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与家人一起在餐桌前吃饭的情景,我已经经历过无数次了。比起美食,这幅情景中更美好的亲人之间的嘘寒问暖,闲话家常,但近年来,我发现同样是在餐桌前,谈话却越来越少了。
就拿今年的团年饭来说吧。一开始,我们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开始互相寒暄。爸爸关切地问爷爷奶奶:“爸,妈,您们最近身体好吗?”“挺好的,不用担心。”然后爷爷奶奶就询问爸爸工作上的情况、我的学习等等。接着外公又嘱咐我说初三学习固然很紧要,但也一定要注意休息。总之,无非叙些家长里短不久,外婆和妈妈陆陆续续端来几道美味的菜,大家就又连连称赞。本来,我以为难得过节能这样一家人齐聚一堂,应该彼此有很多话想说,但谁知菜一上齐,大家就渐渐沉默了。有的开始只顾着看电视上的春晚,有的开始一心看手机新闻,最过分的是,连“吃”这一基本环节都被影响了,姑妈说:“各位稍等,请先别起筷,待我拍个照片发朋友圈。”她非但要将整桌子的菜摆成好看的形状,拍个“全家福”。还要给每一道菜都拍个特写。别人还可,两个年幼的表弟表妹可饿得等不及了,表妹撅起小嘴,抗议道:“这样光拍照,不吃,有什么意思呢?”惹得大家都乐了。
终于大家起筷,餐桌周围陷入了与春节的热闹气氛好不相衬的沉默之中。除了电视的声音,和手机的按键声,没有什么声音,偶尔有人在手机上看到有意思的新闻,说出来分享一下,也不过大家略议论几句就又安静下来了。别人没话说,表弟表妹可是非常想和大家聊天。他们不停的呼唤,餐桌旁的每一个人都喊了个遍,可是没有得到丝毫关注。最后,表弟无奈地说:“他们怎么都不理我们呢?不如我们两个一块儿玩算了。”于是两个小朋友就闷闷不乐地离开餐桌,一起到客厅玩玩具去了。
饭后,姑妈让我们上微信给她发的照片点赞。于是爸爸就找到她发的照片,给她点了赞。我看到照片旁还配了文字:“团年饭,一家人欢聚一堂,真是其乐融融!”可是,今晚大家都只顾着做自己的事情,餐桌旁缺少了应有的欢声笑语,只有尴尬的沉默,这样也能叫其乐融融吗?
餐桌前的谈话,不仅仅只是亲人之间的闲谈,更是寄托着亲人之间的爱与关怀。现在,交通条件比从前发得多,团圆已经并非难事。可是人们普遍变得更加浮躁,整天忙于做自己的事情,不懂得珍惜与家人团聚的时光,所以即使是在本该身心放松,与家人谈笑的聚餐时光,都只顾着看电视、玩手机等等,餐桌前的谈话就越来越少了。团圆的意味渐渐失去了。
一家人在餐桌前一齐吃饭,这是一幅美好的画面,而其中最美好的,便是餐桌前的谈话。我衷心希望有一天,餐桌前又总能听见温馨的谈话声。
我的家在距离大连最近的一座“城市”——万科魅力之城。每天来往于“双城”之间,即使晚餐时刻也显得匆匆忙忙,生活有一种时光荏苒,岁月如梭的感觉。唯有周末才略显悠闲。
周末,经过万水千山的跋涉,终于回到了家。爸爸妈妈准备了一桌比较丰盛的菜肴,来慰劳我们一周的候鸟般的生活。餐桌上有“红烧鸡腿”“圆葱炒蛋”“红油金针磨”等等,我们家晚餐几乎是无声的,不像其他人家高谈阔论政治、经济、文化等等。偶尔几句便是父母说“把这个给小放吃”“把那个给小放吃”。清风朗月,宁谧风清,清风宛如纤手拂过碧绿的湖面,荡开圈圈细细涟漪,望着爸爸岁月的沟壑脑海中浮现斑斑往事。记得小学五年级的事候,突然间重感冒发烧40度,浑身无力,身子软的像一条虫。爸爸用他肥胖的身体吃力的背着我,那是爸爸还是个胖子,吃力的将我从家里背到小区门口打车。我们家的小区很狭长有300来米才到门口,趴在父亲的背上暖暖的,突然想起朱自清的《背影》,不仅感叹道原来爸爸都是这样的。这件事我记忆犹新,望着消瘦的爸爸默默地吃饭不时地给我夹菜,我似乎理解了父亲的含义。妈妈吃饭时偶尔会说:“祁放少吃一点,你都胖了,他爸你想给他吃成小猪啊!”妈妈是一个伟大的女人,不高的个子显得娇小,却扛着生活的艰辛,爸爸因病休息了一段时间,她一个没有我的身材高的女人默默地扛着一切。照顾我,关心爸爸,她对我总是比较宽松,每当爸爸因学习责备我的时候,她总是来圆场。这次期中我考的稀烂稀烂的,爸爸很是责备我。妈妈不时给我解围“她爸不要在说了,孩子已经知道了。”“你当他心里不难受啊!你总是责备他。”日月的辛劳在妈妈的脸上刻下了道道深纹,眼角鱼尾纹在眉目中游弋。我望着周末“丰盛”的晚餐我似乎有些哽咽,不禁在心中吟诵着那首献给父母的诗句。
如果我是狂风中的一叶孤舟,那么父母的爱便是港湾里的灯塔。
如果我是黑暗中的花朵,那么父母的爱便是一抹刺穿黑暗的月光。
如果我是迷路的孩童,那么父母的爱便是一枚指南针。
餐桌前的一家人几乎无言的进食着,我环视父母的脸,此时无声胜有声,此时无言胜有言,大爱无声。
今天,我从何老师的课上了解到英国父母从餐桌上开始教育孩子的故事,给我很大的启发。
我细细阅读,发现了英国父母非常注意鼓励孩子自己用餐。这倒没什么,可是英国的孩子居然从一周岁就开始自己尝试进餐了。要知道,我小时候,要吃一顿饭,可是“千呼万唤始出来”,老爸老妈千哄万哄的,我才可能吃上那么一两口,直到上小学,偶尔还是父母亲喂我呢。我还知道英国的父母在孩子五岁左右就让孩子帮忙在厨房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杂事,他们认为,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家长的负担,而且也能锻炼孩子自己劳动的能力。再回头看看我自己,到了七岁,都还没有帮父母在厨房中做过什么事儿,有时候一时兴起,想起来了,去厨房里晃悠几圈。原本想摆放餐具吧,爸妈又怕我摔了,到了吃饭时,又是一个三请四请请不动,老爸老妈叫了好几遍,应了好几声,才心不甘情不愿地走出来。自然,餐前工作是一项都未做。吃完饭,“拍拍屁股”走人喽!
我真是越看越惊讶,人家孩子那么小就可以帮父母做一些事儿,可我呢,这么大了还没帮父母做过什么事。而且,英国的孩子,从小就学习用餐的礼仪,比如,有客人到家中吃饭,英国的孩子就让客人先用餐,而后才是自己,而我呢,平时,有客人到家里吃饭,我不管“三七二十一”,上来就一顿狼吞虎咽。平时都没这么能吃,客人一来好像要跟客人一比高低似的。想起来,真是有些愧疚啊
原来,何老师也是让我们接受一些教育啊。我如梦初醒,忽然意识到,我一定要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儿,无论是餐桌上的`,还是生活中的。我总不能被比我还小的孩子该比下去吧!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