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中许多歌曲都是以歌表演的形式进行了巧妙幽默的编排,如:《do,re,mi》是按照孩子们个子的高矮和跳楼梯的形式来形象的表演。《晚安,再见》最小的孩子是随着楼梯边往上坐边歌唱,也很幽默。又如孩子们躲在爸爸高大的背后探出头来伴唱,也融合了一种游戏的形式。这些在我们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进行引用,相信孩子们肯定也会非常喜欢。《音乐之声》带给我的不仅仅是鼓励人们乐观向上,追求纯洁美好,争取自由和享受生活,达到真善美的理想境界。更多的是孩子们和玛利亚歌表演时的一种幽默、有趣的歌唱形式,值得我在歌唱教学中运用。
在美丽的萨尔斯堡风光之中,玛丽亚在山岭间的草地上高声地唱着《The Sound Of Music》――――影片的开头就是这样明丽而欢快。
女主角玛利亚是位年轻的修女,大自然的熏陶和简单的生活背景,造就了她乐观、单纯的性格,前一刻还在担心无法胜任家庭教师一职,下一刻就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她天生的乐天派性格,不得不让修道院的修女们担心她的未来。
初见时上校时,上校也觉得她是个爱惹麻烦的家伙,而正是她这样的乐天派性格,让生活时时充满了正能量。
玛利亚并没有和上校一样用严厉的家教去管束孩子,而是选择用自己开朗的人生观去影响孩子。当孩子们情绪低落时,玛利亚引导他们多想想开心的事物,并用歌唱的方式表达出来,她用最简单的心理疏导方式,教会了孩子们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很快,孩子们就在她的带领下,找回了童心,获得了童年应有的快乐生活,他们去郊游、去划船、去爬树,并一路高声吟唱,在柔和的画面中,他们宛若置身天堂,七个孩子如同天使一样跳跃欢唱,草地上、树林间、小河边、市场里处处留下了她们的莺歌笑语,彻底摆脱了母亲过世后,上校军事化教育造成的沉闷的家庭生活,玛利亚的热情开朗给这个家带来了一缕阳光,给了孩子们温暖和活力,也渐也感染了上校,同时也让他冰冷的心开始融化了。
上校与孩子们齐唱《雪绒花》的片段,旋律优美动人,代表着这个家庭的转折点,上校重新感受到了温暖,走出了心中的阴影,开始重新拥抱爱情、拥抱生活。
在最后时分影片的主题升华,面对德国法西斯的强权威胁,特拉普一家毫不妥协,坚决拒绝为纳粹服务,最终在众人的帮助下,翻山越岭,奔向自由,这是一种追求和平、美好的正能量。
影片从始至终,都以爱与自由为主线,让人们感受到了发自内心的快乐和爱带给人们的力量与支持,爱的伟大与珍贵,并告诉人们,爱要从内心流淌,它可以感染身边的人,从自己身边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和一个个亲人爱起,最后便会演绎成为一种大爱,一种对国家的爱,一种对整个世界的爱,或许这就是这部影片历经几十年而不衰的秘诀,不论是平凡的生活正能量还是整个世界正能量,在社会之中都永不会过时。
妈妈说在我还很小的时候,就很爱音乐。只要一听到音乐,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手舞足蹈起来,直到现在我对音乐还是一往情深。
今天的课上,我们要学习和音乐有关的故事。为了配合教学,一上课亢老师就让我们欣赏了一首曲子名叫《小夜曲》。当音乐缓缓的响起来,我的心也跟着音乐跳跃起来,我仿佛看到月光如流水一般温柔的抚摸着宁静的村庄,窗下是少女沉思的脸庞,腼腆的少年在河边的柳树下焦急的等待着,一种安详宁静的味道在心底缓缓蔓延开来。(中国作·文网
这首曲子戛然而止,可我还沉浸在这优美的乐曲中,直到同桌捅了我一下,我才苏醒过来。老师告诉我们,这首曲子是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海顿谱曲的,非常美。接着老师又为我们放了一曲世界名曲《致爱丽丝》,同学们都被音乐吸引了,教室里静极了,好像一片宁静的大海。在老师的讲解中,我感受了这首乐曲的节奏是悠扬的,情绪像是悲伤的,更是优美的。这首曲子是德国著名作曲家和音乐家贝多芬创造的,老师还给我们讲了一个关于贝多芬创作《致爱丽丝》这首曲子的故事,故事是坎坷的,更是感人的。
我想,音乐是美的,美在真,美在善,美在爱,它可以拂去人们心中的忧伤,给人带来快乐,可以让身陷痛苦深渊的人,走出痛苦的沼泽,迎接新的生命。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