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金先生这番话,笔者起初不大以为然,甚至有些愤愤然——世界上没有跟钱有仇的人,谁不爱钱?谁离开钱能活命?如果说老外艺术家不爱钱,那些天价艺术品,那些五花八门的画商、画廊、经纪人、拍卖公司……是谁发明的?如果画家都不要钱不卖画,那些画廊、拍卖公司岂不早就关门了?那些画商、经纪人岂不早就饿死了?再说了,外国即便有不爱钱的画家,也是因为他们不缺钱,别墅住着,汽车开着……中国画家爱钱,是因为我们穷怕了,穷够了。穷则思变,穷则思富,人之常情,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但是,当冷静下来再仔细咂摸金先生的“逆耳之言”时,笔者的愤怒渐渐消退了——人家批评的没错啊!罗列的现象也完全是我们美术界的事实。再细想想,其实金先生还没说全,当代某些中国书画家早已经拥有了票子、房子、车子,但仍然“疯狂地追逐金钱”,甚至不惜“流水作业”“批量生产”,丢人啊!
毋庸讳言,我们的确是穷人乍富,好不容易有了发财的机会,心态失衡可以理解,爱钱也没有错,但是要成为真正的艺术家,成为大师,确实就不应按普通人的标准要求自己,仅仅把攫取金钱、获得物质享受作为“最高理想”和“终极目标”。因为一个艺术家如果没有崇高的理想、高尚的追求,思想境界庸俗,人格低下,其作品必定很难达到陶冶心灵、美化生活、匡正世风、流传后世的高度和水平;而一个国家的艺术界,如果整体沉溺在追逐金钱、满足物欲、铜臭弥漫的状况里,就确实是严重的病态了,如不痛下决心根治,最终必然要遭到国际社会以及子孙后代的鄙夷、嘲笑、批判和唾弃。
一方面,艺术家也是肉身凡胎,不可能完全抵御金钱物质的诱惑;另一方面,纯粹的艺术创作又天然排斥“唯利是图”“金钱挂帅”。那么,艺术家究竟应该如何正确、妥善地处理艺术与金钱的关系呢?
笔者认为,无论在何种背景、何种条件下,要求艺术家人人做到“重义轻利”或“重艺轻利”都是不现实的,但是如果在艺术界遵循“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原则,提倡“重利重义”“重利重艺”,号召艺术家“爱钱不忘爱艺术”“爱钱更要爱艺术”,应该是既符合人性又切实可行的措施。
“重利重义”“重利重艺”,即是对待金钱与艺术二者并重,互不矛盾,互不排斥。具体到书画家个人,可以聪明,但不可以精明;可以经商,但不可以做商人。书画家与购藏者是特殊的买卖关系,出售的作品一定要物有所值,性价比合理,即让顾客花钱买到好东西。在这方面,许多中国古代艺术家做出了正面榜样,清代著名书画家郑板桥就是一个突出的.范例——他痴迷艺术,甚至弃官从艺,作书作画精益求精,水平登峰造极,但他也绝不讳言自己爱钱。在那篇著名的《润格》中,郑板桥不仅开列出真金白银的书画价码,还特别强调“要现钱”。实践证明,顾客掏钱买了郑板桥的书画,无论在当时,还是留传给子孙后代,没有一个人是吃亏上当的。
郑板桥重利,但更重义。在“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时候,郑板桥毅然选择“舍利取义”——他曾郑重宣布自己的画是“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农夫乃为天地间第一等人”。普通劳动阶层的朋友虽然少钱或没钱,但如果真心喜欢他的字画,他不仅绝不再坚持“大幅×两、小幅×两”,还经常无偿赠送。
当代画家吴冠中先生是爱艺术胜过爱金钱的典型——他在物质享受面前表现出超乎寻常的清高和淡泊,尽管作品价值连城,名声如日中天,却甘愿终生布衣蔬食,居旧屋陋室,废寝忘食、呕心沥血地画画、写文章,绝对堪称金兑庭先生所说的“对艺术无比虔诚敬畏”“一心一意在做自己内心里的事情”的“纯粹”艺术家。
但愿我们中国艺术界里少一些“疯狂地丢了魂一样地追逐金钱、房子、名车”的人,多一些郑板桥、吴冠中这样“爱钱更爱艺术”或“爱艺术胜过爱金钱”的艺术家。
我一直想学一门艺术,妈妈见我对书法情有独钟,决定带我去报读书法班。我感到非常的开心。打这天以后,一到双休日,我就到少年宫学习书法。
一开始的时候,我学得津津有味。书法老师教我们使用毛笔,教我们蘸墨,教我们写字的正确姿势,还教导我们学书法一定要认真,不能有一点马虎。老师讲的这些基础知识,我几乎都能背出来了。由于学得认真,我的毛笔字写得很好,不时得到老师的称赞。我心里甜滋滋的,谁说学一门艺术有多难呢?其实也不过如此吗!
可是后来,书法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每天回去都要练习最基本的笔画,一写就是十几张,写完了还得让老师亲自检查。我开始厌倦了这些枯燥无味的练习,让我失去了自由。书法成了我的负担。有一次,我向书法老师抱怨,为什么这么简单的练习都要写那么多遍?
书法老师并没有生气,只是很严肃地对我说:“学书法就需要认真,坚持,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随后,老师又给我讲了王曦之学书法的故事和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还教导我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认真地琢磨了老师讲的一番话,觉得很有道理。和王羲之相比,我真是太惭愧了!于是我又全身心地投入书法的学习中。
暑去寒来,经过不懈的努力,我终于学到了书法的真本领,其他基本功更不在话下。在读法的漫漫长路上,我愿意一直走下去。我深知,不经一番彻骨寒,不得梅花扑鼻香。
我校历时二十多天的第二十届以“纪念华诞六十周年”为主题的校园文化艺术节已圆满结束。
本届艺术节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有器乐、舞蹈、声乐、篮球、羽毛球、乒乓球,书法、手工、绘画等十多个项目,参加学生人数之多,每班有百分之八十的学生参与。它不仅为学生张扬个性、表现自我、展示艺术才华提供了一个平台,更是思想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各项比赛使同学们充分展示了艺术才华和组织能力,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同时也涌现出许许多多的“艺术之星”。
艺术节期间,同学们热情高涨,团结协作,积极参与各项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也展示了我校校园文化特色和学生的个性特长,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推动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真正体现了学生是艺术节的主人。
本届校园文化艺术节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班集体的凝聚力、向心力。就拿我班宋莹同学来说,本届艺术节中,她参加了器乐和红歌会两个项目的比赛。从准备到结束,宋莹同学忙前忙后,不亦乐乎。在学校要和同学配合二重唱,回家还要练钢琴。两项比赛中分别获得了一等奖和二等奖。过后的学习中她也更加积极和主动,就连走路都是抬头挺胸。
我从参加活动的每位表演者脸上飞扬的神采和观众席上的阵阵掌声和喝彩声中,还深刻感受到艺术节作为我们学习生活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让我们更深一层的认识到艺术的魅力。
星期五的艺术节圆圆满满的结束了。我非常地激动。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我参加“小演奏家”的比赛,我打的是爵士鼓。
我现场写好了之后,匆匆忙忙地赶到多功能厅去打鼓。到了那边,原来还只有第8个,老师把我排到了最后,我很紧张,安安静静地坐在位子上,怕表演的时候谱子记错了。紧接着,妈妈急忙着叫我:“炯帆,我们赶快去化妆一下。”我站了起来,跑到了后面去化妆。
“现在请3号陈炯帆同学为我们表演‘疯狂爵士鼓’。”顿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我慢慢的走了上去,鞠了一躬,开始了表演。音乐放了起来,我开始打了,非常的小心翼翼。
在我打那一段没有音乐,是让我自己独奏的那一段,我的余光发现,许多同学都捂上了耳朵,我的左边和右边有很多的照相机,我心想:“真好,那么多人拍照,但我觉得不需要那个话筒,本来就打得挺响了。”后来,那音乐放得很轻很轻,都听不到了,我也不顾音乐,只管自己打下去,在最后的时候,音乐又突然响了起来,我傻了一下,但还是继续打了。
在我演奏完后,我听到了许多人都叫了起来,此时,我享受到了无尽的快乐。
成绩出来了,我是9.49分,好像只有第三名,我们班的几个同学都说:“陈炯帆打得那么好,怎么分数这么低啊!”我听到后,兴高采烈,同学们已经认可我了,我暗暗下决心,明年的艺术节我一定要取得第一名的成绩!
这次艺术节又将成为历史的一页。然而,许多精彩的片段犹然历历在目。艺术已经走进了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走进了我们的每一寸空间。
有人说,艺术是一首歌,悦耳动听,美妙的歌;也有人说,艺术是一幅画,画笔均匀,淡雅着色;还有人说,艺术离我们很遥远,因而我们对它一无所知;而我想说,艺术就在我们身边,所以我们都能感受到它的存在。
艺术就在我们身边。听啊,听!“嘀嗒嘀嗒——”,小闹钟一刻不停的声音,难道是不艺术吗?“嘟嘟嘟嘟——”,小轿车发出的鸣笛声,难道不是艺术吗?还有那些神秘的音乐符号,经过不同的排列所奏出的优美乐曲,难道不是艺术吗?
艺术就在我们身边。看啊,看!这幅《松鹤图》,纸上那只栩栩如生的仙鹤、翠绿的青松,还有那缓缓流淌的小溪、圆圆的礁石,以及金灿灿的太阳,这难道不是艺术吗?九龙壁上那生龙活虎的`雕刻,难道不是艺术吗?那窗户上五颜六色的花剪纸,难道不是艺术吗?还有那皎皎明月光,清清石上泉,不都是艺术吗?
艺术就在我们身边。瞧啊,瞧!那桌上古色古香的茶具,难道不是艺术吗?那柜里陈列着的金银首饰,是那样金光闪闪、光彩照人。即使是一个棱角,一个小装饰也都那么精致,这难道不是艺术吗?那花瓶,上面涂画的每一根线条都那么柔美,每一种颜色都那么纯正,每一个人物都刻画的那样别出心裁,每一种景物都恰到好处,这难道不是艺术吗?
艺术就在我们身边。艺术就像星空,仰仰头就能望见;艺术就像大海,踮踮脚就能看见;艺术就像小花,弯弯腰就能摸见;艺术就像终点线,跑一跑就能瞧见;艺术就像果实,伸伸手就能摘见。艺术无处不在,它,就在我们身边······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