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大家都在提倡鼓励性教育,那么如何对孩子赞美才能起到正面的作用呢?
《给孩子的未来脑计划》这本书建议我们做到以下三点:
1、表扬努力,而不是表扬聪明。
2、表扬过程,而不是表扬结果。
3、表扬成长,而不是表扬表现。
经过心理学家长期的研究,发现一个人秉持的观点会对以后的生活产生极大的影响。当你告诉孩子\"你真棒\"\"你真聪明\"的时候,表面是在鼓励孩子,实际是在潜移默化的帮孩子塑造成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觉得事情做得好是因为自己有天赋,做的不好则是没有天赋,所以面对困难时就选择知难而退。这样表扬孩子的方法不对,不但不能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反而可能妨碍他将来的发展。
这在我们的教学中同样可以采用,我们的校长就常常鼓励我们表扬学生要具体,不能一概而论。例如:在表扬时对学生较吃力的同学经常说:\"老师相信你经过努力一定能行!\"对有奇特想法的学生说:\"你很有创造力,但是还要继续努力。\"对说话声音小的同学说:\"你的声音真好听,能再大点声吗?\"对于从不发言的同学说:\"你今天的表现让我感到骄傲。\"今天成长型的表扬方法正跟我们平时学到的具体表扬方法相吻合,所以只要这样表扬孩子才会让孩子对自己建立起自信心,提高学习、思考、积极表达的兴趣。
孩子做得好时,要用成长型的表扬方法,同样在批评孩子的错误时,也要用成长型心智模式来看孩子的.品质。
批评孩子的错误时,《给孩子的未来脑计划》这本书建议我们做到以下三点:
1、要告诉孩子错在哪里。
2、不要放大错误行为,不要给孩子贴标签。
3、要告诉他如何改正。
批评孩子的真正目的是要帮助孩子成长,而不是发泄你的情绪,所以当孩子做错时,老师跟家长一样都应该要告诉孩子错在哪里,这样孩子才能改进,才能成长。如果我们不告诉孩子错在哪里,只顾自己发泄情绪,这对孩子没有任何帮助,只会使他越来越讨厌我们的批评。批评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只讲他这件事错在哪儿,千万不能翻旧账,不要把他一次的错误无限放大。无理由的扩大批评的范围会造成失焦,也给不了孩子具体的指导,而且很容易激起孩子的抗拒和反感情绪。
所以,孩子犯错不是不可以批评,而是要用正确的方法批评。用成长型的批评,孩子会成长;固定型的批评,既不告诉孩子为什么错,也不告诉孩子该怎么办,那不是批评,而是发泄情绪。这样批评出来的孩子,长大后容易没有个性,缺乏自尊和自信。我们老师和家长在这方面也应该注意批评的方式,让孩子明确改正错误的方向,这样对孩子的终身成长才会有益。
选材最好老少皆宜。你让中年人去拿腔作调地去读童真烂漫的《鹅》,同让学生诵读沉郁雄浑的杜诗一样的不靠谱。此次诵读初一有个学生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虽然音质不错,但是感情总觉得拿捏得不到位。朗诵作品应该尽量避免这种年龄的`尴尬,选一些老少皆宜的作品。
语速快慢有度。诵读是满的艺术,唯有速度缓下来,才有酝酿感情的时间,才能沉下心来揣摩作者情绪。但是也不能慢条斯理,老僧念禅一般地死气沉沉。诵读要讲究张弛有度,要讲究抑扬顿挫,感情是靠语调的变化,语速的合理掌控来得以表现的。
注意礼仪,不必来去匆匆。有同学上得舞台,也不介绍自己,也不等待音乐缓缓响起,急匆匆开始诵读,未免操之过急;诵读完毕,一路小跑冲下舞台,仿佛如释重负。这样来去匆匆大可不必,因为诵读只要对材料熟练,一般情况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应该绰绰有余。诵读讲究舒缓从容,不要紧张拘谨。
背景音乐要与诵读相得益彰。有的同学诵读伊始就抢音乐,音乐的前奏还没有完,他们已经急着读完了三分之一。诵读最起码应该等着音乐正曲开始之后,不要你读你的,音乐成了诵读的局外人,井水不犯河水,那样的背景音乐何用之有?还有就是诵读的内容不要和背景音乐相犯,比如有的老师诵读柔缓蕴藉的,背景音乐选取《命运交响曲》,就让人觉得不伦不类。
肢体语言可以丰富一些。诵读忌讳的是在舞台上像一根电线杆一样的在那里杵着,仿佛只是发声,别的身体器官大可闲着。诵读可以来回总动,前后走动,可以举首可以闭目,可以眺望亦可俯瞰。两臂可以交叉互抱,也可以张开臂膀做拥抱状。
总之,诵读绝非是正确地把材料读下来那么简单,还有表演,还要让声音悦耳,所以诵读的人要将自己的声音和背景音乐,和适当的肢体语言,包括自己潇洒大方的个人气质,融合起来,相得益彰,这样才会取得良好的诵读效果。
还有一种害羞,源于家长平时对孩子的过度保护。这种情况很常见,特别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这些祖辈,往往会过度保护孩子,总对孩子说不要乱跑、当心。这会让孩子以为这个世界很危险,于是便的不愿意主动探索,胆小畏缩,对人害羞了。
语言脑。在未来脑计划的语言脑模块,本书将关注学龄前的语言学习,包括讲故事、亲子阅读、英语启蒙、念古诗和自主阅读。
影响孩子控制智力的另一个因素是家长的反应。如果孩子一哭闹就能得到他想要的东西,孩子就会继续这样,形成恶性循环。反之,如果孩子哭闹的时候,家长直接压制,说,不许哭!这样无法消除孩子的消极情绪,还可能反弹个更厉害。
那么,父母怎样的反应能成功降低孩子的冲动呢?我的做法是首先描述孩子的感受,接纳他的情绪:“我知道这个娃娃很好玩,你很想要,对吧?”然后跟他强调规则:“但是这个星期你已经买了一个玩具了。我们说好了的,一个星期只买一个玩具,对不对呀?”最后提供给孩子一个替换方案:“家里的小熊跟这个娃娃一样,都是软软的,咱们回去抱小熊好不好?”家长可能有一个误区,就是以为,冲动是可以压制的。其实,冲动是无法完全压制的,但是通过给孩子替代方案,我们可以帮助孩子转一定要的冲动。
创意脑。在未来脑计划创意脑模块,本书介绍培养孩子创造力、想象力的方法,关注如何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并讲述孩子具体怎样用音乐、美术、游戏等方法进行“创造”。
所有的这些都基于父母要了解并学习一定层次的脑科学、认知科学、发展心理学、教育科学等等科学,从而做到科学养育,孩子的生命会更加精彩,幸福当下,不惧未来。
育儿育己,做父母的要和孩子共同进步,才能走好无法重来的路,照亮孩子的未来。
关于育儿,从新手一路摸爬滚打已3年有余,但坦白讲仍旧所知甚少。看似一直努力学习,可都是临阵磨枪,有了问题才四处查漏补缺。育儿成了十万个怎么办,成了一堆琐碎零散的问题集合,消磨考验着有限的精力和耐心。
为寻找答案,常被巨大的信息流裹挟,迷失在商家炒作和冒牌专家的民科理论里。“年度八大育儿误区”、“别再拿无知折腾你的娃”这些触目惊心的大标题,看的人肉跳心惊。万一不幸中招,恨的直拍大腿怎么躲着躲着还是一脚踩坑里了?身边一位家长直接放言,谁说的我都不信了,反正我妈也把我拉扯大了,没痴没傻,可这一时的痛快又能豪言几次呢?
所幸遇到这本育儿秘笈,“智力、情绪、运动、语言、创意”,五脑全面助攻。从表面现象问题入手,揭示本质,让读者更接近更真实的世界,了解更底层的思维。
书中以科学实验依据的各种反常识,教你辨别靠谱科学,练就火眼金金,厘清育儿路上的迷障。原来论文怎么看还有大学问;都是实验研究,结论可靠性却有讲究。还有经典的棉花糖实验,原来真正应该吸取的经验是这些!
当别人蜂拥追逐右脑开发,当家长群大谈特谈一万小时理论,当小区妈妈们纷纷探讨着该上什么补习班,看完本书可以气定神闲,有的放矢,将有限的精力和时间放在最值得付出和投资的方向。
比如,目前孩子班上同学还没有开始识字,因为老师家长担心过早识字,破坏孩子想象力。由于知道早识字会启动阅读的马太效应这个反常识,给孩子的3岁礼物就是爱贝睿出品的小刺猬识字游戏盒子。有时候几天没玩儿,孩子还惦记没给小刺猬喂汉字会饿着。小家伙目前已经学会一些汉字,走在路上偶尔看到自己认识的字,会大声念出来,还忙不迭的说,妈妈我会认字啦!那自豪的小神情,令你欣慰自己的孩子获得了一项先发优势。
又如学钢琴这事儿,身边父母要么因为经济条件有限自责会不会让孩子错过发育,要么孩子不喜欢钢琴你一句为他好就赶鸭子上架硬逼。可弹钢琴到底为啥对孩子好?当在书中知道学钢琴主要是能促进大脑胼胝体发育,这时可以松口气了,因为除了钢琴,学习其他乐器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