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低着头,徘徊在大街上,慢下脚步,仿佛想起了什么,我是不是曾经来过这里?记忆里好像有过关于她的记忆。
也许是偶然相遇,也许是命中注定。不知怎地,慢慢地,彼此的心越来越近,有时心烦,但一见到她,不知不觉的心情就会放晴。
每天晚上梦到的'也只有她二姨,为了她,我抛弃了许多,当然,我变了。
慢慢地,觉得好像心里的一些东西我可以交给别人保管了,也许是累了,每次在她面前我都会摘掉虚伪的面具,只想把自己的苦衷说给她自己听。
我们每个人都是刺猬,彼此挨得太近,总会被扎到,也许是需要距离吧。
公主过了十二点变成了灰姑娘,马车变成了南瓜,一切也许都是虚幻,但有来的那个突然,以至于还没来得及抚平伤口的时候,又浇上了辣椒水,那感觉是钻心的疼,是从未有过的伤痛。
眼泪就这样不争气的掉下来,就是这样不争气。她说我没志气,是啊,我的确很没志气,不然为什么我的名字总在后面徘徊?
投入的太深,当离别时又是那样痛苦,早知今日,当初我为何要梦寐以求的和她在一起?
无力的挽回,使她时时刻刻都再逃避我,心里那滋味就像掺了白糖的咖啡,终究不是原味。也许是丧失了理智,也许是太恨自己,恨自己的愚蠢,拐过那个弯道,蹲下来。眼泪浸湿了那片土地。
心碎的感觉使我无力做任何事,只感觉眼泪咸咸的,它从眼里滚出来,调皮的落到地上,湿湿的,凉凉的,挽起袖口,又看见胳膊上那两个醒目的大字,还不时的往外泛着红红的血,觉得自己好傻,好傻,即便是自己再怎样铭记,她都不会知道,因为没缘分,不会的,不会的,一切都是不会发生的。
那些美好的回忆在脑海里一幕一幕,茗说:“人这一辈子至少要对一个人投入自己全部的爱,不管她爱不爱你,即便是受了多重的伤。而你,把你的爱都给了她,现在被伤成这样,一开始就是个错误。懂吗?”茗的话我记着,记在心底,在记忆的同时我恨自己,恨自己忘不掉……
看着人群,我选择离开,没有一个值得我珍惜的人,也没有一个人值得我珍惜。就这样,站在回忆的路口,想起了她。那个让我深爱却忘不掉的人。
打我记事起,这火炉便已存在,也不知在这墙角边上呆了多少年。曾经的它很是受宠,烧水、做饭,供养着我们一家。这火炉属于奶奶的,大概也只有奶奶会摆弄它,而它好像也只听从奶奶的摆布。家里的炉子是属于烧煤的那种。有时天刚蒙蒙亮,就有人敲门询问奶奶要不要买煤,而奶奶向来不会拒绝。毕竟这炉子是我们家的至宝,而这黑乎乎的东西又是它那不能断了的粮食。因此,家里厨房总有一半空间是用来放置煤球的,墙壁的颜色早已变成灰黑。
小学时代的我,是个多动顽皮的孩子,经常和小伙伴们疯得找不着北,但每到傍晚,总能安安静静地趴在炉子旁看书、写字,很是乖巧。初中时,学校离家较远,我要骑车穿过大半个城才能到家。冬天里,树叶飘落,没有了障碍物的阻拦,风吹得更加放肆,只剩下那些黑幽幽的枯树枝子在风中可怜地颤动着。每次骑车到家,手脚都变得僵硬,急不可耐钻进厨房,围坐在火炉旁取暖,将僵硬的四肢渐渐地舒展,吃着火炉上热气腾腾的饭菜,说不出的自在与温暖。
上高中后,学业愈发紧张,我在学校附近租房住,穿越大半个城回家吃碗用火炉慢慢炖煮的饭菜也成了种奢侈。随着家用电器的普及,老城区很少有人用煤炉做饭了,再后来它被搬进了储物室,遗弃在角落,灰尘包裹着破旧的它。它静静地、了无声息地躲在那儿,但每当看到它的.身影,炉火炖肉时咕噜噜的声音、烘烤馒头时的噼啪作响依然盈满我的耳膜;浓郁的肉汁儿,香喷喷的馒头,香甜的红薯,热腾腾的白粥,依旧触动着舌尖的味蕾。
旧物就像一段旧时光,仿佛停在人生的某个时刻。日子无法往回走,而这些旧物相伴的日子就像生命的容器,把平凡的光阴装在里面,把温暖的记忆定格在其中,安静地散发着柔和而持久的光芒。
我们的一生都在遇见,人亦好,物也罢,那长长短短的遇见,构成我们平凡而又不普通的人生。若说遇见是故事的开始,而那别离终将是故事的结局。既然告别,总要说出口。与其恋恋不舍,不如好好与它告别,好好记住它用一次次火苗的跳动所陪伴我的温暖岁月,好珍惜那即将消逝的青葱岁月。
怀念煤炉子,在这个家用电器普及的年代里。
“据说,今年市内的几所重点高中要大幅度扩招,咱们大有希望噢!”传播消息者一脸已被重点高中录取的眉飞色舞。“对呀,对呀,好好努力一定行的!”临近中考,大家都诚心诚意的彼此鼓励,彼此加油——只要有希望,就有不屑的动力。
接二连三的家长会、动员会,仿佛一下子使我们迷茫的前途变得可触可摸起来——“星级重点、一般高中都在扩招,录取比例更大!”——多么动人的话语啊!我的信心指数在直线上升,下定决心!努力一搏吧!
初三的进行曲——扣人心弦的乐章。紧张的主调让我们振奋,灿烂的希望与我们同行。初三,加油。
紧张,不容置疑。每每看到后黑板的中考倒计时,心情便会莫名的紧张,甚至焦虑。毕竟,数年寒窗,在此一搏呀!
老师的行为在固定化、模式化、一体化。抱着一叠考卷进教室,又抱着一叠考卷离开教室。数学老师刚走,英语老师又紧跟其后,当然物理老师见缝插针。日复一日,我们每个人每天每时每节课,笔耕不辍——只因为六月那一战。然后未懂之题,忙着向老师“求救”,忙着订正试卷……紧张,是唯一不变的基调。于是乎,我们生活中充满着紧张,紧张成为我们拥有的一切。学校、食堂、宿舍三点一线是不可改变的航向;吃饭紧,走路紧……只为挤出更多时间来学习。
然而,紧张并没有吞噬我们,在繁重的学习中,我们体验着充实的兴奋,感受着紧张中希望的步伐。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