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在渭南,这里没有什么山珍海味,只是一些粗茶淡饭,但却令人回味!
我小时候在陕化出生,因此最爱的是陕化“旋面”。旋面在下锅之前,像一把干了的煎饼条;下锅之后,它的水分就顿时充满整个面条。煮上大约十分钟,那面变软了,如果是小孩吃,就还要多煮一会。出锅后,先舀一勺辣子,为这份面送上点睛之笔,而那一勺大油更是重中之重,它会让整份面油而不腻,让人回味无穷。最后,那一把韭菜是这份面的极品搭配。上桌后,先不急,来一碗热腾腾的面汤,这下你就可以细细品味地道的陕化“旋面”。
杂粮煎饼,更是我喜爱的美食之一。做煎饼的人动作娴熟,那就像是一门艺。师傅从桶里舀出一勺和好的面,放到煎盘上用刮板一刮,薄薄的一层就形成了,多余的面直接再刮回桶里。在面饼未成熟前撒上一把香菜、一包萝卜咸菜,用刮板刮均匀,顺手一个鸡蛋再打上去,然后翻面,让煎饼两面均匀受热,把生菜也在一旁煎一下,软软的,绿绿的,一看都食欲大增。再把煎好的生菜铺到煎饼上,最后刷上一把秘制酱料,加一大勺辣子,咬一口,那味道难以表达!
家乡的柿子饼,也是曾经让我为之着迷的美食。在柿子成熟后,剥开皮,那金黄色的柿肉便流露出来,大厨们就使出十八般武艺:搓、打、压、捏、炸、抛、揉、煎、翻,让人看得眼花缭乱,津津有味。最后裹上一层糖霜,放进油锅煎至两面金黄,那香甜的味道便在空气中弥漫开来,触动着你的味蕾。师傅用牛皮纸包裹好递给你,吃起来外焦里嫩,甜甜糯糯的,值得回味!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家乡的味道是独特的,值得我一辈子品尝!
家乡的味道,不是什么山珍海味,虽然朴实无华,却扣动着我的心弦。
在我们陕西,最著名的就是大名鼎鼎的“羊肉泡馍。”那店里的大厨,将羊肉汤煮了十几个小时,还用一米长的汤勺不停地搅来搅去,才成了陕西的美味。羊肉泡店内的店员时不时地吆喝着:“一百八十三号,你的汤好了!”他们就像“吼秦腔一样豪迈。当羊肉被店员端上桌,外加两个烤馍,羊肉汤、饼在一起愉快地交流着。人们将馍掰成块,泡在汤里,这就是我们陕西最著名的吃法。在我们陕西,就要大口吃肉,大口吃馍,大口喝汤,端起比头还大的碗,里面是一大碗羊肉汤。
虽然肉现在涨价,但普通人没有肉也依然过的有滋有味。豆腐脑在陕西也是颇有名气的,不仅便宜还好吃。坐在店里,点上一碗豆腐脑,不到两分钟,香喷喷的热豆腐脑就呈现在你的面前了。上面放七、八颗黄豆,放一茶勺咸菜丁,最后浇上一勺酸汤,让人垂涎欲滴。挖一勺放进嘴里,豆腐脑会颤微微地、绵绵地、软软地滑进你的喉咙,保准让你吃得津津有味、回味无穷。冬日里更是喝上一碗热豆腐脑,你一整天都非常暖和,浑身发汗。
包子和豆腐脑可以说最佳搭档。在夏天,姥姥最爱给我包我喜欢的包子了。她包的大包子馅十分饱满,一个个整齐地摆成一圈,坐在蒸笼里像是在开“紧急会议”。包好包子后,要把笼端到太阳下,让包子晒晒太阳。待它们晒完阳光浴后,需要放在大蒸锅里蒸。蒸上半小时后,一个个白胖胖的大包子让人看着就直流口水。要是咬上一口,馅多的都快溢出来了,非常美味。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家乡的味道都是从乡野来的,是农民伯伯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果实,加工后所得的美食。家乡的味道值得我用一生去回味。
不知从何时起,家乡那浓郁的甜蜜,已经紧抓住我的味蕾,融入我的血液里。我的家乡是鱼米之乡,一个坐落在洞庭湖南岸。家乡盛产糯米,而当地人最喜欢吃糯米丸子。那软糯浓香的味道,我永远都忘不了。
每逢家中来客或逢年过节,热情的人们就会奉上自制的糯米丸子。刚盛上来的糯米丸子,圆圆滑滑,香气扑鼻,就像一个个刚哺乳完的小娃娃躺在摇篮里,惹人生怜,舍不得下口。外面很多饭店酒楼也有糯米丸子出现,虽然外表馋人,但味道却不正宗,和家里做的不能比。
阳光明媚的日子,我们一家三口驱车回老家,往车窗外望去,只见一片一片的稻田,在微风的吹拂下,如同金黄的波浪在翻滚。行驶过新修好的水泥路,我们便到了家,只见地坪上都是黄灿灿的,走近一看,原来是无数饱满的小糯谷,在太阳的照射下闪着黄灿灿的光。这时,外公笑呵呵地迎出来:“回来得正好,正要做糯米丸子呢。栋栋,来跟外公一起做吧 !”于是,我兴致勃勃地同外公走进蒸房。
外公端起一簸箕糯谷娴熟地摆动着,一会儿向上扬,一会儿左右晃,尘粒和谷壳从簸箕缝里簌簌地掉出来。接着外公将清理好的糯谷全倒入机器,之后他手拉着摇杆,使糯谷在机器里翻动。终于,糯谷打好了,成了一粒粒糯米。我抓起一把来,还有些温热。去除了外壳的糯米,白胖胖的,圆鼓鼓的,带着些淡淡的清香。外公把糯米淘洗之后,倒入一个大锅里,加水,生火,再盖上盖子,等糯米蒸熟。
不久,锅里冒出了一缕缕白烟,糯米蒸好了。打开盖子,一阵浓郁的糯香扑面而来,沁人心脾。我帮外公将蒸熟的糯米倒入石臼里,接着就开始捣糯米了。捣糯米的工具有木槌、粗木棒或竹棒。老家满山都是竹子,竹棒自然是少不了的工具。用竹棒捣糯米,还能使糯米带点竹子的清香。于是,外公和爸爸一人拿一根竹棒在石臼里来回捣动着。看着他们一脸轻快的样子,我也想去尝试。谁知刚拿起那又粗又重的竹棒,我就一个踉跄,差点摔倒。再想左右捣动时,却被糯米粘住了竹棒,难以动弹。真是看着容易做起来难啊。
终于,糯米捣好了,成了一整块又大又软的糯米团。我们把糯米团放在桌子上,用手把糯米捏成一个个丸子,再把捏好的糯米丸子放入烧热的油锅中,于是,此起彼伏的“嗞拉”声不断响起。过一会儿,把糯米丸子捞上来,将调好的糖油浇在丸子上,糖油顺着勺柄流下,糯米丸子渐渐地裹上了一层金黄的外衣。再撒上些许芝麻,用来提香。忙活了很久,糯米丸子终于做好了。
我们把劳动成果摆在桌子上。用自己的巧手和汗水做成的糖油丸子,一口咬下去,糖油瞬间爆绽而出,在嘴里翻滚。浓醇的糯香夹杂着些许竹子和芝麻淡淡的清香,我的味蕾立刻得到了满足。一天的辛劳化作了舌尖上的甜蜜。
外公曾经说过,这做人呐,也要像这糯米丸子一样,受得了风吹日晒和千锤百炼,还要有一颗“柔软的心”,能包容所有的磕磕碰碰。人家瞧中的,不是你那金灿灿的外表,而是入口的一刹那,那打心底里甜蜜的味道。
家乡的糯米丸子,令人回味,令人向往。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