幅动人的山水画,我真正体会到了“舟在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美妙感觉。
我们过了河,爬了一段陡峭的山坡,到了一座修建在半山腰的小木屋。小木屋里住着两位经退休的老爷爷、老奶奶。小木屋的左边有一个简易的侧所,房屋后面的山坡上有一个菜园子,右边有一个大木桶,这木桶里的水是从山上流下来的山泉水。
老奶奶带我们去摘长在树林里的蕨菜。山路特别的陡,而且到处都有刚刚露出尖儿的小竹笋。它的颜色和泥土的颜色差不多,一不小心,人就会被它拌倒。老奶奶年纪比我们大,可是走这种陡峭的山路,她可比我们快多了。大约走了半个小时,我们到了那片树林。满山遍野都长满了肥肥胖胖的蕨菜,那蕨菜刚刚接受了春雨的洗礼,一条条都一个劲儿地往上长。因为树林子刚被人修理过,所以有一些树尖很刺手。经过大家共同的努力,我们很快摘了半袋子的蕨菜。我们一边摘一边高兴地唱着:“今儿的老百姓啊,真呀真高兴啊。”我们的歌声和欢笑声久久地回荡在青青的大山里。
啊!春光无限好,它不仅让大地万物复苏,也让我们的心情变得更加舒畅起来。
这几天是清明节我们都放假,全家决定到西塘游玩。听说那是个古镇,非常好玩。我们开了一上午,中午才到西塘。
进了大门,就能看见那边古老的建筑。无论是小亭子还是阁楼,都显得那么古色古香。楼顶的瓦檐高高跷起,一片片灰色的屋顶,他们都经过了很多年,小桥流水交相辉映。一条条小船漂过来,带着满船欢乐的游人,河岸两边游人如织,小店里的叫卖声此起彼伏。
我们随着拥挤的人流,向前移动着脚步,并且不时看一看旁边小店买的、吃的、用的、穿的等等,物品一应俱全。而刚过一座小桥,忽然听到有人在唱戏。我们走近一看,这原来是3个人在唱戏呢!但是我什么也听不懂,总觉得挺热闹。我坐在椅子上,听了好一会儿,一点儿都没听懂,只以为很好玩。只见有人拉二胡,有人唱戏,有人敲铃,有人打竹板,还有一个人在演奏乐器,那个乐器我还不认识呢!爸爸说,那应该叫“瑟,”还真热闹呀!
后来,我们又坐了西塘的游船,船一摇一摆的,真是很舒服呢!船夫给我们发了救生衣,怕万一掉到水里,还有危险呢!不过我最喜欢这船的感觉呢!
总之,西塘里让我见到了许多有趣的东西,感受到古镇的特色,真是不虚此行呀!
清明上河园,位于河南省开封市,就像是一座超级大花园,她是依据《清明上河图》画卷还原的实景。
进入园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巨大的《清明上河图》浮雕,浮雕上的人物刻划的栩栩如生,跟《清明上河图》画卷上的一模一样,看起来特别精美!
我不仅参观了浮雕画,还玩了很多娱乐项目,如:人工湖上的戏曲表演、木偶戏、传统斗鸡、赛马、滑道速滑比赛、旋转木玩具---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要数木偶戏、旋转木玩具和人工湖上的戏曲表演了。
看木偶戏时,操作木偶的表演人员把木偶操控的活灵活现,角色发挥的淋漓尽致,好像真人一般!包括几位金发碧眼的外国游客在内的观众纷纷竖起了大拇指,赞叹之声不绝入耳。
人工湖上的戏曲表演也很精彩!我观看的曲目是《包公出巡》。戏中的包公大气禀然、刚正不阿,他为了伸张正义不惜跳入湖水中与坏蛋搏斗,观众们情不自禁的为这个勇敢的演员鼓掌。
来到了旋转木玩具区,“哇--!”我和我的同伴被震惊了,多么大的一个场地呀!一个木头制作的高耸巨大的旋转秋千和多不胜数的平衡秋千,我和我的同伴玩的开心极了!
开封不愧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而清明上河园更是一绝,如果你有空,也去参观吧,肯定有许多惊奇等着你!
永远不知道爷爷长什么样子。在我的.记忆中,爷爷就是故乡山坡上的那堆长着野草的土坟。
清明去那里扫墓,奶奶常带我同去。先是清理野草,从坟前的土坪,到坟后的水沟,奶奶的动作很轻、很缓。总觉得那是她在为爷爷理发、刮脸。
把周围清理得干干净净,奶奶把竹篮里的祭品在坟前摆开。卤猪肉、油豆腐、九重粿,是每年必摆的。一边摆,一边就开始呼唤爷爷的名字,声音低而柔,仿佛是要把还在睡觉的男人叫醒,请他披衣起身吃饭。一会儿,奶奶对着土坟拉开话匣,絮絮诉说着一年来的变化。两个儿子家谁家又添新了,谁家又盖房子了,粮食今年分红了多少,地瓜今年收成了几担,嫁到他乡的几个女儿谁过得好,谁的孩子结婚了,甚至村子里哪条路修通了,哪里又架了一座新桥,都是她的话题。
“奶奶,您看到爷爷了吗?他长什么样子?”对着说个没完的奶奶,我摇晃她的手,这样问她。奶奶没有理会我,只是继续说她要说的话。直到觉得该说的话说完了,她才对我说,“你爷爷长得很高呀”。她告诉我,爷爷去世的时候才三十出头,由于是途中遭土匪殴打而死的,临时连做个棺材都来不及,只好把原来准备给曾祖母的棺材用来为他入殓。按常规尺寸做的棺材,居然装不下他的躯体,后来只好把棺材头尾的木板削薄,才能勉强把他装进去。可以想象爷爷生前是很高大的,所以他能经常独自赶着驮货的骡马,往返于通往城里的那条密林夹道的山路。靠自己的力气,养活上有老下有小的一家七口。
爷爷的墓地很安静,周围只有山林和几片田地。除了偶尔有人在附近砍柴、种田,这里便只有鸟叫蝉鸣。把墓地选择在这样的地方,不知是不是奶奶的决定,反正,奶奶珍爱这座墓,胜过珍爱世上的任何宝物。倘要寻根究底,爷爷和奶奶都是异乡人,爷爷是抱养过来的,奶奶小时候是一个不知娘家在哪里的童养媳。爷爷去世之后,寡居的奶奶日子过得凄苦,族里的一些人还打算把她改嫁,以便不占有祖上分给的、爷爷打拼出来的那些家产。那时候的奶奶,孩子还小,又没有娘家可依靠,没有兄弟姐妹可交谈,山坡上的这个爷爷的墓堆,也许是她唯一可以倾诉的对象。在别人面前无法言说的苦,她要在这里说。在别人面前不敢流的泪,她要在这里流。对奶奶来说,爷爷的墓地绝不是沉默的土堆,那里的每一块石头、每一撮土、每一棵草都是有温度有情感的。正是这个不起眼的土堆,默默助推着奶奶继续前行的脚步,让她勇敢地走过那些艰难的岁月。
第一次跟奶奶一起来看爷爷,觉得爷爷好孤单。那时候还小,不知道爷爷已经在那里孤单几十年了。奶奶脸上的皱纹一年年地增多,爷爷的坟堆也添上越来越多岁月的斑痕。“今年,你爷爷是56岁了。”“今年,你爷爷是57岁了。”对那个30来岁就离他而去的男人,奶奶喜欢在这边继续算他的年龄。她一边念叨着,一边用微微颤抖的老手,来回抚摸着墓堆前的砌石,就如抚摸着爷爷那张被风霜磨砺的脸庞。也许这样会让她觉得,男人一直在陪着她,她也一直在陪着男人,在相互陪伴中,他们一起慢慢变老。
如今,爷爷已经90多岁。在另一个世界里,他已经与奶奶相聚好多年了。这一次相聚注定不会分离,因为他们的血肉与情感,已经一起永久地融入故乡的土地。清明节来了,故乡的山坡开满鲜花。那是凝聚了祖祖辈辈无数生命情感的故乡土,用宽厚的胸怀传递着生生不息的希望。
“清明时节雨纷纷”,清明节这一天,细雨绵绵下个不停。渲染了迷蒙黯然的气氛,给人带来忧愁和悲伤。我和爸爸妈妈因为思念家乡,便一起到美丽的乡村踏青。
一路上,春景明朗绚丽,生机盎然。让我们倍受感染,我不禁低吟:“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这的山村,千里大地花红柳绿,莺歌燕舞,郁郁葱葱的树林绿遍了山陵和原野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亦呈现出一片白色。山间到处鸣响着鸟儿欢快清脆的叫声,蒙蒙的细雨如烟似云,轻轻地飘洒着,这真是“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啊!我们欣赏着美景,兴致勃勃地前进着。这时,两个天真烂漫的孩子映入了我们的眼帘,他们在路边追逐打闹,在和煦的东风中放起了风筝。“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我吟诵诗句,这两个活泼的孩子给美好的春天平添了几分生机。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我们走进农家的花园,美丽的景色让我们惊叹。
小路两旁开满了鲜花,压得花枝都弯下了腰。游戏的蝴蝶在花丛中时来时往,盘旋飞舞,依恋着不愿离去。自由自在的黄莺在树上发出娇柔的鸣叫,声音是那么和谐动听,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
我们又来到田野,真是“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田野上长得茂盛的野草,每年一度枯荣,又一度繁荣,春风吹来,而它们生机勃勃地生长着,充满了生气。“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田野无边无际,一阵清风吹过,草儿低伏下去,亦显现出成群的牛羊,给静寂的田野增添了无限乐趣!
今天,清明踏青让我体会到了农村简朴而富有乐趣的生活,农村是多么的美好,四月的乡村,到处呈现着别样的风景。
“潇潇洒洒清明风,纷纷扬扬亲人情。”清明前后的天穹总是烟雨蒙蒙,仿佛人间的悲悯要在四月天里变幻成漫天飞扬的雨丝,点点滴滴、丝丝缕缕地萦绕人们心头,感受着疼痛,牵连着血脉,斑驳着绵延不绝的追忆。
每到这个时候,我的心总是会被这氤氲着悲怀的气氛所侵蚀。然而,我的心怎么能不被侵蚀呢?因为姥姥的离世,让我本就脆弱的心更是丢盔弃甲,没有一点防备。
我曾一度认为,姥姥是上天派到我身边的天使———每当我需要关爱的时候,她总是会出现在我的身旁。在我小的时候,父亲事业处于低谷,收入少,开支大,生活异常拮据。父母顶着压力,四处奔波维持生计。他们常常不在家,回家不是到深夜就是无休无止的`争吵,根本没有时间理会和照顾年幼的我。那个时候,每当黑夜来临,即使家里灯火通明,即使抱着心爱的玩具熊,即使盖着厚厚的被子,我依然禁不住瑟瑟发抖。这些小小的恐惧,无人问津,更无人诉说。
或许是心灵相通,姥姥主动请缨,从农村老家只身一人来到这个对她来说繁华而陌生的城市。从此,姥姥便踏着她那三寸金莲的小脚,有些吃力地穿梭于家和菜市场的路上。清晨起床,我总能闻到早餐香喷喷的气息,晚上回家,我总能吃到最爱吃的小菜。常常是吃过晚饭,我会陪姥姥看看电视、唠唠家常,每当给她讲起学校里发生的趣事,她总是半掩着嘴,笑着说我淘气。有时候受了委屈,我也会跟姥姥哭诉,她总是把我搂在怀里,抚摸着我的小脑袋,一言不发。就是这轻轻的抚摸下,拂去了我一直萦绕心头的不快。
犹记得那个夏天的夜晚,皓月当空,繁星点点。我拉着姥姥的手去公园捉知了网蛐蛐,可这些小小的昆虫好似故意要戏弄我一番,总是在我捉到它们的那一刻偷偷溜掉,我急得直跺脚,姥姥安慰我说,它们虽然是昆虫,但也是一条条生命呀———它们也有爸爸妈妈,也有姥姥,你把它们捉了,人家爸爸妈妈还有姥姥不着急呀?就是这样一句简简单单的安慰,让我在以后的人生中学会了换位思考,学会了敬爱生命。
可就是这样养活伺候了我们一大家子的人,就是这样把我从婴儿养成少年的人,却在我高三那一年悄悄地走了,悄悄到姥姥离开一个月之后我才知道。妈妈说,姥姥病危时,最不放心的就是我,怕耽误了我的学业,不让他们任何一个人告诉我。
姥姥就这样走了,没有让我见她最后一面。或许,她是不想我看到她临终前消瘦的样子吧,她是想让我永远记住她那慈祥的笑脸———她做到了。
姥姥一生,经历了无数的沟沟坎坎、风风雨雨,为我、为这个家倾其所有,理应安享晚年,却没有等到我长大成人的那一天。岁月易老,人生苦短,也许人生本就如此吧。我们能做的,就是珍惜身边的人和事,珍惜时间,珍爱生命。而我,能为姥姥做的,唯有在清明那天,虔诚地上坟、烧纸、献花、点烛,祈祷她能在天堂,一切安好。
又是一个周末,父亲从外面工作回来,便习惯的问:“这个星期,老师又布置什么作文题?”我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清明节的遐想》!”父亲对我说:“这个题目不太好写,等一会我给你讲一些关于清明节的相关知识。”
父亲与我坐在客厅,然后问我一系列的问题:“清明节是个什么节日?为什么要扫墓?扫墓的目地是什么?”我说:“不知道。”“清明节是“华人”特有的一个风俗节日,也是一个中国农历的节气。通过扫墓来祭奠已故的亲人,感谢他们或者缅怀他们。中国人在清明节期间,都纷纷为已故的亲人进行一年一度的清扫坟墓的活动。表面上看,虽然,扫墓只是清除坟上面的杂草和培一些土,但表达活着的人还惦记着他们!”
我又问道:”为什么我的一些同学或者小区里的一些小朋友,他们清明都去扫墓,而我们家为什么没有参加这个活动呀?”父亲说:“因为我们是从大陆移民来海南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还健在,与我们生活在一块,所以清明节就没有扫墓的活动,而在老家,有老家的亲人代办这些事,但今后,如果这些长辈都过世,我们就每年都有这些活动。别的学校,或者社会上在清明节有时也会参加祭扣英烈的活动,留下许多英烈的事迹,教育我们,也让我们为英烈做一些小小的益事,表达我们对他们的尊敬和感激。”
通过与父亲的对话,我对清明节有认识。虽然,我与生俱有惧怕死人或坟墓的心理,听父亲这么解释,我的恐惧感减少许多,反而增加我希望参加诸如此类的活动。当长辈们还在的时候,我要常去看望他们,孝敬他们,给他们带去更多的欢乐,当他们故去以后,每年我一定要参加他们的祭扫活动,感激他们,缅怀他们……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