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时间的先后为顺序的记叙文,宜抓住表示事件发展的关键性词语或者句子,分出不同的阶段,从而划分出段落层次来。
例如,分析杨沫的《坚强的战士》,只要抓住时间词语的这条纵线便可以分出段落层次:
“过一夜”(领起第一部分)----------“第二天上午”(领起第二部分)------------“夜晚” ( 领起第三部分 ,抓住这三个起领段落的词语,也就划分出文章的三个段落。
我拿出了一张白纸
将它平铺在桌面上
然后掏出了一把直尺
我将它抵在纸面三分之一的位置
拿出一支刚蘸好墨的钢笔
将笔尖放在尺子上刻有“0”度数的地方
我停顿了一下
然后从左边的宽开始向后画
一直画到触碰到右边的宽
画不下了
我在那条墨黑的线下面又画了六个黑点
它的这边永远也不会画完
因为这是一条射线
(有些人总是贪心的想要最好的结局发生在他们身上他们希望生命永远也不会结束这是我能想到的最好的结局因为射线的另一边是没有尽头的\'
但是……
平行线——
这次我拿出了两张纸
一张白纸一张彩纸
我没有用尺子
我先将白纸垫在彩纸的上面
用左手按住了纸的边缘
右手的笔在纸上停留了一会儿
我看见墨水从笔尖停留的地方扩散开来
握住笔钢笔的手颤颤巍巍的在白纸上画着
一直画到了底
一条凹凸不平的线出现在了纸上
我将它放到一边拿起了那张垫在下面的彩纸
我用同样的方法又画了一条参差不齐的线
两条比上一张的墨要浓很多的线诞生了
把两张纸拼在一起
对齐之后在它们中间又留了一丝缝隙
他们不能接触
因为这是平行线
(有些人触摸不到彼此只能站在对面遥遥相望却无可奈何平行线就是对此最好的诠释两人都走着各自的路就算他们之间永远都不可能走到对方身边去
但其实……)
交叉线——
现在在我面前的既不是白纸也不是彩纸
而是一块巴掌大的石头
我拿出一把折叠式小刀
右手握住刀柄将它抵在石头的最顶端
然后发狠的往下刺
我没有刹住力
所以划过头了
刀尖一直顺着石头划到了桌子上
留下了一道足以看见里面是木料的刀痕
我拿起石头看了看
觉得划得不够深
于是又划了一次
口子又深了一圈
可惜桌子上也多了一道够深的刀痕
然后我将石头顺时针旋转一百八十度从而换了个方向
又一次开始了
我在那两条线交叉的地方狠狠的刻着
有些石砾因为我的动作落到了座子上
并没有多大变化
只是这一次我很好的刹住了力
我又试了一次
结果是一样的
看着并没有再被划的桌面
我心里一阵烦躁
于是举起了手中的小刀对准桌子划了下去
对于多出来的两道刀痕我满意的点点头
结果是石头上出现了一个“十”
因为这是交叉线
(在常识中人们觉得一直在一起是最好的结果确实不过有些人是另一种思想前面的事是怎样的无所谓重要的是你们在一起的种种才是最刻骨铭心的而在经历完这个过渡点后你们又会分别又会变成前面的样子但有一点我可以确定就是你们之间的情感必然有所改变
其实我觉得
这才是……最为深刻的感情)
前段时间刚看完她写的《岛》。如果把《岛》比喻成一瓶稍有些烈性的红酒,那么《线》就是一杯柔和的清茶。故事讲了两个彼此深爱的人,从小时候到老年的整个人生的经历。两个人小时候在不同的城市分别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长大相识后又一次感觉到了二战的痛苦。虽说小说是以战争为背景,但是故事情节发展的很缓慢,读起来也很舒服。小说中对战争的描写也很细微,包括敌军的残忍和人民的痛苦,但是却还是感受到了人们暧暧的爱。总之很享受这么慢慢的,一点点的读下去的感觉。也许只有女作家写起战争小说才多了这么多的柔情吧。这本小说多少也让我了解有关二战的知识,也仿佛亲眼见证了希腊在战争中的衰落与顽强。在那个时候,在我们中国,日本也宣布了投降,却在国内却展开了更让人心痛的国共内战。看来自己的历史真的是糟的一塌糊涂,刚刚了解,原来全世界都会经历共产主义时期,很可惜希腊的共产党并不是那么幸运,虽然很接近人民群众,但还是被貌似政府给压制了。
思绪回到小说,女主人公温柔善良,常常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我想像的她瘦瘦的,头发有些发黄,又有些自然卷,个子倒不算高,1米67的样子。出现在我脑海里的总是她年轻结婚前的样子,甚至我还想像她穿着白围裙的样子,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是白围裙,跟她的工作一点也搭不上!她是一个裁缝。男主人公描写的也很真实,他为了国家选择了共产党,一心想把德军赶出希腊。但最后他发现自己手上也会沾满了无辜人的鲜血,他犹豫了。他虽然心中一直有为人民解放的信仰,但是他有时候并不赞同共产党对无辜百姓的伤害。后来他回到了亲人的身边。并不是放弃信仰,而是有时候信仰与现实还是有着很大的差别。
书中每个人写的都那么到位,以至于换位思考时,真的觉得那些心情,那些事,那些说话时流露的感情都那么真实,总想像成如果是我,跟着情节发展下去的样子。想像如果我要是和亲人失散了我会是什么样子,想像如果我收留了一个可爱的小姑娘我会怎么对她,想像如果我的婚姻不幸福,我会和男主人公的妈妈一样沉默下去,自愿与外界失去联系吗?想像如果我是女主人公,心里那么爱一个人,当时以为他死了的情况下还会嫁给别人吗?想像在战为纷纷的年代,如果是我,会活出怎样的人生呢?一切只能想像了!
有的记叙文,描述的角度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面的,这样就需要按照不同的.角度去考虑化分段落层次。
例如,朱自清的《春》,可以看作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而写的:
①盼春-------②描春--------③颂春
其中的②描春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划分出来不同层次:
a、写春风-----b、写春花-----c、写春草------d、写春雨------e、写春天里的人们的活动。
叙事的文章,事情的发展的总会有较为明显的发展阶段性,这一特点,也总会在文章中体现出来。注意仔细分辨事件的发展阶段,就能划分出这类文章的段落层次来。
比如,鲁迅的《故乡》,全文有三个发展阶段,即:
“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
按照这个思路划分文章的段落,就有了明晰的依据。
有的文章,看上去,整个部分好象是难于找到可分点。但是,只要我们仔细地辨读,还是可以按照记叙历程的变化划分层次结构。
比如,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游历的地方非常多,似乎很难找到一条线索,但如果我们考虑到雨中这条线索,就可以把它分成两个大的场景:岱宗坊和黄岘岭,即这两个地方虽然分别有许多个景点,但可以按照大的的描写对象,表现内容来划分。
前段时间刚看完她写的《岛》。如果把《岛》比喻成一瓶稍有些烈性的红酒,那么《线》就是一杯柔和的清茶。故事讲了两个彼此深爱的人,从小时候到老年的整个人生的经历。两个人小时候在不同的城市分别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长大相识后又一次感觉到了二战的痛苦。虽说小说是以战争为背景,但是故事情节发展的很缓慢,读起来也很舒服。小说中对战争的描写也很细微,包括敌军的残忍和人民的痛苦,但是却还是感受到了人们暧暧的爱。总之很享受这么慢慢的,一点点的读下去的感觉。也许只有女作家写起战争小说才多了这么多的柔情吧。这本小说多少也让我了解有关二战的知识,也仿佛亲眼见证了希腊在战争中的衰落与顽强。在那个时候,在我们中国,日本也宣布了投降,却在国内却展开了更让人心痛的国共内战。看来自己的历史真的是糟的一塌糊涂,刚刚了解,原来全世界都会经历共产主义时期,很可惜希腊的共产党并不是那么幸运,虽然很接近人民群众,但还是被貌似政府给压制了(这里只能说是貌似了,因为自己国家都这样了,还有啥资格评论外国的是非呢!!。
思绪回到小说,女主人公温柔善良,常常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我想像的她瘦瘦的,头发有些发黄,又有些自然卷,个子倒不算高,1米67的样子。出现在我脑海里的总是她年轻结婚前的样子,甚至我还想像她穿着白围裙的样子,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是白围裙,跟她的工作一点也搭不上!她是一个裁缝。男主人公描写的也很真实,他为了国家选择了共产党,一心想把德军赶出希腊。但最后他发现自己手上也会沾满了无辜人的鲜血,他犹豫了。他虽然心中一直有为人民解放的信仰,但是他有时候并不赞同共产党对无辜百姓的伤害。后来他回到了亲人的身边。并不是放弃信仰,而是有时候信仰与现实还是有着很大的差别。
书中每个人写的都那么到位,以至于换位思考时,真的觉得那些心情,那些事,那些说话时流露的感情都那么真实,总想像成如果是我,跟着情节发展下去的样子。想像如果我要是和亲人失散了我会是什么样子,想像如果我收留了一个可爱的小姑娘我会怎么对她,想像如果我的婚姻不幸福,我会和男主人公的妈妈一样沉默下去,自愿与外界失去联系吗?想像如果我是女主人公,心里那么爱一个人,当时以为他死了的情况下还会嫁给别人吗?想像在战为纷纷的年代,如果是我,会活出怎样的人生呢?呵呵,一切只能想像了!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