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放鞭炮一直是过年时必不可少的习俗。这不过年了,我们也不例外。
首先打头的是小鞭炮。它由不计其数的鞭炮串起来组成的。一般过年时,最先放的就是它。“嘶——”导火线被点燃了。我们赶紧跑,这东西可厉害了,到处乱溅,要是不快点跑开就很容易被炸到。
“噼噼啪啪”小鞭炮炸起来了,我们赶紧把耳朵捂了起来。这声音响彻云霄,哪怕是个聋子也该听到了。接下来该放“震中雷”了,只见那管子里窜出了火花,“砰”随着一声巨响,天上瞬间出现了一个火球,仿佛是一个金太阳。就在这时,下一个“金太阳”又出现了。“砰砰砰”这声音可谓是惊天地,泣鬼神,怪不得取名叫“震中雷”。
紧接着要放“好运来”了,前面部分和“震中雷”相似,不过这回炸出的可不是“金太阳”了,而是五颜六色的“花”。管子里窜出火花后,“砰”的一声,天空突然变得五光十色,无数碧绿的小点从爆炸处往外扩散,然后又似流星雨那样从空中往下落,在接触地面之前消失得无影无踪。“花”的颜色还不止绿色呢,还有红色、金色。“砰砰砰”原本漆黑的夜空变得绚丽多彩。
最后,该放最美丽的鞭炮——喷泉类鞭炮了。“金凤赐福”、“铁甲007”、“报喜鸟”光是听这名字就让我们无比期待。首先上场的是“金凤赐福”,这是个半圆形的鞭炮,点燃后,最顶端的那个管子里喷出了五彩缤纷的火焰,过了一会儿,左右两端的管子也开始喷射火焰,最后,最底下的管子也加入了喷射的队伍,整个半圆的边缘都在喷射,那场景真是无比壮观,兴奋得我们直拍手叫好。
接下来放的是“铁甲007”,听到这名字,就觉得十分帅气。果真,它没让我们失望。它喷出的火焰近两米高,还时不时“噼噼啪啪”来几声,真可以用火树银花来形容。最后上场也是今年最后的鞭炮是“报喜鸟”,它门三个排成一排,同时点燃,只见火焰和火焰相互交错在一起,织成了一张密集的火网,汇成了一片壮观的火幕。
虽然鞭炮的烟雾已经散去,但我们的耳畔仍然响着“噼噼啪啪”的爆炸声,我们的脑海仍然浮现那五彩缤纷的火花。
今天是大年初七的早上,我和爸爸在小区散步,忽然,我们听到鞭炮声,我才想起昨天妈妈答应今天让爸爸给我买鞭炮,于是,我告诉爸爸,爸爸才半信半疑的给我买了一个点了火,过了八到五秒钟才爆炸的那种。
给了钱,我迫不及待地跑到空广的地方,拿起点火机,往没人的地方丢,过了一会儿,只听“砰砰砰”鞭炮爆炸了,而且很大声,也是连环的三炮,把我吓得东躲西藏。玩多了,我就再也不害怕了,我甚至把鞭炮丢进了水里,鞭炮会也照样爆炸,可到我爸爸放的时候,可就倒霉了!他拿起打火机,往鞭炮上点火,这是,老天好像和我爸爸作对似的,吹来一阵风,风把火吹到我爸爸的手上,把我爸爸的手烧伤了,这下可好了,鞭炮没了,爸爸的手也烧伤了,爸爸气得直跺脚,然后说:“等到没风了,我再点一次,肯定不会再烧到我的手”。等到没风了,我爸爸又点了一次,这一次果然没再烧到手,还把鞭炮点燃了,又听到了“砰砰砰”的鞭炮声。最后,我么把所有的鞭炮都放完了,只剩下两根大鞭炮,留着晚上再放。
初七的早上,我放鞭炮真有意思。
前几天,我们家和姐姐家都有4个人去了山上爷爷奶奶家。到了每天晚上,我们都要做一件事情,它也是过年的习俗——放鞭炮。
每天下午我们都要去买鞭炮准备好,什么“恐龙蛋”“火炬”“小水炮”“三响炮”“一响炮”“飞机”“琉璃彩蝶”……很多鞭炮我都放过,当然,我放过的,我姐姐也放过啦!到了正月里,大人就拿出大的鞭炮来放,还有那种很长的鞭炮。在山上,我和姐姐也有朋友,她们也和我们俩一起放鞭炮,有时她们也有好玩的鞭炮给我们玩,我们有好玩的也给她们玩。每到晚上,我们就是和她们一起玩的呢!当然,我弟也来凑热闹,他不会放,就让我帮他放。
放鞭炮有3种放法。1、是拿在手上,点燃导火线,再飞快得扔到离自己1米远的地方。比如说放小水炮,二响炮,一响炮。在放得时候,一定要捂住耳朵。2、是放在地上放的,点燃导火线走开。比如说喷泉、大烟火,点燃它们要走开,但喷泉不用。喷泉虽然喷得不高,但很漂亮!3、是手上拿的,点燃导火线。比如火炬。先点燃它,它就会喷出很长的火焰,所以叫它火炬嘛!“火炬”喷完就会喷出火光。
放鞭炮真有意思!但在燃放时要当心,放第一种炮时一定要扔得远。不要在公共场所和人多的地方放,不然会伤到人。人家受伤,我们要付钱,那多不划算呀!放第二种大烟火时,人也要走远。放第三种炮时,手上拿得是最安全的,但放的时候不要对着人家,容易烧着别人的衣服。
放鞭炮给我带来了无限乐趣!
“快起床!下雪啦!”
我猛地从甜美的梦中惊醒,迷迷糊糊中瞥见窗外的一片银白。
“瑞雪兆丰年啊……”外婆端着一碗家乡的煮豆饼,热气和香气铺面而来。我狼吞虎咽的一扫而空,赶忙穿戴好。
门外,外公正等着我来点燃这雪天的第一挂鞭炮。
我裹了裹身上的棉袄,接过外公手中夹着炭火的火钳,左手因为害怕而紧紧捂住了耳朵,双腿一蹲,瞬间变得十分滑稽,看着我将手臂伸地离鞭炮远远的,外公直摇头:“你这样哪点得燃啊!你还可以再近点嘛!”语气里充满了不耐烦,他便一手拿出打火机,蹲下准备点燃鞭炮。
失败了。我看着不燃的鞭炮,失望到极致。
外公着急的想上前来帮我。我看着一次训练胆量的机会准备擦肩而过,连忙阻止外公,在放鞭炮的安全距离内,我又离这条“红蛇”更近了。“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右手死死的握住火钳,小心翼翼的将烧得发白的炭火放在鞭炮长长的引线上,一秒,两秒……时间仿佛被冰雪凝固,可鞭炮还是没点燃。
我不信邪,进火盆里挑了一块燃烧得正好、通红通红的炭块,紧紧地卡在火钳上,零下几度的天气里我穿着棉鞋的双脚已经冻得僵硬,腿也蹲地发麻,双手竟然也开始不听使唤。鞭炮极其“配合”地没有一点要炸开的迹象。
我倔强的不许外公靠近一步,生怕他把鞭炮点燃。我正挫败地准备退到一旁。外公又在催促了:“你到底点不点啊!胆小鬼!”
外公看着我,直跺脚“算了算了让我来!”我又将火钳放置引线上。思绪又有了几秒的停顿,我盯着引线,心里发麻,但手却没有移开。
“嘶嘶”声响起,白烟冒出,我一下子紧张的不知道该如何是好,直到鞭炮已经炸开我才猛地把火钳抛在了一边。
鞭炮声噼里啪啦的直撞耳膜,我用双手死死捂住耳朵。硝烟弥漫,我看着外公笑逐颜开。我如释重负地叹了一口气,呼出的气立刻变成白雾,身子也不再僵硬了,我知道,点燃的不只是鞭炮还有我的信心。
雪又开始下了,纷纷扬扬,飘飘洒洒。我伸手接住雪花,却并不感到寒冷,我知道,这鞭炮已经如同我对新的一年的勇气一般炸开!
首先得说明一下,在我的家乡,鞭和炮是有区别的。人们通常所说的鞭炮在我们那里叫做“鞭”,而炮呢,则叫做“雷炮”。什么情况下放鞭,什么情况下放炮,也有说道。
先说放鞭。需要放鞭的事很多,但说起来也不过就两件事:喜事和丧事。
喜事很多:结婚生子,起屋上梁,以及逢年过节等等,都是值得放鞭庆祝的喜事。以人生的第一喜事结婚为例。婚庆上放鞭是很重要的事。在我们那里,有时甚至把结婚直接就叫做放鞭。说谁和谁放了鞭,就是说谁和谁结了婚。男人们口头上有句很损的话:我和***放鞭。是说他要和人家的妈结婚。骂出这样的话来,一般双方就要动拳头了。
结婚放鞭名堂也多。男方迎亲的来到女方,女方家要放一架迎客鞭,姑娘起身走,要放一架送女鞭。在从娘家去婆家的路上,遇路拐弯分岔要放鞭,叫做记路鞭;逢水过桥要放平安鞭;遇到不吉利的事,如送葬的,也要放鞭冲晦气。新娘到了婆家门口,婆家要放落轿鞭。这架鞭一放,新娘就是婆家的人了;拜过天地入洞房,要放一架落心鞭,在农村娶个媳妇不容易,一家人都要操碎心,媳妇总算进了门,一家人也就落心了。
至于丧事,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年轻人去世,或者小孩夭折,这是真正的丧事。这种丧事多半是不放鞭的,即使放鞭也放的很少,鞭也很短促,一如逝者的人生。
另一种丧事是老人去世。通常被叫做白喜事。我们那里有个更通俗形象的说法:顺条路。似乎老人去世是顺便去什么地方走走,有顺其自然,必由之路的意思,而言下之意则是说无需悲伤。因此,老人的丧事是当喜事办的。既是喜事,鞭也就放得很多。老人落气要烧纸放鞭;停丧期间每来一拨客人吊唁,主人都要放一架鞭;给死者盖棺时要放鞭;起棺(抬棺的人把棺材抬起来时)时要放鞭;送葬路上遇岔路和过桥要放鞭;把棺材下到坑里时要放鞭,封土后,插上花圈,亲友跪拜,再放一架鞭,是安魂,也是诀别。
放鞭的规矩多,有点不好把握。因此,一般人家操办红白喜事时,会请一个专门管放鞭的人。此人对于放鞭的一些道道了如指掌,算得上这方面的“专业人士”。放鞭人胳臂上挂着一个椭圆形的浅口提篮,提篮里装着大大小小的鞭,在不同的时候和不同的地方,他会取出不同大小的鞭燃放。放鞭还是个技术活,技术好的放鞭人胆大心细,他们可以将鞭点燃后,一直拿在手上放,放到只剩下一点点长了,才朝上一扔,剩下的一些鞭在空中就炸了。也有胆子比较小的放鞭人,怕鞭伤到自己,点燃后,便马上扔出去。
记得小时候,我和一帮孩子常常跟着婚丧喜事的队伍跑,为的是捡哑巴鞭,(哑巴鞭并非真的哑巴,而是在燃放的过程中,引线没有被引燃而没有爆炸,我们捡着后还是可以燃放的`。)有时候鞭太脆,炸得干干净净,我们捡不着哑巴鞭,就只好“抢鞭”。一些胆小的放鞭人,往往给了我们这帮孩子“抢鞭”的机会。他把鞭点燃后往地上一扔,我们会一拥而上,用脚猛踩正在燃放的鞭。这么一踩,把鞭踩熄了火,我们就可以得到大把大把的哑巴鞭。放鞭人是十分讨厌我们这帮小孩子的,他们总是一边放鞭,一边驱赶我们。
放鞭人驱赶我们,主要是为了让鞭顺顺当当地燃放干净。我们那里有个迷信的说法:鞭燃放得断断续续,或者中途熄火,是不吉利的,预示着主人家往后不顺利。因此,放鞭人要极力阻止我们“抢鞭”,以保证鞭能够顺利燃放干净。
再说说炮。我们那里,雷炮放得很少,我记忆中好像只在白喜事和过大年的时候才放雷炮。白喜事是在坟堆好后,送葬的人要离开时才放几个雷炮,叫做冲天炮,说是老人要归天了,提醒各路神仙让个道。过大年放雷炮,是在大年初一的早晨出行的时候,叫做迎春炮。好似要把寒冷的冬天赶走,把沉睡的春姑娘惊醒。而且雷炮也不是家家都放的,放雷炮的人家,家境和心境都相对较好。
的确,从放鞭炮这件事上,是能够看出人们日子过得好坏的。拿过大年来说,那些缺衣少食,气运不顺的人家,一般是不怎么放鞭的,更谈不上放炮了。倒不是穷得连一架鞭几个炮都买不起,是没有那份心情。
在我的印象中,八十年代中期,有那么两年,大年初一的早晨,乡村鞭炮放得最为热烈。那两年,土地刚刚承包到农户,国家的政策鼓励发家致富,税费也相对较轻。农民获得了相对的自由,农村的生产力得到了解放,农民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加上老天爷风调雨顺,因此,那两年,家家户户都获得了大丰收。更为重要的是,农民有了自己支配劳动成果的权利,他们收获的粮食,除了上交一些公粮,多余的,想吃就吃,想卖就卖;他们喂养的生猪,也不一定非要卖给供销社,自己可以***了吃肉或者卖肉。他们屋里有了不少陈粮,手头也有了几个活钱,日子过得有甜头又有盼头。那两年的除夕夜,农村的鞭炮都是整整放了一夜啊!
到现在,我还在怀念那两年的鞭炮声。
过年了,放鞭炮可是少不了的事情啊!你们大家一定在家会听见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在外面时有时特别响。我也老是听见噼里啪啦的鞭炮声,让人心里痒痒的,我也想放鞭炮了所以我今天特意让我爸爸教我怎么放。
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有关放鞭炮由来的事。古时候,有一个叫做“年”的凶猛怪物,每到春节前一天,便窜村串户,***人吃肉。有一年春节有两个牧童一起在比赛年鞭子。年忽然听见了噼里啪啦的鞭子的声音,“年立刻跑走了。人们终于知道”年“怕的东西是红色和鞭子噼里啪啦的声音。后来,人们把鞭炮响声换成了爆竹,后天发展成了鞭炮,红色换成了今日的灯笼。
我们吃完中午饭后,我拿出装在我大衣兜里的炮让爸爸教给我怎么放鞭炮。爸爸犹豫地说:”好的。“爸爸终于答应了,我把爸爸拉出了家门口。爸爸说:”你拿什么东西点火呢?“我犹豫了一小会儿便对爸爸说:”就拿这些木棍吧,行吗?“爸爸说:”那哪成啊!“算了等晚上再玩,先回去吧。
到了晚上我们便跑出来,放小炮了。我拿这小炮和香飞跑到楼下。我左手拿炮右手拿香,只要我用香头碰一下引线,看见小炮看见小炮前面引线有一小点火花你就立刻往外扔,过一小会听见”啪“一声,很好玩的噢!我还发明了一种玩法:埋地雷,更有趣了!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