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1:“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每当听到这熟悉的旋律,我仿佛看到那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小草。
例2 :人们都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金秋十月,我来到梦寐以求的黄山。
也不知从何时起,就那么突然地喜欢起了雨。不是天上泼了一盆水似的阵雨,也不是倾泻而下的、突至的暴雨,而是连绵不断,细水长流的蒙蒙细雨。
我讨厌阵雨,他的脚步是那样急促,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让人毫无防备,淋成了落汤鸡;我也厌恶暴雨,他那样沉重,庞大的身躯扑向大地,水也被震的跳跃起来,溅在了路边女孩洁白的裙袂上,粗鲁而无礼。一直以来,我都只钟情于富有诗意的绵绵细雨。
细雨中总是夹杂着些忧伤,许是那个丁香般结着愁怨的姑娘离去是不慎流下的吧。只是不知雨巷中那把撑着的油纸伞在哪个四合院的角落里。我在雨中漫步,却不愿打伞,让雨丝轻拍我的脸颊。站在西湖河畔,湖面泛起烟雾,缭绕在一片片荷叶中。朦胧之中,我竟望见那残败的断桥之上,一个身着白色长袍的书生,焦急地似乎正寻找着避雨之处。不远处一叶扁舟徐徐泛来,两位妙龄女子走出船舱,招呼书生上船避雨———一位素衣胜雪,一位青衣飘扬。书生脸上尽显羞涩之情,略带些潮红,开口:晚生名叫许仙,许配的许,神仙的仙。不知姑娘芳名?素衣女子白皙的脸上一愕,随即嫣然一笑:小女子姓白,名素贞。女子嘴角上扬,宛然的笑颜映在书生墨色的眼瞳中,倾国,倾城……
一缕雨丝飘进我的眼里,我连忙眨了眨眼,待到我再往断桥看去,已不见了书生与女子的身影,只望见湖边的柳树在轻轻摇曳。湖面的雾早已散去,空气中的雨也若有若无,四周一片清新。荷叶田田,流水脉脉,出淤泥而不染的莲也亭亭玉立。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案例:“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陶渊明享受“无争”的恬淡;“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享受“争”的激荡;“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早散发弄扁舟”。李白追求“无争”的自由;“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身前身后名”,辛弃疾追求“争”的成就;“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苏轼胸怀“无争”的孤傲;“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怀揣“争”的尊严。
到底要“争”,还是要“无争”?古往今来,这个问题都缠绕在每个中国文人的心中……
排比的优势,在于用有限的文字,表现无限丰富的意义。比如这个案例,虽只列举了六个古人,却可以代表古今中外的所有人。读这样的开头,身为读者的我们想到的,绝不仅仅是这六个人如何“争”或“不争”,而是想到整个人类从古到今面对生活这本大书时或争或不争的艰难选择。透过这样的选择,我们可以读出不同时代不同社会环境下不同个性的人们共性化的生活态势。
语句排比式的开头,首先要注意气势的营造,其次要注意语言风格的和谐一致,第三要注意语言的典雅,第四要注意内容的代表性与概括性。这种开头法,比较适宜于阅读面宽泛、思想深刻的同学。可以在排比句中体现阅读面的广阔和思想的深度。
与概念描述式相同,语句排比式的开头,在一组排比句之后,同样需要有一个总结性短句。这个短句,同样起到揭示全文写作重点的作用。
这种开头通过对比或铺陈,能使要表现的内容在其他事物的烘托下显得更加突出、醒目,从而给人十分鲜明和深刻的印象。如:
1。窗外阳光明媚,几只小鸟在树上欢快地叫着,但我却无论如何也打不起精神来,因为爸爸妈妈分居了,而且正在闹离婚,这对我是个莫大的打击。我要尽最大的努力使爸妈和好,因为我想有个完美的家。(《我想有个完美的家》)
2。当你看到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的一排排生机勃勃的绿树,你也许回情不自禁地赞叹大自然那非凡的创造力。绿树是美好的,枯树也有其可爱之处,虽然它青春已逝,生命衰朽。(《枯树》)
其实,作文的开头往往并不是某种单一的形式,有时它是几种形式的组合,如:“‘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是唐代诗人李白三上九华山后留下的诗句。早就知道,‘叫谷交错’‘银瀑飞泻’‘奇峰异石星罗棋布’等词都是用来形容九华山奇美景象的,但这仅是听闻,想要真正领略美景,自然还得身临其境一回,于是暑假便参加了学校的九华山之旅。”(张磊《九华山之旅》)这个开头既有引用诗歌,又开篇点题。又如:“冬末春初,天空很纯净,纯净得像一块没有灰尘的玻璃,仿佛敲一下就可以听到很清脆的声音。没有风,开着窗,那一串风铃静寂无声,
仿佛是沉睡了。伫立窗前,我抬头看那一串风铃,绿色的丝线连缀着淡黄色的橘皮——这是一串很特别的风铃,想知道它是怎样诞生的吗?”(《聆听幸福的声音》)这个开头既用细腻生动的描写烘托了一种静谧美好的气氛,又设置了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来统领全篇。因此,选用什么样的开头既要看作文的需要,也要结合自己的表达能力,切不可好高鹜远或为标新立异而弄巧成拙。
案例一:争,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坦然;争,是陆游“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的无奈;争,更是岳飞“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感叹;争,也是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豪情……
案例二:有人说,争是一种姿态,它代表了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有人说,争是一种性格,它代表了一种永不服输的斗志;有人说,争是
一种思想,它代表一种居安思危的智慧。然而,我却不想为“争”唱赞歌,因为,“争”是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表面看来,概念解说式开头法和概念描述式开头法大同小异,其实,二者间的差别还是比较大的。这种差别主要体现为:
概念描述式开头,在摆出概念后,是用具体画面来体现概念内容,其表达方式以描写为主,写作重点在于营造画面。例如,读“争,是小草破岩而出的那一搏”这一句,身为读者的我们,大脑中便会出现一幅动态的小草破岩而出的图画。
而概念解说式开头,在摆出概念后,则是通过引用名家名言阐释概念内容,其表达方式以说明为主,写作重点在于举例解释。例如,读“争,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坦然”这一句,身为读者的我们,大脑中想到的不是陶渊明如何采菊如何见南山,而是陶渊明的这种生活态度也可以看成一种“争”。也就是说,引用陶渊明及其诗句,只是为了举例解释“争”这个概念。
当然,这里的解说,并非科学说明,所以没必要给核心概念一个精确的定义。解说的`目的,只在于引出核心观点。从这点看,又和概念描述式相同了,概念解说后,通常也需要用一个总结性句子来引出全文主要观点。
1、童年趣事百无禁忌,常常荡漾在童年梦中的我真的好想像睡美人那样一睡不醒,如果让我形容童年趣事的话,我会把它比喻一朵花,一朵芳香四溢的花;一个盒子,一个装着许多秘密的盒子;一个葡萄架,一个长满了数不清葡萄的葡萄架,就让我们一起来享受那童话般的故事吧!
2、童年是纯白的百合,美丽,清秀又不失典雅;童年是一朵朵白云,承载着希望与欢乐;童年是一朵含苞未放的花骨朵,虽然没有绽放但以开始成长;默默的回首童年我笑了。
3、童年是风,吹来朵朵天云;童年是云,化作新春的雨;童年是雨,滋润初生的花;童年是花,伴我暮看晚霞。
4、童年是梦,梦出外婆的桥;童年是桥,接着未来的路;童年是路,使我们远离童年。
5、童年是一条五彩的河,童年是一道七彩的路,童年是一座善良的桥,童年是一本精彩的书。当回忆童年时,我感到十分快乐,却有带着一点留恋和向往。
6、童年是一支笔,描绘出美妙的图画;童年是一幅画,开满了艳丽的鲜花;童年是一束花,散发着沁人的芳香。
听!雨淅淅沥沥,这是春雨滋润万物的声音。
外面下着小雨,空气里混杂着雨和泥土的气息,春雨不比夏雨的热情,不比冬雨的冷漠,只带着它自己独有的柔情,仿佛世间所有疑难都被它融化,消散。
今天的我如以前一样在学校,家和补习班三者之间辗转,这不又要去补习了,匆匆忙忙背起书包,踏上“征途”。看时间快到了便一路狂奔,到了已经是气喘吁吁,头发被蒙蒙小雨沾湿了带着雨气。我深呼吸了一口,恢复心情,忐忑地打开门,悄悄地探出头“没有老师安全”我心想。
随便找了个位子坐下,不久后老师来了还有一个新同学,她好像很害羞一直低下头把玩着手指,老师让她随意坐,她张望了一下,坐在了我的旁边。
老师让我们拿出记概念的本子,我翻了翻书包,没有,再仔细翻翻还是没有,我开始慌了,怎么没有呢!一定是我夹在哪个书里了,书一本本地翻过了希望渐渐消失,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到处乱窜。
我努力回想自己最后一次看到本子,在哪里,一次又一次地不死心地翻找,却是一次又一次失望,心剧烈地跳着,我不敢想要是老师知道我没有带概念的表情。感觉整个人都被一股寒气包围。
手心里冷汗直冒,心也越呆越慌。“拿个本子先应付一下吧。”一个细如蚊子的声音响起,我愣了一下抬起埋在书包里的头,转身看,她微笑回应,片刻后才回过神来“哦”我拿出了一个和概念本一模一样的本子,应付一下,我偷偷看了看她,有些结巴“谢谢……谢谢。”她同样微笑回复。
好在应付过去这悬着的心也被放下来了,外面的雨似乎下大了淅淅沥沥的雨落在地上屋顶上树上更落在了我的心中,使那慌乱有干涸的心得以滋润。
春天是一个美好的季节也是个滋润心灵的季节,而春雨更是柔情,温暖。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