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是用双手来创造的,只有勤奋地劳动着,才能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我的太奶奶就是一个特爱劳动的人。
记得有一次,我和妹妹一起去乡下看望太奶奶,却不见太奶奶的身影,叫了半天,也不见她的人。于是,我们就走进太奶奶家边的那片竹林,看一看她是不是在那边挖笋。我们刚走进竹林,果然看见太奶奶正弯着腰,双手紧握着锄头正挖笋呢!豆大的汗珠早已布满了她的额头。过了一会儿,一颗粗粗壮壮的笋便被她从地里挖出来。我们看见了,高兴地叫了起来,因为这笋太大了,足足可以装下两大碗呢!太奶奶听到了我们叫喊声,突然抬头来,惊讶地看着我们,说:“我们是什么时候来的呀?我怎么会没发觉呢?”我们听了哈哈大笑起来。
中午吃完饭,客人们便打起牌来,可太奶奶又不知去哪了。我想,反正太奶奶等一会儿会回来的,我也不用管很多,于是就和妹妹一起去打水漂了。我们拿着瓦片,来到河边,却发现太奶奶蹲在河埠头,头戴草帽,在烈日下洗衣服。看着她聚精会神的样子,我们不忍心去打扰她,于是便悄悄退了回去。
太奶奶不但是个热爱劳动的人,而且做起事来还那么专心致志,我们要向她学习!
有人说:“劳动那么辛苦,为什么要去做呢?”有人说:“现在科技那么发达,劳动的事都可以交给机器人啊”,还有的人说:“劳动那么辛苦,花点钱请个人来做呗。”我觉得劳动那么简单的事情,为什么就没人想做呢。我想,如果把事情都交给人工智能的话,我们人类会一直退化的,以后退化到连一口饭也要叫智能机器人送到你嘴里的话,如果哪一天地球大停电的话,机器人都没电了,那我们人类不就完蛋了吗?
人们都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可又有几个可以做到?有一些人,遇到困难,转头就跑,而有一些人,遇到困难,就迎难而上,真是区别太大了。我们每个人都要劳动,比如说:我妈妈每天从早到晚都要工作,还要照顾我跟妹妹,她让我们家人生活得暖暖的,这都是用一双勤劳的双手换来的。从这里我感受到,只有劳动才能带来财富,劳动是幸福的源泉。
所以,我们要热爱劳动,让我们把劳动当初是一种任务,把劳动带进我们的内心,让我们一起参加劳动。热爱劳动,从我做起。
今天,我们绿影小学四(1)班的同学们来到了“芜湖吐鲁番”格林美提子园体验劳动的乐趣。
天气虽然很热,但是丝毫不影响同学们的热情,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终于抵达了提子园。进入提子园大门,抬头一看,头上都是翠绿的枝叶,还挂着一串又一串的提子。我们尝了几颗“黑珍珠”,啊!真甜。
在尝完提子之后,同学们都迫不急待地拎着篮子拿着剪刀,冲入了采摘区。我们这儿看看,那儿看看,寻找特别黑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的),终于,有一位同学找到了一串特别成熟的提子,她学着工作人员的样子,一只手托住提子的下面,另一只手拿着剪刀,“咔嚓”一声,提子被剪了下来。过了不久,我也找到了一串更黑的提子,我用手托着下面,去剪提子,我用力地剪了一下,本以为可以剪下来了,谁知没有剪下来,费了很大一会终于把它剪了下来,这时候才体会大人们常说的“眼高手低”。我们在提子园里穿梭了很长时间,每个人的篮子都满满的。我们又去“香妃”品种的采摘区,工作人员告诉我们,“香妃”越黄越好,可是不能摘太多,它只能在冰箱里放两三天。结束后,我们尝着晶莹剔透的“黑珍珠”,依依不舍地踏上了返程。
啊!今天我终于知道劳动的乐趣与幸苦,虽然很累,但我们都很快乐!
今天是我盼望已久的五一劳节,我带着喜悦的心情来到外婆家。一进门,我就看见外婆她那和蔼可亲的面孔,正低这头,在聚精会神地扫地。一看见我来了,笑眯眯地抬起了头,问我一些关心我的事。
我看见外婆的头上有几滴汗珠,正顺着外婆脸颊流下来,我看见这一刹那,连忙接过外婆的扫把说:“外婆,我来帮你扫吧”外婆说:“没关系,外甥还是做作业去吧!”我却一定坚持说:“今天是五一劳动节,也该让我有个表现的机会吧!”一边请外婆休息,一边我就认真地扫起地来,外婆呢?坐在沙发上,看着我,好像在说:“陈侃是长大了啊!我们把他养大没白费。干完这事,我又干了另外的活。外婆笑得合不拢嘴。虽然打扫卫生是累活,但是我的心中一直甜甜的。做完事后,我走在回家的路上,天空好像更蓝了,花儿也更有精神了。天上飘来一朵白云,像一个笑脸,仿佛在对我说:“助人为乐,好孩子,助人为乐,好孩子。”我听了一直从嘴里甜到心头。
啊!这次五一劳动节太有意义了。它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劳动是快乐的,所以我们大家要好好劳动哦!虽然我只是干了一些微不足道的活人儿,但是劳动却给我带来了无与伦比的快乐。
某高校开设种田必修课,学生夜里打手电种油菜,新闻一出,立刻引发热议,有支持者,也有反对者,更有抨击者,但无论何种反应都体现了大众对高校教育、对人才培养的一种关注、一种思索。亲历劳动,方知奋斗。学校的良苦用心是值得大力称赞的。
农场劳动,不单是一门必修课程,是毕业的通行证,更是一种观念、一种品质的培养。党的教育方针明确指出: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未来世界的竞争是“人才素质”的竞争,而劳动素质又是人才素质中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但令人叹息的是,有许多的网民,却反对高校的这种做法,质疑这种做法的真正意图,或许是因为他们觉得大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专业知识,应该把时间更多地放在精进自己的专业水平上,不能也没有必要去做“普通农民”所做的“农活”,然而,这个理由不过只是个幌子,是个借口,何况精进专业知识,也不是“不问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就能达成的,再说,闭门苦读就一定能够学好专业知识吗?更深层的原因,恐怕是大众内心对“农”的鄙视,是自古以来就有的对“读书人”的崇敬与膜拜:认为田间劳作是没有文化修养或修养较低的'农民***,文化人,既然已经跳出农门,就不要也不必再碰农活了。他们主观上认为“读书人”与“农民”是截然不同的两种身份,而这种认识,又恰恰是长期以来由阶级的差距衍生出的优越感而催生的。爱劳动,才会生活;学会劳动,才能学会生活。
高校开展农场劳动必修课,不仅可行,更有深远意义。学生在学校,不仅要学会一些理论性的东西,还需进行各种各样的实践劳动,只有二者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农场劳动,除了能提高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让学生更接地气,还能让学生在获得劳动的切身体验中,认识到粒粒皆辛苦,尊重劳动人民和劳动成果,更能让学生在艰苦环境的磨炼中,培养一种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事实上,人的很多优秀的品质,都可以在劳动中形成。
发扬光大该校的这一做法,或许我们可以有更好做法,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学生积极主动参加劳动实践的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而不局限于田间劳作,更无需用“必修”的形式,来强制学生,为完成学分临时抱佛脚而在临近期末时连夜冒雨打手电种油菜。“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我们始终都要热爱劳动、崇尚劳动。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