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非五岳之尊,但,不减山之雄伟。孤山寨脚下,峰岩重叠,层峦耸翠,上出重霄,下临无地,让人不禁高叹“呜呼,高哉!”沿着丛林古道,顺着陡峭石阶,我们踏上了登山之路。应接不暇的满眼新绿,怪石横生,荆棘牵漫。初春的味道在微微的风中散发着淡淡的香,夹杂着我们昂扬的青春气息,一路欢笑,一路高歌,些许醉意悄然漫上心头。
半山腰上,牵手瀑布。缓缓水流,恰似害羞的姑娘,潺潺水声,诉说着柔情衷肠。虽无诗仙笔下庐山瀑布的磅礴,但这千丝万缕的缠绵,让人心头的醉意,难消散,但更浓。
再向上,人流渐稀,但台阶依旧,连绵不绝,层出不穷。最初的兴致,被这蜿蜒曲折的羊肠之路蹂躏的所剩无几。如若自己,必已放弃,索性下山。但同伴间似乎有种向上的魔力,彼此激励,相互搀扶,我们累并快乐着。登上顶峰的意念占据了观赏风景的心情,醉意渐淡,而友谊愈烈。
到了!我们终于到了!我们终于到顶峰了!极目远眺,群山环抱,恰若称兄道弟的我们,彼此依靠。呐喊,向着蓝天,向着白云,向着远方呐喊,将堆积在心中的郁闷、烦躁、无奈通通喊出来,将沉睡在心中的愉快、幸福、希望通通喊起来。交错的古木,纵横的小路,穿梭的人流,尽在眼底,全在脚下。醉了!醉了!被这翠绿欲流的景色,被这和谐融洽的友情灌醉了。
回望来时的曲折小路,如同回首自己已逝的曾经,那些一深一浅的脚印已被风吹散,不留痕迹,留下的只有回忆。一路上,我沿着自己的目标攀登,有时候,会忘了踮起脚尖,张望四周的风景。奔波的路线就是我生命的轨迹,或曲或直,但都满载了我人生珍贵的记忆。有人悄无声息的闯入我的视线,也有人在不经意时漠然离开。或欢聚、或悲离,不能苛求,亦不能挽留。在顶峰,双目微闭,双臂相张,任我的`心在这山间驰骋,领悟人生,感叹时光。
早就知道“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这句话,而今,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开始经历。恰若爬山,终有路人相遇,有的擦肩而过,有的相视一笑,有的只言片语,有的相伴一段,但终究都会在某个岔路口说句“再见”。人生的路上,我也面对别离,而现在的我还没学会一笑而过,我有无奈,有惆怅,当然也有祝福。曾经的经历就是我们此时的回忆,虽然未来我们或许不再相遇,但你们来过的痕迹注定不会褪去。我们是因缘相聚,又是因梦分离,笑过、哭过、闹过、累过.......肯定不曾后悔过。
未来,我不知道自己还会遇到谁,更不知道会在哪个时刻哪个地点与谁分离,珍惜是我唯一能做的努力。珍惜那些闯进我生命中的每一个人,哪怕是匆匆的一瞥,都是弥足珍贵。
在顶峰,望着我的同伴,我的嘴角微微翘起。感谢你们还在,庆幸不是自己,我承认这座山,自己还没有勇气独自征服,是你们让我看到了这样的风景,经历了这样的人生。我们是在最美的时候相遇,相信我们也会创造出最美的回忆。
在孤山寨的顶端,年少的我们,曾经约定一起走20xx……
对于一个学校而言,要看她的“精神”和“文化”体现在哪里,主要是看这个学校的每一位成员身上所体现的一种共同的东西,包括价值观念、工作方式、生活模式、思维方式、性格特点等。一个学校与一个企业的不同之处在于,学校的生产对象是人,是一个个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主体,而企业的生产对象是物。所以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它的“文化”的载体就是员工,而对于一个学校而言,它的.“文化”和“精神”的载体则既包括每一位教职员工,也包括所有的学生。当然这种“精神”应该集中体现在教职员工身上,然后辐射到广大学生身上。
“精神”的产生,有一种是长期的历史文化积淀而成,是为传统精神,另一种是由于现实需要自上而下长期灌输和强调某种理念或着受外界环境影响产生的结果,是为现实精神。对于一个学校的“精神”而言,一要看传统的,二要看现实的。最理想的状态,是将传统和现实的完美融合。
东山学校的传统精神到底是什么呢?从信奉的原则来看,“公诚勤俭”是一直以来的校训,经过长期的推崇和实践,已经成为学校的灵魂。具体体现在教师的教育和教学的要求上,那就是“公毕方将私治,师严然后道尊”当中的“公”和“严”字。从教育的实践来看,东山学堂开湖南新式教育之先河,体现了一种“经世致用”和“与时俱进”的精神,这种精神在根本上决定了毛爷爷等一代伟人的出现。可以说,正是这些精神才成就了东山学校过去的辉煌。
那么东山学校的现实精神又是什么呢?
目前,由于现阶段特殊的社会背景,决定了东山学校的实际工作落入了应试教育的窠臼当中,而我们学校在承担高考的社会压力上,似乎更大。所以学校和教师们的工作价值理念以及工作方式都集中体现了这种应试教育的要求。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每一个老师和和学生都在为而“勤奋”,都在为成绩而努力。也决定了我们的老师对学生格外的“严”。但我们的老师习惯于埋首于教科书当中,而不能超越教材更多的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社会,培养现代社会人才所须的各种能力。这导致的最大的影响是将东山传统精神当中一个最宝贵的东西——“经世致用”和“与时俱进”抛之于脑后。
另外,由于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变化,具体而言是市场经济的刺激和诱导作用,一种“私”的观念正在侵蚀着我们每一位教师和学生的灵魂。教师集体的观念越来越淡化,利益的思想表现越来越明显,懒惰和挥霍的思想习惯开始进入校园。学生沉不下心来读书的的倾向表现也越来越突出。这是目前学校不可否认的一种的精神状况。这种趋势如果任其蔓延而不加以制止的结果就是让“公诚勤俭”的校训只剩下一块牌匾,让优秀的传统精神永远成为过去。
如果一定要找到“东山精神”的话,我想关键是要重塑传统精神,让“经世致用”和“与时俱进”的精神真正付诸实践,坚持走在时代前面。让“公诚勤俭”的传统精神以新时代的面貌出现。同时要摈弃当前的一些恶性“精神”的蔓延。
那则新闻说的是《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几个镜头抄袭BBC广播电台,然后央视澄清道BBC已经授权。看罢新闻,我又看了看下面的评论,只见一片讨伐之声震耳欲聋。相当部分的人在说天朝不就是会山寨么,山寨了之后还找借口振振有词云云。当然他们说的远不止我这么客气,这幅咄咄逼人,自轻自贱的德行图真让我真看不下去。想起了鲁迅的那句问话:“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要说有,我不敢相信。要说没有,怎么这么多人这幅德行。
今天我们很多人指责我们今天的企业没有创新,抄袭或是模仿他国的产品或其他……“山寨”一词也便从而层出不穷。至于“山寨”一词典出何处我并不深知,对于类似的含义我更喜欢用另一个词汇“拿来主义”。说起这个词那可是大名鼎鼎,鲁迅就写过同名文章。我们今天很多人都在批判我们去山寨日韩、欧美等等。实际上他们又何尝不曾“山寨”过。仅举一例——日本。日本两次崛起都伴随着拿来主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何以重新兴盛?除了美国支持外,拿来主义占了很大的层面。在20世纪50年代日本每年引进外来技术233项目,到了六十年代达到了每年1090项,七十年代每年2091项……“拿来主义,和体西用”成了那个时代日本的.标签。日本大量引进外国的东西,在日语中随处可见的大量的外来词汇的直音,就是快速引进后的成果。拿来主义就是拿来外国的东西,引进后自己改造被超越原作。到了80年代末的日本已经超越了世界很多国家,甚至买下了美国引以为傲的洛克菲勒大厦。拿来主义的功效可见一斑。
但令我不解的是我们很少有人去嘲笑日本的拿来主义,而是佩服他们的崛起。今天我们使用拿来主义了,我们却对自己冷嘲热讽,唯恐落后。还没等我们推陈出新呢,就已经被自己同胞的唾沫淹死了。对于这种麻木的国民心态,真让人担忧。韩国是一个民族自尊心大的有点变态的国度,但是它们有一点值得我们学习,那就是他们的国民性。在90年代末的金融风暴中,韩国一万多家企业***,政府被迫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有条件的援助贷款。韩国人视这一天为国耻日,与日军屠戮韩国等同。他们还每家每户都捐款给政府……而再看看我们今天的一些人们,除了谩骂和鼓噪还会什么?这幅不会雪中送炭,只会火上浇油的图景中的人们又是什么样的嘴脸?此刻用以一个感叹的词汇,曰:“德行!”
德,是内在的修养;行,是外在的行动。一内一外构成了中华民族一直以来的精神。而当轻蔑地吐出这两个字时,便是对对方最轻蔑的描述。在央视得到授权后播出电视节目,人们侮辱之。若是没有经过授权的拿来主义呢?成吉思汗的铁蹄为欧洲送去了马镫,于是欧洲有了骑士阶级。阿拉伯的航船为欧洲送去了纸张、印刷术、黑火药。于是骑士阶级被摧毁了,文艺复兴了。我们天天歌颂他们了。可是,文艺复兴的后果是什么?是亚非拉美的人民被奴役、被屠***、被掠夺、被殖民了几百年。不得不说,我们的技术输出给自己造了孽。这里我要说的是这些没有人德行的野兽们学习我们的技术时候得到我们授权了么?造纸谁授权的?火药谁授权的?印刷谁授权的?指南针又是谁授权的?……不要说那时候没有产权体制。为什么要遵守保守主义的产权体制?就为了让一个几块钱可以复制的东西卖个几千美元,让人们买不起、让某人成为伪善的世界首富么?而且更为深远的是,产权体制是在西方有能力输出造福人类的技术时候,他们设定的。而我们在技术输出的时候,我们为的是全人类,毫不吝惜的输出。
不可否认,近代以后我们的技术落后了。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拿来主义》)这里的拿来,当然并不是照搬,而是一切有益的,优秀的都可以加以辨别后的拿来主义。
遗憾的是,以今天人的德行看来,我们拿来外国的圣诞节、基督教、一神论、伪善的文明躯壳……是好的,是必须的,是必要的。可我们拿来真正有益于我们的技术,却是山寨的。要知道我们是5000年的文明的国度。在孔夫子讲内仁外礼的时候,在欧洲某棵树上,两个猴子早上在聊天。一个说古德毛宁,另一个回了一句古德猫宁。或讽之,今天我们不文明云云。我想说的是,永远记住是哪些手拄着文明棍的人让我们受了苦,也要记得我们要拿来他们什么。我们要拿来的不是他们的外在的“德行”,更不是他们内在的德行。
可是,我却不这么认为,也不这么想,我认为它是这个世界上最具有‘坚毅’‘坚韧’和‘恒心’的生物。所谓‘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缕。你见过蜗牛吗?你知道他是怎么行走的吗?
蜗牛驮着重重的壳,一步一挪的在地上爬行,没前进一步,后面就会留下白白森森的汗水。头上的触须都要触到地面上了,可它还是毫不放弃的努力向前,就像列宾画的那幅‘伏尔加纤夫’的图画,给人非常深重的感慨。它既是已经累得已经喘不过气来了,它还是坚持不懈,既是脚下已被路上沙石磨破了细嫩的皮肤,也毫不在意,仍然努力向前,想着心中的圣地继续前进。就像是郑板桥笔下的竹,有着傲然不倒,坚定不移的作风。
蜗牛是个神奇的`生物,它在懂它的人眼里是伟大的,同时又是渺小的。它的速度出奇的慢,不然怎么会有有人在说一个人的速度缓慢时会用到‘你能不能快点,跟蜗牛似的’这样的话。但是它的精神却是值得很多人效仿的。现在社会就是少了象蜗牛这样为了达成目标坚持不懈的人,即使努力并不能活的成功,但是没有努力又怎么会有机会呢?愚公移山的不屈不饶成就了他的传说,谈迁着书的坚定决心预见了他的成功,程门立雪的坚毅决定了他是个话题,贝多芬的音乐之路的漫长和坚持也注定了他将是个了不起的人。他们的成功无不在传达着一个信息,那就是只有努力坚持的人才能有自己的故事,半途而废没有恒心的人迎接他的只会是失败。
蜗牛的‘蜗’子和女娲的‘娲’子是何其的相似,真拿到仅仅只是一个巧合吗?有了这样的认知,难道你还能说蜗牛是和苍蝇一样的生物吗?蜗牛同时具有的品质恰恰是人们都知道,但是却都不坚持不下来的特征。它们为了食物一路蜿蜒而行,留下它们生命的象征,白色的粘液成为它们存在,爬行的痕迹。寻找食物的过程,往往能要了它们的命,花去他们所有的时间,然而即使如此,他们也没有等待在一个地方不挪动,他们总是行走着,寻找着,哪怕遇见风吹雨打,它们也总是坚持着。
自然界中还有很多具有自己特色的生物,有着他们独特的品质,但是脆弱如蜗牛,这样的坚持深深的打动了我,虽然我心理也不是很喜欢它,但是我却是从它身上学到了很珍贵的东西,是在以后的生命过程中都会伴随着我一生的东西。
曾经我见过这样一直蜗牛,它爬行的很慢很慢,和别的蜗牛的距离越来越远,它后面的白色痕迹也越来越浓重,我不明白这是为什么,但是我感觉到它好像已经很累了,很累了,可是它还是没有放弃,继续向前走着。我看了觉得有点受到震撼,于是用手轻轻的托起它,送到同伴的面前,可是它显然不领情,还是在我的手心慢慢的爬行着,留下深深的白色痕迹,一直一直……知道它死在了我的手上……在也没有动弹。
后来在书上看到蜗牛的介绍,我才知道蜗牛在临死前,后面的白色就会比别的蜗牛的更加白。死是一种被用来当做惩罚的形式,但是那次我却觉得那是一种升华,一种精神和品质无限崇高的升华。
蜗牛的速度孰慢则快,只有明白它的人,才能深深的个中含义。
那一天,我和同学们背着换洗衣服,带着生活用品,提着各种小吃,兴高彩烈地乘车来到了五云山寨。面对这青山环抱的古式山寨,我们都睁大了眼睛四处观赏着这难见的山乡风光。可不久,便被那两个从部队来的教官楞住了。别看他俩长得慈眉善目,可是对待我们这群小鬼却各有各的章法,各有各的励害!
就说第一个晚上吧,我们因兴奋过度,当晚一夜都没睡好觉。第二天早晨个个头晕得不行,拿起饭盒摇摇晃晃地来到操场上排对。这时,两个教官昂首阔步地向我们走来冷笑着说:“你们昨晚玩得很爽吧!”同学们听了都觉得纳闷:他是怎么知道的?教官看了看我们,然后走到室长面前,只听“拍”的一声,每个室长都挨了一下,然后他俩头也不回的转身走了。我们在那儿足足站了半个小时才放我们去吃饭!
虽然如此,但开心的事也不少:推豆浆、编织、机器人、服装设计……可好玩了。但令我最难忘的还是推豆浆。只见那磨盘如“泰山”那么重,推的任务就只有我和另一个大男子汉来担任了。推了很久,热汗淋漓、腰酸手痛,雪白的.豆浆终于从磨盘里流了出来。在老师的指导下,过滤、烧煮,不久热腾腾的、雪白的豆浆终于盛在了我们的饭盒里,虽然没有放糖,但大家喝着却觉得格外香甜,因为那是我们自己做出来的呀!
我们最不希望的一天还是来了。在告别会上,教官说出了他们的心里话。这时我们才明白了教官的严励才是对我们最大的爱。因为,现在的我们不吃点苦,将来是不能有所作为的!
汽车开动了,透过车窗看着渐渐远去的教官的身影,同学们都默默地流下了晶莹的泪珠。再见了,敬爱的教官!再见了,美丽的五云山寨!再见了,这梦幻般的世界!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