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文化自信和传承有关的作文素材(文化传承与自信话题作文素材)

与文化自信和传承有关的作文素材(文化传承与自信话题作文素材)

首页话题更新时间:2023-01-20 22:15:51
与文化自信和传承有关的作文素材(文化传承与自信话题作文素材)

与文化自信和传承有关的作文素材【一】

大鱼吃小鱼

儿子正准备(zhǔn bèi)打开沙丁鱼罐(guàn)头,这时母亲决定告诉他一些常识(shí),于是说:“有时候,大鱼会把沙丁鱼一口吞(tūn)掉。”

儿子:“是吗?妈妈,那么大鱼是怎样把罐头打开的呢?”

一颗牙齿

约翰:“你爸爸简直是个吝啬鬼(lìn sè guǐ),你看看,他是一个制鞋匠(xié jing),你还穿那么破(pò)的鞋子。”

汤姆:“那你爸爸呢?他是个有名的牙科医生,而你的弟弟却只有一颗牙齿!”

地球怎么转

小明:“爸爸,地球绕(rào)着太阳转,这是真的吗?”

爸爸:“当然是真的。”

小明:“那么,晚上没有太阳的时候呢?”

来不及

小虎重(zhòng)重地摔(shuāi)了一跤(jiāo),满身是泥地跑回家里。妈妈看见了,惊(jīng)叫起来:“你怎么搞(gǎo)的?刚穿上的新裤(kù)子,就弄(nòng)得这么脏(zāng)?”

小虎:“妈妈,我摔跤的时候来不及把裤子脱(tuō)掉。”

错失良机

报纸上登(dēng)出一份通缉(tōng jí)令,小查理看到了,问:“这是什么?”

父亲:“这是抓坏人的通缉令。”

小查理:“那么,照片上的人是谁?”

父亲:“是要抓的坏人。”

小查理一脸困惑(kùn huò):“为什么不在拍照时就把他抓住呢?”

不懂应该问老师

妈妈:“跟你说过多少次了,不懂应该问老师。”

孩子:“我问过了,老师不肯(kěn)说。”

妈妈:“什么时候?”

孩子:“就在昨天的时候。”

与文化自信和传承有关的作文素材【二】

小鲤鱼和大鲶鱼

在一个美丽的大草塘里,住着一条小鲤鱼和一条大鲶鱼,大鲶鱼依仗着自已身大力大,常常欺负小鲤鱼,但小鲤鱼却从不和它计较。有一天傍晚,小鲤鱼在草塘里找吃的,找了好久,也没有找到一点食物。小鲤鱼叹了口气,想:大概今天要挨饿了。正当小鲤鱼扫兴的想回家时,忽然,前方有一点黑影,在水中荡来荡去。小鲤鱼迅速的游了过去,一看,呀!竟然是自己最爱吃的蚯蚓。小鲤鱼高兴极了,正想享用这美餐,这时一阵风吹来,在水波粼粼之中,有一条黑色的线影一闪而过。小鲤鱼心里一动,想到妈妈告诉它的话:找食物时一定要小心,当心人们下诱饵。正当小鲤鱼犹豫不决的时候,大鲶鱼正巧游了过来,看见了小鲤鱼跟前的蚯蚓,马上冲了过来。小鲤鱼一见大惊,忙用身体挡住了大鲶鱼的去路,说:不行,小心诱饵!大鲶鱼摆了摆它那长长的胡须说:滚开,小东西,你是怕我抢了你的食物吧!说完,用它那大大的尾巴的一扫,将小鲤鱼抛开,然后张开大嘴,一口就将蚯蚓吞进了肚里。结果可想而知,大鲶鱼被渔夫捉走了。

与文化自信和传承有关的作文素材【三】

上下五千年,中国一路风尘仆仆走来,脚下踏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蕴。但在今天,一提及中国传统礼仪,大多数人并没有什么清晰概念,甚至则一位这种传统礼仪人化是过时的东西。因此,中国礼仪文化正在遭受着史无前例的以往与不屑。

然而,中华民族传统礼仪文化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处理人际关系的实践结晶,是人与人之间行为规范的准则。

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为求的正确答案一起去老师家请教。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来到程家时,适逢先生坐在路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老师,就恭恭敬敬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过来良久,程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她遍身披雪。脚下雪已有一尺多后了。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了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礼仪是律己,进人是一种规范,是表现了对他人的尊重。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

东汉黄香仅仅九岁,就懂得尊老爱幼,孝顺父母。在冬天严寒之时,就用自己的身体将父母的被子温暖后,再请父母安寝;在夏日炎热之际,则用扇子给父母扇凉驱蚊,以侍奉父母安寝。黄香温席是在中国传统孝之礼仪,孝顺父母,从小事做起。

近百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一些优秀的伦理道德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如今的人们已经有了较之过去更为雄厚的经济基础来孝敬老人,心已经没了,孝敬父母不是有心无力,而是有力无心。

唐朝贞观年间,西城回纶国是大唐的藩国,一次,回纶国为了表示对大唐的友好,派使者带一批珍宝见唐王,其中最珍贵的是白天鹅。途中,白天鹅不谨飞走,使者只拔下几根鹅毛,却没能抓住白天鹅,使者在担心害怕之余吧鹅毛献给了唐太宗,唐代宗并没有怪罪他,反而觉得他忠诚老实,不辱使命,从此,“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的故事干为流传开来。

中国传统礼仪,应是体现精神价值的生活方式,传录它可以使我们的礼仪化发扬光大。

与文化自信和传承有关的作文素材【四】

朱熹是我国历史上继孔子之后具有世界影响的杰出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并被视为东方文化的象征。朱熹寓居建阳、武夷山之史事,尽人皆知,殊不知朱熹之所以与闽北结下不解之缘,盖源于其父朱松来尉政和,群山迤逦千年不老的闽北古城政和,是朱氏家族入闽的第一站。现在大家都这样说,朱熹孕于政和,经过历史考证是正确的,但是我们说政和是朱子文化的发祥地更为准确,更能说明政和于朱子文化的关系。目前我们政和遗存的了两座对于研究朱子文化来说十分珍贵的历史文物,那就是朱熹祖父朱森墓和朱熹祖母程氏夫人墓,朱森墓在铁山护国寺边,程氏夫人墓在星溪富美村。

朱熹一生70年,大部分时间都在闽北度过,我把朱熹与闽北的关系概括为五句话20个字:朱子孕于政和、生于尤溪、长于建殴、学于武夷、老于建阳。

孕于政和:宣和五年(1123年,在政和任县尉五年届满的朱松调任尤溪县尉,监泉州石井镇税。建炎三年(1129年12月,刚要调建州(今建瓯工作的朱松听到金兵自江西突入福建邵武的消息,放弃所摄之职,携带在尤溪的家眷回到政和,寓居铁山护国寺。此时兵荒马乱,烽烟四起,政和也不安全,建炎四年(1130年8月,朱松仓皇买舟携眷避到自己任职的尤溪,时刻都作着避入深山的准备。 离开政和月余后的.9月15日,朱松的第三子沋郎——未来的理学宗师朱熹降生。

朱熹生于尤溪郑氏草堂,7岁以前随父母在政和尤溪一带生活,朱熹7岁下半年,随父亲从尤溪迁往建州(现建瓯暂居,绍兴十年也就是1140年朱熹11岁时,时任朝廷四品承议郎的父亲朱松,因反对卖国求和,遭秦桧党羽的排挤,被贬,受任出知饶州(今江西波阳。未赴任,朱松忿然辞官南归,举家正式来到建瓯,居住在建瓯城南的环溪精舍,从此在家专心教育子女。到绍兴十三年1143年的春天,正当朱熹勤学苦读之时,年仅四46岁的朱松郁闷成疾去世。

朱松病逝后,朱熹遵从父亲遗命,14岁的朱熹到崇安(今武夷山市五夫里,依附朱松生前挚友刘子羽,子羽视朱熹如已子。在五夫里,南宋宿儒胡宪,刘勉之,刘子翬均授朱熹以学,五年后,年仅十九岁的朱熹即登进士。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朝廷授朱熹为迪功郎,任泉州同安主簿,后历事南宋高宗、孝宗、宁宗、光宗四朝,累官知南康军、知漳州、潭州。朱熹一生宦途坎坷,仕宦七载,立朝仅46天,任祠官达23年,待职、无职或罢职16年,在朝当官时间很短。

朱熹在武夷山呆的时间最长,14岁到武夷山至64岁迁居建阳,除去外地为官的七年,其他时间都在武夷山,前后达五十年。64岁迁居建阳考亭,1200年4月23日(南宋庆元六年三月初九日,朱熹在家里忧愤而死,享年七十一岁。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