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将点赞行为从两个分析层面(从心态上区分):一方面是信息发布者(或是“求赞者”),另一方面是点赞者。前者信息发布主体方向为强关系社区时,希望借此让亲友了解自己的生活或树立某种形象进而获得认可(本质上),而现代性价值观必然会对内容的选择、包装及发布产生引导性作用,常见信息发布类型有晒照片、发状态、发日志等,主要动机为群组趋同性(被理解)、认同感(被需要)、被认可及其他不确定因素。
本文提出的研究课题应该给予一定群体、地域的情景限制,我们将研究对象作为社会人来考量,发出点赞这一行动的主体是社会性的,脱离社会的人是不存在的,因而每个人总以各种方式与他人进行交往。一方面,朋友圈作为自己的私人空间,应该存在一些自己想看到的信息,对于一些不咸不淡或者自己厌恶的信息会选择屏蔽,更何谈点赞或是与此相附加的道德绑架;但是本文探讨的是信息发布者来源于自己需要长期保持联系或者重新整合关系的人群,面对他们发布的信息,你会选择主动点赞、直接忽视抑或收到某种不确定因素被迫点赞。
首先,人类学当代研究范畴涉及到“人类学的想象力”,即将问题放在整体性、历史性视角下关照人类,不能只看人类学学科的实用性,更应强调“人之所以为人”的层面;其次,从学科性划分来看,网络文化人类学相关问题,如现实的社会建构、人的社会化、不同人群的位置与体验等。
有别于传统人类学研究的实体社会,本文跨空间的虚拟社交网络研究具有研究展开价值。除了学术价值与大众问题的比较,我们更多地强调在考虑某个事项时如何将其由抽象化转向具体化的,而又是如何变成事件后转变为研究课题的。点赞是在某类群体中普遍存在的,而先前对于其行为目的的分析也多集中在社会关系网络的重构或者两种空间的对接,但在现代化背景下,新的价值观转变会带来一种对传统的反抗,即认为点赞行为本身已逐渐失去其本初目的,那么其隐藏在背后的因素的讨论总结其实已经由事件再次抽象化了。
我家门前有一个清洁工,年龄看上去有65到70岁左右,他是一个很不起眼的人物,却引起了我的思考。
每天早上,当我上学时,他总是比我快一步,骑着电瓶车停在垃圾桶前,双手戴着手套,径直伸进了垃圾桶,分类着每一个垃圾,都井井有条的放在电瓶车后面,遇见垃圾装在塑料袋里时,他直接打开袋子,不管里面装着什么东西,总是凝望一下再放进电瓶车里,有时他伸开大手,从垃圾桶里抱出一大堆垃圾,放在跟前,细心的分拣着。
这是我所无法忍受的一幕,有几次甚至会感到有些反胃,可他却镇定自若,这不禁让我佩服。不论是头上顶着烈日还是下起倾盆大雨,他一人固守岗位尽职尽心,这一幕虽然平常,却永远刻画在了我的心中。
就拿前天来说吧,我照常又看见了他,天空下着倾盆大雨,天气很不好,我想,今天天气这么恶劣,他一定不会来捡垃圾的。可让我吃惊的是,他竟然奇迹般地出现在了我的眼前,穿着雨衣,表情还是那么谦和,手被雨水浸湿,那些恶心的垃圾稍不留神就会溜到地上,他双手紧握垃圾,就像是他的亲骨肉一般,照常打开垃圾,放入电瓶车,费尽力气才把一个系满死结的袋子打开,一次又一次。汗水与雨水混在一起。体力透支了,就干脆把垃圾箱拿起来倒入电瓶车,那一次次娴熟而吃力的动作,打动了我。他虽然职位低下,可他依然尽力维持城市清洁,要是平常人一定无法做到。
那一幕幕倒垃圾的情景,打动了我的心,清洁工——城市美化师,让我从他身上感受到了社会中有这样的人很可贵,我不由得给他点一个赞,赞叹那尽职固守岗位的可贵精神。
大自然奇妙无比,有各种奇花异草,百合、玫瑰、雏菊、昙花,都十分惹人喜爱,但是我欣赏的是那默默无闻、毫不起眼的小草。
许多人爱花,认为它们可爱漂亮,微风袭来,一朵朵鲜花跳起了优美的舞蹈,那婀娜的舞姿使人们啧啧赞叹。渐渐地,鲜花被人们视为宝贝,特别是昙花,因为昙花只在夜晚开放,那俏丽的模样很难得一见。养花成了人们的乐趣,他们精心照料着脆弱的花朵,观察植物作文《赞小草作文》。可是,小草被种的几率却是寥寥无几。
也许,再某一天,在人们欣赏着花儿的艳丽时,会觉得少了些什么。放眼向街上望去,哪朵花的旁边没有几株小草?正是因为有了小草的点缀、小草的保护,花才能从一粒种子长成现在的模样。
“小草不好玩,不漂亮,看这些花儿水灵灵的。”有人撇撇嘴,不屑地说。的确,草是不漂亮,可它不好玩吗?就拿草中的一员——含羞草来说,你一碰它,它会立刻低下头去,像个害羞的小姑娘,过许久才会慢慢地抬起头来,这在花中是非常少见的。而且,草还能治病呢:回心草能清心明目安神,对冠心病有一些疗效;伸筋草能祛风散寒,舒筋活血;瓶尔小草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子萁根茎作“贯众”入药,能清热解毒、祛淤***虫、止血。还有很多......这些难道不是草吗?谁说草对我们的医学方面没有一定的贡献呢?
小草其实是一种很有趣、有用的植物,我喜爱小草,它默默无闻;我喜爱小草,它治病造福;我喜爱小草,我赞美它!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