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什么下成长的作文(在什么中成长作文600字左右)

在什么下成长的作文(在什么中成长作文600字左右)

首页话题更新时间:2023-01-20 02:56:08
在什么下成长的作文(在什么中成长作文600字左右)

在什么下成长的作文【一】

一、全面发展的好队员。

迈入初中大门,站在树人堂下,树人堂沧桑的历史,优秀校友光荣的事迹更激励着他为了理想不断奋进,换上大号红领巾,涂竞一更明白了他的责任。经过中队竞选、大队公开演讲竞选,涂竞一当选为校少先队大队长、中队长,2015年在学校团代会上又光荣地当选为校团委委员。在少先队活动中,他多次担任升旗手、校报主编、文艺活动的总策划和主持人。多样的校际活动和社会实践,培养了他全面、细致、周到的组织策划能力。

——他热心团队活动,带领同学们寻访树人堂,学习散文名家朱自清先生的精神与气节,参观朱自清故居,在他的带领下,中队队员一齐努力,成功争创为学校第十届“朱自清中队”,从朱自清先生嫡孙朱小涛手中接过这面光荣的旗帜。

——他组织采访中国工程院程顺和院士,在程爷爷亲自指点下,激发大家更多的学习热情和奋发追求的勇气。

——他口才出众,品学兼优,收获颇丰:2011年7月,获扬州市“红领巾寻访党的足迹”演讲比赛一等奖,被江苏省少工委表彰为“四好少年”;2011年10月在江苏省“先锋颂”宣讲活动中被授予“红领巾故事大王”的称号; 2013年获“扬州市优秀少先队员”称号,2014年获“扬州市十佳少先队员”称号。

二、热爱科学的小院士

涂竞一从小热爱科学,有良好的创新素养,对发明创造有着浓厚的兴趣,积极动手,深入思考,勇于探索。进入中学,扬中校友中杰出的院士更激发了他科学报国的理想,立志从现在做起,从争当小院士做起,在学校少科院中,他积极参与、成功竞选成为校少年科学院爱因斯坦分院副院长。

——他广泛涉猎、阅读各类科学书籍,徜徉在《时间简史》、《创新与发明》、《环球科学》、《汽车博览》、《科幻世界》、《中国国家地理》等知识的海洋中,汲取营养,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不懈追求。

——他积极参加科普实验活动,着重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学习、提高。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他取得了多个优秀科技小成果: 2013年4月代表学校参加江苏省“校园之间”智力竞技比赛获一等奖;2014年2月获扬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喜获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称号;2014年12月荣获全国“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优秀学生类作品二等奖”。

——他总能在繁忙的学习中安排好时间,专心于他的“研发”工作。他树立了努力成为“飞机设计师”的梦想,在航模制作、模型设计方面动手操作,不断探索。2015年3月,他的作品“一种新型的人力飞机螺旋桨布局及相关设计”入围了“第11届中国青少年创造力大赛”暨“第67届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展中国区选拔赛总决赛”。

三、勤奋学习的排头兵

涂竞一始终认为,只有掌握过硬的本领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主动学习、善于学习、勤奋学习的他从不要老师和家长额外的操心和督促。

——他有着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按照自己的方法掌握科学的学习节奏。他立足于自学,自我探索和追求。他积极参加班级学习小组讨论,带动小组同学共同进步。

——他培养了良好的读书写作的习惯,无论是天文地理、经典名篇、美文专刊,还是时事文摘、科幻故事,他都读得进、看得通、理得透。广泛的阅读,大大拓宽了他的知识面,提高了他的写作水平。他坚持每日小练笔,写下了数本随想笔记,他的作文时常被老师作为范文讲评。

——他勤于思考,勇于钻研,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年年被学校评为“三好生”。2013年在“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中获二等奖,2014年获得了树人学校一等奖学金。

四、多彩活动的主力军

涂竞一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得到了锻炼,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扬州市“百佳社团”评选活动、扬州电视台“淘喜宝六一晚会”等活动中担任节目主持人;在两届“全国中学少先队辅导员培训班”暨树人学校展示活动中担任主持人,编排部分节目,播放音频、幻灯片,确保了活动的圆满成功。

——他爱好书法,勤练不缀,2011年12月获“中日韩青少年书画大赛”特等奖。

古城扬州深厚的人文底蕴的情操陶冶,萌发了涂竞一探索、追寻的兴趣;树人学校“立德树人、自强不息”的浓厚氛围更促使他养成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优秀学风。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他将更加发奋努力,勤思善学,朝着理想的彼岸踏实迈进,绽放青春之花,实现“飞行”之梦,更为中国梦增光添彩!

在什么下成长的作文【二】

??阳光下成长记叙文600字

阳光是什么?阳光就只是照耀大地、照耀黑暗的阳光。我想应该不是,我觉得阳光是哺育我们茁壮成长的母亲。

如果说母亲是阳光,那我就是被阳光照耀的大地,从一开始就生活在一个温馨幸福的大摇篮里。

初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我考得还不错,但英语和地理都考砸了,妈妈不但没有骂我,还鼓励我说:“这次虽然没有,但你也有收获呀,你想想看,你经过了一次风雨就知道了自己的不足,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吗?不经风雨,怎能见彩虹?我听妈妈这样说心里就更愧疚了,心里埋怨自己说:“为什么考前不认真复习呢?

从那以后,我仿佛成了分数的奴隶,总跟着分数走,它时刻牵动着我的.心。使我一刻也不能得到放松,好像一放松,后面的对手就冲上来把你压下去。如果后面的对手追上来,我一定会反抗,我不会被他们打败的,因为曾有人这样说过:“没有人能够打败你,除非你自己先倒下。”这句话一直激励着我,激励着我。

母亲还可以是一棵强壮的大树,那我也就是小树,小树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大树的关爱和照顾,在困难面前,大树不畏困难阻挡风雨,炎热之时为我们遮盖炎日,大树多么无私伟大呀!

是阳光给了我温暖的心灵;是阳光给了我自信的力量;是阳光给了我美好的生活和;是阳光给了我追求的梦想,在温暖的阳光下,我快乐的生活着,快乐的生活着。

我在阳光下成长,那阳光滋润着我,爱抚着我,就像妈妈一样,阳光是闪烁的,阳光是温暖的,把我照的通红通红.它使我把学习赶了上去.我喜欢那阳光,我真得好喜欢那阳光。

阳光给了我活力,让我的成长道路更加宽敞明亮。

在什么下成长的作文【三】

这时,我被表扬了,心里舒服极了!童年时,我记得在妈妈生日时买了两朵康乃馨,我只是对妈妈说了句:“等我”我就匆匆的走出校门,走到了鲜花店,买下了两朵康乃馨,听同学说,妈妈在到处找我,我又立刻跑出鲜花店,手中拿着那两朵康乃馨,急匆匆跑到校门口,我把鲜花给了妈妈,那时的妈妈抚摸着满头大汗的我欣慰地笑了,我也十分开心!童年是一首歌!收藏着我的喜、怒、哀、乐!春天里,老师带我们去春游,在草地上,我们玩耍,面对着小草青青的大地,我尽情玩耍,是多么的快乐呀!那时候,我不知道春天的短暂,怎么小草一会儿就会变黄,最后枯萎?现在的我,知道了这些事情,这说明我在成长!夏天里,我与小伙伴们一起游泳,在河中嬉戏,是多么快乐呀!面对着这诱人的湖水,何人不起湖水情?微波粼粼的水面上,我们荡起双浆,小船飘荡在水面上,笑声在我们身后飞扬!秋天里,我与同学一起漫步,在枫树旁,我观赏着那迷人的枫叶,心中有无数个为什么?火红的枫叶,飘飘洒洒地落在地上,看那枫叶,不正象征着秋天的收获吗?

冬天里,洁白的雪花飘落下来,落在我和弟弟的脸上,冰凉冰凉的,舒服极了!我和弟弟,从五楼跑到底楼,把雪放在桶里,再从一楼跑到五楼。来堆雪人,打雪仗,尽管手冻得通红,可是我们玩得多么欢快……

我永远都不会忘记童年里所发生的一切,童年是我最快乐的时光,我在这种阳光下幸福地成长着!

在什么下成长的作文【四】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题记

那些发生在过去的事情,像褪了色的电影。荒草被时间无情地焚烧而过,只剩下照片里清涩而纯真的女孩。一切俱变,惟一不变的,是陶渊明的千古名句和我如同他一样干净透明的心境。

我一直生活在陶渊明的引领下。

五岁。

有了浅淡的记忆和不完善的意识。爸爸捧着书本教我背唐诗宋词,他念“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也跟着念,也许下意识里存在和陶渊明一样的快乐与悠闲,我很快学会了这首诗,出于小孩子的炫耀心理,我逢人便背。不标准的发音引得众人欢笑和称赞,我就更喜欢这两句诗了。

十岁。

年岁的跨度和知识的引领。再次翻阅小时候的书时充满欣喜,随手一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闯入我的视线,两句诗触碰了内心最温暖潮湿的地方,拉着爸爸讲述诗句含义,爸爸说着说着便忆起老家,心情无比激动,他说:“老家也有这么美的地方,一望无际的稻田,清澈见底的水塘,连绵不绝的山和感动惟美的夕阳,没有勾心斗角和社会烦琐,快乐得很。”以时差为横轴,发展为纵线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我身在其中却不知道身在何处,迷茫晕开一片,只知道那一定很美。

十五岁。

独特的思想和个性的见解。课本上正式出现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老师提问:“你读懂了什么?”我举手,把十岁的记忆连着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老师笑逐颜开,表扬了我,我格外兴奋……

十六岁。现在。

记得十五岁时,我好像是说:“陶渊明远离尘嚣,内心不是空旷的荒芜,是满载的纯净,没有繁杂的思想,只有单纯美好的小幸福。我也要像他一样,做简单真实的自己,抛掉所有污秽的杂念,享受单纯的美好,用真诚而挚意的新对待每一个人。”是的,做单纯、美好、简单、透明的自己,好孩子不说谎话。

我在陶渊明的引领下,渐渐长大。

一千年以后。

一个小女孩跟着她的爸爸在念:“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有一种干净透明的心境正在轮回。

[评点]本文脉络清晰且以时间为序,描述“我”的成长历程,真正体现“我在……引领下”这一主题关键所在。

主体部分以“我”“五岁”、“十岁”、“十五岁”、“十六岁”等四个不同的年龄段,依据陶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阐释了自己的金色童年和风华少年生活。

更值得称道的是,“一千年以后……”到结束的三节文字,看似蛇足,却给文章又拓展了一个层次,让人感受到伟大的文化传承,孕育着我们伟大的民族,生生不息。文章视野更为开阔。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