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都觉得朋友的这种待人处事的态度过于偏激,我至少认为这个世界好人还是很多,人们也是真诚相对的。可是随着阅历的增长,我开始渐渐地改变了自己的看法。在重庆的街头,我经常看到乞丐。有的乞丐是因为残疾没有劳动能力所以才走上街头行乞,有的则四肢健全,以各种各样的理由来行乞。有的是因为钱包被偷回不了老家;有的是因为在外打工,丈夫不幸去世,留下嗷嗷待哺的孩子;有的是因为考上了大学,家人都有重病,想行乞凑学费??五花八门的乞丐,五花八门的行乞理由。如果街上有乞丐,路人会过去围观,但是很少人会给钱,就算给也是给零钱。我能够理解人们的做法,因为这年头,用行乞的方式赚钱的人多得很,即便是残疾人都有可能是被别人打断手脚,在背后控制着行乞的。所以人们开始麻木了,不愿意轻易地相信并付出自己的爱心,因为这些社会的弱势群体不再是一片净土,里面已经夹杂了不少骗子,想利用人们的同情心不劳而获。
曾经有一段时间,媒体不断曝光乞丐群体里的真实内幕,有的骗子专门以乞丐的身份赚钱,被称为“乞丐专业户”,有的竟成为了“乞丐皇帝”,白天衣衫褴褛,晚上西装革履,风流快活。内幕被曝光后,人们更是对乞丐这些弱势群体嗟叹不已,大呼善心被欺骗。曾有一家媒体派出记者潜入“乞丐专业户”当卧底,那个记者在队伍里潜伏了几月后,查清了内幕回归工作岗位后,声称自己暂时还不能调整好状态再次投入正常的工作。他说,当乞丐很轻松,白天屈尊行丐,晚上又可以做回正常人。每天都会有收入,虽收入不多,但是乞丐因没有压力也没干什么活就轻而易举地赚到这些钱,很多人都会感到挺满足的。所以那位记者做了几个月的乞丐后,竟出现了心理问题,因为他发现自己好像爱上了乞丐这个行业。一个受了高等教育的记者竟然也会在短时间内出现这种思想的转变,可想而知为什么那么多人愿意当乞丐。人天生有惰性,我们天天努力工作都是迫于生存的压力,当乞丐既舒服,又可以赚到钱,恰恰激发了人类的惰性。因此许多骗子就是看中了乞丐群体有市场可做,才混进去行骗。
可是那些别有用心的骗子混迹在乞丐群体搞臭了乞丐的名声,人们开始不再信任这些弱势群体的同时,真正受害的是那些真的需要帮助的乞丐。我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父亲因为工伤失去了一条腿,家庭的重担使他不得不寻找出别的出路。他经过再三的思想挣扎决定上街行乞,当然这个举动要隐瞒妻子和儿子,因为儿子还在学校上学,他不能让儿子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于是他一个人跑到陌生的`城市行乞,刚开始他自己都觉得无地自容,可是后来他觉得要生活就不能要面子,于是硬着头皮干下去。每个月他都把自己大部分行乞的钱寄回家,只留一小部分自己作生活费。后来他为了自己当乞丐也要当得有尊严,他便开始练粉笔字,一边行乞一边练字,最后真的让他写成了一手好字。他把自己的经历写下来,明白地告诉行人,他行乞是为了供儿子读书,他是靠自己的劳动力赚钱的,而不是光博取别人的同情。他不断蹍转在各个城市行乞,但就是坚决不在家乡行乞,为的是保留自己作为丈夫,作为父亲,作为人的尊严。
当时我看了这个故事,我非常感动,一个乞丐尚且懂得家庭责任,懂得尊严,懂得父爱,身份虽卑贱,但是心灵很高尚。同样是乞丐,那些骗子怎能和这些有着高尚心灵的人相提并论呢。每次我遇到乞丐,我心里总是充满疑惑和矛盾,我心里总是在猜测这是真的还是假的,而和我一起的朋友总会匆匆地扯我走,说,不要相信他们,都是假的。后来我看到一个婆婆,她带着许多流浪狗在行乞,声称那些流浪狗都是她捡来的,希望人们施舍点食物。许多人都会把自己吃剩的或不要的食物带给那些流浪狗,很多人还捐了钱,面值还挺大的。当时我很感慨,人们宁可可怜那些流浪狗也不愿可怜那些乞丐,这不验证了我朋友的话了吗,因为人们已经不再相信自己的同类了,人类充满太多欺骗了。可是我还有一个担心,如果那个婆婆利用了那些可怜的流浪狗来行乞,那么那些流浪狗不是因为人类的虚伪而连累了吗?但愿那只是我的猜测!不然人类真的不可信了!
当我的笔尖再也触动不了一丝真挚,当我的笑容再也勾勒不出一分想念。你是否还记得,曾经有过一个男孩为你写下生命的誓言。年华流逝,岁月消沉。往昔不负存在
时间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远不会老去。
是否还该靠近,有一天终究会被时间分离。
是否还该期待,有一天梦想会变得支离破碎。
是否还该微笑,有一天笑容被用尽,就只剩下了痛楚。
是否还该流泪,有一天看着她走,却选择沉默,发现泪水只不过虚伪的表现。
当所有可能的假设都变成离开的理由,是该为猜中假设而高兴,还是该为选择离开而悲伤。
那些一次次的理由是心灵的自我安慰,还是屈服于现实的借口。
我们只能说,当面对很多人时,我们选择沉默。当只剩下两个人时,我们只是看着,说着一些陌生的话语愈加沉默。是习惯了还是妥协了?那天,风很清,云是浅白色的,天空是那种淡淡的蓝色——那天,很单纯,天空只有2种颜色——那天,很孤单,天空下只有两个人——那天,很冷漠,两个人只有只言片语。
是谁让我们沉默?是谁封冻了内心?是谁把谁静静地放置,留下一种莫名的悲哀?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孤单的街通向无穷的黑暗,路灯发出的微弱灯光,让人心寒。就在昨天,我们还信誓旦旦地靠在一起。明天,却各走一方。是我们不相信爱,还是爱早已经被埋入深谷。或者,根本都没有爱。
是我们习惯了把言情小说的`悲欢离愁加载到现实生活中而无法自拔还是现实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让我们加以虚幻,以及于离去已成一种习惯,幸福必须铺垫上一层眼泪。
事实上,从一开始,这就是错的。现实又怎么能成为虚幻,这本来矛盾的两种事物又该如何加载到一个幸福的结局上呢。
是谁打破了往昔的沉寂?
原谅我,离开的这么早。连呼吸都没留下。
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向左还是向右,不同的选择会有不同的结果。那一个瞬间——选择宽容,成为了我一生难忘的美好。
天气晴朗,万里无云,湛蓝的天空下,我心情愉悦地走在去学校的路上。我想高歌一曲,以表达我满心的愉悦。
我大步流星地走进教室,把书包往座位上一扔,便冲出教室去玩了。我刚出教室门口,就被一个快速移动的“影子”撞倒在地上。我只觉得五脏六腑都颠翻了,剧痛无比。我强忍着疼痛,站了起来,一股前所未有的怒火涌上心头,一种要打人的冲动在我脑中翻滚。
我赤红的双眼“钉”着那个陌生的孩子,脸憋得通红,拳头捏得紧紧的,如果这时有什么东西在我手里,准是粉身碎骨。此时的我,如同对猎物虎视眈眈的豹子,想上前将他打得肝胆俱裂。对面的陌生孩子止不住的后退,眼中充满了恐惧,如同见到了某个会吃人的庞然大物。突然我的脑中闪现出一个念头,假如我是他,我并不是故意撞了对方,却被不分青红皂白地打了一顿,那是多么的难受。如果我打了他,就等于我挑起了事端,他的家长会来找我麻烦,也同样不分青红皂白地来训斥我,并觉得我是错的,那时的后果可能会更严重。
“对……对不起。”陌生孩子胆怯地说。他眼珠子左看看,右看看,手微微地颤抖。我勉强挤出一丝微笑。嘴微微的发出几个字:“没关系”。他露出如释重负的微笑,转身飞快地跑了。望着他的背影,我的糟糕心情化为乌有,那种没报复的.颓然也化作一道春水,滋养了扎根在心底的宽容之树。
是啊!比大海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宽容。人应该学会宽容,让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让人心变得美好;让人与人之间的仇恨化为乌有。
阳光下的我,依旧继续快乐地走着。
我当然还无法与这些思想极其活跃的年轻人站在同列,但作为年轻人的我,是一直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的!--我相信每一个有理想、有思想、有已见的年轻人都与我一样,希望为自己为社会的美好未来撑起一片蔚蓝的天!
当然,这一切在未付诸行动时,都只是空谈。所以行动是关键,窃以为行动的伊始不是盲盲目目地傻头傻脑地冲向枪林炮雨的阵地,去上刀山下火海,不是的!行动的.第一步,是思考!
所以我们必须明确的一点就是:不要停止我的思考,惟有保持思想的活跃,我们才能乘风破浪,将思想之船顺利驶向永恒的彼岸!
所谓永恒,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说:“如果我们不把永恒性理解为时间的无限延续,而是理解为无时间性,那么此刻活着的人,也就永恒地活着。”其实思想亦然!若我们把思想的永恒性理解为无时间性,那么我们此刻不停活动的思想,也就永恒地思考着--即使有一天我们消失了,但思想仍将延续!
所以朋友,请不要停止思考,请不要停止我们的思考!
冬天终于过去了,冰冷的日子也该一起轰轰烈烈的离去了吧,我在心里默念道。
我一直都不喜欢冬天(虽然我并不讨厌雪,纷纷洋洋的能让人很幸福)因为北方的冬天有时寒冷的彻骨,并且对于我来说一切关于冬天的故事都太过迷离太过清晰。我害怕再次遇见那些并不完美的痛楚,我怕我会再次向回忆低头!所以选择了放弃坚守。
完美与不完美之间的差距只有那么大,或许残缺更能让那些老去的故事依旧活在我的心里!慢慢沉淀最后被记忆稀释的清清楚楚!
坐在窗边唯一的好处就是在上课时可以偷偷的看着窗外的世界走走神,傻傻的憧憬一番。
远处的篮球场上似乎永远都有几个陌生的身影在那里挥汗如雨,永远不知疲倦的奔跑跳跃;我如果一直到不知疲倦该多好,可是我现在真的好累好累,不知道前方的灯火是否属于我,也不知道现在我拥不拥有眼前的烟花。
我在教室里不断的挣扎,不断的消耗年轮,积累岁月,等待我远方的灯火阑珊的幸福终点。
我在思考什么,我在想什么,坦白的说,好多好多,但却也只能在这里戛然而止原因我想停下来休息再继续下一次谬论!
去年长江大学三名大学生为救落水儿童而英勇牺牲的报导犹在耳畔。今年清明将至,人们纷纷赶来英雄离开的地方,举行各种吊唁和纪念活动。只见在摄像机镜头前,一群衣着笔挺的老人朗诵了诗歌,内容无外乎“多么年轻的生命啊”云云。接着,少先队员们赶忙在一旁栽种起了“英雄树”。围观的人群也是凑热闹的多。少见真正面色凝重的。在失望之余,我深切地感到:“思考已成为全社会应加强的一门必修课。”
首先,思考的基础是静,而这静正是我们所缺失的。光从上面这件事来说,在纪念死者时喧哗作势本已不合常理,而以各种形式宣读出“他们的某某精神值得学习”更是剥夺了人们思考这行为背后的意义的权利。可见,在思考这门必修课上,人们的基础还很不扎实。
其次,“思”是这门必修课的关键。在我们的教育越来越倡导交流与合作之时,思考的力量却被淡化了。一堂课上,学生若不是在解题,那必是在听讲,若是什么也不做,则会被认为是在浪费时间。恐怕那个“吾尝终日而思矣”的荀子在今天会被认为是个游手好闲之徒吧。由此可见,这门课上,我们尚在及格线上挣扎。
那么,怎么做才能在这门必修课上取得进步呢?第一,摒功利心是十分重要的。举行纪念活动不应以引起媒体观注或造成某种社会效应并带来经济利益为目的。功利心使人盲目,浮躁并远离思考的境界。第二,养成对事件客观评判冷静分析的能力。不要被报刊上作者的观点所牵引而版面看待。我一直认为,好的文字不直接呈现观点,而是给人多个思考的角度。童话是一种,小说也是。
学好了思考这门必修课,我们才不至于在快节奏的生活和爆炸着的信息中迷失自我。要知道,任何人在外部特征和日常琐事上都相关无几,唯一使你与芸芸众生不同的便是内部的思考能力和深度。思考是通向成功和内涵的捷径。
微茫中,看到一个母亲牵着年幼的儿子,手里捧着白花,静静地站在江边。母亲说:“那里,曾有三个哥哥……”
进入学校以后,在老师的指导下,便真正进入学习生活了。这一长期的学习阶段里,主要学习的是书本知识,也有一些技能的学习与锻炼。它们为一个人走上社会,奠定了基础。应当说,学习与实践,是在走出学校,踏上更广阔的社会才开始的。纷繁复杂的社会,才是铸造人的大熔炉。
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况,在他那篇有名的《劝学》一文里,强调学习重要性的同时,更提出了学习要恒与专的问题。“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强调的是学习要有恒。“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这强调的是专一。一个人,在社会上要有所造诣,离开恒心和专一是决不能达到目的的。当然,不能机械地理解专一。所谓专,是指自己要把握某一方面为重点,为核心,不是要你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在你把握重点同时,必须广泛涉猎自然的、社会的等各方面知识。这样有专有博,才不至于褊狭和无向。
对一个人来说,学习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但对于你所学的东西,尤其重要的是,应当动脑筋去思考,不能偏听偏信,人云亦云。比如对一个历史人物的评价,你只看过一两篇有关文章,便以为他们说的正确无误。这样,你将会产生错误认识,失之偏颇。唐代文学家韩愈在《进学解》一文中指出:“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就是说,学习要勤奋不辍,不能由玩乐而荒废;道德修养,观点认识,要在反思中不断加强完善,不能盲目因循。伟大教育家孔子在和他的弟子谈论中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其意思是,学了要认真思考。否则,就迷糊不清,易受欺骗。如果光是空想,不去学习,那就会惰怠,更危险了。这两位古代先贤,都能谆谆教导后人,如何把学习与思考完美地统一起来。
最近,偶尔在报纸上看到一篇谈论孔子的\'文章。作者全文肯定孔子是一位了不起的老师,称之为“至圣先师”。这样评论介绍,未免是误导,严重地违反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辩证观点,结果既害人,亦害己。如果我们不去客观公正地评论一下,将会造成很大误解。
是的,孔子是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许多教育思想,他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是值得肯定的。但历史地唯物地去看,他是站在贵族统治阶级的立场,去灌输他的教育思想的。“学而优则仕”,是他的基本教育核心,竭力维护封建伦理,君臣制度,是他的根本教学宗旨。而他对劳动人民,广大妇女,无论在感情上,还是在立场上,都是存在着一定的距离的,甚至是错误的。这些,我们都必须了解,不能有意无意地避而不谈,否则,我们就犯很大的错误,贻害无穷。
在此,我们不妨把孔子和他的学生谈话录《论语》中的原文来证明一下:“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文中的樊须,就是樊迟,是他的学生。向他请教种庄稼,栽蔬菜的方法,他说不会也就罢了。可是,待樊迟走了,他却在背后向其他学生说樊迟是小人。当然,这里的小人,和文中的“上”是相对立的。所谓上,就是指封建君王及其为官者;所谓小人,就是指老农、老圃等劳动人民。这简短的几句话,不是很明白地告诉人们,他的立场和教学理念吗?再看,仍然是论语中的话:“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这里意思是:世上只有妇人和不懂道理的劳动者难以教养。靠近他们,就会有不文明的表现,远离他们,便会怨恨你。这不也在明显地告诉人们,孔的思想观点和立场吗?
用不着再去抄章摘句了,从上面我们已完全可以看出孔子的阶级局限了。因此,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无产阶级教育者,决不能模糊阶级立场去传道,授业,解或。否则,不是无知,就是有意抹***阶级观点去谈事论人。我国封建统治阶级,特别是汉代及其以后,历代王朝都利用孔丘的基本教育思想,去统治人民,孔丘的至圣先师的桂冠,也就越戴越高。今天,我们决不能麻痹上当。我们一定要既会学习,也会思考,遵循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批判地继承,吸取其精华,扬弃其糟粕。至于目前世界上各地兴办的孔子学院,作为东西方文化交流,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但无产阶级教育工作者,革命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决不能丢,决不能盲目地人云亦云。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