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写括号中的内容,使其句式整齐,韵律和谐。
醒来眼里布满了泪水;(大病之后我疲乏,依依不舍的离别,旅行途中的辛苦,到家后可能的恐怖的事实,)都到心上来了。
分析:这是一道典型的语言运用试题,在近年中考语文试卷中经常出现。这类句式修改,一般要求句式整齐,语意连贯,可调整个别词语和句子顺序,但不得改变句子愿意。
句式整齐,语意连贯,其实就是修改为整句。整句是什么呢?整句就是把结构相同或者相似的一组句子整齐地排列在一起。整句形式整齐,音律和谐,气势贯通,能够把内容表达得鲜明集中,有利于突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本题的实质是将原句修改为排比句(排比句就是整句的一种),但在题目中并没有明确指出,意在降低试题难度,只要句式基本整齐,意思和原句差不多都能得分。
查看本题中要修改的部分,我们很容易发现,出现了“大病之后”、“旅行途中”、“到家后”三个时间状语,只要第二个短语“依依不舍的离别”可以修改为时间状语修饰,句式基本上就整齐了。“依依不舍的离别”就是离别的时候依依不舍呀,“离别时”不就是一个时间状语吗?
看看,这样修改后就变成了“大病之后我疲乏,离别时的依依不舍,旅行途中的'辛苦,到家后可能的恐怖的事实”
是否还需要进一步修改呢?同学们在修改中也要试着读一读,看看还有不有别扭的地方。我们很快就可以发现,第一个短语和后三个是不同的。我们只需要把第一个短语也修改成的字短语修改的偏正短语就行了。
“大病之后的疲乏,离别时的依依不舍,旅行途中的辛苦,到家后可能的恐怖的事实”
这已经非常不错了,当然,你还可以进一步美化。
“大病后的疲乏,离别时的不舍,旅行途中的辛苦,到家后可能的恐怖的事实”
前三句字格式、字数完全相同了,最后一句是不能改为“到家后的事实”的,也不能改为“到家后的恐怖事实”,因为去掉“可能”,就改变原句的原意了。
我醒着,只是因为我的偷食。
那是暑假的一天,爸爸下班回家交给妈妈一个精致的礼品袋,咖啡色夹杂着淡淡的米色,还扎了个大大的蝴蝶结,我飞奔过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把袋子抢了过来,三下五除二地打开了袋子,一个深咖啡色的礼盒映入眼帘。“这是什么呀?”我好奇地问道,“咖啡.”爸爸回答道。咖啡?我还没喝过呢!在好奇心和吃货本能的驱使下,我忙问:“妈妈,我可以喝吗?”“不行!”妈妈说着将我手中的袋子夺了过去。“就尝一下,就一口。”我对着妈妈卖着萌,撒着娇,哀求道。妈妈却理都不理我的走开了。我一脸沮丧地回到了房间,暗自琢磨怎样才能把咖啡得手,左思右想,很快心生一计。
晚饭时,我故意细嚼慢咽,拖拉到了最后,看着爸爸妈妈先后离开,我露出了狡黠的笑容,立马风卷残云般的吃完剩下的饭,偷溜进厨房,很快的摸出咖啡袋,赶忙冲了一杯,看着浅色的粉末在滚烫的热水中飘散,渐渐溶解,一会儿,一杯浓香四溢的咖啡便完成了。我贪婪地嗅着这醉人的芳香,一丝一毫也不肯放过。我轻轻端起杯子,故作优雅的翘起兰花指,微闭双眼,抿了一小口,一股暖流充斥着口腔的每个角落,开始微微有些苦涩,但细细品尝,却又带着一丝丝的香甜,这也许就是所谓的“回甘”吧。我完全被这咖啡的味道迷住了,又喝了一大口,苦甜交织,我的味蕾得到了大大的满足。突然一阵脚步声传来,我紧张的环顾四周,无人。我拍拍自己的胸口,怕事情败露,几大口,一杯咖啡很快便见了底。
喝完咖啡的我精力变得十分的旺盛,左跳跳,右蹦蹦,东张张,西望望,像只猴子一刻也安分不了。可是没人理我,只得耐住性子坐在桌边挑灯夜读。
爸爸睡了,发出了轻轻地呼噜声;妈妈提醒我早点睡,也睡下了。
我躺到床上,两眼圆睁在漆黑的房间里似乎如夜空中的星星般异常明亮。黑夜很是安静,但我的'脑子里却嗡嗡乱想。正如《读者》言论中的一句话:要么手中有个手机,要么脑中有个剧场。我就属于第二种。黑灯瞎火的夜,我看着天花板,猛然想起了令人毛骨悚然的鬼故事,屋子仿佛成了一个鬼屋,一切都变成了幽灵和吊死鬼,外面的风声好像也变成了女鬼的哀嚎。我赶紧缩进被子里,一动也不敢动。眼睛紧盯着枕边的闹钟,嘀嗒嘀嗒……11点、12点……我看着时间跨到了第二天。不知不觉,我的眼睛似乎耷拉下来了。
也许过了很久,也许是1小时,或许只有2分钟,可能我根本就没有睡,闹钟响了,我又醒了,没有丝毫的睡意,但却又疲惫不堪,眼睛灰暗无神,头发纠缠在一起。就这样,又开始了一天新的生活,
我似乎不记得咖啡的甜了,唇边只留下了淡淡的苦涩。这就是偷食者留下的苦果。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