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每一个同学都耳熟能详的千古名句。这首诗让我们懂得了劳动的艰辛,同时,也深深懂得了劳动的重要性。事实上我们的先辈们一直都把节俭当成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浪费的现象非常严重,就那身边的同学来说,有的同学一味追求新的文具,频繁地更换文具;有的同学禁不住诱惑,每天都买很多的零食;有的同学经常攀比,炫耀自己的衣物,说起名牌来如数家珍。
更让人感到遗憾的是,浪费在有些同学眼里似乎非但不是让人羞耻的\'事,反而成了一种追求时尚。吃饭只吃几口就倒掉才显得有派,好好的衣服不想穿了随手扔掉才显得酷。更有甚者,当你批评这些现象时,一些学生甚至说:“我画的是自己的钱,我的东西怎么处理有没有损害你的利益,何必要你来指手画脚?”“现在很火水平提高了,到点饭菜可以理解,用不着这么斤斤计较。”“我国是农业大国,这点粮食算什么?”
虽然我们现在条件好了,可是,还有好多贫困地区的孩子不能够上学,许多失业家庭尚待改善,许多受灾地区的人还吃不饱,穿不暖。
据许多报纸杂志介绍,即使是富裕的西方国家,也是很注重节俭的,从来都是富日子穷过。而我们呢,比起人家的富裕程度来,人均收入尚不值一提,却学会了穷日子富过。
我们现在还小,还没有能力为国家、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但勤俭节约确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的,节俭下的东西其实也能起到为国家积累财富的作用啊。那么,就让节俭从我开始吧!从我开始,不浪费一张稿纸,不浪费一滴水,不盲目花一分钱。
从古至今,勤俭节约一直为世人所称颂,因为勤俭节约是一种美德。人们都不愿意被别人说自己缺德。
但是,确“德”的人却常常有。三国时期魏帝曹睿大兴土木,为自己建华丽的宫殿,劳民伤财。少傅杨阜曾上书曰:“臣闻尧尚茅茨,而万国安居;禹卑宫室,而天下乐业;及至殷、周,或堂崇三尺,度以筵耳。古之圣帝明王,未有极宫室之美丽,以调敝百姓之财力者也。桀作璇室、象廊,纣为倾宫、鹿台,以丧其社稷;楚灵以筑章华而身受其祸;秦始皇作阿房而殃及其子,天下叛之,二世而灭。夫不度万民之力,以从耳目之欲,未有不亡者也。”可曹睿非但没听从,还灭其家族,最终是魏氏灭亡,致是自己含恨而终。
一项调查显示:大学食堂一周被倒掉的饭相当于一亩地的产量!学校一年浪费的电量足够一个普通家庭用58年!面对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每个人都需要扪心自问:“我们凭什么浪费?”我们有什么资格浪费?因为饭菜不合口味就将其倒进垃圾桶,这又是什么心理?大家的资源被个人故意地糟蹋就是对别人劳动的不尊重,对社会的不负责任。有些人的挥霍只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地位。然而,一个人只有不缺“德”,自己的价值才能更容易地显现。据资料显示:福建连江金源集团董事长黄如论,两度成为大陆“首慈”,由“地产大王”一跃成为“慈善王”,2003年捐款2.1亿元人民币,2004年捐款2.86亿元,今年头4个月已有近亿元捐助。如此富有的人物,个人生活中却跟奢侈无缘。世界首富比尔·盖茨被称为“世界最乐于慈善事业的人”,这两年捐助慈善机构的总额已达256亿美元,可他生活上却相当节俭,穿普通的T恤衫,吃平常的汉堡包,没有随从。最近,他向外界公布遗嘱,宣布把不到财产的2%留给自己的3个子女,而把财产的98%留给自己创办的基金会,把这笔钱用于研究防治艾滋病和疟疾的疫苗,并为贫穷国家抵御这两种疾病提供援助。节约的背后是乐善好施的美德。
节约是一种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是一种品质素养和美德。在很多时候、很多地方,节约不是“可为不可为”,而是“为与不为”,愿为则百事可成。把节约看作创造价值、塑造自我的机会,就会千方百计地厉行节约,体味“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成就感。如果视节约为麻烦,把节约当负担,就难免被动应付,对浪费现象熟视无睹。
勤俭节约如同数学中的繁式化简,不仅能真正显示出自己的价值,更能看出一个人的内在品质。是要“天天过‘节’”,还是要“天天过节”,自己去选吧。
“节约光荣,浪费可耻”,这是我们育英小学的老师和同学们常常说的。当我呀呀学语时,爸爸、妈妈教我的的第一首诗那就是《悯农》,那朗朗上口的四句诗,使我幼时就明白了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道理。当我上一年级的时候,语文课本中的第16课也就是《悯农》这首诗,老师的通俗解释我至今仍然记忆犹新,诗的前二句说的是农民在烈日下洒汗锄地的情景,概括和形象地表现了农民的辛苦。后二句说的是有谁知道这盘中餐,每一粒都是农民千辛万苦的劳动换来的,劝导人们要珍惜和节约粮食,表现了对农民深深的同情和怜悯的感情。
遗憾的是,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越来越好,但许多人在日常的生活中,却忘记了节约二个字、忘记了盘中食物的来之不易、忘记了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就象我们学校的个别同学,经常会将一张张还可以用的纸张一团团的丢在了垃圾筒里,一支支只用了一半的铅笔丢在了垃圾筒里......,这种不以为耻的浪费行为,令人心痛。
节约光荣、浪费可耻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悯农》的这首诗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应该成为我们的口头禅,更能成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座右铭,让我们从节约一张纸、一支铅笔、一粒米、一滴水做起,形成一个履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气。
我的奶奶和蔼可亲满脸是皱纹,一笑起来脸上就出现一道道的“河”。奶奶还有一个特点:爱节约。我还记得在暑假里就发生过好几件这样的事。
有一次,我吃好午饭,拿了一张餐巾纸擦嘴巴,一粒米饭不经掉下去了,眼尖的奶奶看见了,一把从我手中夺过餐巾纸,把地上的饭用餐巾纸给包了起来,就扔到垃圾桶里。我看了就不解的问:“奶奶,您怎么用我擦过嘴巴的餐巾纸在擦脏东西呀?”奶奶笑眯眯地说:“如果再拿一张餐巾纸擦,不就浪费纸了吗?”“还可能用拖把拖呀。”我告诉奶奶。“拖把拖好以后还要用水洗,那不是又浪费水了吗?”我都被奶奶说得无话可说了,心想奶奶怎么这么节约呀。
还有一件事让妈妈很郁闷,就是一到晚上九点,奶奶就会把电话机的插头给拔掉,害得妈妈好几次无法打通电话,都对奶奶发牢***了,“您怎么那么节约呀,这样一个月能省多少钱和电呢?”奶奶还是笑眯眯地说:“虽然节约不了多少钱,但是节约了能源呀。现在地球上的能源都这么紧张,那我们不是更要节约吗?”
听奶奶这么一说,我和妈妈都不好意思了,妈妈说:“我们都要向奶奶学习,节约能源从我们做起,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
节约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好习惯。人们总是在说要节约,但,有没有真正的做到呢?我猜测,有大多数的人都只是在说,而没有真正付诸行动。只有少数人真正的做到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如果,世界没有了水,鱼类就会失去家园,世界也会变成了沙漠。没有了水,我们哪来吃的呢?没有吃的,我们就会饿死。知道吗,当你用完了水后,及时把它关上,那么,你就在点滴之间拯救了一个海洋。如果我们把一盆水循坏再用,那么你就可以拯救了很多生命。许许多多的生命在你手上,你会怎样做呢?节约用水吧!否则,地球上最后一滴水,将会成为人类的一滴泪。拯救地球,拯救我们的生命吧!请大家一起行动起来节约用水!
大家不仅要节约用水,还要节约粮食的喔!有许多同学不懂得珍惜粮食。比如我们班的同学吧,有个叫小琪的女同学,她在学校搭中餐的,我也是,我每次和她一起吃饭时,总是见她只吃几口,就把吐出来的骨头倒在饭里,然后全部倒向垃圾桶,真浪费。
我们都学过悯农这首诗,不是说,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吗?我们餐桌上面的每个食物都是农民伯伯辛勤汗水换来的。还有许多人还吃上饭的人,我们怎么能浪费粮食呢?
节约用电也非常重要。如果,世界没有了电,我想你我都猜测的到吧!世界会变成一片黑暗。许多电器也用不上了,我们的生活将会变的一团糟。我们一定要节约用电啊!
我国目前正倡导节约型社会。节约使用有限的生活资料是我们共同的责任。节约吧!为了我们自己,更为了子子孙孙以后的美好生活。把节约做为一种习惯来养成,我们每个人的行为都很重要!
我有一个好奶奶,她非常的节俭,就从这件事说起吧。
有一次,我们大家吃完饭,用了一大堆纸巾擦嘴,而奶奶,却省下纸巾,用毛巾擦嘴。奶奶不但在生活上节俭,从经济上更节俭。她舍不得吃的,舍不得穿的,常常衣服穿烂了,还说可以穿、可以穿!
奶奶和我们去吃饭,盘子里最后没有一点东西,因为奶奶从不浪费,她知道粮食的珍贵,不能浪费粮食!
奶奶这一生省吃俭用,不浪费,要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她的节俭的精神把我打动了。
有一次,吃香蕉,正准备把香蕉皮往垃圾筒里面扔,奶奶制住了我,一把拿过香蕉,往泥土扔,奶奶和蔼可亲的说:“这香蕉皮啊,可以当化肥,让植物生长得很快。”
奶奶经常带着我出去看河面的垃圾,教我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教我节俭:纸盒可以卖废品,易拉罐可以做再生能源。
这就是我节俭的奶奶,关于我奶奶的节俭的故事好多好多。(龙俊驰)
生活中有很多让我感动的人和事,但最让我感动的是我的奶奶,今年60多岁,她有一个美德让我感动,就是节俭。
奶奶的日常饮食以粗茶淡饭为主,从来不买精美食品。每次吃饭,如果我的碗里剩下几粒米,她就会不停地唠叨“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听了她的话,我只能把几粒米都吃干净。
奶奶的衣服总是干干净净,非常整洁,她的每件衣服穿了至少两三年,爸爸给钱她也不舍得买,妈妈给她买的新衣服她又舍不得穿。她常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要是衣服破了,她就一针一线地缝补好。我活泼好动,经常把衣服刮破,奶奶有时给我缝补好,有时给我贴上一个卡通图案。如果衣服太旧了,奶奶把它撕成布条或布块,布条用作拖把,布块作抹布,物尽其用。
奶奶不仅自己节俭,还教育我不要做“败家子”。我扔掉的半截铅笔,她总是捡回来套上钢笔帽接着用,我扔掉的本子,她都捡回来,撕开,合起来,订起来,一个新本子就诞生了。奶奶洗菜的水从来都不直接倒掉,有时用来浇花,有时冲马桶,有时洗抹布。我总是喜欢人走到哪,灯照到哪,奶奶总是跟在我后边,不停地唠叨关灯,关灯,奶奶经常说:“生活再好也要养成节俭的好习惯,节俭是我们的传家之宝,天天浪费,再多的钱也会花光。”
奶奶处处节俭,艰苦朴素,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我要以奶奶为榜样,也做一个节俭的人。
学生吃饭吃到一半,倒入半桶,令人可惜。如今大部分学校食堂的饭桶,都是以“溢满”的状态立在一旁,不少老一辈看了都深感唏嘘!
胡师傅和同事看到学生吃完饭后剩下不要的饭菜,不忍丢弃,于是就装到塑料袋里,留着晚上吃,其珍惜粮食的行为值得赞扬。不过在网上对胡师傅的行为看法众说纷纭,有人甚至认为吴师傅的行为是传统的过时的观念,认为它落后于社会发展潮流。
我认为即使现在物质生活丰富了,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但节约观念一定不能丢!
认为吴师傅的行为是传统的过时的观念的人,无非是认为,当今社会发展飞速,人均收入提高,无需为这些饭菜深感可惜,这样在大场合上是有失风度的,我想说,不可惜饭菜,随意浪费,就可以说明你赶上时代快车了,要知道,西部贫困地区某些家庭温饱问题,现在还未得到解决,一边是浪费,一边是饥饿,这就是当下一个文明的社会?
而吴师傅的行为的确值得点赞,不说他有多高学历,有多少超凡的记忆,但有一点他拥有,就是节约观念,长期用于心中,并且做到了知行合一,而吴师傅的观念与学生们的观念形成鲜明的对比。从某一种程度上说,学生的观念,或多或少深受其父母的影响,父母养好了好习惯,并且指导并约束孩子养成节约的习惯。那么食堂饭桶“溢满”的状态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节约观念要时刻深记心中!
央视新闻在公益广告上拨打了全世界人口,浪费粮食的情况,其数字之庞大,令人震惊,尤其是官员吃饭,朋友聚餐,浪费只是更加严重。相比之下,吴师傅的行为,坚持节约观念,还有,千千万万个像胡师傅的人,他们都在身体力行,一直坚持不放弃,默默影响我们一代人,在此要向吴师傅及其同事深深的致敬。
近年来,国家一直倡导“光盘行动”倡导节约风气,通过多种形式教育当代年轻人,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而学校宣传节约观念,不能只是三分钟的热度,流于形式,走过场。更重要的是学校的高层管理者都能勇于出来,做到身体力行,为学生做一个好榜样,带领学生走向节约,拾回节约观念。校长陪餐制度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无论是古今还是当代,无论是战争还说和平,我们都要深明:节约观念不能丢。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