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阅读了《静悄悄的革命》一书。读过之后,我静下心来想想,对我们有哪些帮助和启发呢?我认为我们应该静下心来研究,怎样创造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怎样去“理解”学生、“倾听”学生?怎样的教育实践是优秀的实践?学校如何实际而有效地帮助教师成长?怎样把学校变成“学习的共同体”等等。
首先,让教室里的学习成为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尊重,每个学生都能放心地打开自己的心扉,每个学生的差异都得到关注的学习。教师不再是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课程中那种知识的传授者,教师的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扮演三个重要的角色:学习环境的组织者、儿童思维的评价者、小组活动包括游戏和讨论的发起者。”特别是“每个”学生,我们谁能够达到“每个”学生的这一要求?通常是极少数学生得到了尊重、打开了自己的心扉、得到了关注的学习。绝大多数学生难以或者说难以自始至终地得到了尊重、打开了自己的心扉、得到了关注的学习。我们常常批评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没有学习的兴趣”、“不好好听讲”、“不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等等,造成师生关系紧张,何谈“润泽的教室”?
现在以生为本,以“学”为中心,这并非否定教师的积极作用,反而更重要,更需要专业素养。“教师要深入地观察每个学生,提出具体的学习任务以诱发学习,组织交流各种各样的意见或发现,开展多样化的与学生的互动,以让学习活动更丰富,让学生的经验更深刻,各种引发‘交往’和‘联系’的活动构成了教师工作的中轴。”我们既要追求“发言热闹的教室”,又要追求“用心地相互倾听的教室”。我们对课堂上学生不爱发言的这种状况也十分苦恼,认为是学生基础差,自己的教学设计有问题,没有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等等,其实问题的症结还不仅仅只是这些,作为一种普遍情形,原因有哪些呢?如学生不能够明白老师提问的意思,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或者回答不上老师的提问;学生胆小,不敢发言,久而久之就养成不发言的习惯;明明知道答案,懒得发言,或者在自己的心里说了;某一次回答错了,老师不经意的批评了,无形中打击了他的自信心等等。
我们首先要理解这种拒绝发言的情形,其次,重新唤回学生发言、表达自己的愿望和需要,这种表达应该是真实的表达,我们的目的不是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和习惯。
“倾听”是重点。我们教师总是要求学生听讲,其实是要求学生“倾听”老师的讲。教师首先不去“倾听”学生,如何要求学生来听讲呢?教师不仅要倾听学生的声音,而且要倾听学生未能表达的内在的声音,“教师边与每个学生谈话,边倾耳静听每个学生尚未说出的话语”。只要我们教师学会了“倾听”,对于那些上课发言不积极的现象,我们或许多一些理解。
我们怎样才能做到“倾听”呢?我认为首先思想上要有这种“倾听”的认识,其次要有过硬的业务水平,还要有灵活的教学机智。教师的爱岗敬业、对学生的爱心、灵活的教法就要体现在和学生的交往互动上,体现到“倾听”得到学生发出的和未发出的声音,体现在让学生自立、合作地进行活动,使得“各种让学生的看法和想象相互碰撞激荡,回响共鸣”,形成教室里的“交响乐团”。
我想作为老师吧,多年来已经有了一种职业的倦怠,不愿意去研究教学,不想上公开课,不想在同事面前暴露自己的弱点。教研似乎也只是一种形式,走走过场,要是有上级领导检查工作,学校也只是安排年轻的、听话的教师去应付。作为教师,这样想,危害的只是自己,没有提升的只是自我。而作为一个学校的领导,没有创新教研的想法,没有看过上面的文字,甚至自己都不愿意参加课堂教学的评论,不愿意充实改革学校的教研活动,真是学校、学生的悲哀!
我想作为教师就应该做敢于开放课堂的老师,向自己挑战。作为学校的领导,就要勇于带领学校,使教师成为最好的`教师,使学校成为最好的学校!
敬爱的'革命烈士:
您们好!
当你们冒着生命危险,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时,我们还未出生,对抗日之事还一无所知。直到我会说话了,生活在新的21世纪里,才知道没有你们根本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
以前我总是听爷爷讲侵华的故事,我爱听。可现在我更热爱、敬佩你们,在烈士墓前听到你们光辉的事迹,我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强烈的震撼。你们为了祖国根本不顾个人的安危,用生命换取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你们这种大无畏的英勇气概和对祖国对人民的忠诚,让人久久不能忘怀。八年抗战,多少人为国捐躯!你们有着强烈的爱国精神、坚强的意志,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你们已看透了生死,道义所在,义无反顾。或许有人会认为留条命多好,非要死?有这种看法的人,其实根本不懂什么是真正的爱国,不明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是你们用生命筑成了一道无法穿越的卫国城墙,使敌人的肆虐挡在城外。你们的牺牲,又唤醒了更多的同胞。于是,更多的热血志士投入了血与火的洪流。中国人这种不怕牺牲的精神使日军畏惧三分。一位日军军官曾发出这样的感叹:“这样的民族根本无法战胜”。是啊!中华民族,无论是少年还是老人,胸中都有一颗强烈的爱国心。
今天,又是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我们少先队员在飘扬的五星红旗下,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我们又一次深深地为你们哀悼。同时,一种烈火又在心中燃烧——我们一定要继承你们的遗志,认真学习,为报效祖国,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祝您们精神永驻!
最近有幸选读了《静悄悄的革命》的这本书。该书作者是日本东京大学教授佐藤学先生。这是一本没有大理论大叙事的小书。作者与别的教授不同,他用最平实的语言讲述着教育的真理。佐藤学每周去各地的学校访问,看过数不清的教室,在各个教室里观摩,近20年来一直如此,他与校长、老师们一起研讨改革中的问题,丢开一切抽象的语言,把自己融入到学校的教师和学生中,因为长期融入其中,才能用平实的语言讲述真理。他认为,教育改革应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这种“静悄悄的革命是从一个个教室里萌生出来的,是植根于下层的民主主义的、以学校和社区为基地而进行的革命,是支持每个学生的多元化个性的革命,是促进教师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革命。”
虽然写的是日本的教育,但却和我们中国的教育现状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如果把我们的新课程改革看作是一场革命,它就绝非是一场一蹴而就的革命。因为教育实践是一种文化,而文化变革越是缓慢,才越能得到确实的成果。”和我国的教育改革相似,日本教育也在一个深刻的“转型期”,“在教育方式和教育观、历史观上,日本的教师正在体验改革过程中的各种混乱状况,边摸索着新的学习方式”,但乐观的伊藤学称“这种混乱局面决不是坏的征兆”。
真正从事教育改革的人士,也许就要有这种耐心和达观的。在耐心与达观时,伊藤学融入了学校和教师中。他说:“教学是充满活力的,如果我没能与教室中的一个个学生和老师共鸣的话,那么,真实而生动的观察是不可能的。”他发现每个教室都有一个个固定的风景,可以说没有哪一个教室和其他教室飘溢着完全相同的气息,有着完全相同的问题。进而提出忽略教室的多样性和在其中发生的事情的固有性,仅一般性地议论教学是非常空洞而没有什么意义的。通过解读一些小故事里所包含的深刻内涵,来重新审视每天的教学活动,并以此为切入点,向改革教室迈出新的一步。真诚倾听,不仅听学生好的思路、好的想法,更重要的是及时缓解学生心中的不满、困惑、焦虑。
佐藤学在《在静悄悄的革命》中写道:“这种倾听不是听学生发言的内容,而是听其发言中所包含着的心情、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从而产生‘啊,真不简单’、‘原来如此’、‘真有趣呀’等共鸣共感。唤起这些情感体验可以说是倾听学生发言的‘理解方式’应具有的最重要的意义。”我们一天8个小时都在围着学生转,然而交流的机会却很少。
尽管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注重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然而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师生之间仍以单向交流为主。学会倾听要求教师面对学生时,从眼神、语言、表情和身体姿态各方面,充满关注和期待,这对学生是无比重要的精神力量。心灵交融的课堂意义就在于,它能点燃学生和教师智慧的火把。在很多情况下,师生之间的误会都是因为没有机会申述或彼此没有认真听而造成的。如果老师在工作中经常听取学生的谈话,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知道自己的不足,更好地了解学生,减少不必要的麻烦、误解和摩擦。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