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 排球运动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年
[2] 黄汉升 球类运动-排球(第三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7月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 张春兴.现代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5] 曲宗湖,杨文轩 学校体育教学探索[M] 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然后,我就痴迷上了篮球比赛。那时候因为姚明大家都喜欢火箭队,我也喜欢火箭队,不过我最爱T-MAC。即使与科比相比,他不够柔美;与詹姆斯相比,他不够霸气;与艾弗森相比,他不够灵动。他的职业生涯是不匹配他的天赋的,连续的带队止步于季后赛首轮,我都自做多情的觉得不好意思了。在前年的总决赛第六场,当雷阿伦射进那个三分球后,我竟控制不住夺眶而出的眼泪,因为他或许永远都不可能染指总冠军了。他确实不够勤奋,不够争气,只是,只有他是那个独一无二的T-MAC。
小学只是看球。那时的小学是平房,残缺的水泥操场上只有一个孤零零的固定篮架。它的篮板是木制的,上面的油漆掉了好几块,篮筐生着锈且摇摇欲坠。没有人会有往那个篮筐里扔篮球的***,扔石子的倒是不少。不管怎样,校区重建时,那个篮架总算被拆掉了。记得有一次,我走路时盯着一个大一届的女同学看,还一头撞在了水泥篮架上,成功的搏到了那名女生的注意力。
童年的时光总是拿来飞的。我就屁颠儿屁颠儿的走进初中校园了——一个离小学两百米的地方。屁颠儿的我以为这下终于可以在篮球场上打球了。神秘的初中啊,有一个完整的篮球场,按辈分使用。初三的那班人打球,初二的那班人,初一的我们只有一边看的份。于是,我就发动村里的小伙伴们筹钱买了一个迷你篮板,把它钉在房子外面的支柱上,做了一个小小的篮架。当时在村子里,我的篮球水平最高。比我高的技术没我好,比我矮的自然打不过我,我们一共有四个人。我那时候的运球技术确实还不错,体育课的时候,我可以一直胯下运球从球场一边运到另一边,而且我的转身也很帅。在当时,打球帅是一个吸引女生注意的`大招。我也就偶尔一个人在一边默默的秀运球,总感觉有一大班女生盯着我看,我不好意思起来,就一直低着头运球。事实证明:当时我很可能只是感觉而已。
我的第一个篮球是我的母亲买给我的,是一个兰华的橡胶球,很硬,害我吃了不少“萝卜”。打了一段时间后,球的表面变得软了一些,这个阶段的球是手感最好的,再打一段时间,球的表面就会变光,变滑,球也容易起包。初中三年,我一共买了六个球,清一色橡胶球,五个兰华,一个别的牌子的。那时候,打牛皮篮球是一件很拉风的事,同村的一个小伙伴就买了一个斯伯丁真皮篮球(他爸爸是村长)。那个球或许是我目前为止打过的最好的球了,因为那个球真的非常舒服,我发誓,我后来从来没有打过那么好的球了。
初中有一个班主任是全校的体育老师,确实很不可思议,不过这个体育老师真的成了我们的班主任。全班的男生都很高兴,因为觉得这样一周的体育课就会变多了,全班的女生也很高兴,因为这样就可以看×××打篮球了,当然不是,我也不知道女生体育课都干嘛。那个时候,我们打球真的很疯狂。我们往往下课十分钟就到操场打球,吃完早饭打一会儿,吃完午饭打一会儿,吃完晚饭打多一会儿。吃完饭就打球,我因此落下了胃病。教室里常常弥漫着一股汗臭味,男生上课基本都是气喘吁吁的。这个体育老师看我们打球打的这么热火朝天,竟然常常取消体育课改为自习,一周的三节体育课只会有一节。为此,班上一名男生还和他打了一架。打过架后,我们班就常常没有体育课了。
我的母亲给我买篮球,我的姐姐常常给我买篮球报纸——《篮球先锋报》。直到现在,我也会偶尔去图书馆三楼看《篮球先锋报》。当然,姐姐还在上学,不可能每期都给我带。我就省吃俭用,托去县城上课的学长帮我带篮球报纸。无论哪种篮球报纸,都会附送一张“精美”海报,这些海报贴满了我过去房间的墙上,贴不下的送给村里的小伙伴们。那么多海报,真正称得上“精美”的只有一张。那是我最喜欢的一张海报,是买《扣篮》杂志附送的超大“麦迪扣篮”的海报。我把它贴在了门上,这样就能常常看到。到了高中,我自己终于去县城上学了,也终于可以自己放肆的买篮球报纸了,结果到了高三,我家堆得篮球报纸比高三一年做的试卷还多。学业上的压力使得我不可能再做“长大能够打球赚钱”的白日梦了。当然残酷的现实也起了重要作用:我长了一米七,体重一百二十五斤,垂直起跳高度四十厘米。高考的那一年,我做的最多的是,晚上大伙儿卧床聊天时,给室友讲一段NBA历史,室友说:××,听你讲这些真的很起劲呀!都可以和解说媲美了。这是我听过的最好的褒扬了,我真的很感谢一起奋斗的室友们。
时间回到现在,我学习的这门选修课叫:篮球裁判与赛事欣赏。我关注了很多关于篮球的,却发现自己偏偏没有关注过裁判。更多、更深的认识是:篮球、其实是一门学问。我还仅仅停留在最浅层,而我的篮球情怀也仅仅停留在了“喜爱”的层面了。以后,我还将不停地接触篮球,而这种淡浅的情怀也将长驻心中。
排球运动源于美国。1895年,美国马萨诸塞州霍利约克市,一位叫威廉斯·盖·摩尔根的体育工作人员发明的,当时,网球、篮球很盛行。摩根先生认为篮球运动太激烈,而网球运动量又太小,他想寻求一种运动量适中,又富于趣味性,男女老少都能参加的室内娱乐性项目,就想把当时已广为流行的网球搬到室内,在篮球场上用手来打。这种游戏开始时,他将网球网挂在篮球场上,用篮球隔网像打网球一样打来打去进行游戏。但室内篮球场面积较小,网球容易出界,于是他作了某些改进:一是把网球允许球落地后再回击的规则改为不许落地;二是把网球的体积扩大;三,篮球太大、太重,不能按预想的方式进行游戏,便改试用篮球胆。而篮球胆又太轻,在空中飘忽不定。玩起来不方便,难于控制。于是,该市的“司堡尔丁体育用品公司”试做出了圆周为25—27公分(约255—346克)规格的球。这种新上市的球类项目,最初没有固定的名字,也没有一定的场地和规则。参加比赛的双方人数不限,只要不使球落地,从网上回击到对方场地便行。这个新的运动项目最初起名叫mintonette(小网子),第二年(1896 年),斯普林菲尔德市立学院的艾·特·哈尔斯戴特博士将此球命名为“华利波”(VolleyBall),现在国际标准用球虽历经百年,进行了千百次的改进,但球的规格和第一代的球几乎差不多。当然现在的排球运动是由两支人数相等的球队,在被球网隔离开的两个均等场区内,根据规则,以身体任何部位将球从网上击入对方场区,而不使其在本方场区内落地的、集体的、攻防对抗的体育项目。
大学生通过排球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术的学习,要了解排球运动的文化,懂得排球运动的特点与锻炼价值,掌握简单的技术原理,逐步提高基本技术的动作质量和综合运用所学各项基本技术的能力。能够参加排球比赛,并在比赛中运用最基本的排球战术,了解最基本的排球竞赛规则,懂得如何欣赏排球比赛。在运用排球技战术的比赛时,锻炼身体,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集体主义精神。排球比赛中,有球不能落地而且击球至多3次必须过网的特有规定,使参加排球比赛的人总要随时准备弥补同伴因判断错误而无法接,或因其他原因没接到位的球,为了发挥本方的进攻力量,而不惜奔跑扑救,给下一次击球人创造方便条件。排球运动在某种意义上是一项依靠判断的运动,尤其在现代的排球比赛中,准确的判断已成为制胜因素之一。判断的基础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通过观察对方和同伴的动作、击球的声音、场上的布局等,预测将要发生的情况而迅速做出决策。排球比赛也是一项靠集体配合取胜的球类竞赛,个人特长的发挥往往是在同伴发挥特长的前提下取得的。因此,运动员在场上要相互协调,并不断观察同伴的意图,才能默契地与之合作。因此经常参加排球运动,可以培养人的优良体育道德作风和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可以看出,体育运动的意义非常重大。而其中又以排球在我国历史较久,而且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技术水平的人都能参与其中,因此排球运动较其他体育运动更易于在我国普及。所以既然我们选择了排球课就应积极的参与其中。
题目:论如何提高上排球课的积极性
摘要:大学校园开展了体育选课制度,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根据自我条件选择自己喜欢且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当然排球兴趣选项课是大学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如何能够提高学生对排球课的积极性,在愉悦的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切实加强和实现对大学生身体的锻炼,值得我们来探讨。
关健词:健康、排球运动、提高积极性
近来,“体育入高考”这一话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有人认为将体育纳入高考,就能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增强学生体质,可事实果真如此吗?其实不然,在我看来体育入高考不但不能起到既定的效果,反而会把体育变成一门应试学科,让多数中学生又增加了一项负担和对体育的反感,这与教育本身的理念相悖。
体育纳入高考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体育将和六门主课一同参加高考,这无疑会打乱现在的高考体制,并造成不公平现象,那些成绩平平但体能好的学生和成绩较好但因自身体质原因体育较差的学生最终进入同等层次大学,大学是进行学术研究的殿堂,以体育为标准来选拔知识型人才是否合理?高考的目的是为国家选拔掌握一定知识类型的学术人才,推动社会进步发展,高考赋予所有人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一个进入社会全新的独立的身份,通过这项制度,国家把人与人又拉到了同一起跑线上,让分数决定命运。而体育纳入高考是要选拔体育和主科成绩同等优异的学生,又让学生站在了不同起跑线上,这是否是本末倒置呢?此外,当代高中生课业繁重,能够利用的时间本身就有限,如果再将体育纳入,空闲时间少之又少,这样不但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反而会使学生学习不能百分百投入,体育课时也无心训练,常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结果却差强人意。
当然,不将体育纳入高考并不代表忽视学生体能方面的训练,体育只是一种形式,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才是本质。学校完全可以通过提高体育课的质量,有效利用体育课的时间,增强学生体能素质,从而使学生更好投入到学习中去。
体育对学生健康体能固然重要,但不可置否,高考的本质是学生学科掌握程度即成绩的`抗衡和竞争,体育成绩优异的学生应当向体育院校、运动员方面发展,而高考的竞争应当以成绩优异与否为标准。同时,体育纳入高考也会使原本对体育感兴趣或喜爱的学生将体育视为负担和压力,无疑打压了学生的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体育纳入高考的做法非但不能起到作用,反而助长学生对体育的恐惧焦虑。
此外,体育纳入高考也会导致资源不合理配置,不能“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每个人的特长不同,这种做法不仅会泯灭每个人的优点和长处,更会加剧社会不平等现象。
因此,较之体育入高考,我更倾向于把体育作为中学生高考的一项参考,将增强学生的体能综合素质作为根本,注重本质抛开形式,这样才能使中学生在学习中得以放松,进而为更好地学习奠定物质基础。
生命在于运动,这是人人皆知的。但是却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根据医学证明,一个人每天进行运动至少在三十分钟以上才能有效的保证身体健康,防止肥胖和各种疾病。
运动对于改善机体的惊奇能力。第一,改善身体肌肉和脂肪比例的能力。第二,改善内脏器官及相互间协同的.能力。第三,改善身体反应及适应能力。第四,改善一个人的思想和意志。这点我想是很少人能意识到了,但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我们发现经常运动的人他们一般都具有坚强的意志、开朗的性格、宽大的胸怀、很强的自信,勇于挑战的劲头。以上都能通过运动加以锻炼,而这又是一个成功人士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对于我们大学生更是显得尤为重要。
而恰巧的是,我们大学的排球运动具有竞技与娱乐并存的特点,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技术水平的人都能参与,或活动,或比赛。经常参加排球运动,不仅能改善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的功能状况,同时又能提高人的力量、速度、弹跳、灵敏、耐力等专项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所以,,经常参加排球运动会使人们在兴奋与愉快中增进健康,强健体魄。而且经常参加排球运动的训练或比赛,会学到很多控制自己情绪和调节自身心理的手段和方法,如连续失误如何使自己尽快冷静下来而且不灰心,比分落后时的沉着和不气馁,关键比分时进攻不手软的自信心等,都是对自己形成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和锻炼。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