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过马路的作文

中国式过马路的作文

首页话题更新时间:2023-11-12 23:40:19
中国式过马路的作文

中国式过马路的作文【一】

在外国,只要是不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都被称为“中国式过马路”。中国就这样被贴上了不文明、没素质的标签。

但是,“中国式过马路”并不是捏造的。看车不看灯,随便翻栏杆,集体闯红灯……这些已经变成平平常常的事了。我曾看过一名小女孩,在红灯下劝阻父母等待绿灯,却在无奈下闯了红灯。一代代“传承”,“中国式过马路”仿佛成了中国的“传统”。很快,那张标签就要印在我们的脸上了。

我们之所以“中国式过马路”,是因为中国的交通规则存在问题以及部分国民没有良好的素质。如果我们再不改正这些小小的问题,并继续这样下去,中国的未来不堪设想。将会从过马路演变成事态更严重的事情。

我认为,如果我们想彻底撕掉标签,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一,增强我们的安全意识,在红绿灯处安装一些语音系统,提示并警告人们;二,务必做好严厉的惩治规章,不然“闯红灯大队”只会愈加庞大;三,许多红绿灯设置时间不合理,导致人们等待不耐烦,多次闯红灯,这需要政府做些调整。

现在这张恶劣的标签仍旧贴在我们中国人的身上。当我们走在马路上时,我们可以想一想,自己是否是“中国式过马路”的一员。

中国式过马路的作文【二】

“中国是过马路”的报道一时震惊了国人,引起众人议论纷纷。作为一名资深路人,我也想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不是为闯红灯的人们洗白,只是想发表一下路人们的心声,不是我们不想等,只是我们等不起啊!

咱们先算这么一笔帐:汽车的速度是60公里每小时,而路人的速度是5公里每小时,也就是说,一段200米的距离,汽车在几秒内飞驰而过,而路人却得走个个把分钟。此外,汽车内的司机,开车毫不费力,被红灯或是路人耽误一下,一踩油门就能把“失去”的时间不就回来;而行人,一旦话一两分钟等个红灯,就得在接下来的路上快走、甚至小跑几步,才能弥补被耽误的时间。所谓行人闯红灯,多是因为速度、体力上不足产生的“弱势心理”,并不全是所谓的“从众心理”。

而且,一些交通设施上的不足更是加剧了这种“弱势心理”。

我们连等多久都不知道,这叫我们怎么等啊!毫无疑问,容易发生行人闯红灯的路口,多是那些老式、没有计时红绿灯的路口。心理上的“没底”,时间上的不自信让行人们不知所措,与其这样没长没短地等下去,不如直接闯过去。于是,几个“志同道合”的路人凑够一拨,就过了马路。

不是我们不想等,是这路口的灯有问题!总有一些奇怪的路口,在一些毫无关联的车道是绿灯的时候,人行道却是红灯。设计上的不合理更加剧了路人们“等不起”的心理:等吧,白白浪费 时间;不等吧,鬼知道什么时候变灯,吓我个措手不及。于是就有了这样的“不约而同”,有了一小撮人,便不顾前面的红灯,直闯过去。

我们等个红灯,就不危险了吗?不知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其他人们组团闯了过去,而自己一个人苦苦等待,终于等到绿灯,正要过马路时,自己一人却被源源不断的右转车辆生生“噎”了回去,等没车了却发现又到了红灯。车比人硬,尤其是只有一个人的时候。因此有时等绿灯反而比闯红灯危险。长此以往,有谁还会等红灯呢?

尽管如此,“从众心理”的作用也不可小觑。反正前边那辆车都已经停下了,多过一个我又何妨。抱着这样的心态,才由最初的“等不起”,变成了现在的“中国式过马路”。然而,从众心理也好处理,只要都“等得起”,那谁还会第一个闯红灯呢?

然而,路人与车辆之间的差距是消除不了的,想要解决“等不起”的弱势心理问题。只能从加强交通设施入手。改良不合理红绿灯,采用计时式红绿灯,让路人们心里有个底,着实能消除路人时间上的不自信;限制转弯车辆,保护合法过马路的路人,帮助大家消除安全上的担忧;此外,还可以通过减短红灯时间,设立安全岛等方法弥补路人的弱势,才能真有助于遏制“中国式过马路”的现象。

不是我不想等,要是我真等得起,谁还会参与进不文明、不合法的“中国式过马路”当中呢?

中国式过马路的作文【三】

“嘎嘎嘎,嘎嘎嘎……”咦怎么回事?我仔细一看,只见门前池塘里的小鸭子们在鸭妈妈叫声的引导下,排成了一行。向着它们每日必去的游乐园——附近的一个小公园进军。今天我也是闲来无事,不如也就跟着它们来一次全程跟踪吧。说干就干,我穿好衣服,立刻就冲出了家门。

在这条“行军大道”上,第一个“艰险”就是门前的大马路。小鸭望着车来车往的马路与上面那些用钢铁做成的“庞然大物”,眼中充满了恐惧。只见鸭妈妈像说悄悄话一样把小鸭们聚在一起,小声地鼓励了一下,就大叫两声,带着那些战战兢兢的小鸭们勇敢的走了过去。小鸭们惊奇地发现那些它们眼中的庞然大物一个个都停了下来,等着它们从这里通过。小鸭子们就这样大摇大摆地从马路上走了过去。

过了马路之后,小鸭们个个又恢复了活力,连蹦带跳地来到了第二个艰险——一个小山丘前。我抬头看了看面前这座小山,心里想这座小山让我翻得话也得累的精疲力尽,这些小鸭子上得去吗?正在我思考之时,只见鸭妈妈向右一转,带着队伍从山那边绕了过去,又经过了小河谷、小树林等艰险,终于来到了公园。

看着小鸭们东走走西看看的搞笑样子,我想: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也是人类的好帮手,我们应该爱护小动物们,同在蓝天下,牵手共成长。

中国式过马路的作文【四】

我妈妈什么都好,就是经常犯迷糊。

有一次,我们刚睡下,就听到一声“巨响,接着,听到妈妈惊恐万分的声音:“坏啦坏啦,我还煮着碗呐!”到厨房一看,碗都被煮出一个大口子了。天呐!她真不愧为家庭“煮妇”。

又 有一次,我和妈妈商量好了要去商店,可是趁我睡觉之际,她偷偷的`溜走了。等我醒了,发现妈妈一个人走了,急的我象热锅上的蚂蚁。爸爸在一旁说:“急什么, 放心吧,***马上就会回来,到时候,你跟她出去不就行了嘛。”我疑惑不解,为什么爸爸这么肯定?过了一会儿,妈妈果然回来了。爸爸对我说:“你快看她 脚!”我急忙一看,恍然大悟,原来呀,刚才妈妈穿了双鸳鸯鞋就上街了。哇哈哈,真好笑!

对了,还有一次,妈妈想做蛋炒饭,材料都准备好了,可那一顿,我们却都饿着了。为什么呢?因为妈妈没插电饭锅的插头,米还是生的。

妈妈做事也很糊涂,把刚买的肉忘在水果店呀,出门买东西才发现忘拿钱呀,等等等等。

妈妈是天底下最糊涂 的糊涂虫。可我还是最喜欢我的妈妈。

中国式过马路的作文【五】

近来在微博上流行这样一个词,叫做“中国式过马路”。什么意思?有人描述为“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还有图为证:在城市街头,有好几位行人并没有走在斑马线上,而是走在旁边的机动车变道路标上,其中有推着婴儿车的老人,也有电动车、卖水果的三轮车。

“中国式过马路”这是曾经很火的'一个词,它所表示的场景你也一定很熟悉。它指的就是凑足一伙人就可以过马路了,与红绿灯无关。

这样的场景,是不是眼熟?也正为其司空见惯,甚至为人所不觉,所以一旦被贴上“中国式过马路”标签的时候,才会引起广泛的共鸣和议论。循着这样的思路,一些行人纵身一跃横跨公路隔栏,可称为“中国式跨栏”;公交车站乘客们蜂拥而上挤进车,可称为“中国式上车”;正在行驶的车辆突然一个急转,强行插入另一条车道,可称为“中国式并线”。

类似现象还有不少。集纳到一起,着实令人吃惊,原来我们身边存在这么多不文明现象,很多时候不管有意无意,各种“中国式”做法成了一种自然选择,甚至到了不这么做,反而会不正常、不便利。

这种吊诡的变化之中,一则存在群体效应,大家都这么做,法不责众,形成了一种社会氛围;一则发生了规则的异化,原来的红灯停绿灯行、排队依序、驾驶规则等都被放到一边,扎堆前行、拼抢上车、强行并线成了众人奉行的“潜规则”。有规不行,违规成风,潜规迭出,由此看来,“中国式过马路”等现象,其实是陷入了一种规则困境。

为什么会这样?这既有规则意识淡薄的原因,也有规则本身不完善的因素。如果一味指责公民素质不佳,并未看到问题的全部,甚至也没有点中问题的要害。以“中国式过马路”为例,行人不顾红绿灯急切通行的背后,与缺乏安全意识、心态浮躁、自私观念等不无关系,但通行区域规划不科学、绿灯时间过短、人车关系处理失衡等现实问题的存在,往往也使人们按照红绿灯划定的时空难以顺利过马路,甚至还可能面临危险。

因此,破解“中国式过马路”,不只是一道公民素质题,还是一道社会管理题。如何协调社会关系、平衡各方利益,制定体现以人为本、公平正义等理念的社会规则,提升规则的科学性?如何在规则实施中一视同仁,对违规者依法进行惩处,提升规则的公信力?这不仅考验着管理者的智慧与能力,也需要民意的参与和监督。人人行动起来,人人负起责来,共同遵守和捍卫良性规则,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运作。

希望在城市的每一个街头,都不会再看到中国式过马路,大家都能遵守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

中国式过马路的作文【六】

在这条“行军大道”上,第一个“艰险”就是门前的大马路。小鸭望着车来车往的马路与上面那些用钢铁做成的“庞然大物”,眼中充满了恐惧。只见鸭妈妈像说悄悄话一样把小鸭们聚在一起,小声地鼓励了一下,就大叫两声,带着那些战战兢兢的小鸭们勇敢的走了过去。小鸭们惊奇地发现那些它们眼中的庞然大物一个个都停了下来,等着它们从这里通过。小鸭子们就这样大摇大摆地从马路上走了过去。

过了马路之后,小鸭们个个又恢复了活力,连蹦带跳地来到了第二个艰险——一个小山丘前。我抬头看了看面前这座小山,心里想这座小山让我翻得话也得累的精疲力尽,这些小鸭子上得去吗?正在我思考之时,只见鸭妈妈向右一转,带着队伍从山那边绕了过去,又经过了小河谷、小树林等艰险,终于来到了公园。

看着小鸭们东走走西看看的搞笑样子,我想: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也是人类的好帮手,我们应该爱护小动物们,同在蓝天下,牵手共成长。

中国式过马路的作文【七】

最近,“中国式过马路”现象成为了人们热议的焦点。无疑,行人们“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是极端错误的。这不仅是在拿自己的性命在冒险,更是对公共安全不负责任的一种表现。我认为,要想改变这种乱象,应该从完善硬件设施上入手。

人们普遍认为,“中国式过马路”现象的产生,是国民素质低下造成的。其实不然。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些一线城市,我们不难找到白皮肤、黑皮肤的行人肆意地在亮着红灯的路口穿行。他们来自发达国家,理应有着较高的国民素质,为什么也加入了“中国式过马路”的行为之中呢?这只能解释为我国交通的硬件设施不够完善。

比如,国内信号灯的变灯时间间隔多数并不合理。在高峰时期,中关村、陆家嘴、华强北等地的路口处常常会出现几百人的积压。在人山人海面前,若要遵守交通规则,行人需要轮候数次变 灯才能顺利通过马路。这意味着他们的等待时间往往会接近10分钟。如果这个时候连一个倒计时牌都没有的话,很容易出现大规模的闯红灯现象。

再比如,发达国家的红绿灯大多设有变灯按钮。行人在路口时只要按下按钮,信号灯就会迅速切换为绿色,供人通行。在中国就很少能看到这样的设施。日本的街上,人行天桥、地下通道的数量十分巨大。而在国内,即便是大城市,人行天桥和地下通道也都十分有限,更不必说那些三四线的小城市了。

其实,想要改变“中国式过马路”现象,还有一些其它的方法,比如加强安全意识的宣传、加大处罚力度等等。但是,完善硬件设施是其中最好的一种方案。生命安全是每个人最大的切身利益,可以说安全意识的重要性是人尽皆知的。如果不是别无选择,恐怕没有人愿意拿性命开玩笑。因此,大力宣传安全意识,收效会甚微。而加大处罚力度,是一个治标不治本的做法。它不能真正解决行人过马路困难的问题。

古代大禹治水的故事启示我们,真正解决问题,我们应该学会“疏”而不是一味的“堵”。相比之下,完善硬件设施就是一种“疏水”的办法。人们想要快速通过马路,这种需求是正常的,是应该被满足的。如果我们能够从硬件上实现行人的这种愿望,“中国式过马路”的乱象就会自然而然地改变了。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