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一本好书实在是相见恨晚。想起高一的时候读《珍贵的尘土》只是当个故事看看,如今细读才感觉到帕乌斯托夫斯基那种深厚的、大师级的功力。《金蔷薇》明明是一本文学理论作品,但它并不是枯燥地去写理论,去刻意卖弄、故作玄虚,而是用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作者不是在写小说就是在讲故事,笔触细腻优美,娓娓道来,写着写着就自然引入他想说的话。这些故事虽只是引子,但每个都太美了,让人茫然失语的美。
《珍贵的尘土》中想给苏珊娜带来幸福而偷偷攒下带有金锭的尘土为她打造金蔷薇的老兵夏米,这个故事本来就关乎爱,关乎人性的美,但作者把它上升到了文学家的使命,把生命中的每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动态都等价于那珍贵的尘土,而作家的使命是把它熔铸起来,最终汇聚成一朵金蔷薇。
而《摩崖石刻》里,作者写了渔夫的墓志铭,写了海上勇者搏击大海的使命,然后延伸到了作家(甚至说艺术家)的使命,他讲了荷兰作家爱德华·德克,和我们熟悉的同时代荷兰画家文森特·梵高,他们都是听从了心灵召唤和人民召唤的人。最后又用普里什文来结尾,整篇文章让人深感震撼。
虽然只细读了这两篇,但是不难发现帕乌斯托夫斯基一直强调着的作家的使命感——我仿佛突然醒悟为什么俄国文学能那么美、那么苦难、那么经久不衰、那么不可取代,因为这种使命感是镌刻着每个俄国文学家内心中的——普希金、普里什文、叶赛宁、茨维塔耶娃、高尔基,乃至到阿列克谢耶维奇——他们无不把自己融入生活,融入苦难,融入人民。正印证了那句“好的作家是时代的良心”。
写得语无伦次的,之后尽量努力把它读完接着写点东西吧。
那一次,我出门买东西,我静静的走在幽静的小路上,享受清风拂过脸颊,忽然,一大片浅粉色的蔷薇花,映入了我的眼帘!
我飞快的跑过去,望着这犹如画一般的场景,真的很漂亮。那天,正好是下过雨之后,粉色的花瓣上缀着晶莹剔透的水珠,但这些花朵依然将头高高的抬上来,仍不屈服于雨水。
我看了又看,发现这片蔷薇长在一个很不显眼的角落里,这个角落虽然不是很小,但路过这里的人们应该看不到这片美丽而纯洁的蔷薇。
我又走近了一点,一朵朵蔷薇花在一根根碧绿的枝上“安家落户”。在一层层娇嫩的花瓣里,有很多淡黄的花瓣,引来了小蜜蜂们来采蜜。他们的枝干十分饱满,仿佛一捏就能挤出很多绿色的水分来。
我坠入了梦境,忘记了我来干什么,我又想:在这个角落里,蔷薇后面是已经褪色的墙,想必也没有人天天来细心的呵护它,照顾它吧,为它浇水,为它施肥,它却坚强的活了下来,但是它们却依然体现出了它们的美丽圣洁,我不由得敬佩它们起来,敬佩它们的不屈不挠。
在冬天的时候,它还有叶子,仍是绿色的,与枯树照应,它显得更加有生机,无论是什么地方,栅栏,墙,土地,石头。它都可以开出自己的一片姿色。说明,周围的环境根本影响不到蔷薇茂盛的生长。
后来,我发现蔷薇看上去很柔嫩,但其实也很坚强的,不屈向上,无论受到怎样的欺凌都还是不屈的。
虽然蔷薇不是最耀眼的一个,但仍是最坚强的一个!
——题记
远远望去,那是一片衰颓的废墟,看起来毫无生机,只有一条小路绕过那片废墟。风微微吹过,似乎闻到了一点点花香,猛地一闻,似乎又没有了。向四周望去,还是只有那一条小路和一片废墟。
好奇心驱使着我,走进了那个被荒草掩盖的只剩下断壁残垣的墙角,可在那墙角下竟开满了一朵朵小花。在荒草之中显得那么耀眼,我十分惊讶:在这破败的烂墙角下怎么会开出这么美丽的蔷薇花呢?
夜深人静之时,在床上翻来覆去的无法入睡,想着那些开在墙角的蔷薇花。在那样一个不堪入目的地方竟然绽放着这样美丽的蔷薇,确实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如果它生长在花园里,勤劳的园丁一定会将它养得很肥美,开出又大又美的'花朵,还会定期修剪花枝,让花看起来更加美观。如果它长在院子里,一定会被细小结实的绳子将花枝束缚起来,不让它延伸出来挡了路。可在这墙角,它却得风餐露宿,任风吹雨打,日晒雨淋,但它却能不受束缚的自然生长,虽开不出华丽的花朵、虽然没有好看的造型,却可以自由向上、向外延伸。虽然看起来有些营养不良,但确实开了花,开的那么倔强,那么坚强!
开在墙角的蔷薇花,在风的吹拂下,掉落了花瓣……
它会在绽放吗?
我想会的。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