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自己去成功》是刘墉专门写给女儿的书,在这本书中,刘墉和女儿真是无所不谈,小到吃饭、穿衣,大到人生、世界……鲜活的语言、平常的故事以及巧妙溶于其中的哲理,读来颇具兴味。而绵藏其中的是父亲对女儿成长的良苦用心和一份沉甸甸的希冀:不要等成功来敲你的门,要靠自己去成功。
这本书记录的大都是作者与女儿之间琐碎的小事,然而在这一件件事的背后,刘墉发掘出深刻的道理。他的文章就是这样从平实之中显现出深刻的哲理,教女深省,教女奋进。
刘墉很懂得“避而后谈”。 在“谈独立”这一章节中,作者列举了女儿依赖父母成性的事。在叙述中不难发现,父亲并未因此与女儿发生正面冲突,每次都是以女儿的讲“理”收场。在文后,作者提出了“女大应独立”的观点。作者从理论、事实着手,反驳女儿那所谓的“理”。作者的处理方式既起到了告诫女儿的作用,又避免了父女之间的争端。这种先退后进,以理服人的“战术”可以说百战不殆。
刘墉还懂得“换位思考”。 父女之间存在的所谓的“代沟”是由于他们人生阅历、生活背景的迥异造成的。然而在“谈穿着”里,作者并为因“代沟”而与儿女发生口角。无论是女儿的“露脐装”,还是儿子的“耳环”,作者都是以玩笑待之。仔细品读,在这玩笑中也蕴涵着作父亲的一种态度。这样的玩笑不会激起儿女的逆反心理,也同样表达了自己的立场。如此以来,本来的一场“代沟战”就覆灭在愉悦的气氛中了。文中,作者曾站在儿女的角度分析“潮流”这个敏感的话题,他一直表示理解、通融。作者冷静的思考、多角度的分析淡化了矛盾,解决了关键问题。“换位思考”帮助他了解儿女、走近儿女。 ……
教育是一门艺术,刘墉用自己精辟的文字、独特的处世态度诠释了这门困扰着许多师长的艺术。《靠自己去成功》闪耀着爱与智慧的光辉,是一本能给予我们深刻思考和感悟的好书。
早在古时,诚信就已受到了重视。着名教育家孔子认为,在社会生活中,“信”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如果不守信,也就失去了做人的基本条件。就连伟大的奸雄曹操也深知守信之重要:要夺取天下,赢得天下人之心,不守信焉能服众?
其实,做到诚信并不难,关于它,我们身边就有不少——记得有一次,我和妈妈上街去玩,突然听见“啪”的一声,原来是车胎爆了。我们只好到附近的车行去修,修车的是一个老头,他笑眯眯地接过自行车,动作熟练,仔细地检查后,告诉我们车胎被硬物刺破了,并给我们内外胎都换上了新的,而且只收了25元,我想他肯定是一个善良热心的人。这场风波结束以后,我们觉得很口渴,就到较远的商店去买饮料,付钱使才发现妈妈钱包不见了,一定是落在修车那里了。这就麻烦了,如果别人拿了不认帐我们也没办法,包里可有好几百块钱了呀!正当我们急匆匆往回赶时,迎面却碰上了那个老头,手里捏着妈妈的包,气喘吁吁地赶过来:“你们的钱……钱包忘拿了,不……不然就麻烦了!”我们高兴得不得了,十分感激,真是一个诚信善良的好人呀!
你知道这个故事吗?早年在尼泊尔的喜马拉雅山南麓很少有外国人涉足。后来,许多日本人到这里观光旅游,据说这是源于一位少年的诚信。一天,几位日本摄影师请当地一位少年代买啤酒,这位少年为之跑了3个多小时。第二天,那个少年又自告奋勇地再替他们买啤酒。这次摄影师们给了他很多钱,但直到第三天下午那个少年还没回来。于是,摄影师们议论纷纷,都认为那个少年把钱骗走了。第三天夜里,那个少年却敲开了摄影师的门。原来,他只购得4瓶啤酒,尔后,他又翻了一座山,趟过一条河才购得另外6瓶,返回时摔坏了3瓶。他哭着拿着碎玻璃片,向摄影师交回零钱,在场的人无不动容。这个故事使许多外国人深受感动。后来,到这儿的游客就越来越多……
有人说,诚信是金。而我认为金子有价,诚信无价,诚信更胜于金。失去了做人最基本的诚信,纵然有万贯家财,又有什么意义可言?诚信是无形的财富,是人间最美好的财富!
“有人发现我的双手大拇指很大很特殊时,这个人就是我真正的朋友。”初识时,季然就是这么对吕汐说的。
我的寂寞你不懂
刚接触,季然与吕汐是非常要好,她们经常呆在一起,形影不离,随着时间流逝,她们在一起已经相处大半年了,彼此依旧要好。除了晚上不在一起外,白天都在一起。新学期,季然交的朋友也多了起来,两人渐渐有了些隔阂。一天中午,吃完午饭,季然与吕汐走在回教室路上,吕汐指着前方一名男教师说:“看,他每次都一个人走,显得好寂寞、好孤独。”季然一听,笑嘻嘻的说:“可能只是刚好没人陪而已啦!”吕汐没再多说,亦没有将此事放在心上,可季然却默默记在心里。在楼梯间,季然想拉着吕汐去买吃的,吕汐不太想去,季然强行硬拖着吕汐走,吕汐特别恼火,大叫:“我不想去啊!你别叫我啊!”季然推着吕汐,默默走在她身后,高声说:“你能看懂别人的寂寞,为什么看不懂我的寂寞?”吕汐不为所动的笑笑:“你还会寂寞?我看不像!”
我的寂寞你不懂,你为什么只看到了表面?你从来都没有深入我的内心。我拉着你,是因为我怕,我怕一个人。
我一直在等你
吕汐和季然还是一如既往的好,但是总觉得少了某些东西。有什么隔着她们两个。这天,刚打完下课铃,同学们都准备去食堂,季然和吕汐去上了趟厕所回来时,教室已经空无一人。季然是急性子,有点急躁,可吕汐却一直缓慢移动。季然觉得食堂虽近,此刻却远在千里,按这种乌龟速度何年何月才能到达。季然突然奋力一跑,跑到离吕汐几米的样子,大声催促道:“快、快跑!等到食堂没位子了怎么办?”吕汐听闻才跑了几步,来到了季然身后,季然蓦然回首,认真的对吕汐说:“若我等你等到白了头怎么办?”吕汐似乎被季然的话逗笑了,笑着说:“怎么会?不可能呀!”吕汐忍俊不禁的看着季然,季然落寞回头,轻轻拉着吕汐就奔向食堂。
生疏,她们在逐渐生疏。生疏使她们的心愈来愈远了,已经不在一个频率了。时过境迁,物是人非。我一直在等你,等你回到我们初识的样子。
需要上色的友谊
友谊褪色了,就重新上色。虽然会不同于前,但不会继续褪色。当下一次友谊再褪色时,再重新上色,只要修补及时,友谊便不会永久失色。我与你的心以前是连着的,以后也是,不管我们以后变成什么样子,只要我们彼此亲密,我们的友谊便不会褪色。我的寂寞你不懂,但我的寂寞需要你这束阳光来温暖。我会一直等你回来,也许我们早已走失,但我会等下去。我与你少了亲密,但多了生疏,我与你不再是一个人了,但我们依旧是朋友,最好的朋友。让我们的心处在同一频率,一起感受对方的友谊。
你知道吗?当你说我像个小孩时,我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特别的甜;你知道吗?当你说我对你的举动越来越恶心时,我的心里很难过,可嘴上却说,我只想亲近你;你知道吗?当你跟我说,我为什么没有真正的朋友,是因为我对待朋友不认真。我当时很纠结,难道我对朋友们不好吗?你知道吗?你的每一个表情、每一句话都刻在了我的心里,影响着我的一举一动,只因我在乎你。
我们的友谊需要上色,因为我不想友谊褪色。我不想渐渐失去你,因为季然和吕汐是一对永远的好朋友、好朋友……。
一八四五年春天,有一位年轻人,他放弃了繁华的城市生活,在来到人迹罕至的瓦尔登湖畔的丛林中建造木屋,自耕自食,在那里生活、阅读、倾听,种豆、生火、做饭,为自己营造了一个远离城市喧嚣的田园。他想以此来证明,人可以生活的更简朴、更从容,不必为追求物质文明的发达而放弃人为万物之灵的崇高地位。他在湖边完成了他对自身深度的“衡量”,这本书便是对自己闲云野鹤般离群索居的生活的写实描写。这个人就是流传后世的梭罗。
当时,许多人对梭罗的行为不能理解,对他书里的思想更不能去认同。而在多年后的今天,当我们重拾这本尘封已久的书时,心灵却获得了超乎寻常的宁静。在静静的长夜读着它,犹如倾听一首悠远古朴的田园曲,让人深深地感受到了梭罗的恬静而雅致的生活,以及他的书中所包含的的丰富意蕴。
有人说过,《瓦尔登湖》内容丰富,意义深远,是简单生活的权威指南,是对大自然的真情描述,是向金钱社会的讨伐檄文,是传世久远的文学名著。的确,有许多共同的东西是每一个读到它的人都能体会到的:它的字里行间洋溢着梭罗对于瓦尔登湖的热爱,对于小屋的热爱,对于山林的热爱,对于林中小动物的热爱,对于大自然万物的热爱,独独这一点,在资本主义文明时期都将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情操!梭罗的生活是如此原始而又真诚!
“不需要多余的款待,休息就是盛宴,一切顺其自然,最崇高的心灵,最能怡然自得。” “我喜爱我的人生中有闲暇的余地。有时,在夏季的一个清晨,我像往常一样沐浴之后,坐在阳光融融的门前,从红日东升直到艳阳当头的正午,坐在这一片松林,山核桃树和漆树的林中,坐在远离尘嚣的孤寂与静谧中,沉思默想。” “所谓明天,即使时间终止也永不会来临。使我们视而不见的光亮,对于我们就是黑暗。当我们清醒时,曙光才会破晓。来日方长,太阳只是颗启明星。” 这些话似乎在我心底蕴藏了千百年,直到这一天,当我读到《瓦尔登湖》时,才喊出了我的声音,这最真挚的渴望!
在现代文明覆盖整个地球的时代,没有了那一片土地足以让我们远离尘嚣,没有了哪一方净土足以安放我们疲惫的身心,我们不能够像梭罗那样去体味孤寂的山林生活,瓦尔登湖已经永远的消失,虽然如此,我们仍有希望改变纷繁喧嚣的世界,因为没有一个人可以阻碍我们在自己的内心里建造一泓清澈的瓦尔登湖,这个时刻都能让心灵得到淘涤的所在。
心底的声音在呼喊:停下来,作为最后的归宿,在那里做一名樵夫舟子、山野农人,然后,就这样,慢慢地老去……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可是有的人不懂规矩,不守纪律,我行我素,自由散漫,还自以为得意,不仅破坏了集体,而且自毁了前程。
规成圆矩出方,若无规矩则圆方不成。有一则寓言故事讲的很有道理:河水认为河岸限制了自己的自由,一气之下冲出河岸,涌上原野,吞没了房屋与庄稼,给人们带来了灾难。他也由于蒸发和大地的吸收而自绝身亡。
规矩是人类社会得以正常运行的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而又的人确认为法律和纪律限制了他们的自由,以为自己违反纪律是占了多大的便宜,其实他们不理解,风筝掉线就死到临头了,火车掉了道就是灭顶之灾。
由于一小缺失严格的家教,有些90后对自由的理解片面,他们认为自由就是任性而为,想干啥就干啥,谁也管不着也管不了。殊不知他们幻想的自由,过去没有,今天没有,将来也不会有。无规不成圆,无矩难出方。他们无视组织纪律,放任自流,等待他们的一定不是好果子。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