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大的梦,远又远……
明晃晃的月当空照,细长的笔手中握,乱糟糟的绪心中乱……东风无力,以手抚膺坐长叹!我不悔,我不悔,不悔这难忘的决定!
闯过人生的一个个十字路口,有欢心喜悦,有伤感悲切……年幼无知,便九曲十八弯,错过多少以成过去,叹惋伤心一次次重演,谁叫我犹豫不决呢?
“我应该可以学得更好得呀!我当初应该会考上更好的中学的啊!怎么会……”
不觉地愣住在窗前自嘲式地反问自己,一遍又一遍,都快成习惯了。“我到底该不该上高中呢?上,又累又苦,不上,去念个技校也不是不行啊!但能这样做么?”仰起郁闷的脑袋傻傻地盯着苍白而无力的天花板,“读书将来才能更好地立足社会。学技术呢?要是有所成就,那也不错啊!”怎么办!无奈,提起犹如灌铅的脚向母亲走去。
“妈,你说我是上高中好还是。。。。。。”
“高中!”
时间在这一刻凝聚了,我还在支支吾吾,母亲简单却坚定的话语已经萦绕在我的耳边。我又一次呆滞住,望着母亲不曾停下的忙碌身影,我终于知道为什么有这坚定的答案。昏黄的灯光下母亲矮矮的身躯显得这么伟大!为了我,她可以省吃俭用,她能够不辞辛苦,她会忙忙碌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我有出息!如今,才明白——相信自己!
回到灯光闪烁的台灯前,望着成堆的作业,我不在叹息;望着厚厚的丛书,我不在乏味……苦尽甘来,别是一般滋味!我不会怨天尤人!窗外,划过静静夜空的呼啸声在告诉我时光在消逝;窗边,悄悄冒出的'一丝绿意在告诉我机遇正在靠近;窗内,一切都在对我说:你能行!
也深了,人静了,我又想起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虽比不上总理远大抱负,但我想尽我所能,也无悔!“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这生命属于我们每一个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保尔的精神再一次地激励着我,即使没有总理一样的伟大抱负,但有意义地活在世上也不枉为人!我大声呼喊:我能行!
时光你总是拉不住他,跑得如此快!转眼就要到中考!高中我一定会考上!我想我无悔这难忘的决定!
小小的灯,亮了,明又明!
大大的梦,近了,美又美!
莎士比亚说过“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永恒的选择题。”以至于到最后,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可能不在于我们的能力,而在于我们的选择选择无处不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海子的选择;人不是生来被打败的,是海明威的选择;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司马迁的选择。莫言说每个平淡无奇的生命中都蕴藏着一座宝藏。只要肯挖掘,沿着哪怕是微乎其微的一丝暗示,也会挖掘出令自己惊讶不已的宝藏。
人这一生,要面临无数次的选择,小到今天我们吃点什么,大到在一些关键时刻的决策。就如美国女孩凯金斯,因从小佩戴助听器被同学耻笑。在她最无助时,她的父亲告诫她:“发现你的优势且坚持做下去”。丢掉助听器后,凯金斯发现自己擅长篮球。当她带领校队拿下冠军时,她发现周围的人不在嘲弄她反而友善的'与她交往。这让她意识到当初的选择无比正确,正是这一选择让她如愿进入美国女篮。
艾伦特说:“发展成长最有力的原则在于人的选择”。譬如我国古代的方仲永,年少时天赋异禀。本是可造之材,奈何他画地为牢,止步不前最终泯然众人矣。正如爱因斯坦所言:“天才和勤奋,我选择勤奋。因为成就来源于勤奋”!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只有舍得,方能如愿以偿。古希腊苏格拉底的三个弟子曾向苏格拉底探求-“如何找到理想的伴侣”?苏格拉底不语,将他们带到麦田里,规定选一个且只选一次最饱满的麦穗。第一个弟子,刚步入麦田中便兴高采烈得摘下了一个麦穗。可当他前进的越深就发现有数颗更大的麦穗,最终失望而归。第二个弟子吸取了教训,他一直在寻找最大的麦穗,忽略了数个饱满的麦穗。最终直到终点他也没有找到满意的麦穗。第三个学生吸取了前两人的教训,当他走到三分之一时就把麦穗分为大、中、小三个标准。当他走到三分之二时,正好验证了标准。走到最后三分之一时,他终于选取了心仪的麦穗满载而归。这个故事再次阐述了舍得的重要。
曹植曰:“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西汉名将霍去病一生屡立奇功。河西战役胜利后,汉武帝赏赐给他一栋奢华住宅。而霍去病婉拒后更是发出:“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千古名句。诚然,霍去病在个人荣华富贵与家国责任间毅然选择后者,他能流芳百世也就不足为奇了。
人放弃捷径通途,不是偏爱崎岖弯折,而是为了通达成功之路;放弃安逸舒适,不是不愿享受生活,而是为了坚守自己的初心;放弃功名富贵,不是为了接受贫困苦寒,而是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选择如此重要!
大街上,一条长龙排列着,从这一头到那一头,每个人手中拿着旧的物品,朝一个方向挪动。那一头,一个男子热泪盈眶,不停喊“谢谢”,在男子的旁边,是一个小男孩,他无力地坐在那,小脑袋垂到了胸口,眼里满是痛苦和绝望,原来这是一个募捐活动,这个小男孩家失了火,无情的大火带走了一切,包括他的妈妈。我决定伸出援助之手,可是家里几乎都是有用的东西,除了我看过的书,我是多么的舍不得它们!是它们陪我度过无数个寂静的夜晚,是它们把我引入文学的殿堂,它们对我了解文学,亲近文学,热爱文学起了多么大的作用!可望着那男孩痛苦的眼神,我陷入了纠结。
在这时,一对母女吸引了我。那个小女孩嘟着嘴,把脸转了过去,显得十分不满,她的妈妈则在一旁说了些什么,我猜是她的妈妈让她捐了她不想捐的'东西吧。
“你瞧,这个被子是妈妈最好的,这件衬衫是爸爸最心爱的,你怎么能不捐自己最好,最心爱的,而捐些旧的玩具呢?”这位妈妈说。那个小女孩转过脸来,一脸的不安,问:“一定要捐最好、最心爱的吗?”“那是当然的了!”妈妈微笑着说。那个小女孩显得有点着急,怯怯地问:“那么捐了的东西能不能要回来呢?”当然不能了!”我被小女孩的天真打动了,不禁回答道。“你瞧,小姐姐都知道。”妈妈对小女孩说道。
队伍继续前进,终于到了小女孩和她的妈妈,小女孩咬了咬牙,含着泪,拉着妈妈的手到了男孩边,郑重地把妈妈的手放在了男孩的手中,用颤抖的声音说:“我把妈妈捐给你,从此你就有妈妈了!”说罢,便哭着跑开了,那位妈妈飞快地追了上去,把小女孩一把抱在怀里,痛哭流涕。我默默地站在一旁,眼睛模糊了……
别人也许只是捐一些钱或一些旧的东西,也许只“捐”一个怜悯的眼神,而小女孩捐赠的,是她的整个世界。
我下定决心,将我那心爱的书籍捐赠给男孩,让我的决定给男孩带来幸福。我无法忘记这一次决定,无法忘记那品格的考验。
如果你不是我 你来改变谁
如果你就是我 你改变了什么
如果你来到这里的这一瞬间 这个世界上就又出现了一个罗未来
除了她正要经历的一切 其他和来自未来的那个人一模一样
这个故事 你有兴趣了解吗?
我发现认真看未选,我已变成一个喋喋不休的强迫症,除了吐槽编剧,摇醒未来,我无计可施。我对我自己的文字,越来越没有信心。要在一部没有说服力的作品里写出有说服力的评论或感受(哪怕只是说服自己),放弃吧,是的,我早已放弃了。但毕竟剧还没有结束,我也其实还是不那么甘心。
本周两集看完,证明上周看到的婚纱照花絮图是烟雾弹,但此刻我也不知到底是庆幸还是更没底。结局无非两种,金信未来亦或未来世洙。剧到14集,金信没有因为未来心碎,但如果最后让世洙放弃未来,世洙一定会心碎的。铺垫了这么多,如果只是为了揭示这样的结果,世洙会是让我最心疼的一个人。所以想了又想,对结局毫无把握的我准备把这集当成最后一集来看。
14集看完,奇怪自己居然有很多想说的话,但真的坐在电脑前却又发现不知从何说起。早已知道我不是在未选里找意义,但立意如此模糊的剧,这一路追到最后,我是在证明生活有时就是一部荒诞剧么?
32岁的未来能坦然接受自己的命运,57岁的未来却始终无法接受。两人性格相差如此之大,原来她们本不是同一个人。她们是生活在不同时空的、有着一样背景但拥有完全不同人生的人。你在你当时的世界,经历的一切根本就不会发生在我这个时空。这个理由可以解释这剧到目前为止所有无法理解的`情况吗?终究是不能!
如果此未来非彼未来,这故事还有意义吗?
那么执着得阻止金信未来,还有意义吗?
14集最后从引导员那得知真相的大未来再次激动得打电话给小未来,还有意义吗?她还能说什么呢?还能告诫阻止谁和谁呢?
14集金信大未来的对话,足以证明金信并不爱小未来。无论是因交通事故不幸去世的孩子还是因为未来一句气话真的选择结束自己生命,还有巨额债务,这些都是还没有发生的事,是对自己固执个性将造成的悲剧的提醒而不该是合理化离开未来的理由。他只是想凭借自己的才华真正做出一番事业。让未来一再伤心的这个男人,对爱情对家庭没有向往,没有准备为此努力的丝毫念头。
编剧让金信离开的意图应该是为了未来好。设置这个意图的原因,值得分析。预知了那些可怕的未来,他对自己彻底没有了信心。他认为世洙能让未来幸福。其实无非就是他不够爱她。有人因为爱越来越勇敢,有人却因为爱越来越懦弱。廖一梅说爱是一把锋利的刀子,能试出你生命中的种种,无论是最卑微还是最高尚的部分。是的,不是因为爱变得软弱和退缩,而是金信本来就是软弱的,是自私的,是不懂得爱的。如同世洙不是因为爱上未来才变得包容温柔、善解人意,那是他个性的一部分。无从知晓金信内心真实的想法,他对未来到底有多深的感情、他对生活有怎样的期许?对自己的个性有可能会造成那样的不幸有什么感受和领悟、他只能选择逃避和离开的理由…….
爱你所爱,专注于你所爱,执着于你所爱。金信做不到,他爱自己更多。世洙可以做到,他是真的因为未来幸福自己才会幸福的人。
即使未来最终还是无法爱上世洙,我也绝对支持她能就此对金信死心。
我很欣赏的一位记者说过,生活的意义就在于体验。虽然未选主题模糊,对人物的刻画描写模棱两可,穿越的意义不再………但还是让我想起这些话——你是你信念的产物,人生来孤独,除了自己没有人能搞定你的人生。不可能不在意结局,但先预想一下,如果世洙和未来没有在一起,希望在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未来回想起世洙,一个曾对自己如此温暖在意的人,她曾因他短暂的幸福过,我也欣慰了。是的,即使是一部虚构的作品,我还是想赋予它一些意义。
最后两集编剧希望表达的应该是,金信最终认识并克服了自己,鼓起勇气、未来终究是靠自己创造之类的,反正无论她怎么写,对这个人物我都已经没了感觉。但如果她独辟蹊径写成金信最终孤独,世洙未来一起,我一定会更满意这个结局。在一连串只有更低没有最低的收视率数字面前,编剧心里或许也已经没有了压力。可是............会有这样的可能吗??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